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里云被动,张勇必须“救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里云被动,张勇必须“救火”

阿里云不能退,张勇怎么破局?

文|连线Insight 王慧莹 周逸斐

编辑|子夜

危机早已存在。

在张勇宣布掌舵阿里云的半年前,就已经有阿里云员工写过万字长帖,矛头直指阿里云遇到的瓶颈和积弊。

去年三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已经跌破10%,仅剩4%,创历史新低。要知道,张建锋接手阿里云时,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收入增速高达90%。

断崖式下跌的背后,阿里云的优势也不再明显。同样是去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为36%,而2019年Q1,这个数字是47%。

阿里云的员工都清楚,阿里云到了必须要调整的时刻,但CEO张勇的接任还是让他们惊讶。纵观国内外云服务商,公司一把手亲自上阵的情况,确实罕见。

这次的接任,是随着阿里一年一度的组织调整进行的。不同以往,此次集团组织变动几乎都集中在阿里云身上。张勇接棒张建锋,成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

这意味着,张勇正式成为阿里云的第四位负责人。过去13年,每四年阿里云就会有一次一号位的变动。

前三个负责人带领阿里云完成从0到1的过渡,完成从技术到商业的突破。而这一次张勇的接力,在阿里云陷入颓势的节点上。

如今的云市场早已不是阿里入场的模样,其市场第一的位置也并非坚不可摧。前有腾讯云、华为云的步步紧逼,后有字节、快手自建云,当互联网客户所剩无几时,阿里云必须要走出舒适圈,进入陌生的政企市场。

当阿里云驶入陌生的领域,张勇的掌舵不仅能调配资源,更能稳定军心。

张勇不止一次强调过阿里云对于阿里未来增长的重要性。在电商基本盘增速放缓的时刻,阿里云作为唯一的潜力股,肩负着支撑阿里新增长的重任。

阿里云到了必须要进击的时刻,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张勇是最适合的人选。

1、张勇亲自上阵,要解决的难题不少

“客户第一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装饰”。

刚宣布完阿里云人事变动,几个小时后,张勇再次以阿里云智能总裁的身份,马不停蹄地面向阿里云发布了另一封“批评信”,开头便指向2022年发生的“香港机房宕机”事故。

前脚刚开完云栖大会,一个月后的2022年12月18日,阿里云香港可用区就突然发生大规模服务中断事故,导致使用阿里云香港服务器资源的香港廉价航空公司、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OKX(欧易)等大量公司,甚至澳门金融管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网站瘫痪。

事后,不少阿里云用户在社交媒体公开透露,其实阿里云服务器的停摆时间已经超过了24小时。阿里云发布公告复盘此次故障时,也不得不无奈承认如此罕见的长时间故障,对其业务形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伤,有业内从业者直接判定为是“阿里云发展史上重大丑闻”。

而在这封只有数百字“批评信”里,频繁出现的“任何故障,对于阿里是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但发生在客户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任何一分钟让客户等待,对客户都是漫长煎熬”等围绕“客户”等语句,也侧面指向香港宕机事故大有可能是此次阿里云人事变动的导火索。

不过,重要职位的调整从来都不是立刻决定的,“香港机房宕机”只是明面上的一根导火索。综合因素促成了这次人事变动。

这几年阿里云增长乏力是外界的共识。2018-2021年以来,阿里云的年增速一路下滑,分别为84.48%、63.15%、50.26%、23.13%,甚至到了2022 年三季度,增速首次低至了个位数,只有4%。

很明显,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中的绝对领先地位已经受到动摇。当然,受宏观经济活动放缓带来的天然影响,也不能否认。

但不论何种因素,一向擅长以快速增长来“讲故事”的阿里,立志要把阿里云视为集团生态增长的“第二曲线”,如今后者却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让资本市场对阿里云的成长性更为担忧。

