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成分榜单误导行业?消费者不了解成分,工程师也不爱热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成分榜单误导行业?消费者不了解成分,工程师也不爱热门

成分榜单只是一种参考,但不代表全部。

文|春雷社

当代消费者,喜欢研究成分。功效成分、添加量、测评数据、配方配伍成分的安全性等,均跳不过他们的「审问」。

然而,尽管消费者对成分的剖析越来越深、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但其对成分的理解依然与工程师存在很大区别。他们不断揣摩成分与功效的联系,而工程师则更倾向于考虑如何通过工艺调整增强功效。

两者之间看待成分的侧重点,喜欢的成分以及对成分的想象并不同频。不仅体现出消费者对成分的理解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的热门成分榜单并不能更好地引导行业。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消费者需要补充关于成分哪方面的知识?随着B、C两端的距离不断拉近,哪些成分才是未来的主旋律?

Part 01 消费者喜欢的成分VS工程师常用成分

新生代消费者,对成分的关注优于对品牌的关注,他们对成分的搜索反向影响研发端,各种热门成分榜单应运而生。

也许从榜单中「蹭流量」,是快速连接消费者最好的方式之一,但这似乎并不属于一些资深工程师的常规操作。

春雷社通过采访多位工程师发现,他们均认同成分榜单对行业带来的正面影响,但越资深的工程师越不会被热门榜单影响对其原料的筛选,更多从擅长的领域中选取。

资深工程师A偏向于选择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成分以及天然或植物来源的成分,如熊果苷、茶叶提取物、黄芩、VC、丹参、人参等。

资深工程师B对菌种特别的发酵类原料情有独钟,如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产物滤液等。

资深研发师C表示测评数据漂亮的原料均愿意尝试,但不喜欢使用延续大牌热门的成分(如玻色因、烟酰胺等),认为这些成分尽管国内可以自己生产,但依然是在做「大牌平替」。

资深研发师D则喜欢使用很少出现榜单上的原料,如纤连蛋白、氢化卵磷脂、聚季胺盐类、吡咯烷酮羧酸钠、聚谷氨酸钠等。

另外,据言安堂研究院等发布的《2021化妆品热门成分白皮书》,消费者与研发工程师基于认知的不同视角,在功效成分上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偏好。

注:表中受访工程师的从业年限集中在5~20年,对于化妆品行业的成分足够熟悉了解。本表内容来自言安堂《2021化妆品热门成分白皮书》,春雷社整理

不难看出,在各个护肤功效上,消费者喜欢的成分与研发师常用的成分存在一定差别。

一位资深研发师告诉春雷社,许多消费者看重的热门成分,并不是研发师心中的首选原料。

基于一些媒体、KOL及相关成分榜单的科普,消费者对成分表拥有一定的评估能力,但由于无法洞察背后的工艺加成以及选择原料的底层逻辑,导致两者对成分的理解存在很大区别。

以维A醇为例,维A醇是消费者认为非常优秀的一个抗衰成分,但基于稳定性的问题,许多工程师并不常用该成分,而是更喜欢多肽、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等抗衰成分。

相比消费者易多看重成分的热门与功效,工程师选择一款的原因则复杂得多:安全、功效、稳定性、工艺、价格,是其中最重要的五要素。

言安堂合伙人唐胜男博士分享,配方师对原料的要求,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消费者使用无不良反应);其次是稳定(不容易受到PH,离子,温度和光照的影响),并且工程师还要考虑工艺要求,配方架构和成分经皮吸收等等。

消费者多通过成分表揣摩产品的功效,但事实上「做配方是不会先看成分的」。越高阶的工程师,功力体现在调味,而非在于选择食材。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调味」的过程。

「常规产品的开发逻辑,工程师在通过消费调研发现痛点之后(如面膜滴液不服帖、黏腻等),先从base库选取基础配方,并确定基底(决定使用干皮或油润基底,还是其他基底)及肤感,然后再落实到功效成分的筛选,比如美白,就从美白系列成分中挑选。」

「技术沉淀越深的工程师,在挑选功效成分的时候,更看重的是成分之外影响功效的因素,『成分之间的兼容性、多个功效成分通路是否重叠,如何通过工艺的调整让活性成分更稳定、透皮吸收更好』这些才是工程师眼中的星辰大海。因为以相同的成分做出不一样的功效,不仅彰显个人技术水平,同时也为产品、品牌增添竞争壁垒。」唐胜男补充说。

尽管消费者不断进阶,但毕竟不是从业人士、专业人士,难以想象「成分丢进杯子」后续的操作流程。

另一方面,化妆品成分的相关榜单,更多的是基于APP的点击率、搜索量,或销售数据、备案数据而制定,难以呈现出成分背后的工艺和技术,如双连续相、液晶乳化结构,如何让产品成膜性更好、配方结构更稳定等,这些都是配方背后消费者所看不到,但研发工程师却必须考虑的因素。这也是导致消费者对成分的理解与工程师不能高度同频的重要原因。

Part 02 成分榜单影响力将下降?

