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别策划 | 节后“复苏”指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别策划 | 节后“复苏”指南

希望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3年,为大家找到稳定内心的力量。当翻阅这些文字时,相信其中的能量将不断滋养着心灵,让人们重新苏醒。

编辑 | 阳子

图片来源:pexels

新年后的第一周,“返工”成为了各位孤独城市人的主旋律:从遥远的家乡奔赴快节奏的都市、从放松悠闲的假期转换到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从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更迭至boss叮嘱的KPI目标设定......这种状态的切换让人感到一丝不适和迷茫。

尤其是在度过了七天连轴奔跑的“超长待机工作周”之后,每个人的“返工综合征”变得更加严重:工作提不起兴趣、拖延症严重、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不少人在内心发出疑问:“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

如同植物需要“醒花”,返工的城市人同样需要“复苏”才能满格回血。基于此,TOPHER特为大家准备了本期“复苏指南”,助力人们迅速找回工作状态。

与此同时,也希望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3年,为大家找到稳定内心的力量。当翻阅这些文字时,相信其中的能量将不断滋养着心灵,让人们重新苏醒。

PART 1 找回都市生活状态

节后复工,除了工作带来的疲惫之外,自然还有面对故乡舒适空间同打工蜗居地之间的显著差异。在这方狭小的居所之间,打工人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难以延展出其他的精神娱乐。

这样的难题自然是在大城市居多,据联合国发布的2021年《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显示,全球最大的十座城市中,东京以3750万人口总量位居第一,上海和北京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八。人口越多,可居住面积相应缩小,这也意味着,这几所城市的打工人居住面积被分割至一个个小面积中。

如果说狭小逼仄的居住环境是刚性问题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并让自己乐在其中呢?或许在作者吉井忍所著的《东京八平米》中可以找到答案。

日本东京曾经是“全球物价最贵城市”排名前列的常客,八平米在这里被称为“四畳半”,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该数字比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日本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还要低31.5平米,只能容纳一张单人床、一张短桌和一把椅子。由于租金便宜,“四畳半”成为了独居人士的首选居住场所。

在这个八平米房间里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然而曾在过去二十年里租住过三十一个房间的吉井忍却选择“八平米”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她兴致勃勃地描述自己的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生活日常。

居住空间逼仄,她就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公共空间:东京的洗衣店、钱汤、咖啡馆、24小时漫咖店、独立电影院、小餐厅等等,同时她将遇见的东京平民的故事写下来,通过这些文字铺陈了日本的世情百态,亦照见自身:被称为“活字典”的金星堂咖啡馆主人大泽先生、快九十岁的犀利幽默的Mako咖啡老铺女主人、热情善良勤劳的荞麦面店女店主……朴实真诚的东京人,流动隽永的东京风景,为人们呈现了生活的本真面貌。

「城市可以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足」,对于吉井忍而言,居住面积狭小并未阻止生活的丰富性及可能性。她认为,即使身处孤独的城市里,人们也要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

在这种“八平米”经济学中,人们看到了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舒适感和归属感。

如同吉井忍在书中写道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以及对其的定义,它不指实际面积,而是指心中的某一块地方。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状态,但它能够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它也许是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在那里你不用伪装,可以好好地面对自我,尽可能地去享受当下。”

希望看完这本书的每个漂泊在外的打工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八平米”。

图片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荐书:《东京八平米》

作者: [日]吉井忍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理想国

PART 2 用食物满血复活

食物对于打工人的慰藉作用是难以预估的,然而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让你一时之间难以消化,导致肠胃功能变得更加紊乱。如此一来,复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胃口不佳、肠胃不舒服等状况。

再加上工作量骤增,人们自然会感到一丝疲倦,长此以往就会喜怒无常、精力枯竭。要知道,这其实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它在提醒我们身体出了问题。

为何人们总是感到疲惫?如何缓解这种现状?史蒂文·R·冈德里医生为人们详细阐述了他的研究,并将这一过程和结论凝结成《疲惫的真相》一书。他指出,真相与缺乏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系、不能把吃的食物有效转化为能量、饮食时间不合理这三大因素密切相关。它们会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与身心疲惫等症状,包括疲劳、脑雾、抑郁、焦虑和低代谢等。