前有外患,后出“香港机房宕机”罕见内部安全事故,阿里云接连深陷被动局面,亟待战略层面的“急转弯”。

张勇对阿里云的焦虑、紧张情绪,也影射到了那封“批评信”的字里行间——“一旦信任缺失,客户可以随时离开”“我们必须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既主动解决客户看得到的问题,更要把客户尚未感知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久病成疾,若要再次快起来,阿里云对外表现必须有坚决的破局决心。由张勇以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的身份亲自掌舵,再合适不过了。

张勇能给阿里云配置资金和最优质资源,给阿里云全方位扶持,在提振士气、消除积弊的同时,将张建锋掌舵时期的未竟之功继续向纵深推进。

阿里云当下面对的挑战,也是对互联网云厂商们的集体叩问。以往以大集成商角色、靠做大集成项目冲量的玩法,现在证明行不通了,阿里云需要寻找新的活法。

2、阿里云进入瓶颈期

阿里云有过好时候。

过去,起步早、技术高、增长快是阿里云的关键词。当国内云计算还一片荒芜的时候,阿里云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恰逢移动互联网爆发,阿里云吃尽了红利。从2015年-2019年,阿里云年营收从30亿元飞涨至400亿元,一番豪情壮志下,“市场份额是第2-9名之和”一度被写进其广告语中。

更重要的是,阿里云实现了盈利。2021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单季度收入116.15亿元,经调整EBITA后盈利2400万元,这也是阿里云12年历史上的首次季度盈利。

在阿里内部,阿里云也被放在战略高位。2021年前,阿里云连续六年拿了集团最高绩效“3.75”分。

去年7月,阿里CEO张勇在股东信中强调,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彼时,阿里云的增速达到了33%。

但好消息没持续多久,残酷的现实就来了。随着外部环境变动和日益激烈的竞争,阿里云的竞争优势微乎其微。

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收入增速下滑到 4%,占阿里巴巴总体收入的 10%。2022财年,阿里云的营收目标(不含阿里集团服务)一降再降,最终只完成了约745亿元。阿里云在内部的绩效打分也从最高位落到了倒数第二位。

曾经豪气的阿里云,正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在外部,当下云计算行业的外部大环境并不理想,云服务出现了全球性的增长失速。

众所周知,云服务主要客户在B端,其最大的价值为“降本增效”。但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中小企业的日子盈利困难,其在IT方面的支出势必会减少,传导到云服务商身上,就是客户减少、营收增速降低。

即便是亚马逊、微软这类世界级头部云服务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亚马逊2022年的营收增速为2014年以来最低,微软云也表现出明显的增速放缓。

在国内有限的市场里,这样的颓势更加明显,各家云服务都经历不同程度的困境。

2022年二季度,阿里云计算收入增速下滑至10%,经营利润率也由正转负。

“增长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宏观经济活动放缓、互联网大客户收入下降、中国互联网客户需求疲软。”2022Q2电话会议上,阿里高管对收入增速不佳如此解释道。

此外,一边是阿里云熟悉的互联网客户变得有限,一边是云厂商玩家越来越多,留给阿里云的稳定客户越来越少。

比如,2021年,TikTok因地缘冲突放弃使用阿里云,其国内业务也在这一年陆续回迁到自建的服务器上;没过多久,受政策影响,阿里云依赖的在线教育行业客户也在减少……

更重要的是,除了增速放缓、客户流失,阿里云国内公有云地位也遭受到了挑战。

尽管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行业第一,但在华为云、中国电信等国资云的追击下,其在中国市场中的份额下降到35%以下,过去占近50%的绝对优势地位正在被动摇。

如今,互联网客户之外,政企客户是云厂商共同的新增量,但对熟悉互联网打法的阿里云来说,这是一块硬骨头。

据36氪报道,一位阿里云销售表示,2022年,他手上的几个政府客户,单子都快谈好了,客户转头就给了华为云。阿里云内部,甚至出现了“逢华(为)必败”的说法。

回想2018年末,张建锋刚刚接手阿里云,彼时的阿里云遥遥领先,信心满满的张建锋豪气地定下了三年营收过千亿的目标。

现在,面对强势来袭的竞争者,阿里云必须要找到新的打法,才能稳住市场第一的位置。

3、阿里云需要新打法

“没有完美的决定,对于一号位来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果断做决定。”

