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被京东投资后,他说这三件事不做照样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被京东投资后,他说这三件事不做照样死

和褚橙、饭爷辣酱一样,等蜂来做的是消费升级的事情。按照张小伟的话来说,最大特点是原料不掺假,品牌口号是“一瓶蜂蜜=100万次飞行”。

“我心里像明镜似的,这三件事情不做,公司就是死路一条。”在和亿邦动力网编辑聊了两个多小时后,等蜂来创始人张小伟语速还是没有丝毫放缓,他的声音里面有着创业者找到方向后一路狂奔的欣喜、激动与兴奋。

为了这三件事情,张小伟说开车跑遍了半个中国,忙活了两三年,说才开了一个头。

“第一件事,如果我不开工厂我死路一条,绝对死路一条。”

“第二件事,我不做产品创新,我绝对死路一条。如果我做的是市场已有的产品,这个市场跟我们没有关系了。”

“第三件事,如果我不研究工业技术,早就死掉了。”

这三件事,对别人来说听起来像套路,但对张小伟这个近40岁、卖蜂蜜饮品的四川男人来说,是这几年创业的保命药。

和褚橙、饭爷辣酱一样,等蜂来做的是消费升级的事情。按照张小伟的话来说,最大特点是原料不掺假,品牌口号是“一瓶蜂蜜=100万次飞行”。

等蜂来方面透露,现在日均近千单,复购率超过80%。且已获得三轮投资,种子投资方包括有赞创始人白鸦、麦包包创始人叶海峰旗下投资公司海丰至诚;第二轮投资方是险峰华兴;第三轮融资8月份到账,投资方是正在孵化产品品牌的京东。

“京东给我们的估值是1个亿,我庆幸我是在弄清楚前面说的三件事后才拿到投资,如果两年前我手上就有一大笔钱,我绝对死掉了。”张小伟说,做食品容不得一点瑕疵,求快走捷径反而做不长久。

在消费升级这波创业热潮中,能冲破传统品牌防线真正走出来的公司不多。等蜂来能否坚持初心做好产品、并且快速引爆市场?创始人的思考和格局尤为重要。针对等蜂来种种经营问题,亿邦动力网问了张小伟十个核心问题。

图:等蜂来创始人张小伟,曾是麦包包创始人之一,具有15年快消品渠道从业经验

对话双方:等蜂来创始人兼CEO张小伟 亿邦动力网

亿邦动力网:蜂蜜品牌如此多,等蜂来凭什么还有市场机会?

等蜂来张小伟:蜂蜜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品牌已经非常多,但多数是区域品牌,且缺少性价比高的好蜂蜜,等蜂来想做这块空白市场。

行外人不知道的是,和奶制品一样,蜂蜜品牌商的供应链是开放的,从贩子手里收购原料后在工厂加工和调配,最后产品检测合格就行。于是,在产品源头存在监管真空地带,蜂农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最低端,受制于采购商,又难以管控,掺水卖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整个采购环节中就是你骗我,我骗你。

掺水的蜂蜜拉到工厂之后会被高温去掉水分,这个过程蜂蜜的营养成分就流失了(活性酶大大降低)。并且,有些品牌还会模糊产品概念,比如纯正的槐花蜜非常少,但我们常年能买得到;还有桂花蜜,实际上桂花并不产蜜。这种例子太多了,说不完。

过去中国人只追求有的吃就行,并不在意吃得好不好,现在80后和90后成为消费主力,开始关注产品质量,进口蜂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一瓶,每年还能保持40%以上的增长。我们为什么没有机会?

亿邦动力网:大品牌都做不到控制源头,等蜂来怎么做到?