尤其是对于诸多打工人而言,疲劳流行病作为当下时代最大的健康问题,在“能量失忆症”状态下,我们的能量系统勉强运转了很长时间,以至于都已经忘记了充满能量是什么感觉。但切记,疲劳并非在忙碌或成功之路上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

对此,冈德里医生提出获得能量的三种方法:首先更好地照顾和喂养身体的微生物群系,确保它们正常运转维护人体健康。其次,努力为线粒体创造必要的条件,将食物和氧气转化为“能量载体”,为身体和大脑的活动提供能量。最后,通过减少过多的食物摄入,使肠道得到非常必要的喘息时间, 而不是被推到悬崖边缘。

与此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列出了五大“饮食须知”,比如吃富含益生元纤维的食物;食用促进后生物质产生的食物;让淀粉更具抗性;适量吃应季水果;吃褪黑素和磷脂,严格参照这些清单来饮食,或许就可以解决你的节后疲惫状态。

总体来看,《疲惫的真相》非常适合亚健康,感觉到疲劳的却没有临床表现的患者或职场人士阅读,它将帮助读者找到最佳状态,给予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荐书:《疲惫的真相》

作者:史蒂文·R·冈德里

译者:马若飞 李矫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PART 3 走出精神内耗

对于无数个打工人而言,“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工作到了瓶颈期;越想休息越辗转反侧睡不好觉……生而为人,许多的烦恼总是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人们深陷烦恼,焦虑不安却又急切想要知道答案时,《人生烦恼咨询室》可以为你带来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书由日本备受推崇的精神科医师桦泽紫苑所著,他运用15年临床经验,历时三年收录整理了50万粉丝的高频烦恼咨询主题,提出55个烦恼课题,从心理学、脑科学、医学、社会学出发,带你处理人际、打理生活、应对职场焦虑、守护身心健康,并为你提供诸多解决妙计,用实际行动迅速终结内耗。

在快速奔跑的时代,自我内耗甚至比疯狂内卷更加可怕。尤其是在过去一年,内外交困之下,裁员行动此起彼伏。诸多打工人陷入了无限的自我怀疑的消耗状态中。

不可否认,这种精神压力让当代青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他们无法控制地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看不到自我优点,甚至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没有成就和天赋。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下,人的身体和心理自然进入了一种亚健康态势。

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排解压力,重新找回身心健康。在《人生烦恼咨询室》一书中,作者在每一项“事实”后面紧接着介绍如何“行动”,让读者随时受益。

在提到如何“自我接受”时,作者提到了4行日记的小方法:第一步先写1行负面内容,比如今天工作出现了错误,遭到领导的批评;第二步,写出反馈,比如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出错也很正常;第三步,写1行积极内容,比如我今天下班去健身房锻炼了1小时,感觉十分畅快;第四步,写1行积极内容收尾,如“今天也是快乐的一天”。

通过罗列自我接受日记,一步步提高自我肯定感,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提升。长此以往,在这个快速奔跑的时代,你的人生将会更轻松、更简单。

图片来源: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荐书:《人生烦恼咨询室》

作者: [日] 桦泽紫苑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PART 4 制造内生动力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问柴郡猫:“你能告诉我该走哪条路吗?”柴郡猫回答:“这得看你要去哪儿。”转换到职场环境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提前选好指明方向的目标,那么行为就会毫无目的性。

很多人常常会设定目标,比如一天要背100个单词,1个月要减10斤,要快速找到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但往往总是停留在设定阶段,却止步于行动。

为什么有的人杀伐决断,行动力爆表?但轮到自己时却总是无法坚持?从想到做真的那么难吗?我们如何才能科学有效激发自驱力,把手头的事情一件一件做成?这一切恐怕都要依赖于内生动力。

作者艾利特·菲什巴赫基于近20年的动机学研究成果,提出【内生动力】这一概念,他强调唯有调用内生动力,我们才能不费力地获得行动力。本书提出具体实操方法,带领我们一步一步掌握“成事”的科学法则。

作者认为,目标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工具,它不仅指引着具体的方向,而且会拉动我们朝这一方向去努力。正如老话说的“眼睛要看着方向”,设定目标应该是种抱负而非苦差。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最终收益而不是付出的成本去锁定目标,比如把目标设为“找到工作”而不是“申请工作”,“买房子”而不是“攒首付”。 找到工作和买房子都是期望的结果,填工作申请表和攒首付则是实现这些结果的必要手段。 实现目标让人兴奋,而实现目标的手段让人感觉只是苦差。

