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人物 饶桐语 常芳菲
编辑|赵磊
在这个可以自由流动的春节,那些久别重逢的渴望、亲人殷切的等待,让无数漂泊在外的人,打定了回家过年的主意,春运大军早早挤占了火车站,奔赴归途,空气中都是团圆的欢喜。
但还是有不少人做出了“艰难的选择”,没有回家过年。他们有人担心家里高龄的长辈选择留守,有人想抓住放开后的第一个长假四处游玩,还有人想趁着春节餐饮和旅游的复苏热潮多赚点钱。更重要的是,他们想给新的一年开个好头,一扫过往的阴霾,收拾行囊重新出发。
一切都准备忙碌起来。影院开始抢票,景点民宿价格飞涨,餐饮大堂填满欢声笑语,高铁航班不断加开,人们消费和流动的意愿回来了,重新对生活充满期待,这仿佛比回家过年更让人高兴。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不管有没有回家过年,新的一年即将重启,你准备好了吗?
异乡的年夜饭
除夕夜里,快递员王宁一个人躺在宿舍里哭了。干了5年的快递,这是王宁第二个没有回吉林老家的春节。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吃得挺热闹,除了快递点老板一家三口,还有其余5个留守北京的快递员。老板是四川人,一个人掌勺做了一桌子菜,辣子鸡、焖猪蹄、红烧肉,比平时丰盛不少。
饭局尾声,老板端起一杯白酒,让在场每个人都说一句吉祥话讨个口彩。别人张嘴就是“大吉大利”“心想事成”,到了王宁,结结巴巴才说了一句“寿比南山”。老板告诉他这是生日祝福,“没读过书的就是不行”。但王宁自己知道,这本是他想说给老家父母的祝福。
他原本没觉得孤单,直到躺在下铺,看见妈妈凌晨12点发来的照片——两盘酸菜猪肉馅的饺子。那一刻,他想立刻买张火车票回到老家。
异乡的年夜饭,孤独和思念的滋味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大年三十这一天,年轻的北漂女孩苏栗给自己做了一顿年夜饭。此时,北京这个超大城市的冷清超出了苏栗的想象,大家好像都回家过年了,大街上的人不多,找菜的过程也充满艰辛——附近的菜市场都关门了,她跑了好几家,都没有买到自己想吃的大闸蟹。
忙活了三四个小时,年夜饭才一一上桌,差一点就没赶上春晚。苏栗拍下尽可能摆得满满当当的饭桌,发给了远在新疆的家里人。和家人视频时,她有些鼻酸,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过年,虽然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家里人特别多,就是热闹。
苏栗原本是想回家的。算下来,这已经是她第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前两年,她刚刚毕业,赚得不多,假期的机票总是涨得很贵,她舍不得买。到了今年,苏栗已经下定决心要回家过年,家里却反对她回去。
电话那头,妈妈说:“今年,你最好还是不要回来了。”因为爷爷和奶奶在老家,还没有感染过,如果她回去,就会增加爷爷奶奶感染的风险。苏栗有些愣住,她知道,爷爷年纪大了,82岁,又有心脏病,这段时间以来,家里人一直把两个老人保护得很好,至今让两位老人居家、不外出、不和周围人接触。每一次,都是父母买好菜,送到家门口,再让爷爷奶奶消毒之后提回家里去。
苏栗有些无言,但还是答应了。疫情放开以来,各地医疗系统都很紧张,患有心脏病的爷爷属于高危人群,家里人害怕送医困难,想先捱过这个冬天。
事实上,今年,和苏栗一样,因为担心感染家里人而没有回家过年的人,并不少。其中,很多年轻人选择不回家,组团去旅游,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今年春节旅游业的回暖。
哈尔滨人王艺霖在北京开了一家咖啡店,他去年才开始创业,有一位客人让他印象很深。那是一位老家在山东的中年人,曾和他讨论了好多次过年是否回家的问题,那位客人本来打算回家,却在放开后,因为家里高龄的父亲肺部有疾病,暂时压住了游子迫切的归乡之心,过年不回家了。
