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负债千万到行业顶流,中国厂长生存有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负债千万到行业顶流,中国厂长生存有道

中国工厂,存身有道。

文 | 天下网商 朱之丛

编辑 | 李丹超

2022年12月10日18时50分,首都航空JD241/242航班降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这架飞机意义不同一般,它几乎代表一个崭新的开端——这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商务局包下的飞机,12月4日,这架飞机率先出发,出国“抢订单”“谈项目”。包机团里有近百位嘉兴外贸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他们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参展队伍,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亚洲纺织成衣展。

辗转一周后,和航班同时降临的,是众多与当地知名公司洽谈的新项目。

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出海抢单,随即成为2022年底中国工厂的重要底色,浙江、江苏、四川等多地商务部门均带工厂“出征”。

工厂们如此沸腾,是因为订单所蕴含的新希望,也是因为这一年过山车般起伏。反复的疫情,断断续续的生产,时常停滞的物流,让工作进行得极为困难。

即便如此,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流水线的轰鸣声始终不息。

中国工厂们以独特的视角见证2022年轮番上演的大事件: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世界杯期间的应援用品、出口到欧洲的取暖小家电,甚至疫情防控所需的核酸亭,每一件火遍全网的爆款商品背后,都有中国工厂的产能在默默支撑。

它们曾被热点眷顾,也被意外抛入寒冬。而在寒冬中,他们依然摸索到了新的机会,让生产线永远火热——夏季生产口罩清凉贴的工厂,在冬天把产线改造成通鼻贴;球迷巾厂商尝试引入“客制化”模式,抓住每一个打造爆款的机会;曾经只靠展会推广的老式作坊也开始“触网”,靠“一件代发”摸索工厂的转型之路。

从“活下去”到“活得更好”。以中国工厂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是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外部环境变幻莫测,中国工厂们以自身之韧性,演绎着工业产品的更多可能性,在不期而至的变局中,走向时代大潮的最前沿。

阳春:趁一切还未冻结

对中国工厂而言,2022年从“热火朝天”四个字开始。

2022年伊始,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冰雪中传来。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冰雪经济”大行其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玩偶——本届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

这只白胖的大头熊猫,一夜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当天,100万网友涌入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疯抢“冰墩墩”。2月6日,这个数字达到1000万。有网友将其编成歌谣传唱:“谁能给我一只冰墩墩?”

“一墩难求”的盛景背后,中国工厂正在开足马力“爆产能”。

负责生产“冰墩墩”相关周边的厂商,接下了这波令人措手不及的热潮:浙江运发集团耗时两年专门开发生产线,制作冰墩墩银质纪念章;生产毛绒玩偶的福建晋江恒盛玩具有限公司给愿意提前复工的工人购买机票;德化悠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陶艺工人准备了红包补贴,负责人郑衍圣甚至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郑墩墩”。

5月,国家卫健委表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社区核酸采样点成为了各大城市“战疫”标配。

“核酸采样亭”的需求在短短数天内暴增。荣东智能环保制造公司,原本主做治安岗亭、售货亭和移动厕所等设备,其线上业务负责人王道称,公司在4月中旬改造了生产线,成为首批在1688采购批发平台推出“核酸采样亭”的工厂之一。

“从5月开始,市场需求量达到日均数百台,我们全国18个分工厂都在加班加点生产。”王道称,荣东制造四分之三的产线都让位给了“核酸采样亭”的制造,每晚11点后,他才能从公司的“临时项目指挥中心”下班。

由于工艺转换难度小、“跨界”门槛低,许多生产站台岗亭、自动售货机、检测仪器等产品的厂商也随之涌入这个赛道。今年5月,南京一家厂商的相关负责人宋雪告诉《天下网商》,核酸采样亭是当时店铺里销量最好的产品,自家的6家工厂都在为采样亭提供产能。

