以下为程艳青女士演讲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相聚在这里。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份报告,或许不能说是非常严格意义上的报告。这份分享的内容,其实是我们双十一、双十二期间,面向年轻人展开的两次活动的总结。借此,我们试图考察,在消费之外,我们手中的“票子”还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力。
我来自MKT FOR GOOD。从名字大家也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MKT FOR GOOD,就是营销向善。投资向善是解决投资人的价值投资复位,商业向善是解决主流商业企业思维。与这些面向相区别,MKT FOR GOOD,营销向善则是面对千千万万的个人消费者。我们关注如何用日常的消费形式产生更多善和美,更多的包容和可持续,促成消费者行为的改变。以此,我们能够链接起消费者和企业、投资人,从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链条,促成更好的美好生活,激活美丽中国的原动力。
MKT FOR GOOD,我们专注于推广公益营销、可持续营销、ESG营销。以这样的方法,我们专注于打造凝聚更多人,吸引更多当下年轻人注意力的现象级营销事件,形成几千万的曝光量或者过亿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刚才也有老师在分享中提到,ESG的治理部分是最难啃的骨头。而面对这个“难啃的骨头”,我们希望能够将商业对自己营销板块的治理含括其中。我们非常了解营销可能带来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广告萦绕着我们,改变着我们未来的选择和现在的心智。举例而言,如果有更多的广告牌愿意分享共同的包容,我们或许就可以很直观地减少病毒对我们的影响。最近有很多报告指出,新冠病毒对全世界的影响将持续20年。这个影响不仅仅在身体的层面,也在精神的层面。精神层面的改变,则依赖于更多的人去做这样一个营造和颠覆。这是营销向善未来20年需要做出的应对,是它的机遇,也是大家共同面对的挑战。
此前,我们发布了中国儿童媒介素养报告,中国女性在互联网的舆论环境报告等等。我们希望,在数字时代,在营销作为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时代,人们可以用公益的视角、用可持续的视角,去重新思考我们和自己、和他人、和环境的关系。因此,通过这些报告的发布,我们希望引导更多的实践者和决策者,让我们所有的行为和行动,产生更多的正向力量。
回到这个报告本身,双11、双12期间,我们推出了跟年轻人共思的活动。在活动中,他们也给了我们真实的答案。对年轻人而言,他们思考的,不仅是自己更多的有公益元素的消费内容或者宣传内容。他们更希望自己面向的企业品牌,或说自己喜欢的网红品牌,能够回应他们的诉求。因此,对这些反馈加以总结,我们整合出以下相关的维度加以呈现,并与各位分享。希望在座的各位实践者,可以借助这些可操作的细节和指标,思考自己接下来,或者说2023年该如何重新塑造品牌和消费者对话的机会。
消费者期待的公益消费场景是什么?有的消费者希望自己购买的产品或者消费品服务,能够含有社会包容性的一些标签,含有低碳节能的信息或者改造的一些细节。也有更多的消费者希望,能够看到品牌为慈善组织或者公益项目筹款。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们不会轻易定义公益营销是什么,因为它的范围很大。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公益营销的方向是有一致性的,即利他主义,为大家带来欢乐。
花钱怎么能更快乐?这个快乐不一定是给自己。可以想象的是,花钱可能让别人更快乐:这个别人可能包括真爱梦想辅助的山村里面的小学生,让他们有更好的教育质量;这个别人也可能是我们超负荷运转的地球。当我们的价值感上升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分享。面向他人的分享,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时间会很长。消费者为什么喜欢品牌的公益活动呢?因为在这一角度看,品牌是关心我的兴趣的。除了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关注消费者的兴趣,为他们定制,或者说把他们的兴趣作为参考,都很容易达成一个成效。此外,消费者对品牌公益活动的热衷,还在于企业拥有的便捷的营销渠道,使得他们参与公益的门槛降低,更加高效便捷: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公益营销,这是非常容易的。
说到兴趣,还有一个重要的兴趣:即,到底我们投资什么样的社会话题?作为一个品牌,我们怎么选定自己的社会环境和低碳相关的方向?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做了调研。在欧美,公益项目首选灾难救助和重建。但是中国与之有别,首先是社会发展的均衡问题,即我们当代的相关的医疗挑战、教育挑战。再次是环境相关的一些问题,企业本身的治理问题,这也跟社会当下的就业择业息息相关。这样一个排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我们看到的一些国际教材上的内容有显著的区别。
在每个议题上,我们参照了ESG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商业治理的这些议题有一些细节的区分。我们认为,可持续也好、ESG也好、环保也好,这些概念不能老是停留在表面。重要的事,把这些概念的迷雾“破”掉,看到其中的核心问题,把问题点到了,公益营销也就成功一半了。如果能够在制定年度公益营销方案中,挑选到跟行业的企业特色,和行业自身相关的议题,就很容易达成企业的凸显,实现与消费者的共鸣。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排布和挑选。
还有一个是行业性,我们问了消费者一个问题,在日常消费的行业品类中,你希望哪些品类去做公益营销?反过来讲,也许消费者并不期待某些行业做很多的公益营销——因此可能有些尝试也是失灵的。针对这个问题,消费者的答案中,食品饮料行业、医疗健康行业、服装鞋子包包服饰,这三个是拔得头筹的。从这一回应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家关心的还是两个词:靠谱和安全。吃在嘴里、用在身上、为自己健康做防护的,企业投入宣传公益的态度,会直接与品牌的安全感绑在一起。
