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人造郭敬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人造郭敬明

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荒诞的时代,就必须接受时代给我们这样一个郭敬明。

 

1.我是郭敬明

飘在高空中的感觉,曾让郭敬明沉醉不已。

那是15年前,他前去上海参加2001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时的记忆。飞机升空后,城市灯火与头顶星空,营造出一种美丽的幻觉。这位高二学生,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乞丐”。

此前,他从没看见过地铁,心心念念赚一大笔稿费,买下看中已久的羽毛球拍。

从他的老家四川自贡——一个以恐龙、井盐和灯会闻名于世的重工业城市,到达中国最发达的大都会,需要近2000公里的路程。为买飞机票,父母花掉了积蓄多年攒下的几千元,他只能独自前往。

在散文中,他描写故乡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农村一样的城市”,而是上海则是神往之地。就像所有试图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一样,他揣着野心而来。

他擅长细腻敏感的文字,喜欢苏童和安妮宝贝,坚持在文学网站上写作。上高中时,他就在文章中表达过:写作是孤独的,但他不要孤独,“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对生物老师说,人类社会应该用战争和瘟疫淘汰一批弱者。

为了拿到第一名,他研究了前两届新概念比赛几乎所有的获奖作品,揣摩评委喜欢的风格,填了7张报名表,最后交了7篇5000字的作文。

连续两届新概念一等奖,令他声名鹊起。那一年,虽然新概念已不再有保送名额,但他依然借势,得以到上海大学就读。

上海好大。他爱上海,可上海不爱他。

郭敬明曾提及,因为不会走地铁闸门,他和母亲被工作人员羞辱。他曾被外滩的奢侈品店拒之门外,遭受冷言冷语。他用复读机一遍遍的学上海话,却依然融不进同学的圈子。他蹲在繁华的上海街头,上海回应给他一张冰冷的脸。

45度仰望星空的忧伤,被现实打回了原形。那些后来给他带来荣誉的文字,其实层层叠叠包裹着伤口。

大学暑假,他熬夜写完了《幻城》。发行量在短短几个月后超过50万册。同一年接连出版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令这个大三学生,摇身变为身价百万的作家,也得以“真正融入了上海的生活”。

这时,上海爱他了。

所有的爱都是有代价的。他追逐荣华的方式并不光明。几年后,作家庄雨打赢了诉讼《梦里》抄袭她《圈里圈外》的官司,获得了赔偿,却没有获得郭敬明的道歉。庄雨为胜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曾有媒体指出,郭敬明用的是一种打散之后的“模仿”,法律上界定十分困难。

直至今日,这还是郭敬明的禁忌。

我们知道的是,判决当天,郭敬明大哭一场。他曾在《夏至未至》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剧情:完美善良的男主在大赛中一举成名,却被人起诉抄袭别人画作,千夫所指。当然在小说里,男主是冤枉的。

粉丝们选择了宽容。对于那些在校园高墙内、课外读物还停留在说教式书籍的中学生而言,郭敬明营造的世界带着特有幻彩。学业的困惑、独生子女的孤单,以及从成人世界透过来的残酷,都需要一个幻境逃避。青春文学,这个体量巨大的市场被激活了。

王朔和金庸,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别嘲笑那些被郭敬明统治的青春。再幼稚的青春,也是青春。

人们需要作家,于是就有了作家。人们需要偶像,于是就有了偶像。

人们需要一个偶像作家,于是,就有了郭敬明。

2. 人造郭敬明

郭敬明其实什么都明白。

高中时,好友说他没有方向,“你连自己是什么、要什么都不知道”——而当命运真的推开一条门缝时,他选择得比谁都清晰果断。

几年间,他的《爵迹》、《悲伤逆流成河》等作品均是百万销量。《小时代》系列最终卖出了550万本。

实际上,他的第一本书,2002年出版的《爱与痛的边缘》,当年只卖了6000册。书分两卷,《白昼明媚》与《暗夜未央》,意思是在白天黑夜轮转中分享少年的烦恼与忧伤。都是真情实感,可是,谁爱看?

接下来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最终造就了公众眼中的那个郭敬明,那个会讲最浮华故事的郭敬明。

他成功抓住了这个时代的一部分需求——数量庞大、没有步入社会的年轻读者,向往着那个由豪宅、名车、时尚衣装拼凑起的光鲜世界。哪怕是梦,也可沉溺偷欢。

评论者称,《小时代》是理解这个时代的一个标本。郭敬明击中了年轻人一代人的潜意识——每个人与身处的历史环境都是断裂的,人们试图用外在物质确认自我价值。

那个曾经被上海嘲弄的自贡青年,那个被上海抛弃的瘦弱小孩,成为最世文化的总裁,旗下《最小说》发行量,超过中国其他文学类期刊的总和。

他签约的几十个作家几乎都外表靓丽,很难说这是个巧合。这些颜值作家都有着特定的粉丝群体,郭敬明热衷将自己与他们捆绑“销售”。每年年末,郭敬明会邀请他们中的一部分来到上海参加公司的年会,而条件是进入当年码洋排行榜前15名。

