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炒作风起,“中国版ChatGPT”虚实几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炒作风起,“中国版ChatGPT”虚实几分

从技术竞争的层面看,ChatGPT的大热对于中国科技公司实际是个利空。

文|大摩财经

ChatGPT让沉寂的国内互联网科技行业重新热闹起来。

大洋彼岸,微软和Elon Musk等投资的ChatGPT成为最热门的现象级AI产品,并掀起市场对互联网巨头技术潜力的重新思考。国内互联网公司和资本市场亦闻风而动。

鉴于ChatGPT对搜索引擎业务的挑战最直接,百度最快公开披露了相关业务。2月7日,百度确认将发布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ERNIE Bot),百度CEO李彦宏在内

部更将“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定为最新的关键任务之一。随后,腾讯正有序推进ChatGPT方向研究、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类ChatGPT对话机器人、网易有道在开发类似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学习服务等消息也开始流传。

尽管各家科技公司的ChatGPT相关产品尚未真正落地,但资本市场已给出热烈反应。过去几天,百度、知乎、云从科技、三六零等ChatGPT概念股均出现大涨,三六零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知乎在2月8日盘中最高涨幅逼近60%、股价创历史新高。

不过,谷歌仓促推出、对标ChatGPT的产品Bard不达预期,让资本市场稍微冷静了下来。谷歌在2月8日大跌7.4%,创2022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也带动了国内ChatGPT概念股的整体回吐。

百度的差距

OpenAI在2022年11月底正式发布的ChatGPT,之所以最近再度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主要源于科技巨头微软近期的诸多动作。

曾在上一代搜索引擎竞争中失意落败的微软,大有借ChatGPT重振旗鼓的做派。微软的一系列战略动作,将自身与OpenAI及旗下ChatGPT紧密捆绑,不仅为市场指出了一条ChatGPT的产业落地方向,还引燃了美国科技巨头之间的新战火。科技巨头之间剑拔弩张的场面,大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过了。

ChatGPT之所以能让科技巨头如此兴奋和紧张,一大原因是他们从中看到了颠覆现有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甚至诞生行业新格局的希望。有了ChatGPT之后,用户只需输入问题即可得到答案,搜索引擎排名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意味着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巨头将失去最为重要的广告收入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是国内最先对ChatGPT做出实际反应的科技公司。ChatGPT产品形态与搜索引擎的天然契合度,给予了市场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尽管产品尚未发布,进入2月后的百度股价依然实现了曲折上涨。

市场上一次对百度追捧还是因为“造车”。从2021年初开始,百度股价在几个月内实现翻倍,但随着炒作退潮以及中概股整体大跌,百度股价很快又被打回原形。直到今年中概股有所复苏以及ChatGPT概念在资本市场大热,百度才得以再次上演股价翻倍神话:从2022年11月陷入谷底的70多美元,涨到如今150美元左右。

李彦宏是国内最早为AI摇旗呐喊的企业家,百度是国内最早成立研究院的头部科技公司,过去几年,百度也将研发投入比重当做企业宣传的重要点,AI毫无疑问是贴在百度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但市场在高度期待下,也必须正视潜藏的不确定性,即百度是否有能力做出类ChatGPT产品。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ChatGPT标志着国内在大型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相关技术方面距离最先进技术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了,OpenAI领先Google、DeepMind大约半年到一年,领先国内两年左右。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刘群坦诚,中国在技术上还有差距,主要差距是在基础模型本身上。特看科技CEO乐乘认为,目前全球还没有能跟ChatGPT抗衡的大模型,业界共识是差距在两年以上。

OpenAI公司CEO曾表示,未来行业内将会分为三个层级的玩家,第一层级是有大模型底座的基础设施公司,有资格位列其中的公司不会太多,只有一两家,比如OpenAI、Google。

换言之,蹭ChatGPT的概念容易,但要做出类似产品绝不那么简单。当然,百度过往在战略上的摇摆,更让投资者对百度的前景抱有疑虑。

某种程度上,百度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ERNIE Bot)的官宣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很难改变百度的基本面,也难以解决看似遥远、实则迫近的搜索引擎战略危机。

更何况,从技术竞争的层面看,ChatGPT的大热对于中国科技公司实际是个利空。

谁能受益?

