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那些阳了的打工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那些阳了的打工人

带阳上班,只是年轻人在这场疫情末期,必须硬着头皮闯过的最后一关。

文 | 五环外OUTSIDE 镜子

编辑 | 车卯卯

当“每个人至少都会感染一次新冠”成为必然,无数公司释然了。

“阴的迟早要阳,不要拿阳性做文章”

“只要还能站起来,就得来上班”

“请假可以,但不批病假,按缺勤扣工资”

……

12月18日起,安徽、浙江、重庆等地陆续提出“无症状和轻症可正常上班”。实际上,自“新十条”落地,这场全员大感冒蔓延伊始,一面确诊抗阳,一面坚持到岗上班的年轻人就已不在少数。

他们可能是轻伤不下火线的医护人员,是背负两份房贷的普通打工人,是满负荷运转工厂里的关键技术人员,也可能是接一单挣一份钱的自由职业者。

他们同样高烧,痛苦如吞刀片,水泥封鼻子,浑身酸疼,咳嗽乏力,却没办法拒绝工作。

成年以来,向现实妥协的无力感接连不断。带阳上班,只是年轻人在这场疫情末期,必须硬着头皮闯过的最后一关。

“请假一天要扣272块,我发着高烧,犹豫了很久”

小优开始感觉不舒服,是在周六下午将近3点。

她扛着单反,从酒店婚礼现场小跑出来,停在一处空地,摘下口罩猛吸一通,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迅速灌进胸腔,几乎在同一瞬间,她打了一个长长的寒颤。

喉咙的异样感很快出现了。她有预感,自己大概是阳了。

该来的总会来。早在周四,小优就听说前一天面对面交谈过的同事确诊阳性,她不慌神,只祈祷自己能顺利苟到周六,最好等到当天的婚礼拍摄单子完成,病毒再适时发挥威力——那是她最佳的生病时间点,既不会影响本职工作,又能把兼职拍摄的钱赚到手。

小优今年27岁,原本是一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立摄影师,现在是绝不放过一次赚钱机会的勤恳打工人。

造成这种转变很简单,只要身上背负两份房贷,有一间等待装修的房子,以及要归还亲戚朋友们大大小小的欠款。

2019年,她和丈夫(当时还是男友)共同在南方某海边贷款买下一套90平的房子,改装成民宿,计划用出租收入冲减还贷压力,没曾想才装修好就遇到疫情,租客稀缺,房子贬值。

今年年初,二人领证,定居南昌,心头再次涌起购房的念想。10月底,他们刷到一处急售的120平二手房,附赠80平大露台,价格是妥妥的捡漏价,难得一遇,便迅速拿下。

附赠的80平米大露台,图源受访者

首付紧巴巴地凑了出来,第二份贷款手续很快办好。交房那天,小优站在水泥裸露的宽阔露台中央,想象未来生活于此的惬意画面。

她乐观预计,只要两人正常上班,平日不乱花一分钱,算上每个月的全勤奖,自己周末再接些私活儿,明年春天就能抠出第一轮装修的费用,尽快住进来。

存钱成了第一要义。小优从此毫不掩饰,自己可以接受阳性,但不能接受缺勤。

她们公司最初规定,阳性请假只能当作病假,当天工资全扣。她算了算,请一天假就要损失272块,连带着泡汤的还有600块全勤奖金,合起来是笔“巨款”。

所以,能挺到周六,小优其实已经松了口气。下午4点,她哆哆嗦嗦回到出租房,晚上9点,开始明显发热。

直至那时,她还对这个发病节奏还颇为满意——发烧时长短则一两天,幸运的话,自己仍然有机会在周一早8点前退烧,掀开被子去上班。

只是,病毒给足面子,如约而至,却比预想中凶猛。

出现症状第二天,小优的体温没下过38度,图源受访者

周日夜晚,网传的“新冠十大酷刑”已有大半在她身上并发,从头部、咽喉到肌肉,浑身痛苦难捱。她躺在床上,睡睡醒醒,每回醒来睡衣都几乎湿透,她强打着精神测体温,可无论测多少次,水银柱都退不到38刻度之下。