他们被要求穿着礼服,如同明星走红毯般,接受员工们的注目礼。

他是成功商人郭敬明:拥有强烈的控制欲,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熟稔如流水线般的包装运作,以及长期保持旺盛的精力。他连年登上作家富榜,进入中国作协,通过出版业的挂职,获得了副处级干部的身份,还曾登上纽约时报,被称作“中国最成功的作家”。

他用上亿元买下别墅,在屋子里摆满奢侈品,收集古董和名画的仿制品;他将公司年会的地点在英国领事馆改造的外滩一号、利兹卡尔顿酒店,或者宋美龄就餐过的和平饭店6层;他偶尔秀下内裤,还不忘露出CK标签。

曾经为了拍戏,他凭借一己之力打通各方关系,封锁了上海的延安路高架桥。

上海爱不爱他,已经无所谓了。

剽窃引发了巨大的非议之后,他选择了更能处理负面消息的出版方。他们在媒体公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郭敬明在各种活动中的形象更加正面。镜头前,他不用再揪着头发,或者含泪掩面。

他是强势的成功者,他是大上海的上位者。他甚至不承认逆袭,他天生贵气。

虽然《幻城》、《爵迹》等作品,直至今日仍然遭受外界“抄袭”的诟病。但这时他已不用辩解。他的粉丝自然会反击:他已经这么努力,他一经如此成功,你们有什么资格批评他?

在这个习惯快速阅读、抄袭与模仿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功利时代,火不火远比真不真,更为重要。

出版人黎波说“是各种合力造就了他,他赶上这么一个时代,其实他自己什么都不是。”

3. 套中郭敬明

男人的价值并不在于身高,不在于赛车,而要是拥有一颗折纸般轻盈,青木般剔透,刺金般闪耀的心。

电影《小时代》四部曲最终突破了20亿票房。批评者语塞,打脸打得山响。

电影上映前夕,他可以不吃午饭接受四五家媒体专访,一天只睡3个小时。他往往扫一眼提纲,就开始侃侃而谈:“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作为符号的郭敬明,需要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导演郭敬明,只是作家和商人郭敬明在幕布上的延续。喜欢他和讨厌的他人,还是那批人,只是换了个战场。

有人说,其他导演注定无法拍出郭敬明眼中的繁华与虚幻。也有人说,在影院看《小时代》遇到熟人,如同嫖娼被抓。

他已经可以从容的面对攻击。他自认为一个规则破坏者,去了哪个领域都会造成争议。他说,如果有一天就算是韩寒写影评批评《小时代》是烂片,他也不会反攻。

或许转变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出版业的寒冬让郭敬明察觉到了危机。近几年,《最小说》销量已经下滑至每月30万册。纸质出版占这家公司2000万利润中的近八成。

《小时代》之后,郭敬明开始承接一些电影和电视剧的剧本。他要求下属,把这件事当成科研项目去做。

最世文化旗下的两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剩者为王》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票房和口碑均遭遇滑铁卢。很快,郭敬明宣布拍摄《爵迹》,并决定亲手续写这部搁笔许久的玄幻小说。

不久前,他对即将上映的《爵迹》海报中,“郭敬明作品”字样被删去而大发雷霆,接连在微博上发问,进而登上各大媒体头条。

事实上,几年前,小说《爵迹》面世之时就曾陷入抄袭动画兼游戏《命运长夜》(FATE)的漫长的口水战。

但剧情演变为郭敬明与宣传方的和解时。有网友认为此举有炒作新片的嫌疑。我们笑了小四好多年,却发现越来越看不透他了,这真是一件不好笑的事情。

有人说,郭敬明身型语态的像卡波特,经历犹如中国的盖茨比。电影上,他想成为诺兰一样商业和艺术兼顾的导演。他自己则希望在70岁时像乔治阿玛尼。

他学生时期所写散文《变形记》的开头提到——我没有企图抄袭卡夫卡,我也不敢。卡夫卡是个最让我恐惧的作家,拒绝光明,热爱黑暗,身居陋室,寡言少语,拥抱绝望……我和他有太多的不同,我在世俗精致而光滑的物质生活中成长,被尘世甜腻的香味所围绕.