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核酸采样亭这款在特殊时代下诞生的“热销单品”,月销售额最高可达上亿元。“倒春寒”中,中国工厂抓住了在狭缝中转身的机会,并又一次锻造了自身的供应链能力。

苦夏:温和地走出那个长夜

许多人度过了或许是此生最炎热的一个夏季。

挂脖风扇、降温喷雾、可穿戴的“空调衣”,成为了高温季节里人们的新宠。其中颇具巧思的是一枚小小的口罩贴,内含各类清凉物质和香精,解救了因戴口罩而闷热的年轻人。

口罩贴生产商之一泉州威神日化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生产驱蚊贴的商家,80%的业务来自为仁和、可孚、优卡丹等品牌代工。其创始人龚清介绍,口罩贴和驱蚊贴的核心工艺都是精油和贴纸,他观察到这一趋势在日韩流行起来,便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转型”。

在龚清的店铺里,口罩贴月销超过3000件。但他说,更大的市场在印尼,当地商家在两个月内向他预定了近600万元的货源。这枚成本仅需3毛钱、一共6个花色的小贴纸,漂洋过海进入了东南亚。

除了限电和高温,疫情的“回马枪”又一次给厂商带来难以忽视的影响。

8月初,疫情席卷“中国小商品之都”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遭遇生意流通短时停摆。

彼时,在义乌打拼十多年的罗景芜突然接到电话,仓库80%的员工需要拉去隔离,这让他心乱如麻:2022年的户外骑行热大大利好他的自行车配件生意,他已经奋斗到所在电商平台的类目第一,这一下,风口可能就错过了。

浙江爱度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赖国荣同样伤着脑筋,尽管有政府部门对发货和生产做了一定协调,但公司订单量仍然同比几乎腰斩,甚至一些老客户也转投向竞争对手。

然而尽管有诸多限制,但义乌商家们没有停下来:他们有的拉起电话会议讨论秋冬样品,有的带员工在电竞酒店包房工作,有的在直播间开启预售、积极异地调货……其中一段被媒体广泛传播的短视频中,一位义乌老板娘在隔离期间还忙着“串珠”交货;比如罗景芜,开始将这次精力集中到调整员工情绪,并为公司做起了长远规划。

8月底,义乌的疫情终于退潮,大小工厂逐渐恢复运转。

赖国荣发动全厂业务员,拿上实验室最新研发的面料重访核心客户,这让爱度的订单量在9月大幅回升,迫在眉睫的危机解除了。

从爱度的身上可以看到,制造业要占据价值链高位、拿到话语权,稳定且具备科技含量的供应链是工厂确定性增长的关键因素。赖国荣也曾在义乌惨烈的价格战中败下阵来,一度身负1000多万元债务,后来他痛定思痛,组建起专门的面料研究实验室,对标行业龙头Lululemon,主攻高品质瑜伽服。借着疫情以来的居家健身风潮,爱度的生意迎来爆发,连续两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

他说,这是一个危险和机遇并存的时代。

金秋: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酷热的长夏将尽,寒意从大海的另一边传来。

9月以来,面临能源危机的欧洲开始为过冬做准备。除了从中国进口电热毯、空气源热泵等产品外,暖脚宝、电热围巾等小家电厂商也收到了来自欧洲的订单。

主营热泵的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订单量在10月完成了同比翻倍增长,而这已经是有意识地控制单量的结果。其海外营销中心总经理刘丽萍称,工厂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产品,交货期从45天延长到了两三个月。

慈溪富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松烈介绍,有客户向公司追加了近2000万元货值的电暖器订单,工厂投入了350人赶制这批产品。宁波艾伏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继文说,公司五六月份的订单量超过了去年全年。“今年很多取暖器订单甚至不用寄样品,直接下单,而且下得很急。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能的。”

浙江义乌等轻工轻纺产业带,则忙着把成箱成箱的秋裤发往海关。

主营法国、西班牙市场的跨境商家方唯告诉《天下网商》,中国年轻人不太爱穿的秋裤,反倒成了欧洲消费者的“心头好”。她平时卖女性瑜伽裤,秋冬季改卖保暖秋裤,为了适应欧洲女性的身材特征,方唯把秋裤尺码加大到了XXXL。

