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翻译家杨苡辞世,首创《呼啸山庄》译名,口述自传日前出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翻译家杨苡辞世,首创《呼啸山庄》译名,口述自传日前出版

在翻译之外,杨苡还是诗歌、散文和儿童文学的创作者。

图片来源:清华校友总会

记者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据译林出版社消息,文学翻译家杨苡于2023年1月27日晚8时30分与世长辞,享年103岁。

杨苡原名杨静如,1919年出生于天津,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主要译作有《呼啸山庄》《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在翻译之外,杨苡还是诗歌、散文和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由文学研究者余斌历时10年撰写、杨苡口述的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日前出版,记录了这位老人漫长而丰富的一生。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 口述  余斌 撰写
译林出版社 2023-1

杨苡出生于书香世家,祖辈有四位在晚清时考入翰林,父亲杨毓璋是中国银行的天津分行行长,哥哥杨宪益同为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研究者。出身名门的杨苡却心性自由,加上受到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所以很讨厌这个“金丝鸟笼”。一二·九运动爆发时,她因囿于封建家庭而无法参加学生运动,于是给巴金写信诉说苦闷,希望自己能像《家》中的觉慧那样去到更广大的世界。

后来,少女杨苡的确如愿以偿地离开了家,即使是以被迫的方式——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天津沦陷后,她常用笔名给杂志社投稿诗歌,内容多为控诉侵略者和歌颂抗日军民。由于害怕牵连到家人,以优异成绩保送到南开大学的杨苡不得不坐船南下昆明,转而进入西南联大求学。

事实上,巴金和杨苡不仅开始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书信来往(两人的书简收录于《雪泥集》),前者还成为了后者翻译道路上的领路人。杨苡在重庆借读时偶然读到《呼啸山庄》的英文原著,觉得“里面的爱情可以超越阶级、社会和生死,比《简·爱》要好”,萌发了翻译此书的念头,巴金也热情地鼓励杨苡,认为杨的译笔绝对不会差。1956年,杨译本一经出版果然好评如潮,译作精装本被英国勃朗特纪念馆收藏。她一改梁实秋译本的书名《咆哮山庄》,按照她的说法:“在一个夜晚,窗外风雨交加,宛如凯瑟琳在窗外哭泣,我苦苦思索该怎样译出它的意义又能接近它的读音(Wuthering Heights)”,最后想出了“呼啸山庄”这个译名。

对杨苡来说,翻译并非苦工,而是游戏,“这就是种玩法”是她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口头禅。作为五四运动的同代人,杨苡的身边不乏星光闪耀的人物,但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中记录的都不是大事,而多是平凡好玩的趣事,比如上学时见到生人只会腼腆地鞠躬,结果拜访传说中的沈从文时却发现他比自己还要怕生;在中西女校学习英文的经历为自己的翻译事业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杨的回忆中,那更是人生中玩得最尽兴的时光;被迫成为流亡者、告别家人时她也不觉得很苦,反而感到兴奋,因为“再也没人管自己了”。报考西南联大时,恩师沈从文曾经劝导自己从中文系改为外文系,还鼓励自己埋头读书,但杨苡仍然懒散爱玩:“成天看小说、唱歌、写长信……还买了把乐锯,亮闪闪的,没事就吱吱呀呀地拉。”

虽然自称懒惰,但正是这种天真烂漫、充满生命力的心性成就了杨苡的一生。除了翻译,杨苡自幼还喜欢写诗和画画,广泛的兴趣促使她译出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以及《我赤裸裸地来:罗丹传》,经由杨的译笔,这位雕塑家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再现。

2022年6月,杨苡和哥哥合著的《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也已出版,内容涉及理想、爱情、学习和成长等等。在书的后记里,杨苡谈起了活到103岁的感受,那就好比“命运不停地用一把一把苦味的甘果向我掷来,嘲笑我们反抗,却不能说痛”。她最后如此写到:“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后你尝到它的甜味。”苦尽甘来的不仅是翻译事业,人生也大抵如此。

参考资料: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口述 / 余斌/撰写 译林出版社 2023-1

《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 杨宪益 / 杨苡 译 中译出版社  2022-6

百岁杨苡的翻译人生

翻译家、作家杨苡:文学浸润的人生,饱满而光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翻译家杨苡辞世,首创《呼啸山庄》译名,口述自传日前出版

