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中式烘培为何不“香”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中式烘培为何不“香”了?

如何破解“一买即忘”?

文|新营销

大面积关店的风波还没停歇,中式新烘培品牌虎头局,近日又传出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的消息。

自媒体“大厂青年”近日爆料,在拖延薪酬发放近3个月后,虎头局终于发出了10月薪酬的50%。同时,因拖欠货款过久,一些供应商被迫断供原材料,导致虎头局的产品线发生一定崩溃。

剩余的员工薪酬何时结算?公司不仅没有给出明确时间,还宣布自12月21起,“为确保伙伴们的健康与安全,减少感染风险”,全国职能办公室人员放假至明年1月31日,期间薪酬按所在城市最低标准计算。

一家去年红极一时的新烘焙品牌,似乎正在进入“停摆”,至少,这个年关过得有些黯然。

实际上,新中式烘焙这条赛道,今年已呈现兴衰交错的态势。以虎头局、墨茉点心局为代表的“先头部队”,基本陷入后劲不足的窘境,墨茉点心局也在今年初进行过一波裁员,开店速度也持续放缓,今年仅新开12家门店,同比减少80%;此外,它还将战略重心从品牌转移到运营——大有叫停激进扩张,回守基本盘的态势。

融资层面也遇冷。虎头局和墨茉在2022整年没有任何融资记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彻底转开注意力,赛道的一些新参者,还是拿到了融资。创立于今年3月的龙门局渣打点心,在9月拿到了500万元天使轮融资;今年1月开出首店的鹤所,获得了千万元天使融资。

但新玩家阵营中,也有不少品牌彻底倒下,如钟酥局、贝贝点心局、淡唐点心局等,它们的平均生存周期仅有6个月左右。

相比去年发生多起金额上亿的融资记录,被业内业外一片称好,今年开始,新中式烘焙赛道正在上演两极分化,这正是市场残酷性的外显。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的衰态源于哪里?那么多的新品牌为何纷纷“扑街”?新年将启,应该如何更理性的看待新中式烘焙?

产品乏力,只是“皮外伤”

一些新烘焙品牌在今年遇堵,若从外部环境寻找归因,一个逃不开的点,便是疫情对实体门店的流量打击,这已是餐饮行业共同的痛点,另一点则是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海融、立高两家主攻烘焙原料的上市企业,以及号称“炼乳第一股”熊猫乳品,旗下很多产品价格都进行了上调,幅度最高达到了8%左右。

原料涨价,自然将加剧门店的成本压力,压缩产品利润,而且很多烘焙连锁品牌,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将这股成本压强传导至产品价格,一般都是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这种谨慎态度自有归因,大多消费者不会调研原材料市场,盲目涨价很可能招来非议。近期就有人在小红书发帖吐槽,墨茉点心局又悄无声息的涨价了,他感觉“非常离谱”。

两个发生在外部的堵点,难以随企业意志发生改变,但产品创新、品牌运营等方面的构建,却有充裕的自主空间,虎头局和墨茉今年连遭滑铁卢,某种程度上,是未能有效施展自己的“内功”。

从产品角度看,包括虎头局、墨茉,以及消失在人们视线的贝贝、淡唐等,因为创新乏力,没能破解烘焙行业所背负的“遗忘链条底层”属性。曾经有很多业内声音认为,新烘培将成为另一个新茶饮,但站在消费者复购率的角度,无论是中式糕点、西式糕点,还是蛋糕,复购率这项指标都难以匹敌茶饮。这也就决定了新烘培的品牌淘汰周期更短,创新压强更大。

根据美团餐饮发布的《2022年烘焙品类发展报告》,在“复购1次”这项统计中,新烘焙由于“高颜值、新形式”的产品属性,得到的复购率要高于茶饮,尤其是年轻客群;但随着复购次数的增多,年轻人就会逐渐失去热情,在“复购10次以上”的统计中,烘焙只留住了5%左右的客户,而茶饮仍然有20%的回头客。