接下来,“凛冬将至”的肃杀,被体育赛事的狂欢氛围冲淡。11月20日举办的卡塔尔世界杯,成为中国工厂趋之若鹜的下一个大热点。

印有国旗、队旗、球星名的“球迷巾”,是欧美国家看球必备的应援用品。江苏人任珊在2010年成立了镇江品升针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专做球迷巾生意。一届世界杯下来,小小的布巾能卖出近70万条。

任珊提到,近年来订单变得碎片化、小单化,工厂的生产模式也随之变得“柔性”。时常有球迷带着自己设计的款式上门,要求订做某个球星的球迷巾,通过灵活调整生产流程和建议其他零售商一起“拼单”,工厂能把交货时间压缩到10天以内。

专注于小商品赛道的义乌商人,充当了给世界杯制造工牌的“隐形冠军”。90后义乌女孩陈关群创业自建的工厂,争取到了2018和2022两届世界杯的工牌订单。她介绍,义乌在9月中旬开通了“世界杯专线”,25万块工牌通过这条海运航线直达卡塔尔哈马德港。“只要生产能跟上,境外采购商对到货速度都很放心。”

12月18日,梅西在世界杯决赛中打进关键点球,帮助阿根廷队捧起大力神杯。这场酣畅淋漓的谢幕演出,既是球星和球迷的盛典,也是中国工厂发光发热的秘密舞台。

无论是驰援欧洲的取暖装备,还是世界杯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深度连接全球供应链的中国工厂,也收获蓝海机遇,完成了供应链的扩张和提质。

暖冬:变局常在

还记得盛夏时节的口罩清凉贴吗?

帮助戴口罩的年轻人减轻闷热的龚清,把心思打到了新品类“通鼻贴”上。这枚带有薄荷气味的小贴纸同样能贴在衣物和口罩上,有助于缓解鼻塞,成为冬季疫病高发期的爆款单品。

“市场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做什么。”龚清说,“我们围绕着‘贴’这个品类增加单品。”目前,他的工厂已经进入了明年驱蚊贴、口罩贴的备货周期。

在“核酸亭退出历史舞台”“核酸亭被低价挂上闲鱼”的喧嚣声中,王道发了条朋友圈“其实只是换个位置而已,还会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对他来说,对移动亭的多年探索,无论技术的扎实还是变道的机敏,都让他坦然思考着当下的局势。

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在灵活的中国厂长眼里被无限放大。

在年初赶上了“冰墩墩”热潮的“郑墩墩”,也开始尝试自己打造爆款。郑衍圣是“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的“厂二代”,曾亲眼目睹自家工厂开足所有产能,“孵化”出近万只冰墩墩。临近新年,早已策划好的兔年陶瓷摆件开始投产,郑衍圣预判出消费者对兔年的热情,特意在产能上做了加码,“生产会贯穿全年。”

“冰墩墩的爆发短期内不会再出现了。”这名90后很清楚,要把制造爆款的能力握在自己手里。他在制造冰墩墩期间认识的合作伙伴和渠道商,将为下一次关键的生意爆发蓄力。

同为“厂二代”的陈瀚,在接手位于汕头的启龙玩具有限公司后,也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淘汰了一部分老旧产线,加大出口转内销力度,尤其注重做好1688批发采购平台的“一件代发”生意。公司专门设立了岗位,配合各个主播、小商家做好素材分发,一旦爆量,四五条视频就能带来100多万流量。

“一件代发,很多工厂瞧不上,但我们很认真地在做。”陈瀚说。

做好“一件代发”这样的碎片化小生意,是2022年许多工厂切入电商领域的新路径。1688产地发展中心总经理陈盛说,工厂接入1688平台后,其生意链路是从“一件代发”起步,逐一延展到批发、轻定制、深定制。在大品牌订单向头部代工厂集中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工厂开始注重多渠道供货,同时把冗余的产能释放给新品牌。