其次,设定抽象目标。想象下你正在努力找一份新工作。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目标说成是 “探索职业机会” 或 “读招聘启事提交申请”,这是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说法:“读招聘启事” 具体在说你如何寻找职业机会,而 “探索职业机会” 则抽象解释了你为什么要读招聘启事。 虽然都是同一目标,但第一种说法显然比第二种更有驱动力,因为抽象描述强调的是行动背后的意义。

最后,你需要分清楚趋向型目标和回避性目标。“做什么”的目标叫“趋向型目标”,因为它明确了努力接近的理想状态,“不做什么”的目标叫“回避型目标”,因为它促使我们远离希望避免的状态。在不同的情境中,趋向型目标和回避型目标各自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通过以上小tips,职场人士可以根据自身状态,及时调整目标的设定,从而让自己迅速调整状态,更好的实现目标。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社

荐书:《内生动力》

作者:【美】艾利特·菲什巴赫

译者:冯晓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PART 5 迅速找回工作状态

每次长假归来,坐在办公桌前,大多数人不免要发出灵魂的质问“我到底在这里做什么?”这个疑问,我们普通人会有,就连被誉为“全球第一CEO”“世纪经理人”的杰克·韦尔奇也曾在《商业的本质》一书中写道过,并进行了形象地描述:“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经历过但丁在《炼狱》中描述的情景:一个庞大而干涸的深井里,被遗弃的灵魂们疯狂地寻找出路,挣扎着往上攀爬。很凄凉,也是很熟悉的感觉,尤其是对遭遇过事业低谷的人来说。”

但是为什么人们还继续干着令人不开心、无聊、毫无成就感的工作,被迫维持着低谷的状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没有好的下家接盘;二是受经济、生活、家庭等因素的限制无法离开现有工作。要摆脱这样的糟糕状态,杰克·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中也给出了他的“方法论”。

杰克·韦尔奇于1960年加入通用电气公司(GE),1981至2001年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GE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在任期间,GE公司的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0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他对于企业的成长、企业的管理方面颇有见解和方法。就像他所说的, “任何人都不应该单枪匹马地从事商业”“商业归根结底是一项‘团队运动’,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的确,团队是由每一个职场人组成的,对于职场人的个人成长、职业生涯管理、乃至退休后的状态,杰克·韦尔奇也颇有见解分析。对于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工作状态低迷、事业进入低谷的问题,杰克·韦尔奇分析了几点原因:公司提供不了可以让职场人成长的职位、职场人错误地认为在工作中“技多不压身”、工作态度问题、业绩不佳等。

把脉出了“病症”的原因,自然要对症下药,书中,杰克·韦尔奇给出了几个行动选择,虽然有些看起来不免有些老生常谈,但是也能有新的启发。

首先,他认为职场人士不只是完成任务,而要超额完成任务;其次,要抱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主动请缨完成艰巨的任务,获得更多实战经验。第三,要学会脚踏实地,寻找支持者,并且在与同事或上司沟通时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另外,要学会跟上最新科技,提升工作效率;最后,不论事业处于哪一个阶段,都将身边的每个人当作你的导师,虚心学习。

工作状态低迷、事业进入低谷,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的,但又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很可能会遇到的,在实践杰克·韦尔奇的行动选择时,也不妨回想一下当初来公司时的情景和初衷,“是为了成长,是为了成就感,是为了创造自己精彩的一生,是为了享受生命”。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社

荐书:《商业的本质》

作者:[美] 杰克·韦尔奇 / [美] 苏茜·韦尔奇

译者:蒋宗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在《东京八平米》中,

吉井忍曾写到,

“知道的生活方式更多元一点,

相当于给自己一种自由。”

投射到众多城市打工人身上也是如此。

故乡的生活是一种模版,

快速奔跑的都市生活又是另一种故事走向,

两者并无好坏之分,就看最终选择哪种模式。

如果我们确定要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八平米」,

那么就请带着清醒的目光,和真实的目标,

让自己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别策划 | 节后“复苏”指南

希望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3年,为大家找到稳定内心的力量。当翻阅这些文字时,相信其中的能量将不断滋养着心灵,让人们重新苏醒。