第二点,新烘焙品牌可能错看了自己的主力客群:Z世代群体。所谓的“味蕾忠诚”,其实不是他们的消费标签。

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22年中国快消品零售市场趋势解读》,其调研范围内69%的Z世代群体,更加热衷购买新上市的产品,尤其是零食消费的维度。实际上,这与新烘培品牌自我塑造的身份“不谋而合”:用更小单位体积的烘焙产品,去替代传统的大块糕点,从而建立一种零食属性。

可见,天然的低复购率,再加上零食化的产品忠诚度不足,让新烘培品牌处境很尴尬。而很多品牌的“单品依赖症”,将可能让自己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

很多人对虎头局、墨茉的固有印象,一直还停留在现烤麻薯。墨茉的Slogan便是“现烤麻薯,就吃墨茉”,而根据此前业内人士统计,其销量支柱产品也恰是麻薯、泡芙。这种单品依赖模式,虽有利于占据当红产品的消费心智,但当消费者失去了对核心盈利单品的兴趣,门店也很容易遭遇生存压力。

打破固有的产品布局,迎逢年轻人“尝鲜”的消费心理,将是新烘培品牌要及时补上的能力。但产品端的乏力,在本文角度中只是构成了“皮外伤”,缺少一个足够有识别度的灵魂内核,才是病根所在。

被同质化重伤的明星品牌

产品之外,另一个亟需解决的困局,是严重的品牌同质化。

早期创造的高光,也招来众多模仿者。在虎头局和墨茉点心局屡获融资,创下单店销售奇迹后,更多创业者嗅到了这一赛道红利,各种各样的“点心局”疯狂出现在市面,狮头点心局、糕功夫点心局、木子点心局比比皆是。在某创业媒体的调研中,一位山东的新烘培门店创始人表示:我的店名使用了点心局这一后缀,本意就是为了蹭热度。

无论是门店装修风格、产品设计,还是营销玩法,它们都高度复刻了虎头局和墨茉。在产品端,几乎都将麻薯、蛋黄酥、肉松小贝等作为主力产品,原因在于制作门槛低,复刻起来十分容易。曾经有小红书博主发出抱怨,消费了很多家所谓的点心局,但尝过产品后,很难发现它们之间有何不同。Logo设计方面的跟风潮,也让业界感到惊诧。很多品牌都基于虎头局的老虎,建立logo主视觉。

这种品牌同质化的现象,无疑对虎头局、墨茉的门店营收造成了分流效应,还将大幅矮化辛苦创建打磨的品牌形象,让两者失去原本的识别度。如果这些模仿者发起价格战,拉低行业底线,更会造成较高的市场压强,挤压明星品牌们的盈利空间。

除了模仿者,还要直面大型糕点品牌的敏锐转型,例如稻香村、好利来等。它们市场基础更为厚重、忠诚用户规模更大,在食品寒冬中也有更充实的余粮,并且,在嗅到了虎头局等品牌对烘焙市场的冲击后,它们也纷纷自我改造,打造新中式糕点、玩联名、使用国潮包装。

对虎头局、墨茉来说,这属于腹背受敌的不良境况。前方有贪图满满、肆无忌惮的模仿者,盘踞在各个市场角落,其中很多地方,甚至连自己也未及探索;后方,是快步追逐而来的实力玩家们,砸下重金互拼营销,掀起行业又一轮内卷。

从今天撤店裁员的现象看,明星品牌没能突破新老品牌的重围。本质上,除了产品创新指数不足,品牌方面建立的护城河也不够,一旦竞争者前来哄抢,就容易失去消费者的簇拥。

从新烘焙品牌的起家路径来看,大部分都基于“融资+破圈营销+扩大开店”的三部曲,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市场数据,让消费者完成产品下单。但在此过程中,忠诚客群没有完成足够规模的沉淀。

这与今年大幅冷却的月饼市场,有一定的趋同之处:高颜值、高端定位的潮牌月饼,纷纷失去了原本的市场份额,而各地的老字号开始市场复苏,重新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归因,还是潮牌们总是“一买即忘”。

如何破解“一买即忘”?从一众模仿者的包围中突破?