此外,以90后、95后为首的年轻“厂二代”正在走到台前。“思潮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具有前瞻性。”陈盛评价,“很多时候是他们来启发我们,主动推着平台去做一些事。”

时局更替,供应链冲向一线。一代代“中国厂长”走进车间、走上展台,用他们对商业世界的理解,触摸全球化大市场的脉搏。

终局远未到来,只有变局常在。随着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叠加即将迎来兔年春节,产能的不确定性成为不少工厂的掣肘。陈瀚表示,受到员工身体状况和春节返乡的影响,目前车间产能降低,影响了一些订单的履约;陈盛则形容,现在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过了这段产能低谷,相信一切会好起来。

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不少地方政府组织了当地外贸企业“出海抢订单”行动,以期帮助更多工厂提升单量、增进信心。有来自嘉兴的纺织业工厂负责人称,希望能借此抢回“失去的三年”。赖国荣说,等明年工厂产能进一步扩大,他也准备跑出去看看。

寒流还未远去,但冰雪之下,总有生机萌发。

尾声

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工厂的特长远不止于“劳动力”。

它们既有狂野的产能爆发,更有刚柔并济的转型能力。快速追赶热点的灵活头脑、在重压之下生存的顽强韧性,才是这座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的核心竞争力。

诚然,2022年是一趟遍布荆棘的苦旅,大大小小的中国厂长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拉闸限电、原材料涨价、疫情对上下游供应链的冲击。但他们也看到了时代紊流中的机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帮助工厂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需求会转变,产线会升级,技术会更新换代。但我们相信,那些在变局下展现出“韧劲”的中国工厂,总能扛过时代的洗牌。

采访 | 丁洁、朱之丛、李丹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网易有道

54
  • 教培行业观察:K12盈利分化,公考机构求稳
  • 教培四巨头业绩PK:新东方营收约八个高途,好未来增速最快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负债千万到行业顶流,中国厂长生存有道

中国工厂,存身有道。

文 | 天下网商 朱之丛

编辑 | 李丹超

2022年12月10日18时50分,首都航空JD241/242航班降落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这架飞机意义不同一般,它几乎代表一个崭新的开端——这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商务局包下的飞机,12月4日,这架飞机率先出发,出国“抢订单”“谈项目”。包机团里有近百位嘉兴外贸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他们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参展队伍,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亚洲纺织成衣展。

辗转一周后,和航班同时降临的,是众多与当地知名公司洽谈的新项目。

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出海抢单,随即成为2022年底中国工厂的重要底色,浙江、江苏、四川等多地商务部门均带工厂“出征”。

工厂们如此沸腾,是因为订单所蕴含的新希望,也是因为这一年过山车般起伏。反复的疫情,断断续续的生产,时常停滞的物流,让工作进行得极为困难。

即便如此,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流水线的轰鸣声始终不息。

中国工厂们以独特的视角见证2022年轮番上演的大事件: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世界杯期间的应援用品、出口到欧洲的取暖小家电,甚至疫情防控所需的核酸亭,每一件火遍全网的爆款商品背后,都有中国工厂的产能在默默支撑。

它们曾被热点眷顾,也被意外抛入寒冬。而在寒冬中,他们依然摸索到了新的机会,让生产线永远火热——夏季生产口罩清凉贴的工厂,在冬天把产线改造成通鼻贴;球迷巾厂商尝试引入“客制化”模式,抓住每一个打造爆款的机会;曾经只靠展会推广的老式作坊也开始“触网”,靠“一件代发”摸索工厂的转型之路。

从“活下去”到“活得更好”。以中国工厂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是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外部环境变幻莫测,中国工厂们以自身之韧性,演绎着工业产品的更多可能性,在不期而至的变局中,走向时代大潮的最前沿。

阳春:趁一切还未冻结

对中国工厂而言,2022年从“热火朝天”四个字开始。

2022年伊始,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冰雪中传来。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冰雪经济”大行其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玩偶——本届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

这只白胖的大头熊猫,一夜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开幕式当天,100万网友涌入天猫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疯抢“冰墩墩”。2月6日,这个数字达到1000万。有网友将其编成歌谣传唱:“谁能给我一只冰墩墩?”

