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12月外贸表现好于预期,今年出口增速或先降后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2月外贸表现好于预期,今年出口增速或先降后升

2022年全年,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0%,进口总值增长1.1%。

2022年12月7日,江苏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货轮停靠在泊位上装卸集装箱。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海关总署周五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中国12月出口金额同比下降9.9%,降幅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上月收窄3.1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780.1亿美元。

2022年全年,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0%,进口总值增长1.1%,贸易顺差8776.0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11.7亿美元。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总的看,2022年我国外贸实现了新的突破,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绩来之不易。展望今年,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仍然较多。

“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要更加坚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信心。”他说。

12月进出口增速好于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2月,出口同比下降11%,进口同比下降9%。

尽管出口增速好于预期,但截至目前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分析师表示,海外需求收缩仍是压制出口的重要因素。此外,新冠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疫情感染迎来高峰期,出口企业人员到岗、物流配送均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6%,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降,且连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分区域看,美国制造业PMI为48.4%,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下降;欧洲制造业PMI为48.2%,虽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在50%以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指出,海外需求收缩是不利于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12月国内疫情政策完全放开,国内多个地区疫情形势严峻,大批工人和物流从业人员感染停工,对出口生产和运输造成一定影响。”

海运价格的下跌也可以反映全球贸易市场的萎靡。国际物流咨询公司德鲁里发布最新的世界集装箱指数显示,截至1月5日,从上海到洛杉矶的40英尺集装箱运费为1964美元,同比下跌81%;上海至荷兰鹿特丹的航线运费为1874美元,同比下跌86%。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界面新闻表示,短期内出口可能会继续负增长。另外,从历史经验看,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当月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70,而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与PPI累计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66,均为中高度相关。

“我们认为,2023年PPI当月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势,不排除全年处于负值区间的可能。这就意味着,2023年我国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在上半年大概率持续下探,下半年可能反弹回升。”他称。

进口方面,分析师指出,内需偏弱、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导致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我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至47.0%,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

从内需来看,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表示,目前国内需求仍然偏弱,同时各地疫情感染接连迎来高峰期,经济复苏的压力依然较大。

从价格因素看,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表示,12月主要进口大宗商品同比多数下跌或涨幅收窄,整体对进口增速支撑回落。

海关数据显示,12月,我国进口原油金额同比增加15.2%,但和上年同期增加114%相比,增速大幅放缓;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金额同比下降19.4%, 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同比下降5.2%。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易下难上,价格因素对我国进口增速会有一定下拉作用,但伴随国内经济整体好转,无论是对原油、铁矿石等上游产品,还是居民消费品,进口需求都有望出现一定程度回升。

“我们判断,2023年进口增速将较上年有所反弹,或将小幅加快至3.0%左右。”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2月外贸表现好于预期,今年出口增速或先降后升

2022年全年,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0%,进口总值增长1.1%。

2022年12月7日,江苏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货轮停靠在泊位上装卸集装箱。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王玉

海关总署周五公布数据称,以美元计,中国12月出口金额同比下降9.9%,降幅较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7.5%,降幅比上月收窄3.1个百分点。当月实现贸易顺差780.1亿美元。

2022年全年,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0%,进口总值增长1.1%,贸易顺差8776.0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11.7亿美元。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总的看,2022年我国外贸实现了新的突破,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绩来之不易。展望今年,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仍然较多。

“正视这些困难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要更加坚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信心。”他说。

12月进出口增速好于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12月,出口同比下降11%,进口同比下降9%。

尽管出口增速好于预期,但截至目前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分析师表示,海外需求收缩仍是压制出口的重要因素。此外,新冠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疫情感染迎来高峰期,出口企业人员到岗、物流配送均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6%,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下降,且连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分区域看,美国制造业PMI为48.4%,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下降;欧洲制造业PMI为48.2%,虽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但仍在50%以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指出,海外需求收缩是不利于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12月国内疫情政策完全放开,国内多个地区疫情形势严峻,大批工人和物流从业人员感染停工,对出口生产和运输造成一定影响。”

海运价格的下跌也可以反映全球贸易市场的萎靡。国际物流咨询公司德鲁里发布最新的世界集装箱指数显示,截至1月5日,从上海到洛杉矶的40英尺集装箱运费为1964美元,同比下跌81%;上海至荷兰鹿特丹的航线运费为1874美元,同比下跌86%。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界面新闻表示,短期内出口可能会继续负增长。另外,从历史经验看,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当月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70,而出口金额累计同比与PPI累计同比的相关系数为0.66,均为中高度相关。

“我们认为,2023年PPI当月同比大概率呈‘V’型走势,不排除全年处于负值区间的可能。这就意味着,2023年我国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在上半年大概率持续下探,下半年可能反弹回升。”他称。

进口方面,分析师指出,内需偏弱、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导致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我国制造业PMI较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至47.0%,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

从内需来看,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表示,目前国内需求仍然偏弱,同时各地疫情感染接连迎来高峰期,经济复苏的压力依然较大。

从价格因素看,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琦表示,12月主要进口大宗商品同比多数下跌或涨幅收窄,整体对进口增速支撑回落。

海关数据显示,12月,我国进口原油金额同比增加15.2%,但和上年同期增加114%相比,增速大幅放缓;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金额同比下降19.4%, 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同比下降5.2%。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今年虽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易下难上,价格因素对我国进口增速会有一定下拉作用,但伴随国内经济整体好转,无论是对原油、铁矿石等上游产品,还是居民消费品,进口需求都有望出现一定程度回升。

“我们判断,2023年进口增速将较上年有所反弹,或将小幅加快至3.0%左右。”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