寻找超级卖点

在本文角度下,新烘培品牌构筑护城河的一处关键所在,是寻找属于自己的超级卖点,构建独特的企业理念。如此才有机会建立识别度,从内卷中跳脱出来。

超级卖点诞生于企业理念的变革中。

站在虎头局和墨茉的视角而言,如果将全部的注意力,投放给产品端和品牌端,其实仍将面对强大的竞争阻力。尽管有可能做出别具一格的新品,甚至是难以复刻的口味,但模仿者也可以研发独特口味,甚至还因为门店的位置优势、促销力度等,抢先占据消费者心智。

品牌端做改造几乎也是同理。其实对新烘焙玩家来说,如果花费高价去强调品牌,反而将会自陷弱者定位。因为文化沉淀上的不足,发展时间较为短暂,虎头局和墨茉,并无太大机会从品牌角度,去硬刚稻香村、好利来等老牌。这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并加重自己的运营负重。

最为有利的一个切入角度,也许是产品和品牌以外,在企业理念上进行突破。在企业理念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跳出产品和品牌端的牵制,可以站在重新理解行业的层面,提供新的产品诠释方式,塑造自己的超级卖点,最终带来具有鲜明识别度的消费体验,甚至改变消费者对行业的认知。

在烘焙行业,就有一个较为鲜明的案例——蛋糕品牌熊猫不走。严肃来说,熊猫不走已经淡化了“蛋糕”基因,它兜售的是独特的企业理念:用户不止买到生日蛋糕,更包括高体验度的庆生场景。

熊猫不走在创立之初,与虎头局、墨茉面临着相似的困局:高昂的实体门店运营成本、激烈的同类品牌竞争、严重的产品同质化。但原本只做生日蛋糕的这个品牌,在产品、品牌两个维度以外,进行企业理念维度的破局:让每个人的生日更快乐。

生日蛋糕本来是物质需求,同类品牌也是在此层面,狂热加码投资,提升口感和设计感。但熊猫不走抓住了蛋糕之后的庆生场景,基于过生日所需的“仪式感”,构建了系统化的庆生服务,如熊猫人送蛋糕、现场表演/互动等,借此走出激烈的同行竞争,拥有了自己的识别度。

在破圈传播的层面,当传统品牌还将蛋糕视为主要素材,熊猫不走的庆生服务场景,成为了天然的独特素材,几乎所有传播都基于“生日快乐场景”。实际上,这有利于促使用户在社交平台自发传播,不仅缩减了营销成本,也避开了乏味低效的“纯蛋糕之争”。

最后,熊猫不走的庆生服务系统,有机会逐渐改变消费者的决策观念:买到蛋糕只是第一步,庆生场景的系统服务才是价值所在。这种决策观念如果根深蒂固,有可能会反向改变行业标准。这也是企业理念创新的力量所在。

回看当前的新烘焙赛道,绝大部分新锐玩家,仍然囿于“现烤”、“纯动物奶油”、“国潮”、“复兴中式糕点”等产品或品牌层面的讲述,但这条路径,中生代品牌鲍师傅、泸溪河等已经走过,并在相对平静的市场阶段,完成了充分的品牌资产积累、忠诚客群积累,这也是两个品牌在特殊时期,拥有抗击打能力的关键所在。

而新锐品牌群体,还没有一个真正完成企业理念创新的玩家,通过找到专属自己的超级卖点,让这股新中式烘焙热潮,跑出一个长久健康生存的样本。

残酷中的希望

中式新烘培不是另一个新茶饮,尽管产品标准化的难度同样较低,开店方面也可以快速连锁复制,但复购率方面存在天然缺失,此外,疯狂出现的模仿者,也严重冲击了还没来得及构建护城河的先行者。种种因素,让一些品牌陷入“停摆”状态,一些品牌彻底消失于市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条赛道的新故事还在持续流出,资本的热情还没有完全冷却,其中的核心原因也许在于,新烘培的市场想象空间仍然充分。目前来看,还没有跑出真正意义上的头部品牌,更没有品牌建立了足够坚固的壁垒,改变了用户的决策观念。

这也许是裁员、撤店、拖欠货款等残酷语境中,仅剩的可感知的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虎头局

  • 虎头局旗下食品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近240万元
  • 虎头局新增2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689万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中式烘培为何不“香”了?

