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银基金单只债基规模缩水61%,重仓的哪只债券“拖后腿”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银基金单只债基规模缩水61%,重仓的哪只债券“拖后腿”了?

作为行业中的“富二代”,拥有雄厚实力与背景的中银基金又有哪些值得我们窥探之处?

文 | 独角金融 李海霞

编辑 | 付影

迈入2023年,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基金”)率先披露了首批基金2022年的四季报。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中银基金,背靠大股东中国银行(601988.SH),在资金、客户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尤其占据规模“半壁江山”的债券型基金是其重点产品类型。此次披露的11只基金四季报就有8只基金为债券型。

2022年四季度,债券市场经历了不小的调整,一些债券基金净值出现大幅波动,中银基金债券型基金表现如何?作为行业中的“富二代”,拥有雄厚实力与背景的中银基金又有哪些值得我们窥探之处?

1、一只债基四季度规模缩水61%

来源:中银基金官网

2023年1月6日,中银基金披露了旗下11只基金产品的2022年四季报。

其中,3只货币型基金净值在四季度均有小幅增长。8只债券型基金中,除中银中高等级和中银丰实定期开放外,也均实现正向收益。

中银丰实定期开放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0.3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6%;中银中高等级A/C份额的净值增长率为-1.27%、-1.3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6%。

从规模来看,多数债基规模与上季度相比均有小幅度上涨。不过,中银中高等级和中银丰实定期开放是此次披露四季报产品中,唯二规模出现下滑的债基。

其中,中银丰实定期开放四季度规模出现小幅减少,从10.7亿元降至10.49亿元;中银中高等级A类份额则从上季度末的48.92亿元,降至本季度末的19.07亿元,缩水61%;C类份额从上季度末的7.93亿元到本季度末的3.83亿元,降幅接近一半。

从整体环境来看,四季度债市各品种出现小幅下跌,中银中高等级或受其影响;从持仓来看,中银中高等级前五大债券持仓包括21兴业银行二级02、22国开06、21华泰15、22建邺G1、22信投C3,分别占比4.36%、3.97%、3.52%、3.5%、3.09%。据季报披露,四季度,兴业银行(601166.SH)、华泰证券(601688.SH)受到银保监会等机构的处罚。

兴业银行曾于2022年10月因理财业务存在违规,11月4日因债券承销业务两次被银保监会处罚;12月9日,华泰证券在承销债券中未勤勉尽责被银行将市场交易商协会约谈。

中银基金在四季报中表示,以上处分不会对其所持有的21兴业银行二级02等债券的投资价值构成实质性影响。

2、基金营销出“狠招”

成立于2004年的中银基金是一家老牌银行系基金公司,大股东为中国银行,持股83.5%,此外贝莱德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持股16.5%。

背靠中国银行,中银基金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和银行共享高净值客户,解决资金募集来源问题。

不过,中银基金规模增长却相对迟滞。2019年末,基金规模为3818.5亿元,到2022年四季度末的4191.8亿元,四年规模仅增加300多亿元,排名从12名掉到22名。

来源:Wind

从产品结构来看,债券型基金规模为2431.61亿元,占据中银基金整体规模的“半壁江山”。柏文喜表示,银行系基金的运营核心人员往往来自于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往往也是银行思维,会比较保守和厌恶风险,更多倾向于投资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而股票型基金会相对少一些。

不过,规模占比如此大的债券型基金业绩并不佳。截至2022四季度末,债券型基金近六个月、近一年、近三年业绩为0.11%、0.71%、9.67%,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0.19%、1.22%、10.27%。

来源:中银基金官网

规模增长迟缓,中银基金在官网打出“购基费率低至0.1折”来吸引投资者。柏文喜表示,出现如此大的折扣,表明中银基金的募资压力较大且募资诉求十分迫切。

0.1折的优惠并非购买所有基金都可享受。据中银基金表示,这一折扣需要在中银基金APP注册账号,先购买货币基金,通过货币基金转换其他除固定费率以外的基金,才能享受0.1的折扣。