热门成分榜单上所反映的是大流,大流只代表过去和现在的事,不代表未来的事。

「随着更多专业平台或原料端自主表达的兴起,化妆品热门成分这类榜单影响力会下降。」北京北医大生物科技研究院、广州贝塔化妆品技术研究院TFA实验室研究员马逸说。

一方面,基于更多科学、专业的科普,化妆品行业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消费者将慢慢从「数字成分党」过渡到更注重产品实用性和功效性的「素人测评家」,并且更加关注新原料、专利原料、独家原料等特色原料。

另一方面,随着本土原料的发展,也将改变化妆品原料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的僵局,促使成分类榜单发生洗牌。

相比具体成分的涨跌起落,某种程度上,未来成分的大趋势更能够统一消费者与工程师的认知。

马逸认为,技术改进过的成分,机理明确的成分,经典成熟的成分将会是未来市场的热门。

「一是天然和植物来源的成分,长盛不衰。大量这类成分目前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也十分有利于发挥中国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知名护肤专家、冰寒护肤实验室创始人冰寒认为。

「二是生物工程或合成生物学来源的一些成分,包括肽类、蛋白类、多糖类、多酚类、酶类等,这些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门槛和技术壁垒,对于构建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力非常有价值,同时,也可以使很多天然来源价值高、可获得性差的成分,实现稳定、批量的生产,并能降低成本。」

「三是基于现有原料的修饰,使之能够有更好的效果和安全性、更稳定的性质、更优异的配伍性,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氢醌,基于对苯二酚、间苯二酚的结构,一系列的修饰物加入,使之安全性更好,效果也更佳,如拜耳斯道夫推出的新型美白成分630也是一种间苯结构的衍生物。这种成分温和、高效,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实验数据,因此后来在市场上表现非常出色,拜耳斯道夫旗下品牌过去两年快速增长,与这个成分的成功十分有关。」

马逸和冰寒共同提到了「经过改良的成分」,说明现有成分功效的上限值得企业去探索、研究,也说明了技术的重要性。

当然,未来将出现哪些现象级成分并不局限于上述所说,科技和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肯定会带来新的惊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成分榜单误导行业?消费者不了解成分,工程师也不爱热门

成分榜单只是一种参考,但不代表全部。

文|春雷社

当代消费者,喜欢研究成分。功效成分、添加量、测评数据、配方配伍成分的安全性等,均跳不过他们的「审问」。

然而,尽管消费者对成分的剖析越来越深、认知水平不断提高,但其对成分的理解依然与工程师存在很大区别。他们不断揣摩成分与功效的联系,而工程师则更倾向于考虑如何通过工艺调整增强功效。

两者之间看待成分的侧重点,喜欢的成分以及对成分的想象并不同频。不仅体现出消费者对成分的理解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的热门成分榜单并不能更好地引导行业。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消费者需要补充关于成分哪方面的知识?随着B、C两端的距离不断拉近,哪些成分才是未来的主旋律?

Part 01 消费者喜欢的成分VS工程师常用成分

新生代消费者,对成分的关注优于对品牌的关注,他们对成分的搜索反向影响研发端,各种热门成分榜单应运而生。

也许从榜单中「蹭流量」,是快速连接消费者最好的方式之一,但这似乎并不属于一些资深工程师的常规操作。

春雷社通过采访多位工程师发现,他们均认同成分榜单对行业带来的正面影响,但越资深的工程师越不会被热门榜单影响对其原料的筛选,更多从擅长的领域中选取。

资深工程师A偏向于选择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成分以及天然或植物来源的成分,如熊果苷、茶叶提取物、黄芩、VC、丹参、人参等。

资深工程师B对菌种特别的发酵类原料情有独钟,如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半乳糖酵母样菌发酵产物滤液等。

资深研发师C表示测评数据漂亮的原料均愿意尝试,但不喜欢使用延续大牌热门的成分(如玻色因、烟酰胺等),认为这些成分尽管国内可以自己生产,但依然是在做「大牌平替」。

资深研发师D则喜欢使用很少出现榜单上的原料,如纤连蛋白、氢化卵磷脂、聚季胺盐类、吡咯烷酮羧酸钠、聚谷氨酸钠等。

另外,据言安堂研究院等发布的《2021化妆品热门成分白皮书》,消费者与研发工程师基于认知的不同视角,在功效成分上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偏好。