2019年,张勇曾在湖畔大学讲课时提到自己做企业一号位的感受。这次组织调整后,张勇必须要做出适合阿里云新发展的决定。

市场的共识是,云服务的互联网客户趋近饱和,国内云市场还有增长空间,但并不在互联网市场。

据赛迪咨询数据,2020 年中国云计算产品中,互联网行业占比为 44%,相比 2018 年少了 16 个百分点。

对于阿里云来说,亦是如此。

去年三季度,阿里在三季度的财报中表明,阿里云在互联网客户上的收入同比减少18%;相比之下,同期,阿里云的非互联网客户收入增速为 28%,主要来自政企。

据IDC此前发布《中国智慧城市数据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427.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7%。

很明显,政企这个增量市场不是阿里云擅长的。但调整组织体系是阿里擅长的,阿里云选择先从销售体系下手。

2021年,阿里云调整了销售体系,设立了18个行业部门和16个区域,同时任命 16个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用行业和区域两班人马谈客户,以提高对政企行业的覆盖度。

2022年,阿里云销售团队继续调整。同年3月,华为原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加入阿里云,担任资深副总裁,统管销售业务。

从蔡英华过往履历上看,蔡英华2016年至2021年曾任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多年负责战略规划、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生态建设。

蔡英华的到来正值阿里云从互联网市场转向政企市场的调整期,这对阿里云打开政企的局面尤为重要。

思路确定了,打法又是另一回事。

在多数的政企思维里,建设IT最有效的方式是买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器、硬盘,放在机房里,而非使用公有云。加之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想要抢占政企客户,也不容易。

按照IDC的数据显示,2020年浪潮云在我国政务市场排名第一。同时,华为云、天翼云、新华三、紫光云也均是这一细分领域内的头部玩家。此外,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开始绕过阿里、腾讯等自建数据中心,并且基于自身的优势开始服务政务部门、国企、央企等 。

其次,在云市场,政企客户与互联网客户不同,其包括政府、金融、电信、能源、制造等十余个细分行业,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特定的需求。这意味着,想要攻克政企客户,关键在于定制化。而擅长互联网市场的阿里云,以往更注重规模化。

在不擅长的领域抢蛋糕,对阿里云来说难度不小。更关键的是,业务发展的本质是想要盈利,这对阿里云来说又是另一大难题。

在国内,云服务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为了留住客户,服务商们只能在价格上妥协,这就让阿里云的利润非常有限,常年在盈利线边缘挣扎。同时,政府和传统行业通常需要定制解决方案,想用标准化方案降低边际成本很难,这使得中国的云计算公司只能用投入换增长。

另一方面,出海是阿里云寻求增长的新选项,也是阿里集团层面“两纵一横”战略的要求。

早在2015年,阿里云就在新加坡成立国际总部,开拓了亚太市场。但后来,阿里云向欧美等地区探索的进展缓慢。据《财经十一人》报道,整个2021年,阿里云的海外收入仅有20亿元出头,对阿里云的营收贡献十分有限。

阿里云 2009 年成立以来,每四年换一次负责人,似乎每个四年阿里云都面临着挑战。

十年前的阿里云还不是这番模样。

想当年胡晓明接手阿里云不久,曾预测到2019年阿里云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匹配甚至超过亚马逊AWS。现实走向却跟他预测的完全相反,如今阿里云在全球市场上已经掉队。

的确,当年先发制人的优势让阿里云吃到了红利,市场份额长期领先。如今,云市场已经是僧多肉少,阿里云的领先优势逐渐缩小,已经无路可退,必须要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阿里巴巴

6k
  • 天猫精灵与夸克融合,将探索AI眼镜
  • 阿里巴巴等入股人形机器人研发商星动纪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里云被动,张勇必须“救火”

阿里云不能退,张勇怎么破局?