周一清晨,天空微亮,期待中的退烧依旧没有出现。小优左手拿显示着38.2度的体温针,右手打开手机计算器,重新算了一遍请假会扣掉的工资,272.727273,再加600,是872.727273。她盯着这个数字,犹豫很久。

那个早晨,小优扯着“刀片嗓”和丈夫吵了一架。在丈夫的极力劝说下,小优终于妥协,尝试申请居家办公,等待半小时等来获批。

正巧在当天,她们公司发了“阳性可请年假”、“阳性可申请居家办公”的通知。小优和行政部反复确认,特殊时期,居家办公确实不影响全勤,这才放下了一万个心。

我后来问她,如果公司没发那则通知,她会怎么做。

“也许会等我老公出门了,再偷偷烧着脑袋去上班吧?”她半开玩笑说。

“忍忍就好了啊!”她想象那个画面,又补充一句,“年轻人,挣钱要紧嘛。”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陆瑶确诊了,在连续工作10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之后。她将刺目的红色报告截图发给主任,没多说一句话,继续回到实验室干活。

她是一名医学检验师,疫情早期,大家不敢出门时,一通电话就能把她拉回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前阵子政策放开,核酸异常样本在短时间内剧增,核酸上报系统日常崩溃,她更没日没夜地呆在实验室。

与所有科室的医护人员一样,她和同事们一个接一个地阳,但仍需到岗上班。前些天,一位同事率先中招,主任先是简单问候,随后紧跟一句:“阳也要上班”。

后来同事实在烧不动,体温直逼40度,“人都歇菜了”,同事的父亲抢过手机给主任打电话,请假才批。

放开后,发热的人越来越多,所有医院都不能拒收阳性患者,自然也不会放走阳性医护。与这三年无异,医护人员依旧是感染风险最高、工作强度最大,但最不能休息的那一批人。

陆瑶同样明白,医护轻伤不下火线,在第一轮感染高峰的节骨眼上,医护倒了,整个医院的运转体系也会断裂倒塌。于是,她强撑着,一天又一天。

她的大致日常,是从早上8点干到下午7点,除了中午抽时间扒几口饭,基本不停下。晚上11点,继续接班,通宵做实验,直到第二天早上10点,简单休息几个小时后,下午5点半继续上班。

确诊前一天,正好是陆瑶来大姨妈的第一天。她中午给自己塞了十个饺子,一直干到晚上11点,停下来喝几口奶茶,又继续干到深夜3点多。全程十几个小时,她忍着痛经,期间到厕所换过三次卫生巾,“每一次都是全红”。

凌晨4点终于躺下时,陆瑶看到群消息,隔壁医院有同行在实验室晕倒了。她忽然意识到,自己过去24小时只睡了3个小时,大概也游走在猝死边缘吧。她放下手机,感觉喉咙有些异样,脑子里冒出主任那些话,“只要没倒下,就往死里干”“还能走得动就得来上班”,失眠了。

疫情三年,她常常懊恼自己当初入错了行。

19年从医学院毕业后,陆瑶循着按部就班的路径,顺利进入市医院检验科。她原以为拿到了医院里一份相对清闲的工作,结果不到半年,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迎面爆发,检验人员化身防疫战中最核心的排雷兵,加班、通宵成为无需赘言的常态。

比起疲惫,更让她觉得难过的是,她所在的医院只判定医生和护士是一线,夜班补贴80元,实验人员不判作一线,夜班补贴只有50元。“为什么30块也要和我们计较?”陆瑶愤怒,不理解,又无处说理。

她越想越睡不着,再次拿起手机,在大学宿舍群里发了一段话:

“姐妹们,真的好难熬,我不想再干这行了。每个医院都是这样玩命干,就算新冠过去了,以后还会有其他细菌感染,就算没有细菌感染,也还有无穷无尽的科室夜班……”

几个小时后,群里陆续传来安慰的话语,但每个人都清楚,深夜的情绪总会悄悄留在深夜。

就像第二天早晨,陆瑶还是一如往常,穿好防护服,踏进实验室。直到晚上11点多刷出那份红色的阳性确诊报告,仍没有停下来休息。

“我感觉可能阳了,第一反应就是打开电脑干活儿”

