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毒眸
2022年“游戏界奥斯卡”TGA颁奖典礼,年度游戏的殊荣最终给到了由宫崎英高担任制作人的《艾尔登法环》,而此前得奖呼声也十分之高的《战神:诸神黄昏》(以下简称《战神5》),则并没有继承前作《新战神》的荣光。
作为2018年TGA年度游戏的续作,《战神:诸神黄昏》从项目之初就备受瞩目。游戏发售之后,141家游戏媒体给出了94分的均分,IGN甚至给出了“远超同时代其他游戏”的极高赞誉。
然而,与媒体普遍的高分不同,Metascore网站上近7000名玩家仅给出了7.9的均分。不少差评指向了游戏玩法相对于前作的“不思进取”以及游戏剧情本身的问题。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战神5》被诟病的点则更加清晰,只要翻阅相关的游戏社区,亦或者在B站上搜索《战神5》的相关内容,有关角色设计过于“政治正确”的评价便不绝于耳。一些过于激进的玩家,甚至在与此相关的视频评论区或弹幕区,齐刷刷地打上类似“尼”的侮辱性称号。
《艾尔登法环》获得大奖后,国内针对《战神5》的讽刺则愈演愈烈,此前不少玩家就认定,《战神5》中“突兀的黑人角色”是为了迎合主流媒体的喜好而获奖所做的妥协,这一点在《最后生还者2》的获奖上就已经得到了证明。而如今这种希望落空,更加让政治正确的反对者欢欣鼓舞,“看,《艾尔登法环》没有政治正确也能获奖。”
看起来,政治正确“入侵”电子游戏的企图似乎没有被主流奖项所认同,而电子游戏“传统受众”所坚守的传统价值观再次胜利了。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或许从这句话的前提,到这句话的结论,都值得再次商榷。
政治正确这笔帐
《战神5》之所以会被大量的中国玩家诟病为“过度政治正确”,起源于游戏中一个特殊的角色——“安格尔伯达”。作为以北欧神话为基础背景改编的游戏,《战神5》中的安格尔伯达有着明确的角色原型,她是霜巨人洛基的外遇对象,巨狼芬里尔、巨蛇耶梦加得和死后海拉的母亲。
在游戏中,安格尔伯达不仅起到帮助主角“洛基”了解巨人族历史并预知未来的作用,还在游戏的高潮部分中出现,帮助主角一行从诸神黄昏中逃脱,是一个虽然戏份不多但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她还与主角洛基暗生情愫,暗示了北欧神话中两人的结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游戏中的关键角色,却被设计成了一个黑人的模样,这让一些玩家觉得十分突兀。这些人的理由大抵可以指向,无论是作为地理环境还是作为文化背景的北欧,都与黑人相距甚远。一个本不会出现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中的肤色,和整个故事有着强烈的“违和感”。
这样的事情此前曾不断地发生在美国电影界。同样根据北欧童话改编的电影《小美人鱼》中,女主角的人选同样是一位黑人,人选的争议也早在互联网上引发过数次争论。根据游戏大IP《巫师》原著改编的美剧《猎魔人》,背景是东欧文化,但其中也出现了不少黑人和印度裔角色,呈现出了一幅观瞻上略显诡异的“民族多元化”图景。而《乱世佳人》引发的下架争议,更是在美国引起过轩然大波。
现代电子游戏中的政治正确历史虽不长,但却也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并且涉及到种族、性别、性向等多个层面。其中,以索尼第一方工作室为代表的,就曾有过多个典型案例。
2020年曾获TGA年度游戏大奖的《最后生还者2》,主角艾莉被设计成了一个女同性恋,而游戏中另一个女性角色艾比,则一反常规电子游戏中女性角色“性感貌美”的设定,长相普通,同时拥有十分壮硕的肌肉,而游戏的结局则被人批评为十分“圣母”和“白左”,因为主角轻而易举地就原谅了杀害自己父亲的仇人。
同样,《最后生还者2》也呈现了媒体评分与玩家评分倒挂的局面,在拥有93分的媒体评分同时,玩家打分为5.7分。
这种女性角色的反常规设计,也出现在了索尼另一款第一方游戏《地平线:零之曙光》及其续作《地平线:西之绝境》中,主角“埃洛伊”的长相被刻意地设计成比较普通的样子,这在中国被很多玩家群嘲为“大妈”。
而在政治正确的视角来看,一个更接近平均长相的女性主角,更容易让女性玩家代入,也能一反往常游戏中过于性感暴露的女性角色的设计,杜绝“物化”和“凝视”。
至于在美国更加受重视的种族问题,则已经在《战神:诸神黄昏》等游戏中开始得到体现,用黑人饰演“北欧神话”中的角色,某种程度上,这已经成了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
风从哪里吹来?
