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慢放
“三年多了,第一次出北京!期待!!”北京的秦女士还没出发就按耐不住激动心情发朋友圈纪念;在广州打工的陈女士终于在大年二十九回到阔别近四年的家乡,为母亲过生日;更早之前,哈尔滨的刘先生一家已飞到三亚,过上了踩沙滩、听海浪的美好生活;大年初一,北京的大顺也开启了自驾模式,一路向南,探寻中原文化……
一大批中国游客在路上,三年未见的春运盛况在重现,出入境申报人数持续增加,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旅游市场正在强势复苏。
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普遍质疑:休养生息三年多,旅游业涉及的各方都准备好了吗?
被“报复性出游”拯救的旅游业
今年春节,国人开启“报复性出游”模式。
“节前请了年假,跟闺蜜来了一趟北方深度游,首站是热门城市延吉,再一路往南,延着沈阳、锦州,最后从大连带回自己亲手采摘的草莓”,珍珍对这次的闺蜜之旅格外满意,“因为(防疫政策)刚刚放开,游客不多,但春节前我们到大连时,已经人满为患。好在我们提前规划好行程,没出现半路抢不到票影响返程的情况。”
相比于珍珍的自由惬意,秦女士的长沙行就“闹心”多了。“一直喜欢吃湘菜,去长沙前,规划了多个网红餐厅打卡,但一个都没成功。”在提及在长沙的经历后,秦女士觉得不可思议:“上午11点开始排队,然而并没有排到午餐,店员说订外卖更靠谱。明明是去美食之都打卡的,怎么就变成外卖打卡了呢?基本每家餐厅都这样,更别提一些网红奶茶店,那队排得更长了。”在秦女士看来,长沙的火是她始料未及的,好在酒店预订比较顺利,否则更悲催。
除了“想出去看看”人群暴增外,“回家看看”人群的流动量也不容忽视。“今年是我们家聚得最全的一次,我们这一代外出工作的人全部返乡了,下一代的孩子就有十五六个。”陈女士说道。
一个个具体的出游需求,正构成当前中国旅游业复苏的碎片。今年春节前后,无论是北国滑雪度假村、沿海传统休闲圣地,还是本地周边休闲消费,熙熙攘攘的游客、忙碌的返乡人,描绘出一幅中国旅游业期盼已久的复苏场景。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今年春节假日期间,游客平均出游距离206.9公里,同比增长57.0%;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11.2公里,同比增长34.4%。
在各大在线旅游平台上,旅游产品销售火热。携程旅行网春节期间国内外旅游订单迎来3年来的高峰,订单整体较去年春节增长4倍。
回血路上的“拦路虎”
种种迹象表示,中国旅游业的回血时刻已至。
回望过去三年,由于疫情原因,人们的出游需求被压缩。在此背景下,旅游供需双方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疫情暴发前,国人旺盛的出旅需求需要旅游供给方去满足,出国游、定制游、跨省游或是周边目的地游,都在国人消费升级中愈发火爆。与此同时,出行整个链条中涉及的槽点一度被视为行业顽疾。甚至在2019年10月,途牛、驴妈妈、马蜂窝等多家在线旅游平台被北京消协通报涉嫌捆绑销售。
但到疫情防控期间,除了商务出行外,人们的出游需求被严重压制,各地“不出省、不出市”的建议让周边游火了三年有余。防控政策略微松动时,一些国内小众目的地引发国人关注。而疫情造就的谨慎消费心态,“平替游”一度成为新旅行风尚。而“创造旅游场景”也成为在线旅游平台的必修课及创收项目。
“疫情20条”以后,国内逐渐放开,憋了三年的国人出游量呈现井喷之势,加之春节的临近,人们出行热情高涨,旅游市场快速升温。
飞猪发布的《2023年春节出游风向标》显示,截至1月11日,2023年春节出游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6成;中长线游需求持续恢复,跨省游订单占比已超8成,出境游预订量创下近3年峰值。
与行业数据向好一同到来的还有国内机票大涨、火车票难抢,热门景点一票难求,如旅客想打卡鼓浪屿却买不到船票、在迪士尼排队一天玩不了几个项目……报复式出游不仅迎来了报复式收费同时还迎来了报复式吐槽。
“在长沙,排队几小时仍吃不上饭,闻所未闻。”秦女士认为排不到堂食是此行最大的遗憾。此外,返京当天在高铁站打车2小时无果、最终坐公交车回家,也让她这趟旅程划下不那么完美的句号。“可能这些城市的宣传到位了,但基础设施还没有恢复元气。而返京高峰期到来之时,北京西站的运力也没有跟上。”
“三年没买过高铁票,但一买还是被捆绑销售了。”虽然与家人的团聚冲淡了些许不快,但陈女士提起自己的购票经历也颇为恼火:“三年过去了,机票、车票搭售的难点居然还没有解决,真的要给这些在线旅游平台跪了。”
陈女士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为自己和女儿购买了高铁票,后因改期涉及到退票事宜。“退票时才发现被捆绑销售了抢票服务,并且这种按钮非常隐蔽,莫名其妙就被强制消费了。”
陈女士至今说来仍很气愤:“重点在于我当时的订单直接出的票,完全不需要抢票服务,平台二话不说,不知道在哪个环节就给选上了,支付时也没有任何提示。”
在黑猫投诉上,类似的投诉比比皆是,几乎每家在线旅游企业都有被诉记录。
对于旅游从业者而言,错过的三年时光,必然想快速找回。但“沉寂”三年后的旅游行业,行业顽疾却一直如影随行。
品质VS效益,真的是两难选择吗?