周滨清了清喉咙,在床头柜逐一摆上布洛芬、体温计、退烧贴、加湿器、抽纸、热水、止咳糖浆。对着便签清点完毕后,把电脑搬到床上书桌,为自己选了最舒适的半躺姿势,一边工作,一边等待发烧降临。

床边放着各种抗阳所需物品,图源受访者

不到一天前,他还以为自己会成为真正的天选打工人,一路闯进决赛圈。

周滨是自由设计师,此时他手上的一个长期项目正好进入关键收尾阶段,不容得一丝拖延和马虎。

在他的预判中,自己长期居家办公,接触外界的机会并不多,即使如今全面开放,朋友圈“阳过”比例与日俱增,自己仍然可以通过非必要不出门、夜深人静下楼倒垃圾、尽可能不点外卖等方式成为幸存者,保证各工作顺利推进、按时结算。

他不害怕,只是身体素质堪忧。由于从小身体差,稍一着凉就会遭受鼻炎折磨,那些网友分享的新冠症状,他想想就觉得头疼:小刀拉嗓子、无麻醉开颅、电钻眼珠子、闸刀斩腰子……没有一项是他这个体重只有110斤、平时极少锻炼的瘦削小伙子能够坦然接受的。

“当然,”他有点不好意思,立刻补充一句,“是在必须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

感到不适的第三天,两条杠才在抗原上显现 ,图源受访者

不过,在“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的结论下,病毒总是无孔不入。要成为天选打工人,没那么简单。

据周滨推测,感染这件事,大致是他去拿朋友寄来的抗原时发生的。小区快递站的工作人员已经不戴口罩了,无所畏惧的中年人也把口罩拉到下颌,在拥挤的货架间穿梭,寻找包裹。尽管回到家,他立刻对快递消毒,彻底洗手,但无故发冷的感觉还是在两天后找上门了。

不适感明显出现,是在周日下午。周滨赶紧发了条朋友圈,“喉咙干痒,浑身发冷,不会真中招了吧?”他后来告诉我,自己并非急于求证,那条朋友圈屏蔽了家人,主要是发给甲方爸爸看的,以防自己烧得不省人事,回不了工作信息。

放下手机,他迅速调整战略:趁着其他症状还没到达战场,赶紧打开电脑干活儿,赶工。

为提前储存能量,他先吃了一大碗面条,又给自己灌了一大杯温水。接下来,在床边备好布洛芬、退烧贴等抗阳所需物品,再把电脑搬到床上书桌,连接好电源,打开电脑,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长期加班改稿的经历,让他能够适应类似计划之外的工作节奏。那一整个通宵,他加紧完成了下周一、周二的工作内容,为自己争取了两天的高烧时间。

毕竟,打工的本质就是物物交换。平时,可以用时间换金钱,健康换金钱,特殊时期,也可以用时间换时间。

周一早晨,37度9在体温针上出现得恰如其分。强行带病毒熬了一夜的周滨,终于合上电脑,将其推到床边,毫无顾忌地睡去了。

已经站在冬天里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就是真实的成年世界:在20多岁的年纪背上30年的债务,将赚钱视作高于健康、高于生活的第一要义;做一份不热爱但稳定的工作,在深夜控诉,在白天硬扛;即使走上自己选择的职业道路,通宵与拼命,仍会成为无法抗拒的常态。

好在,我看到故事的结尾,居家办公的小优在第四天终于退烧,尽管全身乏力、耳朵疼、味觉失灵等问题接踵而至,但也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减退;

检验师陆遥在确诊次日获得一天宝贵的假期,足足睡了20个小时,她仍旧像往常那样在群里吐槽,但还是会穿上防护服,打起精神返岗;

设计师周滨没有迎来想象中的“酷刑”,高烧两天后,只剩下轻微咳嗽,基本重获往日精力……

生活是一场场戏剧,每个人都会直面无奈、妥协,与困境正面对抗的无力时刻。但剧情的高潮,永远发生在主人公重新站起来,摆摆手,再次出发时。

很多时候,年轻人只能是随洪流游走的船只,是时代命运的被动接收者。我们没有选择航线的权利,只有噎着海水,奔涌前进的必选项。

就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终也会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那样,时至今日,只要咬咬牙,熬过去,就能结束这三年,看到希望。