注:表中受访工程师的从业年限集中在5~20年,对于化妆品行业的成分足够熟悉了解。本表内容来自言安堂《2021化妆品热门成分白皮书》,春雷社整理

不难看出,在各个护肤功效上,消费者喜欢的成分与研发师常用的成分存在一定差别。

一位资深研发师告诉春雷社,许多消费者看重的热门成分,并不是研发师心中的首选原料。

基于一些媒体、KOL及相关成分榜单的科普,消费者对成分表拥有一定的评估能力,但由于无法洞察背后的工艺加成以及选择原料的底层逻辑,导致两者对成分的理解存在很大区别。

以维A醇为例,维A醇是消费者认为非常优秀的一个抗衰成分,但基于稳定性的问题,许多工程师并不常用该成分,而是更喜欢多肽、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等抗衰成分。

相比消费者易多看重成分的热门与功效,工程师选择一款的原因则复杂得多:安全、功效、稳定性、工艺、价格,是其中最重要的五要素。

言安堂合伙人唐胜男博士分享,配方师对原料的要求,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消费者使用无不良反应);其次是稳定(不容易受到PH,离子,温度和光照的影响),并且工程师还要考虑工艺要求,配方架构和成分经皮吸收等等。

消费者多通过成分表揣摩产品的功效,但事实上「做配方是不会先看成分的」。越高阶的工程师,功力体现在调味,而非在于选择食材。但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调味」的过程。

「常规产品的开发逻辑,工程师在通过消费调研发现痛点之后(如面膜滴液不服帖、黏腻等),先从base库选取基础配方,并确定基底(决定使用干皮或油润基底,还是其他基底)及肤感,然后再落实到功效成分的筛选,比如美白,就从美白系列成分中挑选。」

「技术沉淀越深的工程师,在挑选功效成分的时候,更看重的是成分之外影响功效的因素,『成分之间的兼容性、多个功效成分通路是否重叠,如何通过工艺的调整让活性成分更稳定、透皮吸收更好』这些才是工程师眼中的星辰大海。因为以相同的成分做出不一样的功效,不仅彰显个人技术水平,同时也为产品、品牌增添竞争壁垒。」唐胜男补充说。

尽管消费者不断进阶,但毕竟不是从业人士、专业人士,难以想象「成分丢进杯子」后续的操作流程。

另一方面,化妆品成分的相关榜单,更多的是基于APP的点击率、搜索量,或销售数据、备案数据而制定,难以呈现出成分背后的工艺和技术,如双连续相、液晶乳化结构,如何让产品成膜性更好、配方结构更稳定等,这些都是配方背后消费者所看不到,但研发工程师却必须考虑的因素。这也是导致消费者对成分的理解与工程师不能高度同频的重要原因。

Part 02 成分榜单影响力将下降?

热门成分榜单上所反映的是大流,大流只代表过去和现在的事,不代表未来的事。

「随着更多专业平台或原料端自主表达的兴起,化妆品热门成分这类榜单影响力会下降。」北京北医大生物科技研究院、广州贝塔化妆品技术研究院TFA实验室研究员马逸说。

一方面,基于更多科学、专业的科普,化妆品行业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消费者将慢慢从「数字成分党」过渡到更注重产品实用性和功效性的「素人测评家」,并且更加关注新原料、专利原料、独家原料等特色原料。

另一方面,随着本土原料的发展,也将改变化妆品原料话语权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的僵局,促使成分类榜单发生洗牌。

相比具体成分的涨跌起落,某种程度上,未来成分的大趋势更能够统一消费者与工程师的认知。

马逸认为,技术改进过的成分,机理明确的成分,经典成熟的成分将会是未来市场的热门。

「一是天然和植物来源的成分,长盛不衰。大量这类成分目前仍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也十分有利于发挥中国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知名护肤专家、冰寒护肤实验室创始人冰寒认为。

「二是生物工程或合成生物学来源的一些成分,包括肽类、蛋白类、多糖类、多酚类、酶类等,这些成分具有很高的开发门槛和技术壁垒,对于构建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力非常有价值,同时,也可以使很多天然来源价值高、可获得性差的成分,实现稳定、批量的生产,并能降低成本。」

「三是基于现有原料的修饰,使之能够有更好的效果和安全性、更稳定的性质、更优异的配伍性,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氢醌,基于对苯二酚、间苯二酚的结构,一系列的修饰物加入,使之安全性更好,效果也更佳,如拜耳斯道夫推出的新型美白成分630也是一种间苯结构的衍生物。这种成分温和、高效,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实验数据,因此后来在市场上表现非常出色,拜耳斯道夫旗下品牌过去两年快速增长,与这个成分的成功十分有关。」

马逸和冰寒共同提到了「经过改良的成分」,说明现有成分功效的上限值得企业去探索、研究,也说明了技术的重要性。

当然,未来将出现哪些现象级成分并不局限于上述所说,科技和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肯定会带来新的惊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