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持牌消费金融的2022:国有大行再入局,股权、高管变更频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持牌消费金融的2022:国有大行再入局,股权、高管变更频现

4大关键词盘点消费金融行业的2022年。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曾仰琳

2022年是消费金融试点在我国落地的第十二年,消费金融行业逐渐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从行业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狭义消费贷款(剔除住房按揭贷款)规模为17.08万亿元,消费贷款增速为5.42%,相较2017年末狭义消费贷款63%的高增速,消费贷款增速显著下滑。

虽然消费贷款增速总体有所放缓,但随着互联网企业、国有大行设立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的贷款规模和客户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麦肯锡2022年5月发布的《内外兼修,奏响消费金融新乐章》报告显示,结合对市场的研判,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有哪些大事件?竞争格局有何改变?值此岁末年初之际,界面新闻从4个关键词入手,盘点过去一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动态。

关键词一:大行再入局

2022年,筹备近3年的建信消费金融公司终于获批筹建。2020年9月以来,一直未有新消费金融公司获监管批复筹建,这也意味着,2022年消费金融牌照发放再次开闸。建设银行业也成为继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后,第三家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国有大行。

据建设银行公告披露,建信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地在北京,注册资本将达72亿元,位列目前消金行业第三,其中,建设银行拟出资60亿元,持股比例为83.33%;北京国资公司拟出8亿元,持股比例为11.11%;王府井拟出资4亿元,持股比例为5.56%。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2557.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84亿元,增幅9.78%,其中个人快贷余额2068.98亿元,占个人消费贷款的80.9%。上半年,建设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52亿张,净增发卡438万张,累计客户1.07亿户,净增客户233万户;上半年消费交易额1.44万亿元,客户总量、净增客户、净增发卡量、贷款余额、分期贷款余额、分期交易额、分期利息收入等指标同业领先。

建设银行入局消费金融行业,意味着消费金融行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建设银行深耕零售金融多年,旗下消费金融公司未来或将背靠母行的低成本资金、客群流量的优势,搅动消金行业格局,消金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二:股权变更频现

2022年,消金公司股权变更频现。据界面新闻统计,2022年,共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大股东易主,1家消金公司引入新股东,同时,2家公司寻求新的“股东”。 2家实力颇强的城商行成为消金公司控股股东,改写了行业发展的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5月6日,银保监会同意宁波银行受让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随后,宁波银行拟再增持华融消费金融股份。5月19日,新安金融发布公告称,拟将子公司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新安资产”)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6.7%股权,转让给宁波银行,交易金额约为1.04亿元。

7月,宁波银行宣布,该行与新安资产完成股权交割事宜,目前宁波银行持有消金公司的股份占消金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76.7%。8月,宁波银行公告称,经安徽银保监局批准,华融消费金融已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换发的营业执照。

无独有偶,南京银行也于8月获监管批复,同意其受让苏宁易购集团持有的苏宁消费金融36%股权和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苏宁消费金融5%股权。股权变更完成后,南京银行一跃成为苏宁消费金融大股东,持有该公司股权比例将由15%增加至56%。8月末,南京银行宣布,完成苏宁消费金融控股权收购,并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中信消费金融在年内也更换了大股东,11月,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批复,同意中信消费金融大股东由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中信集团。股权变更后,中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金仍为7亿元,其中,中信金控持股比例为35.1%,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34.9%的股权、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

与宁银消费金融和南银消费金融不同的是,中信消费金融大股东变更是为了纳入中信金控集团,而非易主。

除上述3家大股东变更的消金公司外,锦程消费金融的股东浩泽净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因被香港法院颁令清盘,将持有的3.55%股权进行拍卖,最终由微博系分期平台小象优品旗下公司竞拍获得。工商信息显示,锦程消费金融已于2022年12月完成股权变更。

此外,捷信消费金融和晋商消费金融亦存在股东变更的可能性。

4月,捷信消费金融传出寻求合作伙伴的消息,彼时,该公司对外回应称,捷信的确希望通过寻找实力雄厚的股权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行业地位,以整合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并使运营更加本土化。

据北金所官网此前披露,12月,北京奇飞翔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奇飞翔艺”)拟以2.4亿元转让晋商消费金融25%股权,这也意味着晋商消费金融二股东将易主。奇飞翔艺是360创始人周鸿祎旗下的公司,此次“清仓式”股权转让也被业内视为360退出晋商消费金融股东行列之举。

