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威马汽车借壳搏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威马汽车借壳搏命

掉队威马,如何突围?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斑马消费 范建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这到底是沈晖给自己立下的flag,还是威马汽车当前处境的真实写照?

可以肯定的是,沈晖和他的威马汽车,已经着急了。多次独立冲击IPO未果,公司只能反向借壳APOLLO出行曲线上市,在更加残酷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20亿美元反向借壳

威马汽车启动上市的进程其实很早,曾先后谋求海外、科创板以及港股IPO,但均无疾而终。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外部形势,以及自身资金和经营状况,威马汽车只能放手做最后一搏。

1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披露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已与威马控股订立协议,拟以20.23亿美元(158.54亿港元)收购威马汽车已发行全部股份。结算方式是,以每股0.55港元的发行价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

同一天,威马汽车官微发布“重大官宣”:APOLLO出行与威马集团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7.2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15亿港元。

而另一边,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却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以电影《芙蓉镇》的一段对白,表达自己的心境:“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其实,威马汽车采取反向收购的方式上市,此前已有端倪。

去年12月,APOLLO出行就曾公告,拟收购一家智能电动车公司,且明确,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目标客户为中国年轻且精通技术的用户。

当时,市场已基本猜测到,APOLLO出行拟收购的企业,大概率会是威马汽车。因为,两家公司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APOLLO出行原名力世纪,从事珠宝相关业务。2020年3月,力世纪收购APOLLO(前身为德国的小众超级跑车制造商Gumpert),转型为新能源企业。

目前,威马控股持有APOLLO出行约23.67%股权,是其重要股东之一。

初步估算,此次交易威马汽车的整体估值约为25.1亿美元,与其2021年57亿美元的估值,缩水超过50%。

如若推进顺利,市场估计威马汽车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完成挂牌。

缺钱、缺钱

威马汽车于2015年10月开始运营,这正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大举进军新能源的时期。

沈晖,是造车新势力中,少有的具有深厚“汽车人”背景的创始人。过去,他长期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职业经理人。2010年,加盟吉利,并带队完成了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

市场也一度对威马汽车极为看好。2017年-2022年3月,公司完成了A-D轮共12次融资,募资总额超过350亿元,为上市前融资额最高的造车新势力。雅居乐集团、百度、腾讯、李嘉诚基金、何鸿燊家族均投身其中。

然而,同时期的“蔚小理”甚至零跑汽车,都相继完成了资本化,为企业后续融资铺平了道路,威马汽车已晚了几大步。

据公司招股书,截至2022年3月,威马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仅36.78亿元,资金储备远不足以支撑烧钱的速度。

近期,威马汽车宣布获得三笔新的融资,分别为港澳地区某知名商业银行2.5亿港元、正威国际投资5亿元人民币、雅居乐集团投资15亿港元。以上合计约20亿元的投资,对威马汽车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资金重压之下,威马汽车于2022年10月,开始全员降薪。每月8号的发薪日延迟至25号,高管层的工资打五折,高管以下员工工资打七折,并暂停购车补贴、年终奖、13薪、14薪的发放。

沈晖曾公开呼吁,新能源车企一定不能再靠烧钱来追求销量,长此以往,对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句话看似没毛病,但那些正在快速爬坡期,且拥有雄厚资金储备的同行们,谁又会听他的呢?

远远掉队

2018年9月,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型EX5上市,其后,又相继推出EX6、W6、E5等车型。

公司的产品集中在16万元-30万元价格带,这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市场,规模大、增长快,竞争也最为激烈。

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合计销售7.89万辆汽车,同期,累计亏损136.32亿元。也就是说,公司每卖出去一辆车,平均要亏损超过17万元。

刚刚过去的2022年,威马汽车销量表现惨淡,1-11月累计销售2.9万余辆,预计全年销售量3万辆出头,比上年同期要少卖超过1万辆。这与同行们迅猛增长的整体趋势,显得格格不入。是否真如沈晖所说,威马不是“卖不了”,而是“收着卖”?

其实,威马汽车也有过辉煌。因产品率先量产,2019年,威马汽车的交付量仅次于蔚来,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

然而,在同行们快速崛起的进程中,威马汽车却掉队了。2021年,“蔚小理”齐齐向10万辆大关迈进,威马只卖了4.4万辆。

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渗透率已达27.6%。造车新势力的座次再次改写,哪吒以15.21万的年交付量,荣登新势力榜首。“蔚小理”均冲破了10万辆的关口,拿到了下半场的入场券。

乘联会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为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玩家,都能在增量市场中获益。

头部玩家特斯拉,已在年初率先打出降价牌,入手门槛降至22.99 万元,疯狂抢夺订单。比亚迪已全面停产燃油车,中国第一全球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地位稳固。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车企新能源板块正在迅速发力。长安汽车已建成了由阿维塔、深蓝、Lumin等组成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矩阵,覆盖高中低全价格带;广汽埃安2022全年销售27.11万辆,同比增长125.67%,公司估值已过千亿。

业内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将有超过100款新车上市,市场格局或将大幅改写。

此时,威马汽车另类叩开港股大门,看到的一定是春暖花开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威马汽车

2.9k
  • 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新增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2.47亿元
  • 正威能源威马汽车合资公司经营异常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威马汽车借壳搏命

掉队威马,如何突围?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斑马消费 范建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这到底是沈晖给自己立下的flag,还是威马汽车当前处境的真实写照?