既巧合又不巧合的是,以上引发争议的“政治正确”的设计中,好几个都出自于索尼之手。刚好,在许多玩家看来,这家公司在游戏业务上砍掉日本公司、重点扶植美国背景的第一方工作室等种种动作,又正好与这种游戏设计取向相对应。
换句话说,作为游戏公司的索尼,其实代表的是“美国精神”。而美国精神在21世纪最佳体现之一,就是处处都可以看到的“政治正确”之光。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政治正确席卷游戏界的热潮也就十分可以理解了。作为全球最大、拥有最顶尖技术的游戏公司之一,当索尼决定在其具备掌控力的第一方游戏中灌注一些理念,这股热潮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全世界。
另一方面,外力也不容忽视。除去索尼的主动之外,掌控着话语权的媒体和相关组织,也在以一种极为苛刻的眼光去主动审视电子游戏这项同样具备强大叙事功能的第九艺术。
女权组织Feminist Frequency就会从性别角度对每年E3展会所展示的游戏进行统计。而此前,日本知名游戏厂商Square Enic旗下的《最终幻想》系列最新作《最终幻想16》在披露相关游戏内容时,更是遭到了多家欧美媒体和部分网友的抨击,这些反对的观点,集中认为《最终幻想16》的游戏角色缺乏多样性,而游戏制作人吉田直树“世界观设计以中世纪欧洲为主”的回应,则更加激怒了一些欧美媒体,并引来了更加猛烈的口诛笔伐。
媒体界对电子游戏的保守价值观的抨击也不仅限于今日。日本厂商卡普空旗下游戏《生化危机5》在发售时,因其作品背景放在非洲,主角以一个壮硕欧美男性的身份去开枪射杀一堆黑人反派,也曾引发过强烈的争议。而知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创作的《合金装备5:幻痛》中,重要女性角色“Quiet”需要时刻裸露的设定,也被不少声音批评为带有赤裸裸的男性凝视的意味。
这种来自欧美主流视角多年如一日的价值观坚守,最终将游戏行业带到了一个暂时的理想境地。仅以游戏《战神》系列来讲,在其2018年发售的《新战神》中,还见不到黑人的身影,但2022年的《战神:诸神黄昏》,则已经开始有了重要的黑人女配角和另一个并不重要的黑人男配角。
不过事实上,电子游戏产业本身的问题,也促使了政治正确的进一步流行。换句话说,“政治正确”未必是政治问题,它有时候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中产白男”曾经对应着游戏玩家群体的刻板形象,但行业想要发展,市场必须扩大。
任天堂前社长岩田聪,曾做出过一个重要的举措,即游戏人口扩大化。目的是为了在核心玩家之外,去增加更多的游戏人口,让曾经不玩游戏的玩家群体,也能够享受游戏的乐趣,最终目的是增加游戏公司的营收。
任天堂的方法是制作更多低门槛易入门,亦或者画风可爱老少皆宜的游戏。而索尼虽然并没有提出过相似的战略,但却同样保守游戏人口不增长之苦:每年的新游戏制作成本在迅速增加,但既有游戏人口的增长似乎已经到头了。
在不更改电子游戏本身的设计思路的情况下,索尼选择将游戏角色设计成更加大众化的女性。而其他游戏公司,也在近年来逐渐增加了游戏角色设置的多元化——玩家可以自行选择扮演的角色性别、肤色乃至性向。在近几年的大作中,不论是CDPR的《赛博朋克2077》,还是From Software的《艾尔登法环》,都对此有所体现。
总之,游戏玩家群体的长期固化,从商业上就不是游戏公司所愿意看到的;对不少游戏公司而言,一些更加迎合平权理念、消除歧视的举措,既符合价值观,又可以带来商业上的突破,那这件事情就可以去做。
政治正确不好做
电子游戏中的“政治正确”,可以被简单归纳为审美的多元化、性别平等以及种族的多样性。这也就势必要求游戏制作方尽量地增加多元化的角色,而非以往单一的欧美男性视角。