如何破解“一买即忘”?

文|新营销

大面积关店的风波还没停歇,中式新烘培品牌虎头局,近日又传出拖欠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的消息。

自媒体“大厂青年”近日爆料,在拖延薪酬发放近3个月后,虎头局终于发出了10月薪酬的50%。同时,因拖欠货款过久,一些供应商被迫断供原材料,导致虎头局的产品线发生一定崩溃。

剩余的员工薪酬何时结算?公司不仅没有给出明确时间,还宣布自12月21起,“为确保伙伴们的健康与安全,减少感染风险”,全国职能办公室人员放假至明年1月31日,期间薪酬按所在城市最低标准计算。

一家去年红极一时的新烘焙品牌,似乎正在进入“停摆”,至少,这个年关过得有些黯然。

实际上,新中式烘焙这条赛道,今年已呈现兴衰交错的态势。以虎头局、墨茉点心局为代表的“先头部队”,基本陷入后劲不足的窘境,墨茉点心局也在今年初进行过一波裁员,开店速度也持续放缓,今年仅新开12家门店,同比减少80%;此外,它还将战略重心从品牌转移到运营——大有叫停激进扩张,回守基本盘的态势。

融资层面也遇冷。虎头局和墨茉在2022整年没有任何融资记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彻底转开注意力,赛道的一些新参者,还是拿到了融资。创立于今年3月的龙门局渣打点心,在9月拿到了500万元天使轮融资;今年1月开出首店的鹤所,获得了千万元天使融资。

但新玩家阵营中,也有不少品牌彻底倒下,如钟酥局、贝贝点心局、淡唐点心局等,它们的平均生存周期仅有6个月左右。

相比去年发生多起金额上亿的融资记录,被业内业外一片称好,今年开始,新中式烘焙赛道正在上演两极分化,这正是市场残酷性的外显。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虎头局、墨茉点心局的衰态源于哪里?那么多的新品牌为何纷纷“扑街”?新年将启,应该如何更理性的看待新中式烘焙?

产品乏力,只是“皮外伤”

一些新烘焙品牌在今年遇堵,若从外部环境寻找归因,一个逃不开的点,便是疫情对实体门店的流量打击,这已是餐饮行业共同的痛点,另一点则是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海融、立高两家主攻烘焙原料的上市企业,以及号称“炼乳第一股”熊猫乳品,旗下很多产品价格都进行了上调,幅度最高达到了8%左右。

原料涨价,自然将加剧门店的成本压力,压缩产品利润,而且很多烘焙连锁品牌,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将这股成本压强传导至产品价格,一般都是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这种谨慎态度自有归因,大多消费者不会调研原材料市场,盲目涨价很可能招来非议。近期就有人在小红书发帖吐槽,墨茉点心局又悄无声息的涨价了,他感觉“非常离谱”。

两个发生在外部的堵点,难以随企业意志发生改变,但产品创新、品牌运营等方面的构建,却有充裕的自主空间,虎头局和墨茉今年连遭滑铁卢,某种程度上,是未能有效施展自己的“内功”。

从产品角度看,包括虎头局、墨茉,以及消失在人们视线的贝贝、淡唐等,因为创新乏力,没能破解烘焙行业所背负的“遗忘链条底层”属性。曾经有很多业内声音认为,新烘培将成为另一个新茶饮,但站在消费者复购率的角度,无论是中式糕点、西式糕点,还是蛋糕,复购率这项指标都难以匹敌茶饮。这也就决定了新烘培的品牌淘汰周期更短,创新压强更大。

根据美团餐饮发布的《2022年烘焙品类发展报告》,在“复购1次”这项统计中,新烘焙由于“高颜值、新形式”的产品属性,得到的复购率要高于茶饮,尤其是年轻客群;但随着复购次数的增多,年轻人就会逐渐失去热情,在“复购10次以上”的统计中,烘焙只留住了5%左右的客户,而茶饮仍然有20%的回头客。

