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王传福的三个十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王传福的三个十年

王传福掌舵的比亚迪似乎一直在破圈,但跨界其实从未真正发生。

文 | 英财商业 展尧

“我是苦命人,我总是很投入,做电池不亲自拆装,了解清楚其结构,我心里就不踏实;我是学自然科学的。我首先得确认我是一个汽车专家以后,我才会去做汽车。”

王传福说出这段话的时间是将近20年前,彼时的中国首富是网易的丁磊,而位列前十的富豪当中,孙广信还没有操持起卖车生意,只有鲁冠球从事着与汽车相关的业务。

从入局造车伊始,王传福就执拗于“技术立命”,投身新能源汽车。时移世易,比亚迪收获了技术与市场的名声,造车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看到其身影。

目之所及的传媒载体上,对王传福的溢美之词或许已经可以成典,但若要从当中拔得头筹,查理·芒格的一席评价当仁不让。在这位巴菲特背后的男人看来,王传福简直是爱迪生+韦尔奇的合体。而前者发明了电灯,后者则把电灯卖给了全球。查理·芒格如此描述王传福:“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难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一一搞定。”或许查理·芒格并不知道王阳明,但“知行合一”可以将他对王传福的评价简言概之。

1993年,小平南巡一载、深圳加速破壳。王传福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派到这里担任比格电池总经理。

从电池研究到企业经营,王传福的视角为之转变。遍布大街的大哥大是经商人士的“身份标识”,而在王传福眼中,电池才是真正的“金矿”。“世界电池制造大国日本宣布放弃镍铬电池的生产制造,而这将引发镍铬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我当时就意识到中国电池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王传福曾在采访中如此表示。

投身镍铬电池产业!王传福的请示却没有得到批复。在深圳创业浪潮的裹挟下,王传福抢跑未果,正式出走国企,拥抱市场。

通过充分利用中国人口红利的低成本优势及对电池产业深刻的技术理解,王传福构建了薄本高质的镍镉电池生产线,以极致成本优势,收获了细分产业全球市场的40%规模份额。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王传福当然不会停下脚步。手机在进化,电池技术在革新,锂电池成为新的风口。而人力成本优势并未发生变化,比亚迪再次“攻陷”市场。

2003年,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生产商,明星企业朋友圈已经囊括了: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王传福历时10年,获封“电池大王”。同年,王传福宣布造车。

“电池这个产业,很坦率的讲已经是捅破了,我们要寻求更大的产业。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下一个机会是什么,是汽车。”这一年,王传福作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再度高调“破圈”。

2003年1月王传福入主秦川;5月秦川汽车正式更名为比亚迪汽车;8月王传福与西安高新技术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同,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王传福造车,始发站就是新能源。仅仅发展1年的时间,比亚迪就在北京车展上推出了7款汽车,其中居然有3辆新能源汽车。反观2003年的中国汽车销售榜单,前三甲是:捷达、普桑、帕萨特。王传福再次抢跑。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环亘着439万辆的汽车年销售量。下场拼杀的比亚迪最终仍需顺势而为,依靠着模仿丰田,迎来了造车的高光时刻。

不过新能源汽车并未被王传福放弃,这一抹绿色反而被“股神”巴菲特绘在了投资版图。2008年,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比亚迪迎来新股东。

“股神”之名虽然享誉世界,但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未眷顾比亚迪。2011年主板上市之后,比亚迪的股价在2012年来到史上最低。究其根本,质量问题频发,安全事故爆出,令比亚迪逐渐失去消费者及经销商的信任。2010-2012年,比亚迪营业收入分别为484.48亿元、488.27亿元、46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3亿元、13.85亿元和0.81亿元。

糟糕的表现令王传福公开承认比亚迪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错误:

1、渠道发展过多,扩张过快,太关注渠道的数量而忽略了渠道质量;

2、品牌宣传做得很欠缺,习惯于过去代工模式做法的比亚迪没有理解品牌的内涵;

3、品质方面没有做好。

造车十年,至暗时刻。王传福宣布进行“三年整改”。电动车E6终于正式驶向市场,王传福梦想照进现实。

2013年,三年整改结束,比亚迪股价起飞,主要业务全面增长,实现营收528.63亿元,同比增长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579.63%。与此同时,政府在2012年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比亚迪蓄势待发。第三个十年,比亚迪在换道超车的汽车产业格局中彻底爆发。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市场需要一个教育和启蒙。”王传福因技术而立命,比亚迪也确实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多维先行。

