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大方法助力企业协调业务发展与影响力实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大方法助力企业协调业务发展与影响力实现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思考经济表现之余,也在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出质疑。

文|创瞰巴黎 Thierry Rayna、Valentine Georget

编辑|Meister Xia

一览:

  • 企业始终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关注焦点,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思考经济表现之余,也在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出质疑。
  • 企业能够精准衡量其经济表现和财务绩效,但环境和社会影响这一概念依旧模糊,其评估工具也有待完善。
  • 企业需要将目光投向“可持续商业模式”之外,综合考虑多方影响。
  • 很多时候,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核心并没有为其社会责任所服务,因此带来了“洗绿”指控。
  • 利益相关者(公司、机构、投资人、学术界、社会)在影响的实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始终以商业模式创新,抵御各类市场扰乱为关注焦点。过去,商业模式创新往往以提升可持续性、发展业务和改善财务绩效为目标。然而,面对气候变化、年轻人对“意义”的追求,以及社会责任的兴起等背景,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思考经济表现之余,也在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出质疑。

企业能够精准衡量其经济表现和财务绩效,但环境和社会影响这一概念依旧模糊,其评估工具也有待完善。即便是这方面的领先企业,也仍旧缺乏有效手段来保证业绩和社会影响力的双重发展。

01 超越“可持续商业模式”

面对业绩和影响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企业正在寻找新钥匙来解锁理解和制定决策的方法。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许多人都在尝试理解“可持续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并试图绘制出典型的良性商业模式,供想要(主动或被动)产生积极影响的企业所采纳。

这些模式固然可以帮助企业或管理层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但在此过程中,“什么是影响”,“为什么要创造影响”,以及“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影响”这两大从根本上大相径庭的问题并没有被区分对待。企业在进行战略制定时,应避免将过程与结果混为一谈。因此,企业需使用两组不同的工具,前者用于诊断和详细了解自身商业模式,后者用于全面评估自身商业模式将产生的广泛影响。

然而,我们的研究[1]表明,企业在考虑影响时较为片面,只评估了环境和社会影响,即便是领先企业也不例外。这会掣肘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商业模式的演变。

这种偏见属于一种定量偏差,毕竟评估上述领域要更为容易。因此,很多企业,甚至是最具环保意识的企业,也只关注一些可以量化的维度(以二氧化碳排放为首),而忽略一些相对直观,却难以衡量的环境和社会维度(如生物多样性和复原力)。现有的一些影响力衡量工具也较为片面,且法律法规也只关注部分影响,进而加剧了这种偏见。

图片来源:PI France - 不同维度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表明,综合衡量标准(旨在得出总体影响分数或指数)过度简化了一个本质上很复杂的现象,并掩盖了各影响维度之间的必要权衡:某维度(如环境)上的影响往往以牺牲其他维度(社会或经济)为代价。企业若想明智决策,就必须综合考虑多方影响(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个维度[2])。

02 企业商业模式要为影响力服务,杜绝“洗绿”行为

研究得出的一大结论,是企业普遍担心“洗绿”指控。但对领先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CSR)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很多时候,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核心并没有为其社会责任所服务。这样一来,CSR最终将沦落成一种企宣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例如,最近很流行的植树行为并不能够真正带来价值创造,除非是园艺公司!

企业的影响力战略往往只关注其商业模式的某个特定方面,即价值沟通,而将商业模式的其他方面(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获取)抛在一边。有些时候,上述公司可能会推出一款影响力产品或服务——通常为绿色产品(如生态填充物、固体洗发水)或道德产品,并以较高的价格(和利润率)出售给较为富裕的消费者。然而,此类行为并不会像企业所宣传的那样,产生任何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PI France - 业务模型的不同维度

企业商业模式和影响之间的脱节导致了对“洗绿”行为的指责。企业唯有将影响嵌入商业模式的方方面面,才能为相关行为赋予可信度。在此情况下,企业完全无需宣扬影响的重要性,因为其意图早已不言自明。

研究还发现,“产生影响”并不在于做“新的事情”,即推出“有影响的”产品或服务,而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例如,通过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使其在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所有维度上真正具备影响。

03 广邀内外生态系统参与

我们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价值网络)能够左右公司影响的实现能力。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孤军奋战均无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内外利益相关者(公司、机构、投资人、学术界、社会)在影响的实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动员现有利益相关者并吸引新的利益相关者至关重要。

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点,企业需对自身生态系统有一个详尽而全面的了解。即便企业找到了“完美”的商业模式,倘若缺乏利益相关者和关键合作伙伴的参与,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图片来源:PI France - 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

研究得出的最后一项结论,是治理在商业模式创新和生态系统动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在考虑内外利益相关者及资源管理时,有必要重新思考企业治理的模式和形式:它是避免公司业绩和影响力脱节的关键因素。

避免业绩和影响脱节的方法

我们的研究让企业开始调整战略制定,以协调业绩和影响之间的关系。通过商业模式诊断、生态系统图、影响评估这三种不同工具的有机结合,公司能够详细了解这个复杂问题的方方面面。每个工具都是引发企业反思的关键。当然,由于企业背景不同,三者的排序可能会略有差异。有些企业可能会先行评估其中某一方面,然后再思考其他两项对该目标的影响。

总而言之,企业能否协调商业绩效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坚信,答案是肯定的。但企业需要拓宽视野,转变对业绩和影响的看法。此外,企业还需借助决策工具的力量,详细了解其价值创造能力,以及对相关生态系统的影响。

图片来源:PI France -结合方法协调业务绩效和影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大方法助力企业协调业务发展与影响力实现