关键词三:高层更迭不休

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高层更迭频繁,共有33位高层履新,其中不乏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岗位。

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12月30日,共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在年内迎来新高层,包括金美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

图:截至2022年12月30日,界面新闻据银保监会官网统计。

其中,7家消费金融的“掌门人”履新,包括金美信消费金融董事长林晟、招联消费金融董事长刘烈宏、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董事长张伟年、尚诚消费金融董事长杨嵘、晋商消费金融董事长上官玉将、长银消费金融董事长关键平中邮消费金融董事长王晓敏

另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更换总经理,新任二把手包括蒙商消费金融总经理杨翀、中信消费金融总经理黎成、晋商消费金融总裁惠康、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总经理白斌、锦程消费金融总裁何德好、小米消费金融总裁季春江北银消费金融总经理聂广鑫。

关键词四:“补血”方式多元化

增资扩股是消费金融“补血”的主要渠道之一,2022年,共有2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另外有3家公布增资计划。罕见的是,年内还有2家公司增资申请被监管注销。

具体来看,9月,海尔消费金融宣布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并完成工商变更。这是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增资。界面新闻了解到,此次增资是以未分配利润人5亿元转增注册资本金,转增后,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10月,兴业消费金融的工商信息发生变更,其注册资本由19亿元增加至为53.2亿元,这是改公司自2014年12月成立至今第四次增加注册资本,也是金额最大的一次增资。界面新闻从兴业消费金融了解到,此次增资是通过将34.2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股权结构保持不变。

与此同时,南银法巴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等3家公司均公布了增资的计划。

9月,据南京银行披露,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拟定向增资,注册资本将从6亿元增加至50亿元,其股权结构将产生较大变动:南京银行持股从56%增至65%,法国巴黎银行持股从3%增至30.08%,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持股从15%降至1.80%,先声再康江苏药业有限公司持股从16%降至1.92%,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从10%降至1.20%。此次增资事宜尚需取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11月,蚂蚁消费金融增资方案出炉,总增资金额为105亿元,均为货币方式出资,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将达185亿元,包括蚂蚁集团、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舜宇光学、传化智联、鱼跃医疗、广州博冠科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农信投资在内的多家公司将参与本轮增资的股权认购。该方案仍有待监管部门批准。而此前,2021年12月,蚂蚁消费金融放出的增资计划则高达220亿元,如今遭遇“砍半”。

12月,成都银行公告称,锦程消费金融拟启动第二轮增资扩股工作,通过“资本公积转增+现金增资”的方式,新增注册资本5.8亿元,同时通过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征集,拟引入新投资者。成都银行作为现有第一大股东,拟同比例增资,增资后该行对锦程消费金融的持股比例仍为38.86%。本次增资扩股事宜尚需取得监管部分核准。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北银消费金融和金美信消费金融增资计划均“落空”。

2021年11月,北银消费金融获批增资,注册资本将由8.5亿元增至10亿元,工商信息显示,北银消费金融已于2022年2月变更为10亿元,但其实缴资本仍未有8.5亿元。然而9月,北京银保监局公布的《行政许可事项注销决定书》却指出,经核实,北银消费金融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法定变更手续,行政许可决定文件失效,该局对增资批复中核准的申请事项予以注销。

无独有偶,12月,金美信消费金融同样因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法定变更手续,被厦门银保监局注销增资申请。6个月前,该公司获批增资,注册资本将由5亿元增至10亿元。

除了增资扩股外,2022年以来,银团贷款和开展信贷资产流转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金融公司的选择,消费金融公司正在走出“同业借款”的单一融资结构困境,“补血”方式趋向多元化。

在银团贷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小米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均成功募集银团贷款,金额分别为6.8亿元、6.75亿元、6.3亿元、3亿元、6.8亿元、5.1亿元。

在信贷资产流转方面,自2021年起,消费金融公司获准在银登网上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2022年,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均已试水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其中,蚂蚁消费金融转让规模已超过500亿元。

此外,ABS仍是消费金融公司“补血”的重要渠道。界面新闻据CNABS网站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共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成功ABS,合计发行规模为140.36亿元,包括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发行规模分别为67.16亿元、19.52亿元、7.66亿元、25.42亿元、5.6亿元、5亿元、1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持牌消费金融的2022:国有大行再入局,股权、高管变更频现

