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奇、张玉香
1、安倍三支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开始的改革被称为“安倍经济学”,主要政策被形象比喻为三支箭:
第一支箭: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即大量印钞,促进日元贬值,提高通胀。
第二支箭:大量公共支出的财政政策;安倍政府在2013年1月11日通过了1170亿美元(总数2267.6亿美元)的政府投资。
第三支箭:结构性改革,即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国技术、人力资源和资金、改善企业治理和让更多女性工作等政策。
安倍经济学实施后,2013-2014年期间,日元贬值超过30%,基础货币规模翻番,再加上消费税从5%上调至8%,使CPI同比增幅从负值升至3%以上。
安倍经济学使日本经济短期内出现了好转的迹象,特别得到了年轻人的支持,在7月10日公布结果的日本参院选举中,18-19年龄段的选民有53.7%表达了对安倍经济学的支持。
2、日元升值。进入2016年,在油价下跌、英国脱欧、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作用下,国际资本将黄金和日元选为最佳的避险去处。9月20日美元/日元收盘于101.72,2016年以来日元累计升值15.4%。
9月21日,日本央行决定引入“配合收益率曲线控制的QQE政策”。新型QQE政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收益率曲线控制,调节短端以及长端利率,将继续购买日本国债直至10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0附近;通胀超调承诺,承诺扩大基础货币水平直至CPI超越2%的目标,并且稳定在2%的上方。日本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导向是继续量化宽松,希望日元贬值。
3、安倍经济学埋下的定时炸弹:政府负债剧增与通缩并存。
(1)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日本政府高度负债,据日本财务省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日本国债总额1064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213%,居世界之首。
2015年各国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数据来源: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
(2)“安倍经济学”实施3年多以来,扣除提高消费税率影响的核心CPI从未超过1.5%。2013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4%,2014年为0,2015年为0.4%,3年平均也仅为0.6%,而前20年日本实际GDP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日本是唯一长期事实陷入通缩的。
长期陷入通缩的日本经济患上了严重的“财政支出依赖症”。
4、安倍最大的教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能替代结构性改革。
日本经济有三大结构性难题:
一是人口老龄化。日本人口总数已经连续7年负增长,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高达26.6%,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龄化的日本最缺乏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未来消费的欲望。
二是所谓综合商社制度,以三井、三菱为代表的六大财团形成以主银行为核心的环状交叉持股体系,事实上垄断了日本经济,一方面限制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
三是终身雇佣制,造成企业内部等级森严,循规蹈矩,扼杀年轻人的创造力。
安倍用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赢得选民的支持,但结构性改革进展甚微。
5、安倍教训之二:货币宽松不是万能的。日元是国际性货币,他的强弱是经济比较的结果,超发货币的效果可能会被外国投资者的货币需求抵消。因此,我们一直的观点是货币宽松是必要的,主要作用是为结构性改革争取时间,安倍就是错过了这一时间窗口。
6、安倍教训在前,我们是否应当反思中国经济的几个问题:
(1)多年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中国社会老龄化严重,是否应当尽快推出鼓励生育政策?
(2)银行混业经营并与实业互相参股是非常危险的,银行不断把贷款投入已经形成利益捆绑的企业,我们正在快速推进的债转股是否又是一个虚幻的泡沫?
(3)相比日本,中国中央政府债务仅占GDP40%,处于安全水平,可是地方政府债务正快速增长,再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国政府债务水平到底是多少?
一切的答案都在一句话--不能错过结构性改革的时间窗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