编辑 | 阳子

图片来源:pexels

新年后的第一周,“返工”成为了各位孤独城市人的主旋律:从遥远的家乡奔赴快节奏的都市、从放松悠闲的假期转换到争分夺秒的工作状态、从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更迭至boss叮嘱的KPI目标设定......这种状态的切换让人感到一丝不适和迷茫。

尤其是在度过了七天连轴奔跑的“超长待机工作周”之后,每个人的“返工综合征”变得更加严重:工作提不起兴趣、拖延症严重、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不少人在内心发出疑问:“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

如同植物需要“醒花”,返工的城市人同样需要“复苏”才能满格回血。基于此,TOPHER特为大家准备了本期“复苏指南”,助力人们迅速找回工作状态。

与此同时,也希望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3年,为大家找到稳定内心的力量。当翻阅这些文字时,相信其中的能量将不断滋养着心灵,让人们重新苏醒。

PART 1 找回都市生活状态

节后复工,除了工作带来的疲惫之外,自然还有面对故乡舒适空间同打工蜗居地之间的显著差异。在这方狭小的居所之间,打工人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难以延展出其他的精神娱乐。

这样的难题自然是在大城市居多,据联合国发布的2021年《世界城镇化展望》报告显示,全球最大的十座城市中,东京以3750万人口总量位居第一,上海和北京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八。人口越多,可居住面积相应缩小,这也意味着,这几所城市的打工人居住面积被分割至一个个小面积中。

如果说狭小逼仄的居住环境是刚性问题的话,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并让自己乐在其中呢?或许在作者吉井忍所著的《东京八平米》中可以找到答案。

日本东京曾经是“全球物价最贵城市”排名前列的常客,八平米在这里被称为“四畳半”,即只有四个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间,该数字比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日本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还要低31.5平米,只能容纳一张单人床、一张短桌和一把椅子。由于租金便宜,“四畳半”成为了独居人士的首选居住场所。

在这个八平米房间里没有厨房和冰箱,也没有洗澡间和洗衣机,然而曾在过去二十年里租住过三十一个房间的吉井忍却选择“八平米”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她兴致勃勃地描述自己的饮食起居,以及亲历的生活日常。

居住空间逼仄,她就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头和公共空间:东京的洗衣店、钱汤、咖啡馆、24小时漫咖店、独立电影院、小餐厅等等,同时她将遇见的东京平民的故事写下来,通过这些文字铺陈了日本的世情百态,亦照见自身:被称为“活字典”的金星堂咖啡馆主人大泽先生、快九十岁的犀利幽默的Mako咖啡老铺女主人、热情善良勤劳的荞麦面店女店主……朴实真诚的东京人,流动隽永的东京风景,为人们呈现了生活的本真面貌。

「城市可以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足」,对于吉井忍而言,居住面积狭小并未阻止生活的丰富性及可能性。她认为,即使身处孤独的城市里,人们也要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义。

在这种“八平米”经济学中,人们看到了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舒适感和归属感。

如同吉井忍在书中写道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以及对其的定义,它不指实际面积,而是指心中的某一块地方。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状态,但它能够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它也许是某个地方或某个人,在那里你不用伪装,可以好好地面对自我,尽可能地去享受当下。”

希望看完这本书的每个漂泊在外的打工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八平米”。

图片来源:上海三联书店

荐书:《东京八平米》

作者: [日]吉井忍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理想国

PART 2 用食物满血复活

食物对于打工人的慰藉作用是难以预估的,然而春节期间的大鱼大肉让你一时之间难以消化,导致肠胃功能变得更加紊乱。如此一来,复工后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胃口不佳、肠胃不舒服等状况。

再加上工作量骤增,人们自然会感到一丝疲倦,长此以往就会喜怒无常、精力枯竭。要知道,这其实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它在提醒我们身体出了问题。

为何人们总是感到疲惫?如何缓解这种现状?史蒂文·R·冈德里医生为人们详细阐述了他的研究,并将这一过程和结论凝结成《疲惫的真相》一书。他指出,真相与缺乏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系、不能把吃的食物有效转化为能量、饮食时间不合理这三大因素密切相关。它们会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与身心疲惫等症状,包括疲劳、脑雾、抑郁、焦虑和低代谢等。

