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编辑 | 翟瑞民
当前,国内新冠疫情正在快速发展。随着岁末月初人群流动增加,医疗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面临着巨大挑战。2022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加强当前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简称《方案》),进一步部署农村疫情防控工作。
《方案》指出,“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重点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方面工作,加强日常健康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提供分级分类医疗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保护农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城市感染高峰来看,医院现在已是高负荷运转。目前县城、农村的感染高峰还未到来,但这些地方可能马上也会面临需要使用大量床位的情况,在城市医疗资源尚未释放,乡镇医疗资源又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有效分配医疗资源,让乡镇重症患者有床位,得到及时治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武汉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培刚向界面新闻介绍。
此前,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现在乡村防疫有一个不可预期的地方,就在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深、脆弱人群比较多,重症率可能会比较高,所以对医疗资源可能会有冲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陈赛娟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由于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有大量老年人和基础疾病人群,所以当前急需为奥密克戎疫情向农村地区扩散启动应急计划,将更多医疗资源配置到农村基层,做好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的应急使用许可;做好抗新冠病毒特异药物及辅助性药物、疗效确切的中药的生产储备、分配和临床合理使用。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日前也表示,农村防疫,其实也与城市差不多,对于占多数的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治疗,医疗机构要做好药物准备,为乡村医生进行适当培训,避免用药误区;如果出现病情加重,要有一些应急通道,能够向城市中的医院转诊。
但是,王培刚指出,医疗资源公平分配是农村防疫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生活在农村的人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远远不如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农村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和能力都比较有限,当疫情来临,可能是就靠“硬抗”,而不是主动地去采取一些科学的健康措施。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但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20年,中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共79.6万人,仅占全国总卫生人员的5.9%。单就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来看,2020年,普通医院为5.86,乡镇卫生院则为8.47。中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中,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数据分别为11.46、4.25和5.40;而农村相应的数据仅为5.18、2.06和2.10。
王培刚表示,当前的重点之一,是发挥县级医院的牵头作用,把县级、乡级的医疗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增加重症床位数量和比重,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此外,要综合统筹,集中调配医疗资源支援乡村,在农村感染高峰期到来时,使农村居民获得及时的救治。而对于党委和政府,要明确责任清单,把“防重症、保健康”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尤其对于农村的老年人和儿童要服务到位,需要乡镇卫生院医生和基层干部“分片包干”,避免出现管理的真空。
对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方案》要求以省内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基础,遴选省内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按照分区包片原则,与各县(市、区、旗)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依托县域医共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完善基层首诊、接诊、转诊流程。
同时,统筹县域内医务人员调配,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和服务量,加大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配备力度。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生短缺时,梯队人员立即通过驻点、巡回医疗等方式予以填补。
王培刚介绍,《方案》提到的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库、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等,都属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现在正值2023年初,建议在今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中适当地增加政府补贴,刺激医疗资源、人才向农村流动,推动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通过政府的保障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把疫情对农村高危人群、脆弱人群的影响降到最低。
但王培刚也坦言,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卫生室确实会面临医护人员缺乏的情况。为应对这一情况,12月15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司长聂春雷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人力在短时间内培养是比较难的,短期内可通过二三级医院下沉派人支持基层的一些做法,还可以招聘近五年来已经退休的工作人员,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有一些是在其他岗位的医疗卫生人员,都可以招来充实到基层机构,缓解压力。同时,要切实发挥家庭医生作用,推进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力争全覆盖,确保有需求时能够联系到家庭医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