第二点,新烘焙品牌可能错看了自己的主力客群:Z世代群体。所谓的“味蕾忠诚”,其实不是他们的消费标签。

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22年中国快消品零售市场趋势解读》,其调研范围内69%的Z世代群体,更加热衷购买新上市的产品,尤其是零食消费的维度。实际上,这与新烘培品牌自我塑造的身份“不谋而合”:用更小单位体积的烘焙产品,去替代传统的大块糕点,从而建立一种零食属性。

可见,天然的低复购率,再加上零食化的产品忠诚度不足,让新烘培品牌处境很尴尬。而很多品牌的“单品依赖症”,将可能让自己陷入雪上加霜的境地。

很多人对虎头局、墨茉的固有印象,一直还停留在现烤麻薯。墨茉的Slogan便是“现烤麻薯,就吃墨茉”,而根据此前业内人士统计,其销量支柱产品也恰是麻薯、泡芙。这种单品依赖模式,虽有利于占据当红产品的消费心智,但当消费者失去了对核心盈利单品的兴趣,门店也很容易遭遇生存压力。

打破固有的产品布局,迎逢年轻人“尝鲜”的消费心理,将是新烘培品牌要及时补上的能力。但产品端的乏力,在本文角度中只是构成了“皮外伤”,缺少一个足够有识别度的灵魂内核,才是病根所在。

被同质化重伤的明星品牌

产品之外,另一个亟需解决的困局,是严重的品牌同质化。

早期创造的高光,也招来众多模仿者。在虎头局和墨茉点心局屡获融资,创下单店销售奇迹后,更多创业者嗅到了这一赛道红利,各种各样的“点心局”疯狂出现在市面,狮头点心局、糕功夫点心局、木子点心局比比皆是。在某创业媒体的调研中,一位山东的新烘培门店创始人表示:我的店名使用了点心局这一后缀,本意就是为了蹭热度。

无论是门店装修风格、产品设计,还是营销玩法,它们都高度复刻了虎头局和墨茉。在产品端,几乎都将麻薯、蛋黄酥、肉松小贝等作为主力产品,原因在于制作门槛低,复刻起来十分容易。曾经有小红书博主发出抱怨,消费了很多家所谓的点心局,但尝过产品后,很难发现它们之间有何不同。Logo设计方面的跟风潮,也让业界感到惊诧。很多品牌都基于虎头局的老虎,建立logo主视觉。

这种品牌同质化的现象,无疑对虎头局、墨茉的门店营收造成了分流效应,还将大幅矮化辛苦创建打磨的品牌形象,让两者失去原本的识别度。如果这些模仿者发起价格战,拉低行业底线,更会造成较高的市场压强,挤压明星品牌们的盈利空间。

除了模仿者,还要直面大型糕点品牌的敏锐转型,例如稻香村、好利来等。它们市场基础更为厚重、忠诚用户规模更大,在食品寒冬中也有更充实的余粮,并且,在嗅到了虎头局等品牌对烘焙市场的冲击后,它们也纷纷自我改造,打造新中式糕点、玩联名、使用国潮包装。

对虎头局、墨茉来说,这属于腹背受敌的不良境况。前方有贪图满满、肆无忌惮的模仿者,盘踞在各个市场角落,其中很多地方,甚至连自己也未及探索;后方,是快步追逐而来的实力玩家们,砸下重金互拼营销,掀起行业又一轮内卷。

从今天撤店裁员的现象看,明星品牌没能突破新老品牌的重围。本质上,除了产品创新指数不足,品牌方面建立的护城河也不够,一旦竞争者前来哄抢,就容易失去消费者的簇拥。

从新烘焙品牌的起家路径来看,大部分都基于“融资+破圈营销+扩大开店”的三部曲,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市场数据,让消费者完成产品下单。但在此过程中,忠诚客群没有完成足够规模的沉淀。

这与今年大幅冷却的月饼市场,有一定的趋同之处:高颜值、高端定位的潮牌月饼,纷纷失去了原本的市场份额,而各地的老字号开始市场复苏,重新受到消费者青睐。其中最核心的一个归因,还是潮牌们总是“一买即忘”。

如何破解“一买即忘”?从一众模仿者的包围中突破?

