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蔚小理”交卷,新势力不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蔚小理”交卷,新势力不新

新能源这件事儿,还得看老车企的。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斑马消费 徐霁

12月交付量的翘尾行情,推动“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的股价,在新年首个交易日普涨。

不过,从全年的情况来看,“蔚小理”的销量结束了过去翻番增长的趋势,均未达成年度目标,行业座次被改写。

在新势力陷入阶段性瓶颈之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板块正在强势崛起,“新”“老”势力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各自携不同打法争夺同一个市场。

新势力交卷

刚刚过去的2022年,汽车行业遭遇疫情导致的停工、缺芯导致的供应链不稳等各种不利因素,期间,有几个月时间,新能源汽车产销遭遇冰冻,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受损尤甚。

这几天,造车新势力陆续交出2022年的全年答卷,成绩很难让投资者满意。

“为人民造车”的哪吒,借性价比优势后来居上,全年以15.21万辆交付量,问鼎新势力榜首,改写了新势力的座次。

12月受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刺激,以及车企普遍加大折扣力度抢收订单,多个品牌迎来年末翘尾,交付量创新高。

当月,理想L9和L8两款车型交付双双过万,合计交付2.12万辆,破品牌单月销量纪录。全年累计交付13.32万辆,居新势力第二。

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具有最为丰富的车型配置,在售ES8、ES7、ES6、EC6、ET7、ET5,牢牢占据30万-60万元高端价格带。

不过,2022年上半年,蔚来汽车销量一度表现萎靡,特别是第二季度,多款主力车型交付量环比大幅下滑。12月,蔚来终于迎来了一波大行情,当月交付1.58万辆,创月销新高。品牌全年交付12.25万辆,拿到新势力榜第三。

2021年,以近10万交付领跑新势力的小鹏汽车,在2022年表现拉垮,全年累计交付12.08万辆。公司在年初曾立下保25万冲30万的目标,实际目标达成率还不到一半。品牌首款旗舰SUV G9,被看成小鹏冲击高端之作。不过,该车型于2022年10月上市之初,就遭遇配置调整、变相降价等一系列非常规操作,导致该车型销量增长乏力。12月,G9交付量虽环比增长160%,也仅有4020辆,与其月销过万,超过奥迪Q5的“豪言”相去甚远。

销量的增长,推动新势力的收入随之增加。2022年前三季度,蔚来汽车因车辆价格相对较高,其以332亿元总收入,领跑新势力。同期,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分别为276.4亿元和217.1亿元。

收入增长的同时,各企业亏损额相继创下新高。蔚来汽车1-9月,累计亏损超过87亿元;小鹏汽车亏损67.82亿元;连一向节俭的理想汽车,也挖出了一个大窟窿,亏损额达22.69亿元。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它们恐怕短期内难以看到全面盈利的希望。

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估值也逐渐回归理性。去年6月,蔚来和理想在港股的股价,一度攀上200港元和165.30港元的高位,此后,一路下行。新年首个交易日,两家公司分别收报于80.20港元和84.85元。小鹏汽车更惨,2021年12月,公司股价曾高达220港元,最新收盘价仅剩41.35港元。

传统车企突然发力

虽然,前些年造车新势力抢先高调入局,搅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市场和用户的消费习惯,但真正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还是得靠大型传统车企。

新能源取代燃油车的大势,所有行业参与者都能清晰看到,传统车企只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发力时机。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比亚迪在去年4月,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强势表现出自己转型的决心。全年,公司销售新能源汽车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雄踞全球第一。

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同样表现抢眼,1-11月累计销售24.11万辆,同比增长128.24%。10月,广汽埃安完成了股改和A轮融资,人保资本、南网能创、国调基金等“国字号”资本领投,53家机构参与,注入超过180亿真金白银,公司投后估值过千亿。

燃油车时代,长安汽车后程发力,凭借CS系列、UVI系列,在自主品牌中一骑绝尘。在稳固自身燃油车地位的同时,公司大手笔布局新能源。2022年,迎来了收获期。旗下阿维塔、深蓝、Lumin等品牌,组建起了覆盖高中低全价格带的新能源矩阵,并在年内相继推出新车。1-11月,长安汽车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2.60万辆,同比增长140.51%。公司已定下目标,要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产销过百万。

上汽集团旗下宏光MINI,以其特有的网红气质,全面霸占短途出行新能源微车市场,以“小小的身体”支撑起上汽1-11月超过93万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另外,由传统车企孵化出的极氪、岚图等新能源品牌,也正在快速崛起,瓜分迅猛增长的新能源市场。

据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国内将有超过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竞争更加白热化,行业格局将进一步被改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蔚来汽车