于是王艺霖决定春节不打烊,让没回家的客人们有个去处,也能接待一些来自远方的游客。
大年三十这一天,他筹备起了一场属于咖啡馆的年夜饭,欢迎客人们来咖啡馆里过年。下午的时候,客人们陆陆续续地来了,其中就包括这位担心父亲肺病的中年人。
大概是聚在一起,就有了年味。年夜饭从晚上6点开始,一道一道东北菜端上桌来。原本,王艺霖害怕陌生人在一起会尴尬,准备了很多互动游戏,但当人们聚坐在一起,聊起过去一年的经历、聊起未来的旅行计划时,隔阂已经不存在了。
这顿饭一直持续到深夜。杯盏碰撞到一起,是今年这些没有归家的游子独有的思乡味道。
▲ 咖啡馆年夜饭上的饺子。图 / 受访者提供
留下,赚钱
对于一些人而言,不回家的年,却带来一种久违的“熟悉感”。
比如家在广东潮汕的导游曾岩。大年二十九,曾岩从深圳出发,坐上了前往云南的高铁。这个新年,他将在云南度过。
旅游景点的新年,比曾岩预期中热闹得多。大年初一这一天,整个大理古城游人如织,处处挂上红灯笼,年味很浓。蓝天白云之下,客人们挤在一起拍照,照片的背景变得冗杂,但所有人都是开心的。曾岩带的团在大理古城等电瓶车出城,等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两点多才吃上午饭,但客人们没说啥,“憋了三年,能出来自由玩耍,大家并不在意这点不足”。
显然,大理正在恢复成曾岩熟悉的模样。据大理文化和旅游局消息,1月22日(大年初一),大理州共接待旅游者34.2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506%,全州景区接待游客14.37万人次。曾岩带领的旅行团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 游人如织的大理。图 / 受访者提供
游客数量的恢复,能够让旅游业这一庞大链条上的所有人,缓解一下积压多时的压力。
曾岩当导游7年了,他已经习惯了在节假日的忙碌。前两年的春节,由于疫情,曾岩都没有团带。他说,待在家里过年虽然也好,但也意味着没有活干、赚不了钱,随之而来对未来的迷茫,也让过年的滋味打了折。春节前两天,旅行社问曾岩,过年要不要带团,他立马就答应下来。
曾岩的旅行社在深圳,深圳属于旅游集散地,从这里出发的客源占大头,一旦人们没有出行欲望,旅行社就彻底陷入了无人问津的状态。尤其是春节假期,正好在疫情容易聚集性爆发的冬季,被打乱的计划、被取消的订单数不胜数。
订单取消,钱也没了。曾岩说,给餐厅、酒店的定金,常常要不回来,或者要被压上半年,等有别的团来,这钱才算用上。
因此,曾岩的状态变成了“能多赚点,就多赚点”。去年11月,曾岩的爷爷办九十大寿,那一天,曾岩也好不容易有工作,带一个深圳小朋友们割稻谷的研学团。寿宴只吃到一半,曾岩就赶紧回了深圳,不敢耽搁一点。放开之后,像这样紧赶慢赶的工作起来,他的收入才有了一点起色。
过去几年,很多人收入无法保障,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在除夕夜流泪的快递员王宁,是家里的大儿子,他每个月都要把绝大部份的工资寄回家,支撑一家人安稳的生活——为没有退休金的父母养老,给刚刚做了肾移植手术的弟弟承担后续的医疗费用。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用品全都控制在10元以内。
然而,从去年5月开始,北京的站点断断续续封了3个月。不能派件,就意味着没有收入,王宁常常焦虑得整夜睡不着,三年来第一个可以自由流动、还能够多拿补贴的春节,他几乎没有犹豫,就决定留下来。
他算了一笔账。把快递员派送费、双倍工资、节日补贴加在一起,一天就能有300元左右收入,公司包吃包住,春节放假7天,顺利的话就能有超过2000元入账。按照现在的派费计算,正常情况下,他得连送1600件快递才能赚这么多钱,“一家人指着这笔钱过日子呢”。
更重要的是,这笔钱挣得性价比极高。春节期间的单子原本就不多,每天总部送来300件,每个人送五六十件就能收工。王宁已经是熟手,早晨7点半分拣快递,上午11点前就能收工。而每年剩下的360天,他每天六点半起床,工作15个小时,才能赚到400元钱。