文|连线Insight 王慧莹 周逸斐

编辑|子夜

危机早已存在。

在张勇宣布掌舵阿里云的半年前,就已经有阿里云员工写过万字长帖,矛头直指阿里云遇到的瓶颈和积弊。

去年三季度,阿里云的营收增速已经跌破10%,仅剩4%,创历史新低。要知道,张建锋接手阿里云时,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收入增速高达90%。

断崖式下跌的背后,阿里云的优势也不再明显。同样是去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市场占有率为36%,而2019年Q1,这个数字是47%。

阿里云的员工都清楚,阿里云到了必须要调整的时刻,但CEO张勇的接任还是让他们惊讶。纵观国内外云服务商,公司一把手亲自上阵的情况,确实罕见。

这次的接任,是随着阿里一年一度的组织调整进行的。不同以往,此次集团组织变动几乎都集中在阿里云身上。张勇接棒张建锋,成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

这意味着,张勇正式成为阿里云的第四位负责人。过去13年,每四年阿里云就会有一次一号位的变动。

前三个负责人带领阿里云完成从0到1的过渡,完成从技术到商业的突破。而这一次张勇的接力,在阿里云陷入颓势的节点上。

如今的云市场早已不是阿里入场的模样,其市场第一的位置也并非坚不可摧。前有腾讯云、华为云的步步紧逼,后有字节、快手自建云,当互联网客户所剩无几时,阿里云必须要走出舒适圈,进入陌生的政企市场。

当阿里云驶入陌生的领域,张勇的掌舵不仅能调配资源,更能稳定军心。

张勇不止一次强调过阿里云对于阿里未来增长的重要性。在电商基本盘增速放缓的时刻,阿里云作为唯一的潜力股,肩负着支撑阿里新增长的重任。

阿里云到了必须要进击的时刻,而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张勇是最适合的人选。

1、张勇亲自上阵,要解决的难题不少

“客户第一不是高高挂在公司墙上的装饰”。

刚宣布完阿里云人事变动,几个小时后,张勇再次以阿里云智能总裁的身份,马不停蹄地面向阿里云发布了另一封“批评信”,开头便指向2022年发生的“香港机房宕机”事故。

前脚刚开完云栖大会,一个月后的2022年12月18日,阿里云香港可用区就突然发生大规模服务中断事故,导致使用阿里云香港服务器资源的香港廉价航空公司、加密货币交易平台 OKX(欧易)等大量公司,甚至澳门金融管理局等多个政府部门网站瘫痪。

事后,不少阿里云用户在社交媒体公开透露,其实阿里云服务器的停摆时间已经超过了24小时。阿里云发布公告复盘此次故障时,也不得不无奈承认如此罕见的长时间故障,对其业务形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伤,有业内从业者直接判定为是“阿里云发展史上重大丑闻”。

而在这封只有数百字“批评信”里,频繁出现的“任何故障,对于阿里是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但发生在客户身上就是百分之百”、“任何一分钟让客户等待,对客户都是漫长煎熬”等围绕“客户”等语句,也侧面指向香港宕机事故大有可能是此次阿里云人事变动的导火索。

不过,重要职位的调整从来都不是立刻决定的,“香港机房宕机”只是明面上的一根导火索。综合因素促成了这次人事变动。

这几年阿里云增长乏力是外界的共识。2018-2021年以来,阿里云的年增速一路下滑,分别为84.48%、63.15%、50.26%、23.13%,甚至到了2022 年三季度,增速首次低至了个位数,只有4%。

很明显,阿里云在国内公有云中的绝对领先地位已经受到动摇。当然,受宏观经济活动放缓带来的天然影响,也不能否认。

但不论何种因素,一向擅长以快速增长来“讲故事”的阿里,立志要把阿里云视为集团生态增长的“第二曲线”,如今后者却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让资本市场对阿里云的成长性更为担忧。