6.2k
  • 乐道汽车:没有任何强制员工购车的硬性要求
  • 恒生成分股即将调整,机构称蔚来和泡泡玛特或入围,27家预计被移出港股通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蔚小理”交卷,新势力不新

新能源这件事儿,还得看老车企的。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斑马消费 徐霁

12月交付量的翘尾行情,推动“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的股价,在新年首个交易日普涨。

不过,从全年的情况来看,“蔚小理”的销量结束了过去翻番增长的趋势,均未达成年度目标,行业座次被改写。

在新势力陷入阶段性瓶颈之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板块正在强势崛起,“新”“老”势力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各自携不同打法争夺同一个市场。

新势力交卷

刚刚过去的2022年,汽车行业遭遇疫情导致的停工、缺芯导致的供应链不稳等各种不利因素,期间,有几个月时间,新能源汽车产销遭遇冰冻,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受损尤甚。

这几天,造车新势力陆续交出2022年的全年答卷,成绩很难让投资者满意。

“为人民造车”的哪吒,借性价比优势后来居上,全年以15.21万辆交付量,问鼎新势力榜首,改写了新势力的座次。

12月受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刺激,以及车企普遍加大折扣力度抢收订单,多个品牌迎来年末翘尾,交付量创新高。

当月,理想L9和L8两款车型交付双双过万,合计交付2.12万辆,破品牌单月销量纪录。全年累计交付13.32万辆,居新势力第二。

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具有最为丰富的车型配置,在售ES8、ES7、ES6、EC6、ET7、ET5,牢牢占据30万-60万元高端价格带。

不过,2022年上半年,蔚来汽车销量一度表现萎靡,特别是第二季度,多款主力车型交付量环比大幅下滑。12月,蔚来终于迎来了一波大行情,当月交付1.58万辆,创月销新高。品牌全年交付12.25万辆,拿到新势力榜第三。

2021年,以近10万交付领跑新势力的小鹏汽车,在2022年表现拉垮,全年累计交付12.08万辆。公司在年初曾立下保25万冲30万的目标,实际目标达成率还不到一半。品牌首款旗舰SUV G9,被看成小鹏冲击高端之作。不过,该车型于2022年10月上市之初,就遭遇配置调整、变相降价等一系列非常规操作,导致该车型销量增长乏力。12月,G9交付量虽环比增长160%,也仅有4020辆,与其月销过万,超过奥迪Q5的“豪言”相去甚远。

销量的增长,推动新势力的收入随之增加。2022年前三季度,蔚来汽车因车辆价格相对较高,其以332亿元总收入,领跑新势力。同期,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分别为276.4亿元和217.1亿元。

收入增长的同时,各企业亏损额相继创下新高。蔚来汽车1-9月,累计亏损超过87亿元;小鹏汽车亏损67.82亿元;连一向节俭的理想汽车,也挖出了一个大窟窿,亏损额达22.69亿元。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它们恐怕短期内难以看到全面盈利的希望。

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估值也逐渐回归理性。去年6月,蔚来和理想在港股的股价,一度攀上200港元和165.30港元的高位,此后,一路下行。新年首个交易日,两家公司分别收报于80.20港元和84.85元。小鹏汽车更惨,2021年12月,公司股价曾高达220港元,最新收盘价仅剩41.35港元。

传统车企突然发力

虽然,前些年造车新势力抢先高调入局,搅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市场和用户的消费习惯,但真正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还是得靠大型传统车企。

新能源取代燃油车的大势,所有行业参与者都能清晰看到,传统车企只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发力时机。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比亚迪在去年4月,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强势表现出自己转型的决心。全年,公司销售新能源汽车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雄踞全球第一。

广汽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埃安同样表现抢眼,1-11月累计销售24.11万辆,同比增长128.24%。10月,广汽埃安完成了股改和A轮融资,人保资本、南网能创、国调基金等“国字号”资本领投,53家机构参与,注入超过180亿真金白银,公司投后估值过千亿。

燃油车时代,长安汽车后程发力,凭借CS系列、UVI系列,在自主品牌中一骑绝尘。在稳固自身燃油车地位的同时,公司大手笔布局新能源。2022年,迎来了收获期。旗下阿维塔、深蓝、Lumin等品牌,组建起了覆盖高中低全价格带的新能源矩阵,并在年内相继推出新车。1-11月,长安汽车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2.60万辆,同比增长140.51%。公司已定下目标,要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产销过百万。

上汽集团旗下宏光MINI,以其特有的网红气质,全面霸占短途出行新能源微车市场,以“小小的身体”支撑起上汽1-11月超过93万的新能源汽车销量。

另外,由传统车企孵化出的极氪、岚图等新能源品牌,也正在快速崛起,瓜分迅猛增长的新能源市场。

据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国内将有超过100款新能源汽车上市,竞争更加白热化,行业格局将进一步被改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