因为担心家人而没有回家的苏栗,也想趁着春节多赚一点钱。她的方式是帮忙上门喂猫。去年,苏栗注册认证成为了一名宠托师,有偿帮一些回家过年的人们喂猫。她一口气接了七八家的单子,一个春节下来,也能赚上几千块。她的计划是,春节的机票贵,就再忍忍,等到五一节,多休几天假,把没赶上的假期都补回来。
▲ 苏栗的年夜饭。图 / 受访者提供
更重要的事
赚钱是大事,但并不是全部。人们留下工作,不仅仅是想赚钱,更重要的是一种让生活不再暂停的期望。
这个春节可以在外过年,导游曾岩没有离愁,反而感觉到幸运。
潮汕人重家庭。一开始得知曾岩不回家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并不同意。去年,曾岩的弟弟刚有了女儿,想着今年是第一个大团圆的新年,父母都盼着儿子能过完年再复工。但曾岩完全等不及了,对于停滞了好几年的他来说,有工作,就得赶紧去干。
曾岩说,这个春节,各地的旅游景点看起来都很热闹,他带团去了石林、大理、拉市海、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所到之地都是人挤人,人流量像是恢复了疫情前的水平。但对于旅行社来说,复苏总需要一个过程。今年,大部分人出行都是为了回家,或者会倾向于选择一家人自驾出行,选择跟团旅游度假的人还是稍逊于往年。他所在的旅行社,人手并没有特别紧缺,不少导游也还是没有团带,“我能带团,相对比较幸运”。
没有班上、有些昏昏沉沉的日子的确已经过了很久。没有收入的日子里,曾岩待在家里,总是失眠到凌晨,又迷糊到天亮,生活也变得扁平起来,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痛苦,“每一天都过得一模一样,不知道明天起来要干嘛”。
这种痛苦来自于生活的中止。曾岩活泼开朗,在没有疫情的时候,工作“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后来变成连续一个星期、一个月没有收入。由于自己的状态实在太过于低迷,曾岩只好给自己找点事做,比如考教师资格证,但考了两回初中地理,都没考过。
年前接到这个订单之后,曾岩告诉家里人,新的一年,他想从忙碌开始,在2023年开个好头,“好好干一场”。父母听了,也为儿子走出低谷期而高兴,都答应了。此刻,相较于团圆,孩子中断许久的事业或许更重要。
王艺霖选择在春节不打烊,也是想把错过的时间都弥补回来。
他计算过,自己这家咖啡店从去年开业起的半年时间里,正常营业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他才想着把店开着,延长一些营业时间。
其实,王艺霖也知道,春节期间开店,营业额并不会提升非常多,也挣不了多少钱。但他觉得,店铺始终保持营业,心气儿才不会断。除夕后的几天,王艺霖又安排了电影放映的活动,看过1500部电影的他,挑了好几部好电影,在大年初一到初七连续播放。当咖啡馆人来人往的时候,他获得了一些慰藉。
正是靠着这样的热闹劲儿,这个春节,餐饮人开始活络起来,想要打个翻身仗的也不在少数。其中,主打年夜饭预订、婚宴喜宴的餐饮店,吃到了今年春节餐饮业复苏的最大红利。
早在春节前,就陆续有媒体报道,各地大品牌年夜饭基本订满。这样的情形让餐饮人感到惊喜,去年,各地提倡就地过年、禁止聚餐,餐企年夜饭预订量普遍下降了35%-50%。
当新生活出现好苗头,所有人都在抓紧时间。除了主动留下过年的人们,各个城市、各大企业,都在复苏的大道上开足马力。比如,深圳文旅主管部门宣布将在春节期间给予在岗持证导游补贴,每人每天200元。据红餐网报道,为了解决人手紧缺问题,不少餐饮门店开始召回那些已经返乡的员工,给予1.5-3倍工资不等,包括北京胡大饭馆等,还会报销往返车票。
显然,不论是人,还是城市,都不愿意再按下暂停键。
“爆仓”的快递柜也在证明这一点。春节前半个月,几乎每个快递公司都在急招快递员。全国人民囤年货和快递员感染新冠的两个高峰相遇,转运的包裹仓库里根本放不下,只能全堆到马路上。那时,王宁的公司号召全部在岗员工开启“白加黑”模式,增派人手的同时,还延长在岗员工的工作时间。王宁的同事曾经一天派送超过800件。