产业上,整车制造、电池制造、芯片制造,比亚迪自给自足。汽车供应链在疫情当中迎来大考,比亚迪独善其身。逆势增长的同时,多元扩张生发出更大的生意。动力电池向市场开放、半导体制造寻求上市。

人们不再满足于公众人物的“单一人设”,充分竞争市场的内卷也难容企业“各自安好”。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公众公司,跨界正在成为风尚,多元经营也渐成主流。比亚迪是人们眼中造车企业中的跨界明星。

据天眼查数据统计,自2013年比亚迪开始首次对外投资至今,公司共发生过38家企业对外投资,涵盖锂电材料、碳材料、高分子材料、太阳能电池、矿产、芯片、光电半导体、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数字光学设备等多个行业。而在这38家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在2021年至2022年4月的不到一年半时间,就高达27家,占公司多年投资总数超七成。

如今,“金九银十”的销售金律已经装不下比亚迪迅猛扩张的表现。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总营收2677亿元,同比增长84.37%,归母净利润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2022年11月,比亚迪再次以创纪录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一骑绝尘”。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海外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

与此同时,天眼查显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其经营范围新增国际船舶管理业务;无船承运业务;国际船舶代理;港口理货;港口货物装卸搬运活动等。造车、电池、芯片、IT、光伏、云轨,现在这份清单中又多了航运。

从国企处长到民企老板,从电池大王到汽车龙头、从产业闭环到资本触角。王传福掌舵的比亚迪似乎一直在破圈,但跨界其实从未真正发生。

三个十年,王传福数度抢跑。但“技术赋能产业进化”始终都是他一以贯之的行商逻辑。“在这个变革的年代,技术越来越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个行业平稳期可能管理是第一推动因素,但在行业转变时,技术会跑到第一的位置。”在被俞敏洪问及更偏向于爱迪生还是韦尔奇时,王传福选择了前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王传福

  • 十分勇气,十分坚定 | 王传福:“十载风雨兼程,十载创新成长” | 界面财联社十年十人①
  • 王传福加码、李书福动刀、魏建军带货,6张表看懂民营三强半年报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王传福的三个十年

王传福掌舵的比亚迪似乎一直在破圈,但跨界其实从未真正发生。

文 | 英财商业 展尧

“我是苦命人,我总是很投入,做电池不亲自拆装,了解清楚其结构,我心里就不踏实;我是学自然科学的。我首先得确认我是一个汽车专家以后,我才会去做汽车。”

王传福说出这段话的时间是将近20年前,彼时的中国首富是网易的丁磊,而位列前十的富豪当中,孙广信还没有操持起卖车生意,只有鲁冠球从事着与汽车相关的业务。

从入局造车伊始,王传福就执拗于“技术立命”,投身新能源汽车。时移世易,比亚迪收获了技术与市场的名声,造车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看到其身影。

目之所及的传媒载体上,对王传福的溢美之词或许已经可以成典,但若要从当中拔得头筹,查理·芒格的一席评价当仁不让。在这位巴菲特背后的男人看来,王传福简直是爱迪生+韦尔奇的合体。而前者发明了电灯,后者则把电灯卖给了全球。查理·芒格如此描述王传福:“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难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一一搞定。”或许查理·芒格并不知道王阳明,但“知行合一”可以将他对王传福的评价简言概之。

1993年,小平南巡一载、深圳加速破壳。王传福被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派到这里担任比格电池总经理。

从电池研究到企业经营,王传福的视角为之转变。遍布大街的大哥大是经商人士的“身份标识”,而在王传福眼中,电池才是真正的“金矿”。“世界电池制造大国日本宣布放弃镍铬电池的生产制造,而这将引发镍铬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我当时就意识到中国电池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王传福曾在采访中如此表示。

投身镍铬电池产业!王传福的请示却没有得到批复。在深圳创业浪潮的裹挟下,王传福抢跑未果,正式出走国企,拥抱市场。

通过充分利用中国人口红利的低成本优势及对电池产业深刻的技术理解,王传福构建了薄本高质的镍镉电池生产线,以极致成本优势,收获了细分产业全球市场的40%规模份额。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王传福当然不会停下脚步。手机在进化,电池技术在革新,锂电池成为新的风口。而人力成本优势并未发生变化,比亚迪再次“攻陷”市场。