不过,面对直接改变了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范式的ChatGPT,中国的科技巨头们显然不会甘愿落后于人。在微软加速了ChatGPT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背景下,ChatGPT必将成为国内科技产业界的新热点。

大模型在资金、数据等资源方面所需的量级大大增加,因此,与AlphaGo引燃的上一轮AI创投热不同,这一次的ChatGPT热潮可能更多会是巨头的游戏。

自2015年成立以来,OpenAI获得了Sam Altman、Elon Musk、Reid Hoffman的慈善基金会和Khosla Ventures的多轮注资,2019年更是获得了来自微软的10亿美元投资,得到巨头的背书和扶持。

微软为OpenAI带来的不只是资金和光环,更有算力和产业落地场景。

算力是AI时代的发动机。微软2019年首次注资OpenAI后,OpenAI就逐渐将云计算服务迁移到了Azure。据媒体报道,OpenAI每年在微软云服务上模型训练花费约为7000万美元,构成了微软向OpenAI投资的重要部分。

算法之外,微软对OpenAI的价值还体现在产业落地上。2021年,微软在Azure中集中部署OpenAI开发的GPT、DALLE、Codex等各类工具,OpenAI则通过Azure向企业提供付费API和AI工具,有了产业落地的出口。

回顾OpenAI的崛起历程不难发现,微软的进入是一个关键变量。因此,国内科技产业要想复制OpenAI的成功,资金、算力、产业场景等资源缺一不可。正因如此,口袋足够深的头部公司才有可能玩得转这个游戏,比如阿里、腾讯、字节等。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第一层级玩家,更不必成为第一层级的玩家。游戏规则确定后,新技术打开的空间足够容纳更多机遇。易于理解的例子是:手机操作系统只有安卓和iOS做出来了,在它们的基础上则诞生了非常多、非常成功的应用公司。

ChatGPT的爆红,实则是AIGC(AI-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开启的标志。红杉资本曾在去年9月对于生成式AI的市场空间和机遇做过非常全面的剖析。

在应用层面,生成式AI将在文案、垂直行业的写作助手、代码生成、艺术生成、游戏、媒体/广告、设计、社交媒体和数字社区等领域发挥比较大的价值。

直白一点说,伴随生成式AI技术的逐渐成熟,以上领域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的人工岗位,将可能被更有效率的机器所替代。因此,AIGC带来的增量市场机遇,将更多以生产工具和效率工具的形式出现。

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上一波AI热潮中诞生的AI独角兽们面临的规模化问题,也将有望得到解决。这也是市场开始看好老牌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以及云从、商汤、旷视等公司的原因。

短期概念热炒会降温,但是否要由此重估科技互联网巨头的价值,恐怕是接下来投资者要思考的话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百度

5.4k
  • AI眼镜风潮来袭,产业链公司摩拳擦掌备战忙
  • 百度想要淘汰程序员?李彦宏发布无代码开发工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炒作风起,“中国版ChatGPT”虚实几分

从技术竞争的层面看,ChatGPT的大热对于中国科技公司实际是个利空。

文|大摩财经

ChatGPT让沉寂的国内互联网科技行业重新热闹起来。

大洋彼岸,微软和Elon Musk等投资的ChatGPT成为最热门的现象级AI产品,并掀起市场对互联网巨头技术潜力的重新思考。国内互联网公司和资本市场亦闻风而动。

鉴于ChatGPT对搜索引擎业务的挑战最直接,百度最快公开披露了相关业务。2月7日,百度确认将发布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ERNIE Bot),百度CEO李彦宏在内

部更将“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定为最新的关键任务之一。随后,腾讯正有序推进ChatGPT方向研究、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类ChatGPT对话机器人、网易有道在开发类似于ChatGPT的人工智能学习服务等消息也开始流传。