前有外患,后出“香港机房宕机”罕见内部安全事故,阿里云接连深陷被动局面,亟待战略层面的“急转弯”。

张勇对阿里云的焦虑、紧张情绪,也影射到了那封“批评信”的字里行间——“一旦信任缺失,客户可以随时离开”“我们必须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既主动解决客户看得到的问题,更要把客户尚未感知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久病成疾,若要再次快起来,阿里云对外表现必须有坚决的破局决心。由张勇以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的身份亲自掌舵,再合适不过了。

张勇能给阿里云配置资金和最优质资源,给阿里云全方位扶持,在提振士气、消除积弊的同时,将张建锋掌舵时期的未竟之功继续向纵深推进。

阿里云当下面对的挑战,也是对互联网云厂商们的集体叩问。以往以大集成商角色、靠做大集成项目冲量的玩法,现在证明行不通了,阿里云需要寻找新的活法。

2、阿里云进入瓶颈期

阿里云有过好时候。

过去,起步早、技术高、增长快是阿里云的关键词。当国内云计算还一片荒芜的时候,阿里云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恰逢移动互联网爆发,阿里云吃尽了红利。从2015年-2019年,阿里云年营收从30亿元飞涨至400亿元,一番豪情壮志下,“市场份额是第2-9名之和”一度被写进其广告语中。

更重要的是,阿里云实现了盈利。2021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单季度收入116.15亿元,经调整EBITA后盈利2400万元,这也是阿里云12年历史上的首次季度盈利。

在阿里内部,阿里云也被放在战略高位。2021年前,阿里云连续六年拿了集团最高绩效“3.75”分。

去年7月,阿里CEO张勇在股东信中强调,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面向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彼时,阿里云的增速达到了33%。

但好消息没持续多久,残酷的现实就来了。随着外部环境变动和日益激烈的竞争,阿里云的竞争优势微乎其微。

2022年第三季度,阿里云的收入增速下滑到 4%,占阿里巴巴总体收入的 10%。2022财年,阿里云的营收目标(不含阿里集团服务)一降再降,最终只完成了约745亿元。阿里云在内部的绩效打分也从最高位落到了倒数第二位。

曾经豪气的阿里云,正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在外部,当下云计算行业的外部大环境并不理想,云服务出现了全球性的增长失速。

众所周知,云服务主要客户在B端,其最大的价值为“降本增效”。但随着宏观经济的下行,中小企业的日子盈利困难,其在IT方面的支出势必会减少,传导到云服务商身上,就是客户减少、营收增速降低。

即便是亚马逊、微软这类世界级头部云服务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亚马逊2022年的营收增速为2014年以来最低,微软云也表现出明显的增速放缓。

在国内有限的市场里,这样的颓势更加明显,各家云服务都经历不同程度的困境。

2022年二季度,阿里云计算收入增速下滑至10%,经营利润率也由正转负。

“增长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宏观经济活动放缓、互联网大客户收入下降、中国互联网客户需求疲软。”2022Q2电话会议上,阿里高管对收入增速不佳如此解释道。

此外,一边是阿里云熟悉的互联网客户变得有限,一边是云厂商玩家越来越多,留给阿里云的稳定客户越来越少。

比如,2021年,TikTok因地缘冲突放弃使用阿里云,其国内业务也在这一年陆续回迁到自建的服务器上;没过多久,受政策影响,阿里云依赖的在线教育行业客户也在减少……

更重要的是,除了增速放缓、客户流失,阿里云国内公有云地位也遭受到了挑战。

尽管阿里云在国内云计算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行业第一,但在华为云、中国电信等国资云的追击下,其在中国市场中的份额下降到35%以下,过去占近50%的绝对优势地位正在被动摇。

如今,互联网客户之外,政企客户是云厂商共同的新增量,但对熟悉互联网打法的阿里云来说,这是一块硬骨头。

据36氪报道,一位阿里云销售表示,2022年,他手上的几个政府客户,单子都快谈好了,客户转头就给了华为云。阿里云内部,甚至出现了“逢华(为)必败”的说法。

回想2018年末,张建锋刚刚接手阿里云,彼时的阿里云遥遥领先,信心满满的张建锋豪气地定下了三年营收过千亿的目标。

现在,面对强势来袭的竞争者,阿里云必须要找到新的打法,才能稳住市场第一的位置。

3、阿里云需要新打法

“没有完美的决定,对于一号位来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果断做决定。”