大年初三,快递点老板也在朋友圈发起了招聘快递员的广告——月入过万,公司配车,管吃管住。但即便这样,招人也仍然进展缓慢。
今年,顺丰宣布将拿出4亿元奖励春节值守员工,菜鸟则希望能稳住年后的快递员数量,将奖励分为年前坚守、年中值守和年后返岗三部分发放。各地政府也加入其中,比如上海会给春节期间上岗的一线物流人员每人150元补贴。
新的一年,王宁也接收到了更积极的信号——从前的大客户回来了。这些头部的企业单量大、不压价,是快递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他们一度在2022年消失。今年春节,大众、丰田等头部车企,重新给参与试驾的顾客寄车模等礼物;头部乳业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做抽奖促销活动,中奖人次接近100万。对王宁和他的公司来说,就是100万单的生意。
王宁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觉得自己并不贪心,“能挣得比去年更多就行”。
重启,2023
在云南过年的时候,导游曾岩感觉到一种恍惚——疫情的三年,过得好快。
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和世界联结的行业。他记得,2017年,他在东北过年,2018年,在巴厘岛过年,到了2019年,新年钟声是在尼泊尔敲响的。只是他没想到,后来的几年疫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没有工作的两年多时间,曾岩不仅考了教师资格证,还考了高级导游证书,他说,这样能让别人在选导游的时候,多一点竞争力,“这两年就当做先铺好路,后面走起来,容易一些”。目前,导游行业也正处在用人荒的时候,疫情期间很多导游转行不干,这对他来说也是个机会。他希望,2023年,一切可以慢慢回到原来的轨道。
王艺霖也是乐观的。在他筹备的那场年夜饭上,陌生人们聚坐在一起,说着各自在2023年的计划,王艺霖感觉到一种对未来的明亮的期待。
一位来自河北的客人说,新的一年,他要准备创业了。过去,他一直在互联网做产品经理,今年形势慢慢好起来,想着自己也能再闯一闯。他之所以没有回家,就是想趁着过年这段难得的假期,好好在北京走一走,学一学。
另一位女性接话,她快40岁了,多年奔波在职场。前两年,有了去海外留学,学习传播学的想法,这是跟自己的职业关联的专业,她想再让自己提升一把。无奈,疫情暂停了她的出国计划,但在放开之后的2023年,她决定重启自己的人生。
王艺霖说着都高兴,他喜欢这种感觉。“在北京,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这本来也是他选择开一家咖啡店的原因——做餐饮,就像是一个窗口,能够看到不同人的生活,过去的三年时间里,非必要不出行把生活变得单调和一致,如今,客人们的计划,让他觉得,一切在重新醒来。
渐渐复苏的也包括他自己的小咖啡店。王艺霖的咖啡店开在东城区,原本是一个社区店,很长一段时间里,来往的客人都只有周围的邻居。但最近,他惊喜地发现,在大众点评上,重新有人前来探店了,最远的一个,从通州过来,这也意味着,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出行和消费意愿。
王艺霖也制定了属于自己的新计划。2023年,他打算继续办“围炉谈话”的活动,起码办上12回,他也想去云南,精进自己的咖啡手艺。
那场年夜饭上,所有人喝酒兴起,王艺霖拿出了准备的红包,让客人们把自己的新年愿望放进去,贴在咖啡馆里的照片墙。
他说,明年过年,如果大家还方便,还请大家来喝酒,看看这些愿望都实现没有。
(文中人物除王艺霖外,都为化名)
参考资料:
[1]2023餐饮“春节档”:有餐厅预订火爆,有餐厅歇业放假.红餐网
[2]你的快递,为什么送不到了.中新经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