等蜂来张小伟:决定做蜂蜜之后,我自己开车在四川、青海一带跑了十万公里,找蜂农,学技术。我必须要懂,不懂心里不踏实,包括生产的技术,我是我们公司最懂技术的人,工厂的每个螺丝钉在哪里我都知道。

跑了两年后,创业的心态也变了。早些年,我们是用卖货的思维看这个产业,能不能卖?市场怎么样?是用这个逻辑看问题。但是实际进入这个产业后,心路历程完全不一样了,更多的是想改变供应链。如果仅仅是改变包装,那太肤浅了。

首先我们签下合作蜂农,对他们承诺采购价格。我们在四川金堂县签了大量蜂农,这个县几乎所有的蜂农都在为我们服务。

图:在外养蜂半年的蜂农中秋节回到金堂县,与等蜂来工作人员合影

除了不掺水之外,需要死抠的环节太多了。比如成熟的蜂蜜需要5天以上才能封盖,这样品质非常好,但蜂农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如果下一场雨怎么办,他的利润就全没了。市面上没有任何一个厂商敢采用高标准采购蜂蜜,因为这个成本太高了。

我们坚持做源头管控,每一年冬天蜂农回来时,我们就对他们进行摸底筛选,对他们的产品做检测。一旦发现采购的产品不合格,就会永远不再和这个蜂农合作。当然,我们的采购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三倍以上,一个有200多蜂箱的蜂农,跟我们合作后年收入多5至10万。

如此做等蜂来的产品好在哪里?从基数参数来说,不含蔗糖;活性酶是28∽81个单位;传统蜂蜜加热200度以上进行浓缩会产生氰甲基糠醛,等蜂来这一指标是低于3个单位;菌落指数,国标是低于1000个单位,我们低于10个单位。

亿邦动力网:既然是严格采购,控制源头,产能应该非常受限制吧?

等蜂来张小伟:目前,等蜂来合作的散户很少,都是以县为单位,比如说四川金堂县整个县的蜂农都在为等蜂来服务。现在我们一共有100多个合作蜂农,基本在分布在四川省。

这些蜂农数量当然不够,我很头疼。产能存在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受气候影响较大,油菜花开得好,一个蜂农可能产好几吨,今年四川春天一直下雨,境内几个县的产量就非常小,最后就采了几十吨。

今年我们通过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光是自己的工厂生产肯定产能跟不上,必须找一些合作工厂帮我们做包装,但整个供应链是我自己的,采购环节没有二道贩子,检测标准是我自己的,这个我不开放。

二是扩大签约蜂农范围,中国沿海有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春暖花开,最近我们大力在这些地方签约合作蜂农。

我们产品刚推出来,最开始进的线下便利店而不是大卖场,为什么?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做大卖场,或者上京东和天猫,而是我的产能当时不能支持弹性的供应链,比如说你这个月跟我要200万的货,我可以供给你,但是你下个月跟我要2000万货的时候,我就犯难了。

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们可能在全世界采购,目前还是先把自己的基础搞扎实一点,后方扎实了,趋势才会有。今年下半年,我主要做两个事情,一是供应链再优化,二是渠道优化。

亿邦动力网:原材料采购是别人的三倍价,终端产品怎么定价?会做成高价小众品牌吗?

等蜂来张小伟:我们一定要相信一点——价格高不是消费升级。在食品行业要做大规模,一定是做大众消费品。等蜂来不做高端小众品牌,这很难持续。从9.9∽199元,每10块钱都有一个产品对应。哪个产品是冲锋陷阵的,哪个是做后备的,哪个是作为利润款,这些我们全部都做了规划。我们从多维度对产品进行分类,包括哪些产品作礼品,哪些是家庭日常喝的,任何的产品都可以满足到你。

9块9的产品是不是原料掺水了?不是的。价格低的都是混合蜂蜜,比如说田园蜜,就是混合的蜜种,量非常大,这种蜜种我跟同行相当,甚至在互联网上比他们的价格还要低。

至于极致蜜种,我们当然也卖得贵,但比市面上同品质的蜂蜜性价比高许多,因为我们采购时撇去了中间贩子。总体上来说,我们的产品定价在一百多,定价比普通蜂蜜贵30%至40%。

亿邦动力网:作为新品牌,获客成本高不高?