我们用什么样的渠道跟消费者做沟通呢?过去CSR都是做类似单向的发布。目前,很多企业把ESG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公益的对话,搬到自己的直播间,搬到自己的线上购物平台里,推出相关的专栏和相关的一些插入。通过这样一些方式,企业以更主流的资源推送自己CSR实践。以此,消费者能够在直播间、抖音号、视频号,在一场特殊的发布会中,在自己日常投入的平台上,就接触到公益和可持续发展等等话题,由此,品牌对应的消费者和粉丝会感到耳目一新,甚至对品牌会产生以往不具备的印象和标签。我们期待企业更多用这样的方式,争取内部更多的资源去做这些公益营销。
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线下的实体店。现在大家逛街是为了什么呢?更多的是为了磨灭时光、找新鲜感、找刺激感。当我们打破原来推销产品的模式,而是告诉大家,我们今天有这样一个新的活动,甚至有一些小的工作坊邀请您参与的时候,就可以回应消费者对新鲜感的期待,激活线下的体验和用户的黏性。通过这种线下活动的开展,品牌在为消费者的生活增添更多价值的同时,也让品牌价值感在消费者心智中占一席之地。
关于公益营销的数据,我们这里也有几个数据分享给大家。我们知道,大家都很关心,做公益营销跟我的KPI能不能挂钩?能不能促进企业关于增长?这样的问题。回应大家的好奇,我们去年和今年的调研都发现,消费者高度期待有公益营销的产品和宣传出现。这些宣传会激发他们的购买欲,甚至买过还想再买。这样一个很直观的数据结果,我们呈现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增强品牌内部决策,支持更多的相关资源汇总到公益部分,去把我们ESG、CSR一些内容汇总成营销语言和营销体系,跟消费者做对话,跟我们的产品服务和销售做绑定。
现在的ESG投入有短期成本转化的过程。因此,溢价是肯定的,什么样的价格敏感区间,可以支持怎样的一个溢价天花板呢?我们发现,高价位的产品,比如过万的产品,它的溢价空间是很小的,因为本身产品就有一个溢价在,这类产品包括奢侈品、轻奢品等等。在这样的冲突下,对于品牌来说,溢价并不是明智的。与之相反,对于百元产品,消费者对溢价的包容度更高。
另外,从关注品牌到整个品牌遭遇了负面评价时候理解的包容度,也都可以作为我们制定KPI时候的细节指标。同时,需要尤为注意的是,公益营销最注重套路,或者说模式、方式问题,其中就包括信息未公开。因此,我们需要做细节的公益营销。不能做所为简单的公益营销,即把产品做价签。现在的技术条件是可及的。我们需要为消费者打通一条和可行的路径,让消费者真真切切能够感受到品牌的诚意。当然,负面舆论也是公益营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做公益一定也是需要公关的,这个公关是前置的,包括我们要提前做好预案:究竟做怎样的道歉或者怎样的回应,可以再出现负面信息的时候,挽回自身的信誉度。对此,相关部门的调研、品牌的直接回应等都可以作为参考。
最后一份数据有关我们做这份报告的初心。我们今天站在臻善的年会上,讨论的是行业、生态、市场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人的行为能够主导的,而需要所有人共同行动,促成它向好的方向发展。大家可以看到,我这里给出的一个数据是中国社会的捐赠总量,1450亿,这是刚刚公布的数据。前四年的数据分别是,1520亿、1380亿等等。从数据上看,我们的捐赠总量还是在相对波动增长的,但是没有爆发式增长,没有像过去几年经济一样高速的飞涨。那么,捐赠量的增长机遇到底来自于哪里?我们看到的是个人捐赠量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在所有总的捐赠量里,25%是个人贡献的。与个人相对的另外一个部分是企业,企业承担了六七成的捐赠比例。由此,我们如何用公益消费和公益营销的力量,撬动消费者和企业一起行动,是未来激活捐赠动力的关键。我们很多公益伙伴、行业伙伴都在提两个字“破圈”。这个破圈,就是让消费者能够在生活中看到公益,在生活中做到公益,进而在生活中直接参与到公益。
公益营销,总体而言,有三个层面:第一,是做给消费者看的营销,他们看一下您捐了多少,然后您做了哪些项目,点赞。第二,是给消费者“体验”的营销。这一方面,尤其在低碳环保领域有所凸显。很多品牌都在参与,让消费者的行为成为“体验”一种,包括碳账户、回收项目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还有一类是做消费者的营销。当下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暂时性的弱势群体,可能没有半片药,在今天就已经是非常弱势的了。那相关的,孕产妇也是弱势群体。对应的,当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的消费者暂时性解困?这一类的公益营销恰恰是等待大家去发力的。当下,消费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受困?面对受困方,我们如何整合一套有效的服务和有效的支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整个社会的包容度、互助性?我们如何让他们真的感受到共同体是切切实实存在在身边的,且是因品牌而发生的?这些都是可以去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总而言之,当下,我们的公益消费是很小的市场,但是我们希望它的发展能够跟整个中国慈善的发展、中国社会包容性的发展同步,在亦步亦趋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大更强。
以上是我们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未来,希望我们能够在购买中,“买”出一个好地球。希望我们手中的货币,展现出更多的正向力量。另外,我们的《中国公益消费报告》会在2023年1月1日发布。以此为契机,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明年和大家一道开启新的征程,让我们心中臻善的力量变得更好、更美。谢谢大家!
活动详情垂询,欢迎联系第七届【界面臻善年会】组委会:
会务组:
顾女士 18601704491,gurenyi@jiemian.com
程女士 13636511963,chengxinyuan@jiemian.com
媒体组:
穆女士 13701987428,mumengqiu@jiemi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