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你是否,还愿意再耳听一次爱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你是否,还愿意再耳听一次爱情?

真正的爱情,不仅有行为上的厚度,更有言语中不由自主的浪漫与关心。

文\暮羽

那天在几米的书里,看到一幅图画名叫《尽头》,画中是星光下呆在一辆抛了锚的车边的两个人,不知所终。

其中的一个在这样的黄昏里感到突然而强烈的孤独并决定离开。

配图的诗里淡淡的说:

那一夜,繁星满天,我确定你并没有喊我。

你为什么不叫我?再远我都听得见。

当下就听见自己的心里砰地一声被击中的声音。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每一次离别都会像电视中那样,从形式和心情都让人感觉特别悲壮;可等到自己真正成熟的时候,才发觉,离开时让人痛的不是某个形式,是那种无奈的心情。

关于离别,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曾这样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这本书我看过很多遍,可每当读到这句,依旧眼湿。

1998年,她87岁高龄,却在这时接连失去亲近的女儿和深爱的伴侣,该是怎样排山倒海的疼痛与孤独,那个年纪,身边能说说话的朋友恐怕多半已经不在,连追忆往昔、与人聊天都成了奢侈,她怎样独自平静而安宁地走过从1998年至今的17年?

而其间,她并不是没有机会找个生活的伴儿和慰藉。

钱钟书去世后,社会学家费孝通费老来拜访她,她是他年轻时代的心上人,只是她对他却没那份情谊,当年,她与钱钟书相恋后曾经写过一封信给费孝通:“我有男朋友了。”没想到憨厚的费孝通急了,找到她“吵架”,觉得自己更有资格做她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年少相识青梅竹马,最后两人达成只做普通朋友的“协议”,以至于很多年后,费老依旧对记者说,杨绛是自己第一个心上人。

费老来看她,甚至细心地为了不惹她多心带着自己的著作请她“斧正”。

旧友重逢,喜上眉梢。

怀旧或者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阅历相近水准相当的人之间,可以想象这样轻快的交流给她独居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亮色,可是,嘘寒问暖相谈甚欢之际,她突然觉得失态,态度立即冷下来。

送别费老时,比她还年长一岁的费老扶着扶手颤颤巍巍走下楼梯,依依不舍地频频回头,原本温情的她瞬间成为绝情的人,淡淡地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

他须臾领悟了她的意思,从此彻底死了心。

-杨绛先生与费孝通费老-

读过这些钟书先生的身后事,再去看他生前写的那些话,便是突然明了了钱钟书先生为何总是被人笑成为“夸妻癖”,又为何说杨绛是“三者合一”了。

三者合一: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钱钟书在自留的样书上,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我们纵是看过了这么多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温润如玉的千古才子,竟如此不吝啬于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厚的感情。

-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一个软妹子转发了条微信,标题是《我们早已过了耳听爱情的年龄》,我好奇点开,原来里面是网络上曾疯传的一段话:

“女孩,如果一个男人心疼你挤公交,埋怨你不按时吃饭,一直提醒你少喝酒伤身体,阴雨天祝福你下班回家注意安全,生病时发搞笑短信哄你,请不要理他。因为真正的爱情永远都会付出实际的行动,而不只是言语上的假惺惺。毕竟,我们都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

我不知道多少女孩会把这些话奉为真理。诚然,这句话是鼓励年轻女孩辨清甜言蜜语,不要去听他说过什么,而是要看他做过什么。可是爱情,难道不都是从你来我往的这些所谓的“假惺惺”的只言片语间开始的么?

就算是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爱情,不也是这样的么?

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 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 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 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没有语言的爱情,犹如强撑着的枯木,很容易在遇到现实的压力之后,灰飞烟灭;而充满了浪漫与关心的爱情,是生活中无限靠近的相看,是细节磨合碰撞之后的体谅,也是现世琐屑的分担。

真正的爱情,不仅有行为上的厚度,更有言语中不由自主的浪漫与关心。

那天,我想了想,还是给软妹子回复了条私信:

或许,说的人只是动了嘴,

但是,我依然愿意相信他是动了心。

或许,他并不会真的做到如此细致入微,

但是,我依然愿意耳听爱情。

那么生活中的你呢?是否还愿意再“耳听”一次“爱情”呢?

即将在鼓楼西剧场上演的话剧《再远我都听得见》,将用最温暖的声音,把恋人在爱情的种种,送入你的耳中。

剧目名称|再远我都听得见

演出时间|2016.10.26-10.29 19:30

2016.10.30 14;30 &19:30

演出地点|北京鼓楼西剧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你是否,还愿意再耳听一次爱情?