寻找超级卖点

在本文角度下,新烘培品牌构筑护城河的一处关键所在,是寻找属于自己的超级卖点,构建独特的企业理念。如此才有机会建立识别度,从内卷中跳脱出来。

超级卖点诞生于企业理念的变革中。

站在虎头局和墨茉的视角而言,如果将全部的注意力,投放给产品端和品牌端,其实仍将面对强大的竞争阻力。尽管有可能做出别具一格的新品,甚至是难以复刻的口味,但模仿者也可以研发独特口味,甚至还因为门店的位置优势、促销力度等,抢先占据消费者心智。

品牌端做改造几乎也是同理。其实对新烘焙玩家来说,如果花费高价去强调品牌,反而将会自陷弱者定位。因为文化沉淀上的不足,发展时间较为短暂,虎头局和墨茉,并无太大机会从品牌角度,去硬刚稻香村、好利来等老牌。这可能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并加重自己的运营负重。

最为有利的一个切入角度,也许是产品和品牌以外,在企业理念上进行突破。在企业理念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跳出产品和品牌端的牵制,可以站在重新理解行业的层面,提供新的产品诠释方式,塑造自己的超级卖点,最终带来具有鲜明识别度的消费体验,甚至改变消费者对行业的认知。

在烘焙行业,就有一个较为鲜明的案例——蛋糕品牌熊猫不走。严肃来说,熊猫不走已经淡化了“蛋糕”基因,它兜售的是独特的企业理念:用户不止买到生日蛋糕,更包括高体验度的庆生场景。

熊猫不走在创立之初,与虎头局、墨茉面临着相似的困局:高昂的实体门店运营成本、激烈的同类品牌竞争、严重的产品同质化。但原本只做生日蛋糕的这个品牌,在产品、品牌两个维度以外,进行企业理念维度的破局:让每个人的生日更快乐。

生日蛋糕本来是物质需求,同类品牌也是在此层面,狂热加码投资,提升口感和设计感。但熊猫不走抓住了蛋糕之后的庆生场景,基于过生日所需的“仪式感”,构建了系统化的庆生服务,如熊猫人送蛋糕、现场表演/互动等,借此走出激烈的同行竞争,拥有了自己的识别度。

在破圈传播的层面,当传统品牌还将蛋糕视为主要素材,熊猫不走的庆生服务场景,成为了天然的独特素材,几乎所有传播都基于“生日快乐场景”。实际上,这有利于促使用户在社交平台自发传播,不仅缩减了营销成本,也避开了乏味低效的“纯蛋糕之争”。

最后,熊猫不走的庆生服务系统,有机会逐渐改变消费者的决策观念:买到蛋糕只是第一步,庆生场景的系统服务才是价值所在。这种决策观念如果根深蒂固,有可能会反向改变行业标准。这也是企业理念创新的力量所在。

回看当前的新烘焙赛道,绝大部分新锐玩家,仍然囿于“现烤”、“纯动物奶油”、“国潮”、“复兴中式糕点”等产品或品牌层面的讲述,但这条路径,中生代品牌鲍师傅、泸溪河等已经走过,并在相对平静的市场阶段,完成了充分的品牌资产积累、忠诚客群积累,这也是两个品牌在特殊时期,拥有抗击打能力的关键所在。

而新锐品牌群体,还没有一个真正完成企业理念创新的玩家,通过找到专属自己的超级卖点,让这股新中式烘焙热潮,跑出一个长久健康生存的样本。

残酷中的希望

中式新烘培不是另一个新茶饮,尽管产品标准化的难度同样较低,开店方面也可以快速连锁复制,但复购率方面存在天然缺失,此外,疯狂出现的模仿者,也严重冲击了还没来得及构建护城河的先行者。种种因素,让一些品牌陷入“停摆”状态,一些品牌彻底消失于市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条赛道的新故事还在持续流出,资本的热情还没有完全冷却,其中的核心原因也许在于,新烘培的市场想象空间仍然充分。目前来看,还没有跑出真正意义上的头部品牌,更没有品牌建立了足够坚固的壁垒,改变了用户的决策观念。

这也许是裁员、撤店、拖欠货款等残酷语境中,仅剩的可感知的希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