尤其是对于诸多打工人而言,疲劳流行病作为当下时代最大的健康问题,在“能量失忆症”状态下,我们的能量系统勉强运转了很长时间,以至于都已经忘记了充满能量是什么感觉。但切记,疲劳并非在忙碌或成功之路上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可以通过改进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

对此,冈德里医生提出获得能量的三种方法:首先更好地照顾和喂养身体的微生物群系,确保它们正常运转维护人体健康。其次,努力为线粒体创造必要的条件,将食物和氧气转化为“能量载体”,为身体和大脑的活动提供能量。最后,通过减少过多的食物摄入,使肠道得到非常必要的喘息时间, 而不是被推到悬崖边缘。

与此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列出了五大“饮食须知”,比如吃富含益生元纤维的食物;食用促进后生物质产生的食物;让淀粉更具抗性;适量吃应季水果;吃褪黑素和磷脂,严格参照这些清单来饮食,或许就可以解决你的节后疲惫状态。

总体来看,《疲惫的真相》非常适合亚健康,感觉到疲劳的却没有临床表现的患者或职场人士阅读,它将帮助读者找到最佳状态,给予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荐书:《疲惫的真相》

作者:史蒂文·R·冈德里

译者:马若飞 李矫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PART 3 走出精神内耗

对于无数个打工人而言,“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工作到了瓶颈期;越想休息越辗转反侧睡不好觉……生而为人,许多的烦恼总是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当人们深陷烦恼,焦虑不安却又急切想要知道答案时,《人生烦恼咨询室》可以为你带来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书由日本备受推崇的精神科医师桦泽紫苑所著,他运用15年临床经验,历时三年收录整理了50万粉丝的高频烦恼咨询主题,提出55个烦恼课题,从心理学、脑科学、医学、社会学出发,带你处理人际、打理生活、应对职场焦虑、守护身心健康,并为你提供诸多解决妙计,用实际行动迅速终结内耗。

在快速奔跑的时代,自我内耗甚至比疯狂内卷更加可怕。尤其是在过去一年,内外交困之下,裁员行动此起彼伏。诸多打工人陷入了无限的自我怀疑的消耗状态中。

不可否认,这种精神压力让当代青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他们无法控制地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看不到自我优点,甚至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没有成就和天赋。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下,人的身体和心理自然进入了一种亚健康态势。

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排解压力,重新找回身心健康。在《人生烦恼咨询室》一书中,作者在每一项“事实”后面紧接着介绍如何“行动”,让读者随时受益。

在提到如何“自我接受”时,作者提到了4行日记的小方法:第一步先写1行负面内容,比如今天工作出现了错误,遭到领导的批评;第二步,写出反馈,比如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出错也很正常;第三步,写1行积极内容,比如我今天下班去健身房锻炼了1小时,感觉十分畅快;第四步,写1行积极内容收尾,如“今天也是快乐的一天”。

通过罗列自我接受日记,一步步提高自我肯定感,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提升。长此以往,在这个快速奔跑的时代,你的人生将会更轻松、更简单。

图片来源: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荐书:《人生烦恼咨询室》

作者: [日] 桦泽紫苑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方:后浪

PART 4 制造内生动力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爱丽丝问柴郡猫:“你能告诉我该走哪条路吗?”柴郡猫回答:“这得看你要去哪儿。”转换到职场环境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提前选好指明方向的目标,那么行为就会毫无目的性。

很多人常常会设定目标,比如一天要背100个单词,1个月要减10斤,要快速找到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但往往总是停留在设定阶段,却止步于行动。

为什么有的人杀伐决断,行动力爆表?但轮到自己时却总是无法坚持?从想到做真的那么难吗?我们如何才能科学有效激发自驱力,把手头的事情一件一件做成?这一切恐怕都要依赖于内生动力。

作者艾利特·菲什巴赫基于近20年的动机学研究成果,提出【内生动力】这一概念,他强调唯有调用内生动力,我们才能不费力地获得行动力。本书提出具体实操方法,带领我们一步一步掌握“成事”的科学法则。

作者认为,目标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工具,它不仅指引着具体的方向,而且会拉动我们朝这一方向去努力。正如老话说的“眼睛要看着方向”,设定目标应该是种抱负而非苦差。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最终收益而不是付出的成本去锁定目标,比如把目标设为“找到工作”而不是“申请工作”,“买房子”而不是“攒首付”。 找到工作和买房子都是期望的结果,填工作申请表和攒首付则是实现这些结果的必要手段。 实现目标让人兴奋,而实现目标的手段让人感觉只是苦差。