“一墩难求”的盛景背后,中国工厂正在开足马力“爆产能”。

负责生产“冰墩墩”相关周边的厂商,接下了这波令人措手不及的热潮:浙江运发集团耗时两年专门开发生产线,制作冰墩墩银质纪念章;生产毛绒玩偶的福建晋江恒盛玩具有限公司给愿意提前复工的工人购买机票;德化悠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陶艺工人准备了红包补贴,负责人郑衍圣甚至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郑墩墩”。

5月,国家卫健委表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社区核酸采样点成为了各大城市“战疫”标配。

“核酸采样亭”的需求在短短数天内暴增。荣东智能环保制造公司,原本主做治安岗亭、售货亭和移动厕所等设备,其线上业务负责人王道称,公司在4月中旬改造了生产线,成为首批在1688采购批发平台推出“核酸采样亭”的工厂之一。

“从5月开始,市场需求量达到日均数百台,我们全国18个分工厂都在加班加点生产。”王道称,荣东制造四分之三的产线都让位给了“核酸采样亭”的制造,每晚11点后,他才能从公司的“临时项目指挥中心”下班。

由于工艺转换难度小、“跨界”门槛低,许多生产站台岗亭、自动售货机、检测仪器等产品的厂商也随之涌入这个赛道。今年5月,南京一家厂商的相关负责人宋雪告诉《天下网商》,核酸采样亭是当时店铺里销量最好的产品,自家的6家工厂都在为采样亭提供产能。

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核酸采样亭这款在特殊时代下诞生的“热销单品”,月销售额最高可达上亿元。“倒春寒”中,中国工厂抓住了在狭缝中转身的机会,并又一次锻造了自身的供应链能力。

苦夏:温和地走出那个长夜

许多人度过了或许是此生最炎热的一个夏季。

挂脖风扇、降温喷雾、可穿戴的“空调衣”,成为了高温季节里人们的新宠。其中颇具巧思的是一枚小小的口罩贴,内含各类清凉物质和香精,解救了因戴口罩而闷热的年轻人。

口罩贴生产商之一泉州威神日化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生产驱蚊贴的商家,80%的业务来自为仁和、可孚、优卡丹等品牌代工。其创始人龚清介绍,口罩贴和驱蚊贴的核心工艺都是精油和贴纸,他观察到这一趋势在日韩流行起来,便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转型”。

在龚清的店铺里,口罩贴月销超过3000件。但他说,更大的市场在印尼,当地商家在两个月内向他预定了近600万元的货源。这枚成本仅需3毛钱、一共6个花色的小贴纸,漂洋过海进入了东南亚。

除了限电和高温,疫情的“回马枪”又一次给厂商带来难以忽视的影响。

8月初,疫情席卷“中国小商品之都”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遭遇生意流通短时停摆。

彼时,在义乌打拼十多年的罗景芜突然接到电话,仓库80%的员工需要拉去隔离,这让他心乱如麻:2022年的户外骑行热大大利好他的自行车配件生意,他已经奋斗到所在电商平台的类目第一,这一下,风口可能就错过了。

浙江爱度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赖国荣同样伤着脑筋,尽管有政府部门对发货和生产做了一定协调,但公司订单量仍然同比几乎腰斩,甚至一些老客户也转投向竞争对手。

然而尽管有诸多限制,但义乌商家们没有停下来:他们有的拉起电话会议讨论秋冬样品,有的带员工在电竞酒店包房工作,有的在直播间开启预售、积极异地调货……其中一段被媒体广泛传播的短视频中,一位义乌老板娘在隔离期间还忙着“串珠”交货;比如罗景芜,开始将这次精力集中到调整员工情绪,并为公司做起了长远规划。

