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麦迪文
编辑:垚森
小编看的昨天晚上的10点场《爵迹》,看过之后已经12点了,但是小编的第一反应是:赶快回家逛逛各大论坛,看看有多少网友想为《封神传奇》道歉。
由于是《爵迹》的书粉,同时也是《爵迹》的原著《Fate》的粉丝(不服的话来评论区骂小编啊,么么哒),小编在看这部年度史诗级CG大作的时候,总会脑补《Fate》的画面,例如吴亦凡(银尘)使用自己技能的时候。
该图片来自电影《爵迹》
小编就会立刻联想到以下画面。
该图片来自动画片《Fate》
诸位看官,体会到郭敬明作为《Fate》粉丝的狂热了吗!这大概是史上最牛的粉丝了:努力多年成功将自己喜爱的动画制作(山寨)成真人CG,而且邀请日本著名音乐制作人梶浦由记制作本片的音乐,韩洪(故意打错的,大家自行体会)大妈倾力演唱(但高音没唱上去),更邀请到了国内12位演艺圈大咖进行动作捕捉,这难道不是神片吗!
先容小编抽口烟冷静下来,从头说起。
《爵迹》抄袭的前世今生
前面已经说到,《爵迹》就是抄袭《Fate》的,那么抄袭的成分到底有多少呢?
让我们打开《Fate》的动画,开场是这样的:
从前,七位魔术师为了争夺“圣杯",召唤七位使徒为其作战,最后胜利的人将会获得圣杯,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
而《爵迹》的开头,是这样的:
从前,七位王爵带领自己的七位使徒,为了那个终极的秘密而战斗(而那个秘密郭敬明还没写出来)。
亲!就冲这个故事简介的相似程度,足够被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好多次了,如果朝阳大妈们了解这个事情的始末,她们还不得坐飞机去上海找郭敬明理论去!
碍于篇幅问题,小编还没有对比两者的角色设置,技能设置,情节设置等因素。郭敬明其实就是直接把角色换个名称,再重新架空一个大陆罢了。
另外,《Fate》中的男主角能够无限复制别人的武器,并予以回击,名言就是:“谁说赝品就赢不了真品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山寨别人的高手。看来小四深得男主作战的套路,成功复制出了一本书,并且将其做成电影放到院线去圈钱,高,实在是高。
与众不同的营销套路
话说预告片这个东西吧,本来就是为电影宣传和预热用的,具体作用相当于网络大电影的前六分钟,或者是红灯区出来站街召客的老鸨。
不少好莱坞大制作电影都用预告片来宣传(忽悠)观众,甚至有些电影就专门把特效的画面放进预告片,但是剩下的正片就完全没有预告片的精彩了,看得小编大呼坑爹!(片方:无所谓,反正你进电影院贡献票房了不是)。
但是,郭敬明完全没有那么玩,相反的,他把所有糟糕的画面都放进了预告片,引发了网友们潮水般的吐槽:什么国产页游画面,演员呆滞的目光,气死牛顿的反重力裙摆,9头身甚至是12头身的身材比例(正常人7头身,国际名模能到8头半,小编是个胖子,6头半),陈学冬和银尘搞基等等balabalabala。
小编完全空记不住自己的吐槽风暴啊!
最后,这个预告片成功让观众们对这部片子的期待值清零。
结果,等小编抱着零期待,准备捂着眼睛在电影院看正片的时候,突然感觉眼前这货和预告片就是两码事:杨幂竟然是有表情的!郭采洁的造型竟然很惊艳,陈伟霆的气质简直不能再邪魅,美工竟然有出彩的地方,陈学冬这次竟然……贡献了大量鬼畜表情包!
《爵迹》在今天凌晨刚开始放出评分的时候是2.8分(小编特想知道那多余的0.8分是哪里来的,说好的一起打1分呢?),但是经过半天口碑的发酵,现在已经成功达到3.6分,可喜可贺!(大概是因为很多观众觉得这个片子打1分实在太低,还是改成2分吧)
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观众的审美会触底反弹,观众的期待值也会触底反弹,期待值清零的效果就是影片任何一个小的惊喜都会带来巨大的欢愉,令个人对片子的评价有所回升。
说白了就是本来是抱着吃屎的心态去看电影,结果收获了一份大学食堂的5元套餐,这简直就是中奖了好吗?真的是太开心了(大家无视发疯的小编就好)
这个控制观众期待值的反向营销,就连小编都被套路了有木有!
中国资本环境不是CG电影的温床
作为国产的真人CG电影,《爵迹》免不了要和SQUARE ENIX(以下简称史克威尔)公司出品的《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作比较。
瞧瞧人家的面部细节
同样都是一年时间。人家的这个CG电影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史克威尔公司联合全球49个CG公司通力合作,不同时区轮班倒,其中主导团队还是史克威尔公司的第二梯队,你问人家第一梯队的人去做什么了?答案是:做游戏。
是的,这是一家游戏公司,而《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宣传他们家的游戏《最终幻想15》。
没错,我们的CG电影做得还不如人家的一个超长游戏预告片!
那么,《爵迹》的制作是什么情况呢?原力公司制作一年。其实单就画面来讲,爵迹真的可以通过长时间的打磨和烧钱来让画面更加精致(如果前期吃土那就是另算了),但是这个公司真的没钱没时间啊!
观众们,资本就是这样忽悠你们的,你淘宝买到假货,你去投诉;你看电影,制作缺斤少两,你看完跑各大论坛写几千字的骂导演编剧水平不行。
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背后的资本运作:中国电影市场现在浮夸的现状根本不足以支持(应该说是不愿意支持)一部需要需要消耗巨额资金和时间精力的电影。
国外的CG公司恨不得砸锅卖铁提升画作质量(史克威尔公司曾经因为制作一个CG电影破产过),国内的资本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无限压榨后期人员的心血和观众们的耐心。
资方追求短平快的拍摄进度,再加上吃翔一样的前期准备,后期制作公司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进行补救,更何况是在没钱没时间的情况下。
在此心疼一下后期特效的小伙伴,他们都是上辈子折翼的天使。大家下次再喷电影的时候,请放过无辜的后期工作者,大家要团结一心,向着敌方资本大营统一开炮!
另外,小编给大家讲一个惊悚的故事:《爵迹》小说大概进行到了八分之三左右,而这此电影只拍摄了现有故事的二分之一,也就是说还有十六分之三的剧情没有体现,换算过来就是接下来还有4部《爵迹》电影。此外考虑到郭敬明曾经把三本《小时代》拍成了四部电影的尿性,估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
哎!这个套路感觉好熟悉啊!郭敬明难道要学习《冰与火之歌》的作者马丁老爷子,把《爵迹》也拖个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