*本文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那些阳了的打工人

带阳上班,只是年轻人在这场疫情末期,必须硬着头皮闯过的最后一关。

文 | 五环外OUTSIDE 镜子

编辑 | 车卯卯

当“每个人至少都会感染一次新冠”成为必然,无数公司释然了。

“阴的迟早要阳,不要拿阳性做文章”

“只要还能站起来,就得来上班”

“请假可以,但不批病假,按缺勤扣工资”

……

12月18日起,安徽、浙江、重庆等地陆续提出“无症状和轻症可正常上班”。实际上,自“新十条”落地,这场全员大感冒蔓延伊始,一面确诊抗阳,一面坚持到岗上班的年轻人就已不在少数。

他们可能是轻伤不下火线的医护人员,是背负两份房贷的普通打工人,是满负荷运转工厂里的关键技术人员,也可能是接一单挣一份钱的自由职业者。

他们同样高烧,痛苦如吞刀片,水泥封鼻子,浑身酸疼,咳嗽乏力,却没办法拒绝工作。

成年以来,向现实妥协的无力感接连不断。带阳上班,只是年轻人在这场疫情末期,必须硬着头皮闯过的最后一关。

“请假一天要扣272块,我发着高烧,犹豫了很久”

小优开始感觉不舒服,是在周六下午将近3点。

她扛着单反,从酒店婚礼现场小跑出来,停在一处空地,摘下口罩猛吸一通,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迅速灌进胸腔,几乎在同一瞬间,她打了一个长长的寒颤。

喉咙的异样感很快出现了。她有预感,自己大概是阳了。

该来的总会来。早在周四,小优就听说前一天面对面交谈过的同事确诊阳性,她不慌神,只祈祷自己能顺利苟到周六,最好等到当天的婚礼拍摄单子完成,病毒再适时发挥威力——那是她最佳的生病时间点,既不会影响本职工作,又能把兼职拍摄的钱赚到手。

小优今年27岁,原本是一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立摄影师,现在是绝不放过一次赚钱机会的勤恳打工人。

造成这种转变很简单,只要身上背负两份房贷,有一间等待装修的房子,以及要归还亲戚朋友们大大小小的欠款。

2019年,她和丈夫(当时还是男友)共同在南方某海边贷款买下一套90平的房子,改装成民宿,计划用出租收入冲减还贷压力,没曾想才装修好就遇到疫情,租客稀缺,房子贬值。

今年年初,二人领证,定居南昌,心头再次涌起购房的念想。10月底,他们刷到一处急售的120平二手房,附赠80平大露台,价格是妥妥的捡漏价,难得一遇,便迅速拿下。

附赠的80平米大露台,图源受访者

首付紧巴巴地凑了出来,第二份贷款手续很快办好。交房那天,小优站在水泥裸露的宽阔露台中央,想象未来生活于此的惬意画面。

她乐观预计,只要两人正常上班,平日不乱花一分钱,算上每个月的全勤奖,自己周末再接些私活儿,明年春天就能抠出第一轮装修的费用,尽快住进来。

存钱成了第一要义。小优从此毫不掩饰,自己可以接受阳性,但不能接受缺勤。

她们公司最初规定,阳性请假只能当作病假,当天工资全扣。她算了算,请一天假就要损失272块,连带着泡汤的还有600块全勤奖金,合起来是笔“巨款”。

所以,能挺到周六,小优其实已经松了口气。下午4点,她哆哆嗦嗦回到出租房,晚上9点,开始明显发热。

直至那时,她还对这个发病节奏还颇为满意——发烧时长短则一两天,幸运的话,自己仍然有机会在周一早8点前退烧,掀开被子去上班。

只是,病毒给足面子,如约而至,却比预想中凶猛。

出现症状第二天,小优的体温没下过38度,图源受访者

周日夜晚,网传的“新冠十大酷刑”已有大半在她身上并发,从头部、咽喉到肌肉,浑身痛苦难捱。她躺在床上,睡睡醒醒,每回醒来睡衣都几乎湿透,她强打着精神测体温,可无论测多少次,水银柱都退不到38刻度之下。