柏文喜称,这样操作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即先以货币基金来为投资人提供较高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来吸引投资者,在与基金公司建立链接和强化认同之后,如能转化为其他基金则实现了“一虾两吃”。

3、基金经理最高一拖十

基金公司“一拖多”现象并不少见,一方面基金数量迅速扩容,另一方面,目前基金人才相对短缺。中银基金也存在“一拖多”的情况。

有着15年投资经验的基金老将李建现任中银基金投资总监(权益)、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目前管理7只基金(所管基金数均按A、C类份额合计),管理规模124.27亿元。

此外,基金经理范静一拖九,投资经验8年,管理规模1240.57亿元;基金经理白洁一拖十,投资经验11年,管理规模602.9亿元;基金经理田原同样一拖十,投资年限3年,管理规模122.73亿元。

以上三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均为债券型、货币型基金。

有公募人士对《证券时报》表示,“一拖多”现象对指数或固收类产品业绩影响不大,因为这些产品产品的背后都有相应系统支持,只需根据相应的申购、赎回金额调整持仓情况便可;但对主动管理基金的影响需要重视,尤其基金产品投资范围比较宽泛,投资类型多样的情况下,对投资业绩影响会比较大。

来源:Wind

据Wind显示,中银基金近一年新聘基金经理数5名,人均管理产品数3.92,大于行业2.77。可见,中银基金基金经理人才确实紧缺。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基金经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建设基金经理队伍呢?

柏文喜表示,在基金经理短缺情况下,一方面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进行内部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妨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一拖多”的方式来进行基金管理。

虽然背靠中国银行,有着诸多优势。不过,基金公司还需要靠业绩来说话,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毕竟,投资者只愿意为业绩“埋单”。

对于中银基金四季度的表现,你怎么看?你是否买过中银基金的产品?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银消费金融

50
  • 中银消费金融ESG报告:2023年的绿色行动与社会贡献
  • 持牌消金公司中报出炉!多家头部机构营收下滑,“腰部”机构逆势而上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银基金单只债基规模缩水61%,重仓的哪只债券“拖后腿”了?

作为行业中的“富二代”,拥有雄厚实力与背景的中银基金又有哪些值得我们窥探之处?

文 | 独角金融 李海霞

编辑 | 付影

迈入2023年,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基金”)率先披露了首批基金2022年的四季报。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中银基金,背靠大股东中国银行(601988.SH),在资金、客户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尤其占据规模“半壁江山”的债券型基金是其重点产品类型。此次披露的11只基金四季报就有8只基金为债券型。

2022年四季度,债券市场经历了不小的调整,一些债券基金净值出现大幅波动,中银基金债券型基金表现如何?作为行业中的“富二代”,拥有雄厚实力与背景的中银基金又有哪些值得我们窥探之处?

1、一只债基四季度规模缩水61%

来源:中银基金官网

2023年1月6日,中银基金披露了旗下11只基金产品的2022年四季报。

其中,3只货币型基金净值在四季度均有小幅增长。8只债券型基金中,除中银中高等级和中银丰实定期开放外,也均实现正向收益。

中银丰实定期开放四季度净值增长率为-0.3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6%;中银中高等级A/C份额的净值增长率为-1.27%、-1.3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0.6%。

从规模来看,多数债基规模与上季度相比均有小幅度上涨。不过,中银中高等级和中银丰实定期开放是此次披露四季报产品中,唯二规模出现下滑的债基。

其中,中银丰实定期开放四季度规模出现小幅减少,从10.7亿元降至10.49亿元;中银中高等级A类份额则从上季度末的48.92亿元,降至本季度末的19.07亿元,缩水61%;C类份额从上季度末的7.93亿元到本季度末的3.83亿元,降幅接近一半。