4大关键词盘点消费金融行业的2022年。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 曾仰琳

2022年是消费金融试点在我国落地的第十二年,消费金融行业逐渐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从行业总体情况来看,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狭义消费贷款(剔除住房按揭贷款)规模为17.08万亿元,消费贷款增速为5.42%,相较2017年末狭义消费贷款63%的高增速,消费贷款增速显著下滑。

虽然消费贷款增速总体有所放缓,但随着互联网企业、国有大行设立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的贷款规模和客户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麦肯锡2022年5月发布的《内外兼修,奏响消费金融新乐章》报告显示,结合对市场的研判,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仍将保持稳健发展,预计2025年底市场规模将增至约28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有哪些大事件?竞争格局有何改变?值此岁末年初之际,界面新闻从4个关键词入手,盘点过去一年消费金融行业的动态。

关键词一:大行再入局

2022年,筹备近3年的建信消费金融公司终于获批筹建。2020年9月以来,一直未有新消费金融公司获监管批复筹建,这也意味着,2022年消费金融牌照发放再次开闸。建设银行业也成为继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后,第三家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国有大行。

据建设银行公告披露,建信消费金融公司注册地在北京,注册资本将达72亿元,位列目前消金行业第三,其中,建设银行拟出资60亿元,持股比例为83.33%;北京国资公司拟出8亿元,持股比例为11.11%;王府井拟出资4亿元,持股比例为5.56%。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2557.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84亿元,增幅9.78%,其中个人快贷余额2068.98亿元,占个人消费贷款的80.9%。上半年,建设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52亿张,净增发卡438万张,累计客户1.07亿户,净增客户233万户;上半年消费交易额1.44万亿元,客户总量、净增客户、净增发卡量、贷款余额、分期贷款余额、分期交易额、分期利息收入等指标同业领先。

建设银行入局消费金融行业,意味着消费金融行业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同时,建设银行深耕零售金融多年,旗下消费金融公司未来或将背靠母行的低成本资金、客群流量的优势,搅动消金行业格局,消金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二:股权变更频现

2022年,消金公司股权变更频现。据界面新闻统计,2022年,共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大股东易主,1家消金公司引入新股东,同时,2家公司寻求新的“股东”。 2家实力颇强的城商行成为消金公司控股股东,改写了行业发展的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5月6日,银保监会同意宁波银行受让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随后,宁波银行拟再增持华融消费金融股份。5月19日,新安金融发布公告称,拟将子公司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新安资产”)持有的华融消费金融6.7%股权,转让给宁波银行,交易金额约为1.04亿元。

7月,宁波银行宣布,该行与新安资产完成股权交割事宜,目前宁波银行持有消金公司的股份占消金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76.7%。8月,宁波银行公告称,经安徽银保监局批准,华融消费金融已更名为安徽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换发的营业执照。

无独有偶,南京银行也于8月获监管批复,同意其受让苏宁易购集团持有的苏宁消费金融36%股权和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苏宁消费金融5%股权。股权变更完成后,南京银行一跃成为苏宁消费金融大股东,持有该公司股权比例将由15%增加至56%。8月末,南京银行宣布,完成苏宁消费金融控股权收购,并更名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中信消费金融在年内也更换了大股东,11月,北京银保监局发布批复,同意中信消费金融大股东由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中信集团。股权变更后,中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金仍为7亿元,其中,中信金控持股比例为35.1%,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34.9%的股权、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0%。

与宁银消费金融和南银消费金融不同的是,中信消费金融大股东变更是为了纳入中信金控集团,而非易主。

除上述3家大股东变更的消金公司外,锦程消费金融的股东浩泽净水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因被香港法院颁令清盘,将持有的3.55%股权进行拍卖,最终由微博系分期平台小象优品旗下公司竞拍获得。工商信息显示,锦程消费金融已于2022年12月完成股权变更。

此外,捷信消费金融和晋商消费金融亦存在股东变更的可能性。

4月,捷信消费金融传出寻求合作伙伴的消息,彼时,该公司对外回应称,捷信的确希望通过寻找实力雄厚的股权合作伙伴,进一步加强其在中国市场上的行业地位,以整合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并使运营更加本土化。

据北金所官网此前披露,12月,北京奇飞翔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奇飞翔艺”)拟以2.4亿元转让晋商消费金融25%股权,这也意味着晋商消费金融二股东将易主。奇飞翔艺是360创始人周鸿祎旗下的公司,此次“清仓式”股权转让也被业内视为360退出晋商消费金融股东行列之举。