周一清晨,天空微亮,期待中的退烧依旧没有出现。小优左手拿显示着38.2度的体温针,右手打开手机计算器,重新算了一遍请假会扣掉的工资,272.727273,再加600,是872.727273。她盯着这个数字,犹豫很久。

那个早晨,小优扯着“刀片嗓”和丈夫吵了一架。在丈夫的极力劝说下,小优终于妥协,尝试申请居家办公,等待半小时等来获批。

正巧在当天,她们公司发了“阳性可请年假”、“阳性可申请居家办公”的通知。小优和行政部反复确认,特殊时期,居家办公确实不影响全勤,这才放下了一万个心。

我后来问她,如果公司没发那则通知,她会怎么做。

“也许会等我老公出门了,再偷偷烧着脑袋去上班吧?”她半开玩笑说。

“忍忍就好了啊!”她想象那个画面,又补充一句,“年轻人,挣钱要紧嘛。”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

陆瑶确诊了,在连续工作10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之后。她将刺目的红色报告截图发给主任,没多说一句话,继续回到实验室干活。

她是一名医学检验师,疫情早期,大家不敢出门时,一通电话就能把她拉回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前阵子政策放开,核酸异常样本在短时间内剧增,核酸上报系统日常崩溃,她更没日没夜地呆在实验室。

与所有科室的医护人员一样,她和同事们一个接一个地阳,但仍需到岗上班。前些天,一位同事率先中招,主任先是简单问候,随后紧跟一句:“阳也要上班”。

后来同事实在烧不动,体温直逼40度,“人都歇菜了”,同事的父亲抢过手机给主任打电话,请假才批。

放开后,发热的人越来越多,所有医院都不能拒收阳性患者,自然也不会放走阳性医护。与这三年无异,医护人员依旧是感染风险最高、工作强度最大,但最不能休息的那一批人。

陆瑶同样明白,医护轻伤不下火线,在第一轮感染高峰的节骨眼上,医护倒了,整个医院的运转体系也会断裂倒塌。于是,她强撑着,一天又一天。

她的大致日常,是从早上8点干到下午7点,除了中午抽时间扒几口饭,基本不停下。晚上11点,继续接班,通宵做实验,直到第二天早上10点,简单休息几个小时后,下午5点半继续上班。

确诊前一天,正好是陆瑶来大姨妈的第一天。她中午给自己塞了十个饺子,一直干到晚上11点,停下来喝几口奶茶,又继续干到深夜3点多。全程十几个小时,她忍着痛经,期间到厕所换过三次卫生巾,“每一次都是全红”。

凌晨4点终于躺下时,陆瑶看到群消息,隔壁医院有同行在实验室晕倒了。她忽然意识到,自己过去24小时只睡了3个小时,大概也游走在猝死边缘吧。她放下手机,感觉喉咙有些异样,脑子里冒出主任那些话,“只要没倒下,就往死里干”“还能走得动就得来上班”,失眠了。

疫情三年,她常常懊恼自己当初入错了行。

19年从医学院毕业后,陆瑶循着按部就班的路径,顺利进入市医院检验科。她原以为拿到了医院里一份相对清闲的工作,结果不到半年,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迎面爆发,检验人员化身防疫战中最核心的排雷兵,加班、通宵成为无需赘言的常态。

比起疲惫,更让她觉得难过的是,她所在的医院只判定医生和护士是一线,夜班补贴80元,实验人员不判作一线,夜班补贴只有50元。“为什么30块也要和我们计较?”陆瑶愤怒,不理解,又无处说理。

她越想越睡不着,再次拿起手机,在大学宿舍群里发了一段话:

“姐妹们,真的好难熬,我不想再干这行了。每个医院都是这样玩命干,就算新冠过去了,以后还会有其他细菌感染,就算没有细菌感染,也还有无穷无尽的科室夜班……”

几个小时后,群里陆续传来安慰的话语,但每个人都清楚,深夜的情绪总会悄悄留在深夜。

就像第二天早晨,陆瑶还是一如往常,穿好防护服,踏进实验室。直到晚上11点多刷出那份红色的阳性确诊报告,仍没有停下来休息。

“我感觉可能阳了,第一反应就是打开电脑干活儿”