等蜂来张小伟:我做了十几年的食品线下代理,我心里清楚,在中国食品不缺线下渠道,也不缺用户,并且渠道层次非常丰富,好产品能卖到非常牛的超市,低廉产品卖到乡镇卖。

我们从来没有为渠道烦恼过,从正大、中北到全家我们都进了。线下渠道也在变革,他们希望有人推出新产品帮他们获得年轻用户。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一些非常适合年轻人的产品,从便利店到大连锁,我们很快就铺过去了。

线上渠道我们也逐渐铺开了,很多人好奇问我,怎么上吴晓波频道的?为什么有那么多自媒体愿意推荐你们?我想说的是,他们不愿意的逻辑是什么呢?是因为你的产品太low,让他没办法用这个产品去表达他和他粉丝的关系。

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很多时候不是直接的金钱交易而是价值互换。我们好好做产品,所以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如果不是这个逻辑我们早就不能存活了。

过去的两年,我们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而且我认识到了很多偶像。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有一款好产品与他们连接,中国人对呕心沥血做产品的人还是很期待的。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冷静下来,做好供应链,我的节奏非常重要,任何一个节奏的错误就有可能有问题。

图:成都地铁给等蜂来免费广告位

亿邦动力网:传统品牌势必也看到了这一市场,如果他们也做,会在哪里遇到坑?

等蜂来张小伟:我相信每个老板都想做好产品,这是人之常情,谁愿意造假呢?但是,竞争这么激烈,你做的好产品未必能卖不掉,这是这个时代很多老板的苦恼。

对于食品类企业来说,特别需要两方面能力。一是供应链很强,这是个体力劳动。二是用户运营,这就是脑力劳动。这两个方面要结合起来,不能光干活,光干活之后没办法告诉你的用户,你也苦逼。

对于传统品牌或者工厂来说,他们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没有积攒起来,唯一的优势就是品牌知名度,但这个知名度还没有上升到美誉度。如果他们也做等蜂来一样的事情,我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对于我们来说,前两三年一直在供应链上苦下功夫,现在我觉得供应链系统可以了,就腾出手来做市场影响力。 现在等蜂来现在一共有30多个人,其中十几个人专门负责供应链,做内容的有5个人,他们拍了大量的视频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做产品的,播放量已经达到几十万次了。我们团队有做产品的决心,也有做市场的基因。

亿邦动力网:蜂蜜自有品牌的市场是不是很小?等蜂来能做多大规模?

等蜂来张小伟:蜂蜜在中国有20万蜂农,整个蜂蜜产业规模接近千亿,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原材料用。实际上,终端零售的蜂蜜市场并不大,而且还特别分散,不同的区域认不同的品牌,上海可能冠生园卖得还不错,到浙江去就是老山还可以,到了湖北小蜜蜂还可以,到北京可能百花还可以。这就造成这个市场的集中度不高,比如做得好的百花目前是几个亿的规模。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多么好的时代。我觉得日后一定会诞生一个一统江湖的品牌,年销售额能做到50亿人民币。

与传统的蜂蜜品牌相比,等蜂来有两点不同。一是我们不打滋补品的概念,而是快消品。就蜂蜜产品而言,所有的产品用起来非常便利,连勺子都不用,适合年轻人日常食用;二是我们不仅卖蜂蜜,还卖功能饮料。最近,我们和咕咚合作一款运动蜂蜜饮料已经面市了,就是想利用新媒体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暂时我们的饮料产品还没有大面积铺开,可能会在线上随蜂蜜免费送三年,主要在做影响力。等大家接受了我们的蜂蜜之后,我们再向市场大力推出功能饮料蜂蜜水,那个时候我们卖的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食品行业需要积累,前面功夫做扎实了,后面发展起来就会势如破竹,比如褚时健做的褚橙子,成都本土的衢州牛奶。核心的东西就是一点,你的基础一定要非常非常扎实,中国的渠道太多了,这反而不是难事。

图:等蜂来运动饮料便携装

亿邦动力网:这次怎么相上京东投资的?拿京东的投资打算怎么花?