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这个时代,这都是个有趣的隐喻。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理由去苛责他。你我皆木偶。

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荒诞的时代,就必须接受时代给我们这样一个郭敬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郭敬明

  • 郭敬明新戏《燃霜为昼》女二竟是北电校花饶嘉迪
  • 3699元的妆造色彩测试,割韭菜的新智商税?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人造郭敬明

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荒诞的时代,就必须接受时代给我们这样一个郭敬明。

 

1.我是郭敬明

飘在高空中的感觉,曾让郭敬明沉醉不已。

那是15年前,他前去上海参加2001年新概念作文大赛时的记忆。飞机升空后,城市灯火与头顶星空,营造出一种美丽的幻觉。这位高二学生,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乞丐”。

此前,他从没看见过地铁,心心念念赚一大笔稿费,买下看中已久的羽毛球拍。

从他的老家四川自贡——一个以恐龙、井盐和灯会闻名于世的重工业城市,到达中国最发达的大都会,需要近2000公里的路程。为买飞机票,父母花掉了积蓄多年攒下的几千元,他只能独自前往。

在散文中,他描写故乡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农村一样的城市”,而是上海则是神往之地。就像所有试图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一样,他揣着野心而来。

他擅长细腻敏感的文字,喜欢苏童和安妮宝贝,坚持在文学网站上写作。上高中时,他就在文章中表达过:写作是孤独的,但他不要孤独,“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对生物老师说,人类社会应该用战争和瘟疫淘汰一批弱者。

为了拿到第一名,他研究了前两届新概念比赛几乎所有的获奖作品,揣摩评委喜欢的风格,填了7张报名表,最后交了7篇5000字的作文。

连续两届新概念一等奖,令他声名鹊起。那一年,虽然新概念已不再有保送名额,但他依然借势,得以到上海大学就读。

上海好大。他爱上海,可上海不爱他。

郭敬明曾提及,因为不会走地铁闸门,他和母亲被工作人员羞辱。他曾被外滩的奢侈品店拒之门外,遭受冷言冷语。他用复读机一遍遍的学上海话,却依然融不进同学的圈子。他蹲在繁华的上海街头,上海回应给他一张冰冷的脸。

45度仰望星空的忧伤,被现实打回了原形。那些后来给他带来荣誉的文字,其实层层叠叠包裹着伤口。

大学暑假,他熬夜写完了《幻城》。发行量在短短几个月后超过50万册。同一年接连出版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令这个大三学生,摇身变为身价百万的作家,也得以“真正融入了上海的生活”。

这时,上海爱他了。

所有的爱都是有代价的。他追逐荣华的方式并不光明。几年后,作家庄雨打赢了诉讼《梦里》抄袭她《圈里圈外》的官司,获得了赔偿,却没有获得郭敬明的道歉。庄雨为胜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曾有媒体指出,郭敬明用的是一种打散之后的“模仿”,法律上界定十分困难。

直至今日,这还是郭敬明的禁忌。

我们知道的是,判决当天,郭敬明大哭一场。他曾在《夏至未至》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剧情:完美善良的男主在大赛中一举成名,却被人起诉抄袭别人画作,千夫所指。当然在小说里,男主是冤枉的。

粉丝们选择了宽容。对于那些在校园高墙内、课外读物还停留在说教式书籍的中学生而言,郭敬明营造的世界带着特有幻彩。学业的困惑、独生子女的孤单,以及从成人世界透过来的残酷,都需要一个幻境逃避。青春文学,这个体量巨大的市场被激活了。

王朔和金庸,都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别嘲笑那些被郭敬明统治的青春。再幼稚的青春,也是青春。

人们需要作家,于是就有了作家。人们需要偶像,于是就有了偶像。

人们需要一个偶像作家,于是,就有了郭敬明。

2. 人造郭敬明

郭敬明其实什么都明白。

高中时,好友说他没有方向,“你连自己是什么、要什么都不知道”——而当命运真的推开一条门缝时,他选择得比谁都清晰果断。

几年间,他的《爵迹》、《悲伤逆流成河》等作品均是百万销量。《小时代》系列最终卖出了550万本。

实际上,他的第一本书,2002年出版的《爱与痛的边缘》,当年只卖了6000册。书分两卷,《白昼明媚》与《暗夜未央》,意思是在白天黑夜轮转中分享少年的烦恼与忧伤。都是真情实感,可是,谁爱看?