8月底,义乌的疫情终于退潮,大小工厂逐渐恢复运转。

赖国荣发动全厂业务员,拿上实验室最新研发的面料重访核心客户,这让爱度的订单量在9月大幅回升,迫在眉睫的危机解除了。

从爱度的身上可以看到,制造业要占据价值链高位、拿到话语权,稳定且具备科技含量的供应链是工厂确定性增长的关键因素。赖国荣也曾在义乌惨烈的价格战中败下阵来,一度身负1000多万元债务,后来他痛定思痛,组建起专门的面料研究实验室,对标行业龙头Lululemon,主攻高品质瑜伽服。借着疫情以来的居家健身风潮,爱度的生意迎来爆发,连续两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0%。

他说,这是一个危险和机遇并存的时代。

金秋: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酷热的长夏将尽,寒意从大海的另一边传来。

9月以来,面临能源危机的欧洲开始为过冬做准备。除了从中国进口电热毯、空气源热泵等产品外,暖脚宝、电热围巾等小家电厂商也收到了来自欧洲的订单。

主营热泵的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订单量在10月完成了同比翻倍增长,而这已经是有意识地控制单量的结果。其海外营销中心总经理刘丽萍称,工厂正在加班加点赶制产品,交货期从45天延长到了两三个月。

慈溪富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松烈介绍,有客户向公司追加了近2000万元货值的电暖器订单,工厂投入了350人赶制这批产品。宁波艾伏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继文说,公司五六月份的订单量超过了去年全年。“今年很多取暖器订单甚至不用寄样品,直接下单,而且下得很急。这在以往是完全不可能的。”

浙江义乌等轻工轻纺产业带,则忙着把成箱成箱的秋裤发往海关。

主营法国、西班牙市场的跨境商家方唯告诉《天下网商》,中国年轻人不太爱穿的秋裤,反倒成了欧洲消费者的“心头好”。她平时卖女性瑜伽裤,秋冬季改卖保暖秋裤,为了适应欧洲女性的身材特征,方唯把秋裤尺码加大到了XXXL。

接下来,“凛冬将至”的肃杀,被体育赛事的狂欢氛围冲淡。11月20日举办的卡塔尔世界杯,成为中国工厂趋之若鹜的下一个大热点。

印有国旗、队旗、球星名的“球迷巾”,是欧美国家看球必备的应援用品。江苏人任珊在2010年成立了镇江品升针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专做球迷巾生意。一届世界杯下来,小小的布巾能卖出近70万条。

任珊提到,近年来订单变得碎片化、小单化,工厂的生产模式也随之变得“柔性”。时常有球迷带着自己设计的款式上门,要求订做某个球星的球迷巾,通过灵活调整生产流程和建议其他零售商一起“拼单”,工厂能把交货时间压缩到10天以内。

专注于小商品赛道的义乌商人,充当了给世界杯制造工牌的“隐形冠军”。90后义乌女孩陈关群创业自建的工厂,争取到了2018和2022两届世界杯的工牌订单。她介绍,义乌在9月中旬开通了“世界杯专线”,25万块工牌通过这条海运航线直达卡塔尔哈马德港。“只要生产能跟上,境外采购商对到货速度都很放心。”

12月18日,梅西在世界杯决赛中打进关键点球,帮助阿根廷队捧起大力神杯。这场酣畅淋漓的谢幕演出,既是球星和球迷的盛典,也是中国工厂发光发热的秘密舞台。

无论是驰援欧洲的取暖装备,还是世界杯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深度连接全球供应链的中国工厂,也收获蓝海机遇,完成了供应链的扩张和提质。

暖冬:变局常在

还记得盛夏时节的口罩清凉贴吗?