等蜂来张小伟:食品行业实际上是一个科技行业,做农产品如果要做到源头的话,投入是非常大的。一套设备好一点的要200多万。技术人才成本也很贵,要做几十项检测。我们拿到投资后,还会加大在供应链方面的投资,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除了资本之外,从经营方面来说,我们需要京东这一战场。淘宝上诞生了不少品牌,比如刚刚上市的韩都衣舍,我觉得京东这片土壤也会培养出一些上市公司,他们对品质的要求和我们比较一致。如果京东不找我们找了别人,那其实我蛮悲催的。包括我拿有赞创始人白鸦的个人投资,因为我需要有赞的战场。

在拿到京东的投资之前,我们就和京东紧密合作了,像我们的槐花蜜曾在京东首发很快就被抢光了。多次接触下来,双方才达成了投资协议。现在,京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众筹、京东商城自营、京东到家等渠道都向我们敞开了。

图:9月初等蜂来上了京东自营

亿邦动力网: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被传统企业收购?你最怕的风险是什么?

等蜂来张小伟:实际上,国内有很多的品牌找到我,包括一些蜂蜜出口大厂,他们有意向投资我们。我们可以考虑合作做一些事情,收购不收购暂时还没打算。

我最在意的还是供应链,食品里面不允许有一点点瑕疵,你的产品9999次都做得很好,只有一次出问题,后面就很难做了。除了正常的市场监督外,我们还碰到许多职业打假人,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还有人和我说,“你们的公司到处有广告,我们在北京的车上都看到你们的广告,我就是要你们一点钱怎么了?”

今天,我之所以敢站到台面上来,主要因为我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了,这个让我们觉得心里很快乐。

亿邦动力网:食品领域做自有品牌,除了蜂蜜之外,还有哪类产品机会比较大?

等蜂来张小伟:高品质的饮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现在在超市一二十块钱一瓶的饮料卖得很好。第二个就是调味品,中国人生活水平高了,对调味品的需求越来越丰富。

在食品领域,如果能做到美誉度高,价格又防守了对手,别人就很难很难进来抢生意。我觉得食品领域还会出现一批类似达利园、老干妈这样的单品品牌,并且规模能做得很大,就像达利园卖面包一年也能卖几十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被京东投资后,他说这三件事不做照样死

和褚橙、饭爷辣酱一样,等蜂来做的是消费升级的事情。按照张小伟的话来说,最大特点是原料不掺假,品牌口号是“一瓶蜂蜜=100万次飞行”。

“我心里像明镜似的,这三件事情不做,公司就是死路一条。”在和亿邦动力网编辑聊了两个多小时后,等蜂来创始人张小伟语速还是没有丝毫放缓,他的声音里面有着创业者找到方向后一路狂奔的欣喜、激动与兴奋。

为了这三件事情,张小伟说开车跑遍了半个中国,忙活了两三年,说才开了一个头。

“第一件事,如果我不开工厂我死路一条,绝对死路一条。”

“第二件事,我不做产品创新,我绝对死路一条。如果我做的是市场已有的产品,这个市场跟我们没有关系了。”

“第三件事,如果我不研究工业技术,早就死掉了。”

这三件事,对别人来说听起来像套路,但对张小伟这个近40岁、卖蜂蜜饮品的四川男人来说,是这几年创业的保命药。

和褚橙、饭爷辣酱一样,等蜂来做的是消费升级的事情。按照张小伟的话来说,最大特点是原料不掺假,品牌口号是“一瓶蜂蜜=100万次飞行”。

等蜂来方面透露,现在日均近千单,复购率超过80%。且已获得三轮投资,种子投资方包括有赞创始人白鸦、麦包包创始人叶海峰旗下投资公司海丰至诚;第二轮投资方是险峰华兴;第三轮融资8月份到账,投资方是正在孵化产品品牌的京东。

“京东给我们的估值是1个亿,我庆幸我是在弄清楚前面说的三件事后才拿到投资,如果两年前我手上就有一大笔钱,我绝对死掉了。”张小伟说,做食品容不得一点瑕疵,求快走捷径反而做不长久。

在消费升级这波创业热潮中,能冲破传统品牌防线真正走出来的公司不多。等蜂来能否坚持初心做好产品、并且快速引爆市场?创始人的思考和格局尤为重要。针对等蜂来种种经营问题,亿邦动力网问了张小伟十个核心问题。

图:等蜂来创始人张小伟,曾是麦包包创始人之一,具有15年快消品渠道从业经验

对话双方:等蜂来创始人兼CEO张小伟 亿邦动力网

亿邦动力网:蜂蜜品牌如此多,等蜂来凭什么还有市场机会?