其次,设定抽象目标。想象下你正在努力找一份新工作。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目标说成是 “探索职业机会” 或 “读招聘启事提交申请”,这是对同一目标的两种不同说法:“读招聘启事” 具体在说你如何寻找职业机会,而 “探索职业机会” 则抽象解释了你为什么要读招聘启事。 虽然都是同一目标,但第一种说法显然比第二种更有驱动力,因为抽象描述强调的是行动背后的意义。

最后,你需要分清楚趋向型目标和回避性目标。“做什么”的目标叫“趋向型目标”,因为它明确了努力接近的理想状态,“不做什么”的目标叫“回避型目标”,因为它促使我们远离希望避免的状态。在不同的情境中,趋向型目标和回避型目标各自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通过以上小tips,职场人士可以根据自身状态,及时调整目标的设定,从而让自己迅速调整状态,更好的实现目标。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社

荐书:《内生动力》

作者:【美】艾利特·菲什巴赫

译者:冯晓霞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PART 5 迅速找回工作状态

每次长假归来,坐在办公桌前,大多数人不免要发出灵魂的质问“我到底在这里做什么?”这个疑问,我们普通人会有,就连被誉为“全球第一CEO”“世纪经理人”的杰克·韦尔奇也曾在《商业的本质》一书中写道过,并进行了形象地描述:“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经历过但丁在《炼狱》中描述的情景:一个庞大而干涸的深井里,被遗弃的灵魂们疯狂地寻找出路,挣扎着往上攀爬。很凄凉,也是很熟悉的感觉,尤其是对遭遇过事业低谷的人来说。”

但是为什么人们还继续干着令人不开心、无聊、毫无成就感的工作,被迫维持着低谷的状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没有好的下家接盘;二是受经济、生活、家庭等因素的限制无法离开现有工作。要摆脱这样的糟糕状态,杰克·韦尔奇在《商业的本质》中也给出了他的“方法论”。

杰克·韦尔奇于1960年加入通用电气公司(GE),1981至2001年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GE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在任期间,GE公司的市值从130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000亿美元,高居世界第一。他对于企业的成长、企业的管理方面颇有见解和方法。就像他所说的, “任何人都不应该单枪匹马地从事商业”“商业归根结底是一项‘团队运动’,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的确,团队是由每一个职场人组成的,对于职场人的个人成长、职业生涯管理、乃至退休后的状态,杰克·韦尔奇也颇有见解分析。对于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的工作状态低迷、事业进入低谷的问题,杰克·韦尔奇分析了几点原因:公司提供不了可以让职场人成长的职位、职场人错误地认为在工作中“技多不压身”、工作态度问题、业绩不佳等。

把脉出了“病症”的原因,自然要对症下药,书中,杰克·韦尔奇给出了几个行动选择,虽然有些看起来不免有些老生常谈,但是也能有新的启发。

首先,他认为职场人士不只是完成任务,而要超额完成任务;其次,要抱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主动请缨完成艰巨的任务,获得更多实战经验。第三,要学会脚踏实地,寻找支持者,并且在与同事或上司沟通时尽量做到换位思考。另外,要学会跟上最新科技,提升工作效率;最后,不论事业处于哪一个阶段,都将身边的每个人当作你的导师,虚心学习。

工作状态低迷、事业进入低谷,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的,但又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很可能会遇到的,在实践杰克·韦尔奇的行动选择时,也不妨回想一下当初来公司时的情景和初衷,“是为了成长,是为了成就感,是为了创造自己精彩的一生,是为了享受生命”。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社

荐书:《商业的本质》

作者:[美] 杰克·韦尔奇 / [美] 苏茜·韦尔奇

译者:蒋宗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在《东京八平米》中,

吉井忍曾写到,

“知道的生活方式更多元一点,

相当于给自己一种自由。”

投射到众多城市打工人身上也是如此。

故乡的生活是一种模版,

快速奔跑的都市生活又是另一种故事走向,

两者并无好坏之分,就看最终选择哪种模式。

如果我们确定要在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八平米」,

那么就请带着清醒的目光,和真实的目标,

让自己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