2003年,比亚迪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生产商,明星企业朋友圈已经囊括了: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王传福历时10年,获封“电池大王”。同年,王传福宣布造车。

“电池这个产业,很坦率的讲已经是捅破了,我们要寻求更大的产业。实际上大家都知道下一个机会是什么,是汽车。”这一年,王传福作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再度高调“破圈”。

2003年1月王传福入主秦川;5月秦川汽车正式更名为比亚迪汽车;8月王传福与西安高新技术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同,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王传福造车,始发站就是新能源。仅仅发展1年的时间,比亚迪就在北京车展上推出了7款汽车,其中居然有3辆新能源汽车。反观2003年的中国汽车销售榜单,前三甲是:捷达、普桑、帕萨特。王传福再次抢跑。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环亘着439万辆的汽车年销售量。下场拼杀的比亚迪最终仍需顺势而为,依靠着模仿丰田,迎来了造车的高光时刻。

不过新能源汽车并未被王传福放弃,这一抹绿色反而被“股神”巴菲特绘在了投资版图。2008年,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比亚迪迎来新股东。

“股神”之名虽然享誉世界,但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未眷顾比亚迪。2011年主板上市之后,比亚迪的股价在2012年来到史上最低。究其根本,质量问题频发,安全事故爆出,令比亚迪逐渐失去消费者及经销商的信任。2010-2012年,比亚迪营业收入分别为484.48亿元、488.27亿元、468.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23亿元、13.85亿元和0.81亿元。

糟糕的表现令王传福公开承认比亚迪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错误:

1、渠道发展过多,扩张过快,太关注渠道的数量而忽略了渠道质量;

2、品牌宣传做得很欠缺,习惯于过去代工模式做法的比亚迪没有理解品牌的内涵;

3、品质方面没有做好。

造车十年,至暗时刻。王传福宣布进行“三年整改”。电动车E6终于正式驶向市场,王传福梦想照进现实。

2013年,三年整改结束,比亚迪股价起飞,主要业务全面增长,实现营收528.63亿元,同比增长12.83%;实现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579.63%。与此同时,政府在2012年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比亚迪蓄势待发。第三个十年,比亚迪在换道超车的汽车产业格局中彻底爆发。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将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市场需要一个教育和启蒙。”王传福因技术而立命,比亚迪也确实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多维先行。

产业上,整车制造、电池制造、芯片制造,比亚迪自给自足。汽车供应链在疫情当中迎来大考,比亚迪独善其身。逆势增长的同时,多元扩张生发出更大的生意。动力电池向市场开放、半导体制造寻求上市。

人们不再满足于公众人物的“单一人设”,充分竞争市场的内卷也难容企业“各自安好”。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公众公司,跨界正在成为风尚,多元经营也渐成主流。比亚迪是人们眼中造车企业中的跨界明星。

据天眼查数据统计,自2013年比亚迪开始首次对外投资至今,公司共发生过38家企业对外投资,涵盖锂电材料、碳材料、高分子材料、太阳能电池、矿产、芯片、光电半导体、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数字光学设备等多个行业。而在这38家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在2021年至2022年4月的不到一年半时间,就高达27家,占公司多年投资总数超七成。

如今,“金九银十”的销售金律已经装不下比亚迪迅猛扩张的表现。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实现总营收2677亿元,同比增长84.37%,归母净利润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2022年11月,比亚迪再次以创纪录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一骑绝尘”。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的海外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

与此同时,天眼查显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其经营范围新增国际船舶管理业务;无船承运业务;国际船舶代理;港口理货;港口货物装卸搬运活动等。造车、电池、芯片、IT、光伏、云轨,现在这份清单中又多了航运。

从国企处长到民企老板,从电池大王到汽车龙头、从产业闭环到资本触角。王传福掌舵的比亚迪似乎一直在破圈,但跨界其实从未真正发生。

三个十年,王传福数度抢跑。但“技术赋能产业进化”始终都是他一以贯之的行商逻辑。“在这个变革的年代,技术越来越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一个行业平稳期可能管理是第一推动因素,但在行业转变时,技术会跑到第一的位置。”在被俞敏洪问及更偏向于爱迪生还是韦尔奇时,王传福选择了前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