在寒冬之中,行业可谓“冰火两重天”。
“火”的一面主要源于各家的积极应对。如: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为自救,亲自下场直播带货。携程也曾于2020年推出“旅游复兴V计划”,投入10亿复苏基金;同程旅行则发力下沉市场,在低线城市住宿及汽车票行业有在线渗透率方面大做文章;有着低价基因的去哪儿,改造BU制,用接近创业小团队的方式,在疫情期间挑战盈利可能;2020年,飞猪制定了三年小目标,即新增150个亿级商家,从交易平台向服务整合平台转型。
而另一方面,海南航空宣布破产清算、中青旅实业被债权人申请破产,市场和消费者对于旅游企业的宽容度一直在下探。
但时至今日,熬过寒冬的在线旅游平台们,是时候重新面对行业顽疾了,如投诉率居高不下,行业监管难等。
“旅游的服务行业属性,不可避免会成为消费者投诉‘重灾区’。”一位国内头部大型在线旅游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专门成立了客诉部门,将所有客诉进行分类分级,由不同层级的对接人来对接和处理。”
“一些常规的客诉,如速卖通在景区兑换有问题类的客诉,直接交由业务部门去点对点解决。但一些涉及到产品和营销策略的客诉处理周期会很长。”她进一步解释道:“如捆绑销售产品这样的策略,几乎所有平台都在做,比如票+酒、票+接送机、票+保险等等,消费者如果在下单前仔细甄别和对比是有可能避免的,但更多投诉是缘于没细看,事后发现已经不能取消。而对于这类客诉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客服人员会视情况退费。”
由此不难看出,这不仅是在线旅游平台们自上而下的决策,更是他们创收的项目,砍掉,平台“断臂”。不砍,消费者投诉不断。
看起来怎么做都是两难。
而这仅仅只是消费者针对旅游行业投诉的小小缩影,诸如价格不透明、虚假预订、维权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检验。
“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都会出现行业乱象,只有正视并解决,行业才可能获得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上述人士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说道,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行业顽疾不除,行业难获真正发展——这是所有玩家都知道、但却没有真正去处理的问题。
但对于消费者而者,他们对旅游产品的期待仍是有品质、有保障、透明化的美好体验。如若旅游企业不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被市场摒弃。
从这个角度看,这并不是两难的选择题,而是保证品质的必选题。
结语: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旅行早已成为人们的刚需,只要条件允许,需求就会释放。而今年春节,正是这样一个关键节点。
面对行业期盼已久的复苏大势,所有在线旅游平台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行业迎来回血周期,各家不用再过“苦日子”;挑战则是三年多的“空窗期”后,各家的内功是否真正提升?
并且,尤为需要注意的是:春节期间旅游行业的繁荣,往往容易让玩家忽视行业一直未解难题。也因此,回归行业发展的根本,所有在线旅游行业必须直面:行业顽疾不除,自身发展必然受阻的现实。
参考资料:
①澎湃:在线旅游“野蛮生长”,文旅部出台新规,“虚假预订”玩不转
②消费日报:春节旅游热折射出消费信心和潜能
③人民网:旅游业迎春节“开门红”,为何强势回暖?
④新京报:旅游业迎春节“开门红”,文旅产业重回征途
⑤北京青年报:旅游市场复苏解困,不能走老路而要创新径
⑥新浪财经:北京市消协:途牛、驴妈妈、马蜂窝等涉嫌捆绑销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