2019年,张勇曾在湖畔大学讲课时提到自己做企业一号位的感受。这次组织调整后,张勇必须要做出适合阿里云新发展的决定。

市场的共识是,云服务的互联网客户趋近饱和,国内云市场还有增长空间,但并不在互联网市场。

据赛迪咨询数据,2020 年中国云计算产品中,互联网行业占比为 44%,相比 2018 年少了 16 个百分点。

对于阿里云来说,亦是如此。

去年三季度,阿里在三季度的财报中表明,阿里云在互联网客户上的收入同比减少18%;相比之下,同期,阿里云的非互联网客户收入增速为 28%,主要来自政企。

据IDC此前发布《中国智慧城市数据跟踪报告》显示,2021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427.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7%。

很明显,政企这个增量市场不是阿里云擅长的。但调整组织体系是阿里擅长的,阿里云选择先从销售体系下手。

2021年,阿里云调整了销售体系,设立了18个行业部门和16个区域,同时任命 16个分公司总经理,负责区域的本地化运营,用行业和区域两班人马谈客户,以提高对政企行业的覆盖度。

2022年,阿里云销售团队继续调整。同年3月,华为原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加入阿里云,担任资深副总裁,统管销售业务。

从蔡英华过往履历上看,蔡英华2016年至2021年曾任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多年负责战略规划、销售渠道和合作伙伴生态建设。

蔡英华的到来正值阿里云从互联网市场转向政企市场的调整期,这对阿里云打开政企的局面尤为重要。

思路确定了,打法又是另一回事。

在多数的政企思维里,建设IT最有效的方式是买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器、硬盘,放在机房里,而非使用公有云。加之公有云市场竞争激烈,想要抢占政企客户,也不容易。

按照IDC的数据显示,2020年浪潮云在我国政务市场排名第一。同时,华为云、天翼云、新华三、紫光云也均是这一细分领域内的头部玩家。此外,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开始绕过阿里、腾讯等自建数据中心,并且基于自身的优势开始服务政务部门、国企、央企等 。

其次,在云市场,政企客户与互联网客户不同,其包括政府、金融、电信、能源、制造等十余个细分行业,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特定的需求。这意味着,想要攻克政企客户,关键在于定制化。而擅长互联网市场的阿里云,以往更注重规模化。

在不擅长的领域抢蛋糕,对阿里云来说难度不小。更关键的是,业务发展的本质是想要盈利,这对阿里云来说又是另一大难题。

在国内,云服务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为了留住客户,服务商们只能在价格上妥协,这就让阿里云的利润非常有限,常年在盈利线边缘挣扎。同时,政府和传统行业通常需要定制解决方案,想用标准化方案降低边际成本很难,这使得中国的云计算公司只能用投入换增长。

另一方面,出海是阿里云寻求增长的新选项,也是阿里集团层面“两纵一横”战略的要求。

早在2015年,阿里云就在新加坡成立国际总部,开拓了亚太市场。但后来,阿里云向欧美等地区探索的进展缓慢。据《财经十一人》报道,整个2021年,阿里云的海外收入仅有20亿元出头,对阿里云的营收贡献十分有限。

阿里云 2009 年成立以来,每四年换一次负责人,似乎每个四年阿里云都面临着挑战。

十年前的阿里云还不是这番模样。

想当年胡晓明接手阿里云不久,曾预测到2019年阿里云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匹配甚至超过亚马逊AWS。现实走向却跟他预测的完全相反,如今阿里云在全球市场上已经掉队。

的确,当年先发制人的优势让阿里云吃到了红利,市场份额长期领先。如今,云市场已经是僧多肉少,阿里云的领先优势逐渐缩小,已经无路可退,必须要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