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思考经济表现之余,也在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出质疑。

文|创瞰巴黎 Thierry Rayna、Valentine Georget

编辑|Meister Xia

一览:

  • 企业始终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关注焦点,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思考经济表现之余,也在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出质疑。
  • 企业能够精准衡量其经济表现和财务绩效,但环境和社会影响这一概念依旧模糊,其评估工具也有待完善。
  • 企业需要将目光投向“可持续商业模式”之外,综合考虑多方影响。
  • 很多时候,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核心并没有为其社会责任所服务,因此带来了“洗绿”指控。
  • 利益相关者(公司、机构、投资人、学术界、社会)在影响的实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始终以商业模式创新,抵御各类市场扰乱为关注焦点。过去,商业模式创新往往以提升可持续性、发展业务和改善财务绩效为目标。然而,面对气候变化、年轻人对“意义”的追求,以及社会责任的兴起等背景,越来越多的公司在思考经济表现之余,也在对其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出质疑。

企业能够精准衡量其经济表现和财务绩效,但环境和社会影响这一概念依旧模糊,其评估工具也有待完善。即便是这方面的领先企业,也仍旧缺乏有效手段来保证业绩和社会影响力的双重发展。

01 超越“可持续商业模式”

面对业绩和影响力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企业正在寻找新钥匙来解锁理解和制定决策的方法。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许多人都在尝试理解“可持续商业模式”这一概念,并试图绘制出典型的良性商业模式,供想要(主动或被动)产生积极影响的企业所采纳。

这些模式固然可以帮助企业或管理层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但在此过程中,“什么是影响”,“为什么要创造影响”,以及“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影响”这两大从根本上大相径庭的问题并没有被区分对待。企业在进行战略制定时,应避免将过程与结果混为一谈。因此,企业需使用两组不同的工具,前者用于诊断和详细了解自身商业模式,后者用于全面评估自身商业模式将产生的广泛影响。

然而,我们的研究[1]表明,企业在考虑影响时较为片面,只评估了环境和社会影响,即便是领先企业也不例外。这会掣肘企业的战略制定及商业模式的演变。

这种偏见属于一种定量偏差,毕竟评估上述领域要更为容易。因此,很多企业,甚至是最具环保意识的企业,也只关注一些可以量化的维度(以二氧化碳排放为首),而忽略一些相对直观,却难以衡量的环境和社会维度(如生物多样性和复原力)。现有的一些影响力衡量工具也较为片面,且法律法规也只关注部分影响,进而加剧了这种偏见。

图片来源:PI France - 不同维度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表明,综合衡量标准(旨在得出总体影响分数或指数)过度简化了一个本质上很复杂的现象,并掩盖了各影响维度之间的必要权衡:某维度(如环境)上的影响往往以牺牲其他维度(社会或经济)为代价。企业若想明智决策,就必须综合考虑多方影响(包括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个维度[2])。

02 企业商业模式要为影响力服务,杜绝“洗绿”行为

研究得出的一大结论,是企业普遍担心“洗绿”指控。但对领先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CSR)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很多时候,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核心并没有为其社会责任所服务。这样一来,CSR最终将沦落成一种企宣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影响的性质和范围。例如,最近很流行的植树行为并不能够真正带来价值创造,除非是园艺公司!

企业的影响力战略往往只关注其商业模式的某个特定方面,即价值沟通,而将商业模式的其他方面(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播、价值获取)抛在一边。有些时候,上述公司可能会推出一款影响力产品或服务——通常为绿色产品(如生态填充物、固体洗发水)或道德产品,并以较高的价格(和利润率)出售给较为富裕的消费者。然而,此类行为并不会像企业所宣传的那样,产生任何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PI France - 业务模型的不同维度

企业商业模式和影响之间的脱节导致了对“洗绿”行为的指责。企业唯有将影响嵌入商业模式的方方面面,才能为相关行为赋予可信度。在此情况下,企业完全无需宣扬影响的重要性,因为其意图早已不言自明。

研究还发现,“产生影响”并不在于做“新的事情”,即推出“有影响的”产品或服务,而在于以不同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例如,通过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使其在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所有维度上真正具备影响。

03 广邀内外生态系统参与

我们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价值网络)能够左右公司影响的实现能力。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孤军奋战均无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内外利益相关者(公司、机构、投资人、学术界、社会)在影响的实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动员现有利益相关者并吸引新的利益相关者至关重要。

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点,企业需对自身生态系统有一个详尽而全面的了解。即便企业找到了“完美”的商业模式,倘若缺乏利益相关者和关键合作伙伴的参与,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图片来源:PI France - 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

研究得出的最后一项结论,是治理在商业模式创新和生态系统动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在考虑内外利益相关者及资源管理时,有必要重新思考企业治理的模式和形式:它是避免公司业绩和影响力脱节的关键因素。

避免业绩和影响脱节的方法

我们的研究让企业开始调整战略制定,以协调业绩和影响之间的关系。通过商业模式诊断、生态系统图、影响评估这三种不同工具的有机结合,公司能够详细了解这个复杂问题的方方面面。每个工具都是引发企业反思的关键。当然,由于企业背景不同,三者的排序可能会略有差异。有些企业可能会先行评估其中某一方面,然后再思考其他两项对该目标的影响。

总而言之,企业能否协调商业绩效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坚信,答案是肯定的。但企业需要拓宽视野,转变对业绩和影响的看法。此外,企业还需借助决策工具的力量,详细了解其价值创造能力,以及对相关生态系统的影响。

图片来源:PI France -结合方法协调业务绩效和影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