等蜂来张小伟:蜂蜜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品牌已经非常多,但多数是区域品牌,且缺少性价比高的好蜂蜜,等蜂来想做这块空白市场。

行外人不知道的是,和奶制品一样,蜂蜜品牌商的供应链是开放的,从贩子手里收购原料后在工厂加工和调配,最后产品检测合格就行。于是,在产品源头存在监管真空地带,蜂农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最低端,受制于采购商,又难以管控,掺水卖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整个采购环节中就是你骗我,我骗你。

掺水的蜂蜜拉到工厂之后会被高温去掉水分,这个过程蜂蜜的营养成分就流失了(活性酶大大降低)。并且,有些品牌还会模糊产品概念,比如纯正的槐花蜜非常少,但我们常年能买得到;还有桂花蜜,实际上桂花并不产蜜。这种例子太多了,说不完。

过去中国人只追求有的吃就行,并不在意吃得好不好,现在80后和90后成为消费主力,开始关注产品质量,进口蜂蜜价格从几百到上千一瓶,每年还能保持40%以上的增长。我们为什么没有机会?

亿邦动力网:大品牌都做不到控制源头,等蜂来怎么做到?

等蜂来张小伟:决定做蜂蜜之后,我自己开车在四川、青海一带跑了十万公里,找蜂农,学技术。我必须要懂,不懂心里不踏实,包括生产的技术,我是我们公司最懂技术的人,工厂的每个螺丝钉在哪里我都知道。

跑了两年后,创业的心态也变了。早些年,我们是用卖货的思维看这个产业,能不能卖?市场怎么样?是用这个逻辑看问题。但是实际进入这个产业后,心路历程完全不一样了,更多的是想改变供应链。如果仅仅是改变包装,那太肤浅了。

首先我们签下合作蜂农,对他们承诺采购价格。我们在四川金堂县签了大量蜂农,这个县几乎所有的蜂农都在为我们服务。

图:在外养蜂半年的蜂农中秋节回到金堂县,与等蜂来工作人员合影

除了不掺水之外,需要死抠的环节太多了。比如成熟的蜂蜜需要5天以上才能封盖,这样品质非常好,但蜂农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如果下一场雨怎么办,他的利润就全没了。市面上没有任何一个厂商敢采用高标准采购蜂蜜,因为这个成本太高了。

我们坚持做源头管控,每一年冬天蜂农回来时,我们就对他们进行摸底筛选,对他们的产品做检测。一旦发现采购的产品不合格,就会永远不再和这个蜂农合作。当然,我们的采购价格是市场价格的三倍以上,一个有200多蜂箱的蜂农,跟我们合作后年收入多5至10万。

如此做等蜂来的产品好在哪里?从基数参数来说,不含蔗糖;活性酶是28∽81个单位;传统蜂蜜加热200度以上进行浓缩会产生氰甲基糠醛,等蜂来这一指标是低于3个单位;菌落指数,国标是低于1000个单位,我们低于10个单位。

亿邦动力网:既然是严格采购,控制源头,产能应该非常受限制吧?

等蜂来张小伟:目前,等蜂来合作的散户很少,都是以县为单位,比如说四川金堂县整个县的蜂农都在为等蜂来服务。现在我们一共有100多个合作蜂农,基本在分布在四川省。

这些蜂农数量当然不够,我很头疼。产能存在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受气候影响较大,油菜花开得好,一个蜂农可能产好几吨,今年四川春天一直下雨,境内几个县的产量就非常小,最后就采了几十吨。

今年我们通过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光是自己的工厂生产肯定产能跟不上,必须找一些合作工厂帮我们做包装,但整个供应链是我自己的,采购环节没有二道贩子,检测标准是我自己的,这个我不开放。