从整体环境来看,四季度债市各品种出现小幅下跌,中银中高等级或受其影响;从持仓来看,中银中高等级前五大债券持仓包括21兴业银行二级02、22国开06、21华泰15、22建邺G1、22信投C3,分别占比4.36%、3.97%、3.52%、3.5%、3.09%。据季报披露,四季度,兴业银行(601166.SH)、华泰证券(601688.SH)受到银保监会等机构的处罚。

兴业银行曾于2022年10月因理财业务存在违规,11月4日因债券承销业务两次被银保监会处罚;12月9日,华泰证券在承销债券中未勤勉尽责被银行将市场交易商协会约谈。

中银基金在四季报中表示,以上处分不会对其所持有的21兴业银行二级02等债券的投资价值构成实质性影响。

2、基金营销出“狠招”

成立于2004年的中银基金是一家老牌银行系基金公司,大股东为中国银行,持股83.5%,此外贝莱德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持股16.5%。

背靠中国银行,中银基金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和银行共享高净值客户,解决资金募集来源问题。

不过,中银基金规模增长却相对迟滞。2019年末,基金规模为3818.5亿元,到2022年四季度末的4191.8亿元,四年规模仅增加300多亿元,排名从12名掉到22名。

来源:Wind

从产品结构来看,债券型基金规模为2431.61亿元,占据中银基金整体规模的“半壁江山”。柏文喜表示,银行系基金的运营核心人员往往来自于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往往也是银行思维,会比较保守和厌恶风险,更多倾向于投资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而股票型基金会相对少一些。

不过,规模占比如此大的债券型基金业绩并不佳。截至2022四季度末,债券型基金近六个月、近一年、近三年业绩为0.11%、0.71%、9.67%,均低于同类平均水平0.19%、1.22%、10.27%。

来源:中银基金官网

规模增长迟缓,中银基金在官网打出“购基费率低至0.1折”来吸引投资者。柏文喜表示,出现如此大的折扣,表明中银基金的募资压力较大且募资诉求十分迫切。

0.1折的优惠并非购买所有基金都可享受。据中银基金表示,这一折扣需要在中银基金APP注册账号,先购买货币基金,通过货币基金转换其他除固定费率以外的基金,才能享受0.1的折扣。

柏文喜称,这样操作可以获得一举两得的效果,即先以货币基金来为投资人提供较高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来吸引投资者,在与基金公司建立链接和强化认同之后,如能转化为其他基金则实现了“一虾两吃”。

3、基金经理最高一拖十

基金公司“一拖多”现象并不少见,一方面基金数量迅速扩容,另一方面,目前基金人才相对短缺。中银基金也存在“一拖多”的情况。

有着15年投资经验的基金老将李建现任中银基金投资总监(权益)、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董事总经理,目前管理7只基金(所管基金数均按A、C类份额合计),管理规模124.27亿元。

此外,基金经理范静一拖九,投资经验8年,管理规模1240.57亿元;基金经理白洁一拖十,投资经验11年,管理规模602.9亿元;基金经理田原同样一拖十,投资年限3年,管理规模122.73亿元。

以上三名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均为债券型、货币型基金。

有公募人士对《证券时报》表示,“一拖多”现象对指数或固收类产品业绩影响不大,因为这些产品产品的背后都有相应系统支持,只需根据相应的申购、赎回金额调整持仓情况便可;但对主动管理基金的影响需要重视,尤其基金产品投资范围比较宽泛,投资类型多样的情况下,对投资业绩影响会比较大。

来源:Wind

据Wind显示,中银基金近一年新聘基金经理数5名,人均管理产品数3.92,大于行业2.77。可见,中银基金基金经理人才确实紧缺。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基金经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建设基金经理队伍呢?

柏文喜表示,在基金经理短缺情况下,一方面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进行内部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妨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一拖多”的方式来进行基金管理。

虽然背靠中国银行,有着诸多优势。不过,基金公司还需要靠业绩来说话,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毕竟,投资者只愿意为业绩“埋单”。

对于中银基金四季度的表现,你怎么看?你是否买过中银基金的产品?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