关键词三:高层更迭不休

2022年,消费金融行业高层更迭频繁,共有33位高层履新,其中不乏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岗位。

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12月30日,共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在年内迎来新高层,包括金美信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

图:截至2022年12月30日,界面新闻据银保监会官网统计。

其中,7家消费金融的“掌门人”履新,包括金美信消费金融董事长林晟、招联消费金融董事长刘烈宏、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董事长张伟年、尚诚消费金融董事长杨嵘、晋商消费金融董事长上官玉将、长银消费金融董事长关键平中邮消费金融董事长王晓敏

另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更换总经理,新任二把手包括蒙商消费金融总经理杨翀、中信消费金融总经理黎成、晋商消费金融总裁惠康、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总经理白斌、锦程消费金融总裁何德好、小米消费金融总裁季春江北银消费金融总经理聂广鑫。

关键词四:“补血”方式多元化

增资扩股是消费金融“补血”的主要渠道之一,2022年,共有2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另外有3家公布增资计划。罕见的是,年内还有2家公司增资申请被监管注销。

具体来看,9月,海尔消费金融宣布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并完成工商变更。这是海尔消费金融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增资。界面新闻了解到,此次增资是以未分配利润人5亿元转增注册资本金,转增后,海尔消费金融公司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10月,兴业消费金融的工商信息发生变更,其注册资本由19亿元增加至为53.2亿元,这是改公司自2014年12月成立至今第四次增加注册资本,也是金额最大的一次增资。界面新闻从兴业消费金融了解到,此次增资是通过将34.2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股权结构保持不变。

与此同时,南银法巴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等3家公司均公布了增资的计划。

9月,据南京银行披露,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拟定向增资,注册资本将从6亿元增加至50亿元,其股权结构将产生较大变动:南京银行持股从56%增至65%,法国巴黎银行持股从3%增至30.08%,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集团持股从15%降至1.80%,先声再康江苏药业有限公司持股从16%降至1.92%,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从10%降至1.20%。此次增资事宜尚需取得监管部门的批准。

11月,蚂蚁消费金融增资方案出炉,总增资金额为105亿元,均为货币方式出资,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将达185亿元,包括蚂蚁集团、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舜宇光学、传化智联、鱼跃医疗、广州博冠科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农信投资在内的多家公司将参与本轮增资的股权认购。该方案仍有待监管部门批准。而此前,2021年12月,蚂蚁消费金融放出的增资计划则高达220亿元,如今遭遇“砍半”。

12月,成都银行公告称,锦程消费金融拟启动第二轮增资扩股工作,通过“资本公积转增+现金增资”的方式,新增注册资本5.8亿元,同时通过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征集,拟引入新投资者。成都银行作为现有第一大股东,拟同比例增资,增资后该行对锦程消费金融的持股比例仍为38.86%。本次增资扩股事宜尚需取得监管部分核准。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北银消费金融和金美信消费金融增资计划均“落空”。

2021年11月,北银消费金融获批增资,注册资本将由8.5亿元增至10亿元,工商信息显示,北银消费金融已于2022年2月变更为10亿元,但其实缴资本仍未有8.5亿元。然而9月,北京银保监局公布的《行政许可事项注销决定书》却指出,经核实,北银消费金融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法定变更手续,行政许可决定文件失效,该局对增资批复中核准的申请事项予以注销。

无独有偶,12月,金美信消费金融同样因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法定变更手续,被厦门银保监局注销增资申请。6个月前,该公司获批增资,注册资本将由5亿元增至10亿元。

除了增资扩股外,2022年以来,银团贷款和开展信贷资产流转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金融公司的选择,消费金融公司正在走出“同业借款”的单一融资结构困境,“补血”方式趋向多元化。

在银团贷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小米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均成功募集银团贷款,金额分别为6.8亿元、6.75亿元、6.3亿元、3亿元、6.8亿元、5.1亿元。

在信贷资产流转方面,自2021年起,消费金融公司获准在银登网上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2022年,马上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长银消费金融均已试水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其中,蚂蚁消费金融转让规模已超过500亿元。

此外,ABS仍是消费金融公司“补血”的重要渠道。界面新闻据CNABS网站统计,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共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成功ABS,合计发行规模为140.36亿元,包括马上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发行规模分别为67.16亿元、19.52亿元、7.66亿元、25.42亿元、5.6亿元、5亿元、1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