二是扩大签约蜂农范围,中国沿海有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春暖花开,最近我们大力在这些地方签约合作蜂农。

我们产品刚推出来,最开始进的线下便利店而不是大卖场,为什么?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做大卖场,或者上京东和天猫,而是我的产能当时不能支持弹性的供应链,比如说你这个月跟我要200万的货,我可以供给你,但是你下个月跟我要2000万货的时候,我就犯难了。

将来,如果有机会,我们可能在全世界采购,目前还是先把自己的基础搞扎实一点,后方扎实了,趋势才会有。今年下半年,我主要做两个事情,一是供应链再优化,二是渠道优化。

亿邦动力网:原材料采购是别人的三倍价,终端产品怎么定价?会做成高价小众品牌吗?

等蜂来张小伟:我们一定要相信一点——价格高不是消费升级。在食品行业要做大规模,一定是做大众消费品。等蜂来不做高端小众品牌,这很难持续。从9.9∽199元,每10块钱都有一个产品对应。哪个产品是冲锋陷阵的,哪个是做后备的,哪个是作为利润款,这些我们全部都做了规划。我们从多维度对产品进行分类,包括哪些产品作礼品,哪些是家庭日常喝的,任何的产品都可以满足到你。

9块9的产品是不是原料掺水了?不是的。价格低的都是混合蜂蜜,比如说田园蜜,就是混合的蜜种,量非常大,这种蜜种我跟同行相当,甚至在互联网上比他们的价格还要低。

至于极致蜜种,我们当然也卖得贵,但比市面上同品质的蜂蜜性价比高许多,因为我们采购时撇去了中间贩子。总体上来说,我们的产品定价在一百多,定价比普通蜂蜜贵30%至40%。

亿邦动力网:作为新品牌,获客成本高不高?

等蜂来张小伟:我做了十几年的食品线下代理,我心里清楚,在中国食品不缺线下渠道,也不缺用户,并且渠道层次非常丰富,好产品能卖到非常牛的超市,低廉产品卖到乡镇卖。

我们从来没有为渠道烦恼过,从正大、中北到全家我们都进了。线下渠道也在变革,他们希望有人推出新产品帮他们获得年轻用户。我们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一些非常适合年轻人的产品,从便利店到大连锁,我们很快就铺过去了。

线上渠道我们也逐渐铺开了,很多人好奇问我,怎么上吴晓波频道的?为什么有那么多自媒体愿意推荐你们?我想说的是,他们不愿意的逻辑是什么呢?是因为你的产品太low,让他没办法用这个产品去表达他和他粉丝的关系。

这个世界上人和人之间,很多时候不是直接的金钱交易而是价值互换。我们好好做产品,所以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如果不是这个逻辑我们早就不能存活了。

过去的两年,我们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而且我认识到了很多偶像。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有一款好产品与他们连接,中国人对呕心沥血做产品的人还是很期待的。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冷静下来,做好供应链,我的节奏非常重要,任何一个节奏的错误就有可能有问题。

图:成都地铁给等蜂来免费广告位

亿邦动力网:传统品牌势必也看到了这一市场,如果他们也做,会在哪里遇到坑?

等蜂来张小伟:我相信每个老板都想做好产品,这是人之常情,谁愿意造假呢?但是,竞争这么激烈,你做的好产品未必能卖不掉,这是这个时代很多老板的苦恼。

对于食品类企业来说,特别需要两方面能力。一是供应链很强,这是个体力劳动。二是用户运营,这就是脑力劳动。这两个方面要结合起来,不能光干活,光干活之后没办法告诉你的用户,你也苦逼。

对于传统品牌或者工厂来说,他们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没有积攒起来,唯一的优势就是品牌知名度,但这个知名度还没有上升到美誉度。如果他们也做等蜂来一样的事情,我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对于我们来说,前两三年一直在供应链上苦下功夫,现在我觉得供应链系统可以了,就腾出手来做市场影响力。 现在等蜂来现在一共有30多个人,其中十几个人专门负责供应链,做内容的有5个人,他们拍了大量的视频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做产品的,播放量已经达到几十万次了。我们团队有做产品的决心,也有做市场的基因。

亿邦动力网:蜂蜜自有品牌的市场是不是很小?等蜂来能做多大规模?