事实上,在多元化这方面,有些游戏的设计并不遭人反感,反而饱守赞誉。在一条列举欧美游戏圈政治正确“十宗罪”的帖子下方,就有人提到美国游戏公司R星的两款游戏中相关角色的设计。
其中,《荒野大镖客2》中主角所在的黑帮团队既有黑人又有印第安人,这些角色正好是美国的少数族裔,在一个讲述美国西部故事的游戏中显得颇为合理。而游戏中的女性角色,则显现出又彪悍又坚韧的特点,虽然这些女性角色也没有一个符合大众审美意义上的“好看”,但同样备受玩家们的喜爱。
而在另一款以美国西海岸为背景的游戏《GTA》中,可操控的三主角之一富兰克林正是一名黑人。尽管这位黑人出身于贫民窟,且投身于黑道事业,但游戏角色的正义感和复杂性,还是感染了不少玩家。
当然,这些游戏中黑人角色的合理性在于,R星所讲述的故事本就是纯粹的“美国故事”,而美国故事中的黑人,显然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合理的。这就如同另一款完全以黑人为主角的游戏《漫威蜘蛛侠:迈尔斯·莫拉莱斯》并没有遭致任何政治正确的批评一样,因为其改编的漫画原作就是一个黑人角色。
但在强烈的政治正确目光的注视下,将任何一个文化背景的游戏都注入“多元化”的血液,现阶段都会因“违和”冲击到不少人。甚至,当北欧神话在强大的美国文化的干预下突然出现黑人,反而有点“安排”和“赏赐”的意思,这本质上仍然有文化霸权的味道。
“政治正确”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所反映的,实际上是性别、种族、取向等多重歧视仍然广泛存在的情况下,向社会抛出的一项公约准则。在现阶段的努力当中,妥协与否,都将并行出现,《战神:诸神黄昏》中的北欧黑人,《最终幻想16》拒绝加入多元化因素,都有各自的考量。
而此时,对游戏厂商的的考验则是能不能做到高明,有些选择放弃身份政治叙事,对主角的性别、种族、性向不做特意区分。诸如《赛博朋克2077》亦或《艾尔登法环》。
然而,这样做的风险是,如果故事本身发生在人类已有的文化背景之上,一个没有明确的文化背景的主角,很难以此为基础构建丰富有内涵的角色,最终呈现地就是弱叙事。例如,育碧旗下游戏《刺客信条:奥德赛》几乎不对男女主角做任何的剧情区分,最终导致了DLC中的女主角剧情崩坏,这使其受到不少诟病。
一个必须批评的现状是,在中文互联网当中,对当代电子游戏中出现的黑人动辄冠以“尼”的称号,显然是带有强烈的种族歧视的意味的,这并不比强行将北欧神话中的角色换成黑人更正确;同理,称呼长相普通的女角色为“大妈”,也显得极不尊重。
事实上,《地平线》系列的女性角色,确实吸引了不少女玩家的关注。一个女性英雄的出现,不仅对“政治正确”本身有帮助,也对游戏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裨益。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政治正确确实在深刻地影响着当下欧美的文娱产业,电影如是,游戏亦如是。动辄“政治正确毁掉电子游戏”的批驳显然是不值一提的,电子游戏产业没有那么脆弱,而更多玩家的加入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投资,使得每一个主机游戏的爱好者都能感受更加多元化的作品。
但同时也需要重视的是,如果多元化本身建立在“篡改”之上,那么必然招致争议的同时,也需要思考这背后是否也是对多元精神理解的偏差,是否有文化的逆向歧视,以及是否有心态上粗暴的安排与赏赐——那些带有浓厚异国风情的游戏充满魅力的地方,不仅在于它的故事设定,更在于它独有的文化背景和世界观。
游戏产业没那么脆弱,但政治正确也没那么好做。很多事情需要做,也需要做得巧才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