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新冠感染高峰导致疫苗接种量下滑,老年人能否缩短接种间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新冠感染高峰导致疫苗接种量下滑,老年人能否缩短接种间隔?

2022年12月26日至今10天,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量已从每日超百万剂次回落至数十万剂次不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当前各地正迎来感染高峰,人员流动受限等因素导致近期新冠疫苗接种数据出现下滑。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035.4万剂次。

自2022年12月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发布以来,不到一个月,国内疫苗接种量已超3000万剂次。此前据媒体报道,随着社会面管控的放开,近期人们接种疫苗的意愿明显提高。2022年11月23日至30日8天时间,内地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0.9万剂次,2022年12月1日至8日8天时间,这个数据升至225.4万剂次,比上一个8天增加了一倍还多。

不过,界面新闻梳理发现,2022年12月26日至今10天,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量已从每日超百万剂次回落至数十万剂次不等。

当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主要目标人群是老年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曾介绍,截至2022年11月11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共接种2.39亿,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2.28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以上人口的90.65%和86.3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8亿。但是,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

事实上,在各地疫情进入高峰期前,国家曾对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作出具体安排。2022年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指出,近期,各地要坚持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加大组织和社会动员力度,努力提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60岁以上人群疫苗第一剂接种率已超过90%,但还需要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

《方案》指出,根据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结合我国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实际,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各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人口、社保、医保、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开展大数据比对,精准摸清60岁以上目标人群底数,建立目标人群台账。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多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已经成为阳性感染者。通过感染也会产生抗体,还有接种疫苗的必要吗?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向界面新闻介绍,“通过感染产生的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和接种疫苗是有差别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剂量是经过精心科学设计的,而自然感染获得抗体的剂量并不确定,所以自然感染并不能绝对地取代人工免疫。”

虽然国内多地疫情已过峰,但感染的风险并未消失。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国内现阶段主要流行的是奥密克戎BA.5.2和BF.7,二者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我国大部分人群接种的是原始株疫苗,其诱导的体液免疫被奥密克戎突变株严重逃逸,加之多数人群接种疫苗已经一年以上,体内中和抗体水平下降,进一步削弱了预防感染的作用。

曹云龙提到,当感染BF.7之后,对BA.5和BF.7的中和抗体水平较高,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同一毒株。但是,与BA.5.2和BF.7相比,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突变株的中和能力也较低。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国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出现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驱动的感染高峰。

那么感染后多久才能接种疫苗?12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来看,单纯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种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强。按照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定,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

“当然,我们的免疫策略后续会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对疫苗的认识,还有对疾病控制的需要,不断去完善和调整。”王华庆表示。

魏晟表示,为了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应在自然感染后恰当的时机接种疫苗,“虽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定间隔为6个月以上,但个人认为,老年人的免疫反应比较弱,抗体持续时间也会比较短,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接种间隔应该缩短。”

病毒学家常荣山认为,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在这轮被感染后,由于下一代变异株的免疫逃逸很强,经由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大概只能保护2个月,“当然这只是个人推断,未来情形如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他表示,大量回溯研究表明,接种了各种新冠疫苗3个月后,产生的中和抗体,除了mRNA疫苗之外,都下降了一半以上;6个月后衰减至基线水平。“感染高峰过后的疫苗接种宜早不宜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感染后2个月就开始加强接种会有安全风险。”常荣山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新冠感染高峰导致疫苗接种量下滑,老年人能否缩短接种间隔?

2022年12月26日至今10天,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量已从每日超百万剂次回落至数十万剂次不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当前各地正迎来感染高峰,人员流动受限等因素导致近期新冠疫苗接种数据出现下滑。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8035.4万剂次。

自2022年12月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发布以来,不到一个月,国内疫苗接种量已超3000万剂次。此前据媒体报道,随着社会面管控的放开,近期人们接种疫苗的意愿明显提高。2022年11月23日至30日8天时间,内地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0.9万剂次,2022年12月1日至8日8天时间,这个数据升至225.4万剂次,比上一个8天增加了一倍还多。

不过,界面新闻梳理发现,2022年12月26日至今10天,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新冠疫苗接种量已从每日超百万剂次回落至数十万剂次不等。

当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主要目标人群是老年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曾介绍,截至2022年11月11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共接种2.39亿,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2.28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以上人口的90.65%和86.3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8亿。但是,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80岁以上老年人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

事实上,在各地疫情进入高峰期前,国家曾对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作出具体安排。2022年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指出,近期,各地要坚持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重点,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加大组织和社会动员力度,努力提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60岁以上人群疫苗第一剂接种率已超过90%,但还需要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

《方案》指出,根据国内外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结合我国老年人群疫苗接种实际,第一剂次加强免疫与全程接种时间间隔调整为3个月以上。各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人口、社保、医保、居民健康档案等数据库开展大数据比对,精准摸清60岁以上目标人群底数,建立目标人群台账。

随着新冠病毒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多尚未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已经成为阳性感染者。通过感染也会产生抗体,还有接种疫苗的必要吗?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魏晟向界面新闻介绍,“通过感染产生的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和接种疫苗是有差别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剂量是经过精心科学设计的,而自然感染获得抗体的剂量并不确定,所以自然感染并不能绝对地取代人工免疫。”

虽然国内多地疫情已过峰,但感染的风险并未消失。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副研究员、北京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曹云龙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国内现阶段主要流行的是奥密克戎BA.5.2和BF.7,二者都属于奥密克戎BA.5支系。我国大部分人群接种的是原始株疫苗,其诱导的体液免疫被奥密克戎突变株严重逃逸,加之多数人群接种疫苗已经一年以上,体内中和抗体水平下降,进一步削弱了预防感染的作用。

曹云龙提到,当感染BF.7之后,对BA.5和BF.7的中和抗体水平较高,短时间内不会再重复感染同一毒株。但是,与BA.5.2和BF.7相比,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的BQ.1.1、XBB等新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即使是感染了BF.7,康复后产生的抗体对XBB等最新突变株的中和能力也较低。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国内BA.5.2和BF.7感染高峰过去后,不排除出现因BQ.1.1、XBB或者是其他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毒株驱动的感染高峰。

那么感染后多久才能接种疫苗?12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来看,单纯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种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强。按照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定,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

“当然,我们的免疫策略后续会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对疫苗的认识,还有对疾病控制的需要,不断去完善和调整。”王华庆表示。

魏晟表示,为了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应在自然感染后恰当的时机接种疫苗,“虽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规定间隔为6个月以上,但个人认为,老年人的免疫反应比较弱,抗体持续时间也会比较短,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说,接种间隔应该缩短。”

病毒学家常荣山认为,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在这轮被感染后,由于下一代变异株的免疫逃逸很强,经由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大概只能保护2个月,“当然这只是个人推断,未来情形如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他表示,大量回溯研究表明,接种了各种新冠疫苗3个月后,产生的中和抗体,除了mRNA疫苗之外,都下降了一半以上;6个月后衰减至基线水平。“感染高峰过后的疫苗接种宜早不宜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感染后2个月就开始加强接种会有安全风险。”常荣山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