等蜂来张小伟:蜂蜜在中国有20万蜂农,整个蜂蜜产业规模接近千亿,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原材料用。实际上,终端零售的蜂蜜市场并不大,而且还特别分散,不同的区域认不同的品牌,上海可能冠生园卖得还不错,到浙江去就是老山还可以,到了湖北小蜜蜂还可以,到北京可能百花还可以。这就造成这个市场的集中度不高,比如做得好的百花目前是几个亿的规模。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多么好的时代。我觉得日后一定会诞生一个一统江湖的品牌,年销售额能做到50亿人民币。

与传统的蜂蜜品牌相比,等蜂来有两点不同。一是我们不打滋补品的概念,而是快消品。就蜂蜜产品而言,所有的产品用起来非常便利,连勺子都不用,适合年轻人日常食用;二是我们不仅卖蜂蜜,还卖功能饮料。最近,我们和咕咚合作一款运动蜂蜜饮料已经面市了,就是想利用新媒体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暂时我们的饮料产品还没有大面积铺开,可能会在线上随蜂蜜免费送三年,主要在做影响力。等大家接受了我们的蜂蜜之后,我们再向市场大力推出功能饮料蜂蜜水,那个时候我们卖的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食品行业需要积累,前面功夫做扎实了,后面发展起来就会势如破竹,比如褚时健做的褚橙子,成都本土的衢州牛奶。核心的东西就是一点,你的基础一定要非常非常扎实,中国的渠道太多了,这反而不是难事。

图:等蜂来运动饮料便携装

亿邦动力网:这次怎么相上京东投资的?拿京东的投资打算怎么花?

等蜂来张小伟:食品行业实际上是一个科技行业,做农产品如果要做到源头的话,投入是非常大的。一套设备好一点的要200多万。技术人才成本也很贵,要做几十项检测。我们拿到投资后,还会加大在供应链方面的投资,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

除了资本之外,从经营方面来说,我们需要京东这一战场。淘宝上诞生了不少品牌,比如刚刚上市的韩都衣舍,我觉得京东这片土壤也会培养出一些上市公司,他们对品质的要求和我们比较一致。如果京东不找我们找了别人,那其实我蛮悲催的。包括我拿有赞创始人白鸦的个人投资,因为我需要有赞的战场。

在拿到京东的投资之前,我们就和京东紧密合作了,像我们的槐花蜜曾在京东首发很快就被抢光了。多次接触下来,双方才达成了投资协议。现在,京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非常大,众筹、京东商城自营、京东到家等渠道都向我们敞开了。

图:9月初等蜂来上了京东自营

亿邦动力网: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会被传统企业收购?你最怕的风险是什么?

等蜂来张小伟:实际上,国内有很多的品牌找到我,包括一些蜂蜜出口大厂,他们有意向投资我们。我们可以考虑合作做一些事情,收购不收购暂时还没打算。

我最在意的还是供应链,食品里面不允许有一点点瑕疵,你的产品9999次都做得很好,只有一次出问题,后面就很难做了。除了正常的市场监督外,我们还碰到许多职业打假人,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还有人和我说,“你们的公司到处有广告,我们在北京的车上都看到你们的广告,我就是要你们一点钱怎么了?”

今天,我之所以敢站到台面上来,主要因为我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了,这个让我们觉得心里很快乐。

亿邦动力网:食品领域做自有品牌,除了蜂蜜之外,还有哪类产品机会比较大?

等蜂来张小伟:高品质的饮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现在在超市一二十块钱一瓶的饮料卖得很好。第二个就是调味品,中国人生活水平高了,对调味品的需求越来越丰富。

在食品领域,如果能做到美誉度高,价格又防守了对手,别人就很难很难进来抢生意。我觉得食品领域还会出现一批类似达利园、老干妈这样的单品品牌,并且规模能做得很大,就像达利园卖面包一年也能卖几十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