接下来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最终造就了公众眼中的那个郭敬明,那个会讲最浮华故事的郭敬明。

他成功抓住了这个时代的一部分需求——数量庞大、没有步入社会的年轻读者,向往着那个由豪宅、名车、时尚衣装拼凑起的光鲜世界。哪怕是梦,也可沉溺偷欢。

评论者称,《小时代》是理解这个时代的一个标本。郭敬明击中了年轻人一代人的潜意识——每个人与身处的历史环境都是断裂的,人们试图用外在物质确认自我价值。

那个曾经被上海嘲弄的自贡青年,那个被上海抛弃的瘦弱小孩,成为最世文化的总裁,旗下《最小说》发行量,超过中国其他文学类期刊的总和。

他签约的几十个作家几乎都外表靓丽,很难说这是个巧合。这些颜值作家都有着特定的粉丝群体,郭敬明热衷将自己与他们捆绑“销售”。每年年末,郭敬明会邀请他们中的一部分来到上海参加公司的年会,而条件是进入当年码洋排行榜前15名。

他们被要求穿着礼服,如同明星走红毯般,接受员工们的注目礼。

他是成功商人郭敬明:拥有强烈的控制欲,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熟稔如流水线般的包装运作,以及长期保持旺盛的精力。他连年登上作家富榜,进入中国作协,通过出版业的挂职,获得了副处级干部的身份,还曾登上纽约时报,被称作“中国最成功的作家”。

他用上亿元买下别墅,在屋子里摆满奢侈品,收集古董和名画的仿制品;他将公司年会的地点在英国领事馆改造的外滩一号、利兹卡尔顿酒店,或者宋美龄就餐过的和平饭店6层;他偶尔秀下内裤,还不忘露出CK标签。

曾经为了拍戏,他凭借一己之力打通各方关系,封锁了上海的延安路高架桥。

上海爱不爱他,已经无所谓了。

剽窃引发了巨大的非议之后,他选择了更能处理负面消息的出版方。他们在媒体公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郭敬明在各种活动中的形象更加正面。镜头前,他不用再揪着头发,或者含泪掩面。

他是强势的成功者,他是大上海的上位者。他甚至不承认逆袭,他天生贵气。

虽然《幻城》、《爵迹》等作品,直至今日仍然遭受外界“抄袭”的诟病。但这时他已不用辩解。他的粉丝自然会反击:他已经这么努力,他一经如此成功,你们有什么资格批评他?

在这个习惯快速阅读、抄袭与模仿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的功利时代,火不火远比真不真,更为重要。

出版人黎波说“是各种合力造就了他,他赶上这么一个时代,其实他自己什么都不是。”

3. 套中郭敬明

男人的价值并不在于身高,不在于赛车,而要是拥有一颗折纸般轻盈,青木般剔透,刺金般闪耀的心。

电影《小时代》四部曲最终突破了20亿票房。批评者语塞,打脸打得山响。

电影上映前夕,他可以不吃午饭接受四五家媒体专访,一天只睡3个小时。他往往扫一眼提纲,就开始侃侃而谈:“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作为符号的郭敬明,需要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

导演郭敬明,只是作家和商人郭敬明在幕布上的延续。喜欢他和讨厌的他人,还是那批人,只是换了个战场。

有人说,其他导演注定无法拍出郭敬明眼中的繁华与虚幻。也有人说,在影院看《小时代》遇到熟人,如同嫖娼被抓。

他已经可以从容的面对攻击。他自认为一个规则破坏者,去了哪个领域都会造成争议。他说,如果有一天就算是韩寒写影评批评《小时代》是烂片,他也不会反攻。

或许转变的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在于,出版业的寒冬让郭敬明察觉到了危机。近几年,《最小说》销量已经下滑至每月30万册。纸质出版占这家公司2000万利润中的近八成。

《小时代》之后,郭敬明开始承接一些电影和电视剧的剧本。他要求下属,把这件事当成科研项目去做。

最世文化旗下的两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剩者为王》和《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票房和口碑均遭遇滑铁卢。很快,郭敬明宣布拍摄《爵迹》,并决定亲手续写这部搁笔许久的玄幻小说。

不久前,他对即将上映的《爵迹》海报中,“郭敬明作品”字样被删去而大发雷霆,接连在微博上发问,进而登上各大媒体头条。

事实上,几年前,小说《爵迹》面世之时就曾陷入抄袭动画兼游戏《命运长夜》(FATE)的漫长的口水战。

但剧情演变为郭敬明与宣传方的和解时。有网友认为此举有炒作新片的嫌疑。我们笑了小四好多年,却发现越来越看不透他了,这真是一件不好笑的事情。

有人说,郭敬明身型语态的像卡波特,经历犹如中国的盖茨比。电影上,他想成为诺兰一样商业和艺术兼顾的导演。他自己则希望在70岁时像乔治阿玛尼。

他学生时期所写散文《变形记》的开头提到——我没有企图抄袭卡夫卡,我也不敢。卡夫卡是个最让我恐惧的作家,拒绝光明,热爱黑暗,身居陋室,寡言少语,拥抱绝望……我和他有太多的不同,我在世俗精致而光滑的物质生活中成长,被尘世甜腻的香味所围绕.

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这个时代,这都是个有趣的隐喻。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理由去苛责他。你我皆木偶。

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个荒诞的时代,就必须接受时代给我们这样一个郭敬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