帮助戴口罩的年轻人减轻闷热的龚清,把心思打到了新品类“通鼻贴”上。这枚带有薄荷气味的小贴纸同样能贴在衣物和口罩上,有助于缓解鼻塞,成为冬季疫病高发期的爆款单品。

“市场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做什么。”龚清说,“我们围绕着‘贴’这个品类增加单品。”目前,他的工厂已经进入了明年驱蚊贴、口罩贴的备货周期。

在“核酸亭退出历史舞台”“核酸亭被低价挂上闲鱼”的喧嚣声中,王道发了条朋友圈“其实只是换个位置而已,还会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对他来说,对移动亭的多年探索,无论技术的扎实还是变道的机敏,都让他坦然思考着当下的局势。

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在灵活的中国厂长眼里被无限放大。

在年初赶上了“冰墩墩”热潮的“郑墩墩”,也开始尝试自己打造爆款。郑衍圣是“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的“厂二代”,曾亲眼目睹自家工厂开足所有产能,“孵化”出近万只冰墩墩。临近新年,早已策划好的兔年陶瓷摆件开始投产,郑衍圣预判出消费者对兔年的热情,特意在产能上做了加码,“生产会贯穿全年。”

“冰墩墩的爆发短期内不会再出现了。”这名90后很清楚,要把制造爆款的能力握在自己手里。他在制造冰墩墩期间认识的合作伙伴和渠道商,将为下一次关键的生意爆发蓄力。

同为“厂二代”的陈瀚,在接手位于汕头的启龙玩具有限公司后,也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先是淘汰了一部分老旧产线,加大出口转内销力度,尤其注重做好1688批发采购平台的“一件代发”生意。公司专门设立了岗位,配合各个主播、小商家做好素材分发,一旦爆量,四五条视频就能带来100多万流量。

“一件代发,很多工厂瞧不上,但我们很认真地在做。”陈瀚说。

做好“一件代发”这样的碎片化小生意,是2022年许多工厂切入电商领域的新路径。1688产地发展中心总经理陈盛说,工厂接入1688平台后,其生意链路是从“一件代发”起步,逐一延展到批发、轻定制、深定制。在大品牌订单向头部代工厂集中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工厂开始注重多渠道供货,同时把冗余的产能释放给新品牌。

此外,以90后、95后为首的年轻“厂二代”正在走到台前。“思潮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具有前瞻性。”陈盛评价,“很多时候是他们来启发我们,主动推着平台去做一些事。”

时局更替,供应链冲向一线。一代代“中国厂长”走进车间、走上展台,用他们对商业世界的理解,触摸全球化大市场的脉搏。

终局远未到来,只有变局常在。随着疫情管控措施放开,叠加即将迎来兔年春节,产能的不确定性成为不少工厂的掣肘。陈瀚表示,受到员工身体状况和春节返乡的影响,目前车间产能降低,影响了一些订单的履约;陈盛则形容,现在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过了这段产能低谷,相信一切会好起来。

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不少地方政府组织了当地外贸企业“出海抢订单”行动,以期帮助更多工厂提升单量、增进信心。有来自嘉兴的纺织业工厂负责人称,希望能借此抢回“失去的三年”。赖国荣说,等明年工厂产能进一步扩大,他也准备跑出去看看。

寒流还未远去,但冰雪之下,总有生机萌发。

尾声

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制造业大国,中国工厂的特长远不止于“劳动力”。

它们既有狂野的产能爆发,更有刚柔并济的转型能力。快速追赶热点的灵活头脑、在重压之下生存的顽强韧性,才是这座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的核心竞争力。

诚然,2022年是一趟遍布荆棘的苦旅,大大小小的中国厂长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拉闸限电、原材料涨价、疫情对上下游供应链的冲击。但他们也看到了时代紊流中的机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帮助工厂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需求会转变,产线会升级,技术会更新换代。但我们相信,那些在变局下展现出“韧劲”的中国工厂,总能扛过时代的洗牌。

采访 | 丁洁、朱之丛、李丹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