在翻译之外,杨苡还是诗歌、散文和儿童文学的创作者。

图片来源:清华校友总会

记者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据译林出版社消息,文学翻译家杨苡于2023年1月27日晚8时30分与世长辞,享年103岁。

杨苡原名杨静如,1919年出生于天津,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主要译作有《呼啸山庄》《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在翻译之外,杨苡还是诗歌、散文和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由文学研究者余斌历时10年撰写、杨苡口述的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日前出版,记录了这位老人漫长而丰富的一生。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 口述  余斌 撰写
译林出版社 2023-1

杨苡出生于书香世家,祖辈有四位在晚清时考入翰林,父亲杨毓璋是中国银行的天津分行行长,哥哥杨宪益同为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研究者。出身名门的杨苡却心性自由,加上受到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所以很讨厌这个“金丝鸟笼”。一二·九运动爆发时,她因囿于封建家庭而无法参加学生运动,于是给巴金写信诉说苦闷,希望自己能像《家》中的觉慧那样去到更广大的世界。

后来,少女杨苡的确如愿以偿地离开了家,即使是以被迫的方式——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天津沦陷后,她常用笔名给杂志社投稿诗歌,内容多为控诉侵略者和歌颂抗日军民。由于害怕牵连到家人,以优异成绩保送到南开大学的杨苡不得不坐船南下昆明,转而进入西南联大求学。

事实上,巴金和杨苡不仅开始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书信来往(两人的书简收录于《雪泥集》),前者还成为了后者翻译道路上的领路人。杨苡在重庆借读时偶然读到《呼啸山庄》的英文原著,觉得“里面的爱情可以超越阶级、社会和生死,比《简·爱》要好”,萌发了翻译此书的念头,巴金也热情地鼓励杨苡,认为杨的译笔绝对不会差。1956年,杨译本一经出版果然好评如潮,译作精装本被英国勃朗特纪念馆收藏。她一改梁实秋译本的书名《咆哮山庄》,按照她的说法:“在一个夜晚,窗外风雨交加,宛如凯瑟琳在窗外哭泣,我苦苦思索该怎样译出它的意义又能接近它的读音(Wuthering Heights)”,最后想出了“呼啸山庄”这个译名。

对杨苡来说,翻译并非苦工,而是游戏,“这就是种玩法”是她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口头禅。作为五四运动的同代人,杨苡的身边不乏星光闪耀的人物,但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中记录的都不是大事,而多是平凡好玩的趣事,比如上学时见到生人只会腼腆地鞠躬,结果拜访传说中的沈从文时却发现他比自己还要怕生;在中西女校学习英文的经历为自己的翻译事业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杨的回忆中,那更是人生中玩得最尽兴的时光;被迫成为流亡者、告别家人时她也不觉得很苦,反而感到兴奋,因为“再也没人管自己了”。报考西南联大时,恩师沈从文曾经劝导自己从中文系改为外文系,还鼓励自己埋头读书,但杨苡仍然懒散爱玩:“成天看小说、唱歌、写长信……还买了把乐锯,亮闪闪的,没事就吱吱呀呀地拉。”

虽然自称懒惰,但正是这种天真烂漫、充满生命力的心性成就了杨苡的一生。除了翻译,杨苡自幼还喜欢写诗和画画,广泛的兴趣促使她译出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以及《我赤裸裸地来:罗丹传》,经由杨的译笔,这位雕塑家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再现。

2022年6月,杨苡和哥哥合著的《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也已出版,内容涉及理想、爱情、学习和成长等等。在书的后记里,杨苡谈起了活到103岁的感受,那就好比“命运不停地用一把一把苦味的甘果向我掷来,嘲笑我们反抗,却不能说痛”。她最后如此写到:“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后你尝到它的甜味。”苦尽甘来的不仅是翻译事业,人生也大抵如此。

参考资料: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 杨苡/口述 / 余斌/撰写 译林出版社 2023-1

《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 杨宪益 / 杨苡 译 中译出版社  2022-6

百岁杨苡的翻译人生

翻译家、作家杨苡:文学浸润的人生,饱满而光洁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