周滨清了清喉咙,在床头柜逐一摆上布洛芬、体温计、退烧贴、加湿器、抽纸、热水、止咳糖浆。对着便签清点完毕后,把电脑搬到床上书桌,为自己选了最舒适的半躺姿势,一边工作,一边等待发烧降临。

床边放着各种抗阳所需物品,图源受访者

不到一天前,他还以为自己会成为真正的天选打工人,一路闯进决赛圈。

周滨是自由设计师,此时他手上的一个长期项目正好进入关键收尾阶段,不容得一丝拖延和马虎。

在他的预判中,自己长期居家办公,接触外界的机会并不多,即使如今全面开放,朋友圈“阳过”比例与日俱增,自己仍然可以通过非必要不出门、夜深人静下楼倒垃圾、尽可能不点外卖等方式成为幸存者,保证各工作顺利推进、按时结算。

他不害怕,只是身体素质堪忧。由于从小身体差,稍一着凉就会遭受鼻炎折磨,那些网友分享的新冠症状,他想想就觉得头疼:小刀拉嗓子、无麻醉开颅、电钻眼珠子、闸刀斩腰子……没有一项是他这个体重只有110斤、平时极少锻炼的瘦削小伙子能够坦然接受的。

“当然,”他有点不好意思,立刻补充一句,“是在必须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

感到不适的第三天,两条杠才在抗原上显现 ,图源受访者

不过,在“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的结论下,病毒总是无孔不入。要成为天选打工人,没那么简单。

据周滨推测,感染这件事,大致是他去拿朋友寄来的抗原时发生的。小区快递站的工作人员已经不戴口罩了,无所畏惧的中年人也把口罩拉到下颌,在拥挤的货架间穿梭,寻找包裹。尽管回到家,他立刻对快递消毒,彻底洗手,但无故发冷的感觉还是在两天后找上门了。

不适感明显出现,是在周日下午。周滨赶紧发了条朋友圈,“喉咙干痒,浑身发冷,不会真中招了吧?”他后来告诉我,自己并非急于求证,那条朋友圈屏蔽了家人,主要是发给甲方爸爸看的,以防自己烧得不省人事,回不了工作信息。

放下手机,他迅速调整战略:趁着其他症状还没到达战场,赶紧打开电脑干活儿,赶工。

为提前储存能量,他先吃了一大碗面条,又给自己灌了一大杯温水。接下来,在床边备好布洛芬、退烧贴等抗阳所需物品,再把电脑搬到床上书桌,连接好电源,打开电脑,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长期加班改稿的经历,让他能够适应类似计划之外的工作节奏。那一整个通宵,他加紧完成了下周一、周二的工作内容,为自己争取了两天的高烧时间。

毕竟,打工的本质就是物物交换。平时,可以用时间换金钱,健康换金钱,特殊时期,也可以用时间换时间。

周一早晨,37度9在体温针上出现得恰如其分。强行带病毒熬了一夜的周滨,终于合上电脑,将其推到床边,毫无顾忌地睡去了。

已经站在冬天里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就是真实的成年世界:在20多岁的年纪背上30年的债务,将赚钱视作高于健康、高于生活的第一要义;做一份不热爱但稳定的工作,在深夜控诉,在白天硬扛;即使走上自己选择的职业道路,通宵与拼命,仍会成为无法抗拒的常态。

好在,我看到故事的结尾,居家办公的小优在第四天终于退烧,尽管全身乏力、耳朵疼、味觉失灵等问题接踵而至,但也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减退;

检验师陆遥在确诊次日获得一天宝贵的假期,足足睡了20个小时,她仍旧像往常那样在群里吐槽,但还是会穿上防护服,打起精神返岗;

设计师周滨没有迎来想象中的“酷刑”,高烧两天后,只剩下轻微咳嗽,基本重获往日精力……

生活是一场场戏剧,每个人都会直面无奈、妥协,与困境正面对抗的无力时刻。但剧情的高潮,永远发生在主人公重新站起来,摆摆手,再次出发时。

很多时候,年轻人只能是随洪流游走的船只,是时代命运的被动接收者。我们没有选择航线的权利,只有噎着海水,奔涌前进的必选项。

就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终也会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那样,时至今日,只要咬咬牙,熬过去,就能结束这三年,看到希望。

*本文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