真正的爱情,不仅有行为上的厚度,更有言语中不由自主的浪漫与关心。

文\暮羽

那天在几米的书里,看到一幅图画名叫《尽头》,画中是星光下呆在一辆抛了锚的车边的两个人,不知所终。

其中的一个在这样的黄昏里感到突然而强烈的孤独并决定离开。

配图的诗里淡淡的说:

那一夜,繁星满天,我确定你并没有喊我。

你为什么不叫我?再远我都听得见。

当下就听见自己的心里砰地一声被击中的声音。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每一次离别都会像电视中那样,从形式和心情都让人感觉特别悲壮;可等到自己真正成熟的时候,才发觉,离开时让人痛的不是某个形式,是那种无奈的心情。

关于离别,杨绛先生在《我们仨》里曾这样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这本书我看过很多遍,可每当读到这句,依旧眼湿。

1998年,她87岁高龄,却在这时接连失去亲近的女儿和深爱的伴侣,该是怎样排山倒海的疼痛与孤独,那个年纪,身边能说说话的朋友恐怕多半已经不在,连追忆往昔、与人聊天都成了奢侈,她怎样独自平静而安宁地走过从1998年至今的17年?

而其间,她并不是没有机会找个生活的伴儿和慰藉。

钱钟书去世后,社会学家费孝通费老来拜访她,她是他年轻时代的心上人,只是她对他却没那份情谊,当年,她与钱钟书相恋后曾经写过一封信给费孝通:“我有男朋友了。”没想到憨厚的费孝通急了,找到她“吵架”,觉得自己更有资格做她的男朋友,因为他们年少相识青梅竹马,最后两人达成只做普通朋友的“协议”,以至于很多年后,费老依旧对记者说,杨绛是自己第一个心上人。

费老来看她,甚至细心地为了不惹她多心带着自己的著作请她“斧正”。

旧友重逢,喜上眉梢。

怀旧或者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阅历相近水准相当的人之间,可以想象这样轻快的交流给她独居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亮色,可是,嘘寒问暖相谈甚欢之际,她突然觉得失态,态度立即冷下来。

送别费老时,比她还年长一岁的费老扶着扶手颤颤巍巍走下楼梯,依依不舍地频频回头,原本温情的她瞬间成为绝情的人,淡淡地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再不要知难而上了。”

他须臾领悟了她的意思,从此彻底死了心。

-杨绛先生与费孝通费老-

读过这些钟书先生的身后事,再去看他生前写的那些话,便是突然明了了钱钟书先生为何总是被人笑成为“夸妻癖”,又为何说杨绛是“三者合一”了。

三者合一:1946年初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后,钱钟书在自留的样书上,为妻子写下这样无匹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我们纵是看过了这么多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也没想到这样一个温润如玉的千古才子,竟如此不吝啬于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厚的感情。

-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一个软妹子转发了条微信,标题是《我们早已过了耳听爱情的年龄》,我好奇点开,原来里面是网络上曾疯传的一段话:

“女孩,如果一个男人心疼你挤公交,埋怨你不按时吃饭,一直提醒你少喝酒伤身体,阴雨天祝福你下班回家注意安全,生病时发搞笑短信哄你,请不要理他。因为真正的爱情永远都会付出实际的行动,而不只是言语上的假惺惺。毕竟,我们都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

我不知道多少女孩会把这些话奉为真理。诚然,这句话是鼓励年轻女孩辨清甜言蜜语,不要去听他说过什么,而是要看他做过什么。可是爱情,难道不都是从你来我往的这些所谓的“假惺惺”的只言片语间开始的么?

就算是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的爱情,不也是这样的么?

两人初见,杨绛眼中的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脚踏毛底布鞋, 戴一副老式眼镜,眉宇间“蔚然而深秀”。当时两人只是匆匆一见,甚至没说一句话,但当下都彼此难忘。钱钟书写信给杨绛,约在工字厅相会。一见面,他的第一 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鸿雁往来,“越写越勤,一天一封”,直至杨绛觉出:“他放假就回家了。(我)难受 了好多时。冷静下来,觉得不好,这是fall in love(坠入爱河)了。”

没有语言的爱情,犹如强撑着的枯木,很容易在遇到现实的压力之后,灰飞烟灭;而充满了浪漫与关心的爱情,是生活中无限靠近的相看,是细节磨合碰撞之后的体谅,也是现世琐屑的分担。

真正的爱情,不仅有行为上的厚度,更有言语中不由自主的浪漫与关心。

那天,我想了想,还是给软妹子回复了条私信:

或许,说的人只是动了嘴,

但是,我依然愿意相信他是动了心。

或许,他并不会真的做到如此细致入微,

但是,我依然愿意耳听爱情。

那么生活中的你呢?是否还愿意再“耳听”一次“爱情”呢?

即将在鼓楼西剧场上演的话剧《再远我都听得见》,将用最温暖的声音,把恋人在爱情的种种,送入你的耳中。

剧目名称|再远我都听得见

演出时间|2016.10.26-10.29 19:30

2016.10.30 14;30 &19:30

演出地点|北京鼓楼西剧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