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内地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天》等等一首首经典歌曲不绝于耳。90年代在内地掀起了一阵校园民谣的音乐浪潮,那时候人人都能抱着一把吉他唱起“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那么是谁企划了校园民谣的市场概念?当年的高晓松是否像今天一样博学多才?为什么人人都爱老狼?最新一期《海豹观点》,丁太升和詹华畅谈90年代内地的校园民谣,其中还爆料了不少与高晓松、老狼有关的趣事。
校园民谣的挖掘者:黄小茂
实际上在魔岩和红星之前,就已经有一家香港的音乐公司进驻内地了,那就是大地唱片。大地在1991年左右进入内地,当时由香港著名作词人刘卓辉负责管理。刘卓辉和红星生产社的老板Leslie是好朋友,当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内女歌手艾敬的的男朋友。艾敬的《我的1997》歌词里唱到的“我的那个他在香港”,那个“他”指的就是刘卓辉。
詹华谈到:“大地第一张推出的唱片是艾敬的《我的1997》非常成功,这张唱片在日本的销量更是达到了40万,可谓赚得衣钵盆满。这一炮的打响也促使刘卓辉决定发掘内地音乐资源。”随后他邀请了黄小茂、刘畅等国内活跃的著名音乐人参与唱片的企划和运营。
黄小茂算得上是真正校园民谣的发掘者,此外他还是一名优秀的词人,臧天朔的《朋友》、满文军的《懂你》的歌词都出自黄小茂之手。加盟大地唱片后,黄小茂做的最成功企划就是发掘校园民谣。当时他把自己在大学时期认识的歌手集结起来,将他们当时在校园写的作品录下来,高晓松、老狼、丁薇都是小茂请来的歌手,于是造就了经典合辑《校园民谣》,在内地空前的刮起了一阵“校园民谣风”。
才财兼备的高晓松
当年的高晓松和现在一样十分的恃才傲物,口才也非常好。才华横溢的他在当时就十分注重“全面发展”,拍广告、拍电影、写书写歌等等什么都干。最早他是靠拍广告赚钱,那时候算得上是行业里最富有的音乐人之一。
詹华还爆料:“那段时间高晓松谈了一个上海的女朋友,当时像我们可能自费坐一趟飞机的钱都掏不出来,但他可以每周坐飞机来回去看她女朋友。晓松是一个特别能花钱的人,当然他挣得也多。他经常在一个阶段里把钱全部花光,然后再重头开始把钱挣回来。”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贩夫走卒,高晓松都可以跟你聊得头头是道。还有一次让詹华印象深刻的两人对谈:“有一天高晓松刚从美国好莱坞回来,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我们聊了整整7个小时,他一直在讲述自己在好莱坞的所见所闻。每次和高晓松聊天,他都能找到你要聊的点,然后就变成了他一个人给你传道授业解惑。”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你不得不惊讶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东西。
人人都爱的老狼
自从参加《我是歌手》以后,歌迷对老狼的热爱与日俱增。这个行业里喜爱他的人非常多,在詹华看来,老狼的最大魅力就是富有感染力的嗓音。
老狼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音训练,但是凭借着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再加上自己对歌曲的独到见解,他的歌声感染了许多人,当然也只有他的声音才能唱出歌曲的独特味道。
狼哥的《虎口脱险》一直是许多人的钟爱,詹华也不例外。关于老狼,詹华还有一次特别难忘的经历,94年某一天他和老狼、高晓松、郑钧等人去北京电影学院旁边的黄亭子酒吧里玩,去的时候已经很晚,驻场歌手都离开了,酒吧人也差不多都走了只剩他们一桌,几个人聊音乐聊得很high,一时兴起便开始弹起琴来。当晚高晓松、郑钧、老狼都弹唱了不少歌曲。
那天晚上老狼弹唱了《来自我心》,这也是詹华第一次现场这么近的距离听到这首歌,当时就被他的声音感动到了,此外狼哥还弹唱了Bon Jovi的《Never Say Goodbye 》,也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90年代的校园民谣为国内原创音乐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下许多著名的民谣歌手也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当年校园民谣的影响。如今校园民谣已一去不复返,很难再重现,但是每当听到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们还是会情不自禁回忆起那个青葱年代,那段属于民谣的黄金岁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