可以肯定的是,沈晖和他的威马汽车,已经着急了。多次独立冲击IPO未果,公司只能反向借壳APOLLO出行曲线上市,在更加残酷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20亿美元反向借壳

威马汽车启动上市的进程其实很早,曾先后谋求海外、科创板以及港股IPO,但均无疾而终。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外部形势,以及自身资金和经营状况,威马汽车只能放手做最后一搏。

1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披露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已与威马控股订立协议,拟以20.23亿美元(158.54亿港元)收购威马汽车已发行全部股份。结算方式是,以每股0.55港元的发行价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

同一天,威马汽车官微发布“重大官宣”:APOLLO出行与威马集团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7.2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15亿港元。

而另一边,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却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以电影《芙蓉镇》的一段对白,表达自己的心境:“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

其实,威马汽车采取反向收购的方式上市,此前已有端倪。

去年12月,APOLLO出行就曾公告,拟收购一家智能电动车公司,且明确,目标公司的业务涵盖一系列配备先进技术的智能电动车,目标客户为中国年轻且精通技术的用户。

当时,市场已基本猜测到,APOLLO出行拟收购的企业,大概率会是威马汽车。因为,两家公司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APOLLO出行原名力世纪,从事珠宝相关业务。2020年3月,力世纪收购APOLLO(前身为德国的小众超级跑车制造商Gumpert),转型为新能源企业。

目前,威马控股持有APOLLO出行约23.67%股权,是其重要股东之一。

初步估算,此次交易威马汽车的整体估值约为25.1亿美元,与其2021年57亿美元的估值,缩水超过50%。

如若推进顺利,市场估计威马汽车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完成挂牌。

缺钱、缺钱

威马汽车于2015年10月开始运营,这正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大举进军新能源的时期。

沈晖,是造车新势力中,少有的具有深厚“汽车人”背景的创始人。过去,他长期在世界500强企业担任职业经理人。2010年,加盟吉利,并带队完成了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

市场也一度对威马汽车极为看好。2017年-2022年3月,公司完成了A-D轮共12次融资,募资总额超过350亿元,为上市前融资额最高的造车新势力。雅居乐集团、百度、腾讯、李嘉诚基金、何鸿燊家族均投身其中。

然而,同时期的“蔚小理”甚至零跑汽车,都相继完成了资本化,为企业后续融资铺平了道路,威马汽车已晚了几大步。

据公司招股书,截至2022年3月,威马汽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合计仅36.78亿元,资金储备远不足以支撑烧钱的速度。

近期,威马汽车宣布获得三笔新的融资,分别为港澳地区某知名商业银行2.5亿港元、正威国际投资5亿元人民币、雅居乐集团投资15亿港元。以上合计约20亿元的投资,对威马汽车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资金重压之下,威马汽车于2022年10月,开始全员降薪。每月8号的发薪日延迟至25号,高管层的工资打五折,高管以下员工工资打七折,并暂停购车补贴、年终奖、13薪、14薪的发放。

沈晖曾公开呼吁,新能源车企一定不能再靠烧钱来追求销量,长此以往,对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句话看似没毛病,但那些正在快速爬坡期,且拥有雄厚资金储备的同行们,谁又会听他的呢?

远远掉队

2018年9月,威马汽车首款量产车型EX5上市,其后,又相继推出EX6、W6、E5等车型。

公司的产品集中在16万元-30万元价格带,这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市场,规模大、增长快,竞争也最为激烈。

2019年-2021年,威马汽车合计销售7.89万辆汽车,同期,累计亏损136.32亿元。也就是说,公司每卖出去一辆车,平均要亏损超过17万元。

刚刚过去的2022年,威马汽车销量表现惨淡,1-11月累计销售2.9万余辆,预计全年销售量3万辆出头,比上年同期要少卖超过1万辆。这与同行们迅猛增长的整体趋势,显得格格不入。是否真如沈晖所说,威马不是“卖不了”,而是“收着卖”?

其实,威马汽车也有过辉煌。因产品率先量产,2019年,威马汽车的交付量仅次于蔚来,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

然而,在同行们快速崛起的进程中,威马汽车却掉队了。2021年,“蔚小理”齐齐向10万辆大关迈进,威马只卖了4.4万辆。

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渗透率已达27.6%。造车新势力的座次再次改写,哪吒以15.21万的年交付量,荣登新势力榜首。“蔚小理”均冲破了10万辆的关口,拿到了下半场的入场券。

乘联会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约为850万辆,渗透率将达36%。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玩家,都能在增量市场中获益。

头部玩家特斯拉,已在年初率先打出降价牌,入手门槛降至22.99 万元,疯狂抢夺订单。比亚迪已全面停产燃油车,中国第一全球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地位稳固。

与此同时,中国传统车企新能源板块正在迅速发力。长安汽车已建成了由阿维塔、深蓝、Lumin等组成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矩阵,覆盖高中低全价格带;广汽埃安2022全年销售27.11万辆,同比增长125.67%,公司估值已过千亿。

业内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将有超过100款新车上市,市场格局或将大幅改写。

此时,威马汽车另类叩开港股大门,看到的一定是春暖花开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