尽管各家科技公司的ChatGPT相关产品尚未真正落地,但资本市场已给出热烈反应。过去几天,百度、知乎、云从科技、三六零等ChatGPT概念股均出现大涨,三六零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知乎在2月8日盘中最高涨幅逼近60%、股价创历史新高。

不过,谷歌仓促推出、对标ChatGPT的产品Bard不达预期,让资本市场稍微冷静了下来。谷歌在2月8日大跌7.4%,创2022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也带动了国内ChatGPT概念股的整体回吐。

百度的差距

OpenAI在2022年11月底正式发布的ChatGPT,之所以最近再度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主要源于科技巨头微软近期的诸多动作。

曾在上一代搜索引擎竞争中失意落败的微软,大有借ChatGPT重振旗鼓的做派。微软的一系列战略动作,将自身与OpenAI及旗下ChatGPT紧密捆绑,不仅为市场指出了一条ChatGPT的产业落地方向,还引燃了美国科技巨头之间的新战火。科技巨头之间剑拔弩张的场面,大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到过了。

ChatGPT之所以能让科技巨头如此兴奋和紧张,一大原因是他们从中看到了颠覆现有搜索引擎商业模式、甚至诞生行业新格局的希望。有了ChatGPT之后,用户只需输入问题即可得到答案,搜索引擎排名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意味着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巨头将失去最为重要的广告收入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百度是国内最先对ChatGPT做出实际反应的科技公司。ChatGPT产品形态与搜索引擎的天然契合度,给予了市场足够的想象空间,因此,尽管产品尚未发布,进入2月后的百度股价依然实现了曲折上涨。

市场上一次对百度追捧还是因为“造车”。从2021年初开始,百度股价在几个月内实现翻倍,但随着炒作退潮以及中概股整体大跌,百度股价很快又被打回原形。直到今年中概股有所复苏以及ChatGPT概念在资本市场大热,百度才得以再次上演股价翻倍神话:从2022年11月陷入谷底的70多美元,涨到如今150美元左右。

李彦宏是国内最早为AI摇旗呐喊的企业家,百度是国内最早成立研究院的头部科技公司,过去几年,百度也将研发投入比重当做企业宣传的重要点,AI毫无疑问是贴在百度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但市场在高度期待下,也必须正视潜藏的不确定性,即百度是否有能力做出类ChatGPT产品。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ChatGPT标志着国内在大型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相关技术方面距离最先进技术的差距进一步加大了,OpenAI领先Google、DeepMind大约半年到一年,领先国内两年左右。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刘群坦诚,中国在技术上还有差距,主要差距是在基础模型本身上。特看科技CEO乐乘认为,目前全球还没有能跟ChatGPT抗衡的大模型,业界共识是差距在两年以上。

OpenAI公司CEO曾表示,未来行业内将会分为三个层级的玩家,第一层级是有大模型底座的基础设施公司,有资格位列其中的公司不会太多,只有一两家,比如OpenAI、Google。

换言之,蹭ChatGPT的概念容易,但要做出类似产品绝不那么简单。当然,百度过往在战略上的摇摆,更让投资者对百度的前景抱有疑虑。

某种程度上,百度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ERNIE Bot)的官宣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很难改变百度的基本面,也难以解决看似遥远、实则迫近的搜索引擎战略危机。

更何况,从技术竞争的层面看,ChatGPT的大热对于中国科技公司实际是个利空。

谁能受益?

不过,面对直接改变了NLP(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范式的ChatGPT,中国的科技巨头们显然不会甘愿落后于人。在微软加速了ChatGPT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背景下,ChatGPT必将成为国内科技产业界的新热点。

大模型在资金、数据等资源方面所需的量级大大增加,因此,与AlphaGo引燃的上一轮AI创投热不同,这一次的ChatGPT热潮可能更多会是巨头的游戏。

自2015年成立以来,OpenAI获得了Sam Altman、Elon Musk、Reid Hoffman的慈善基金会和Khosla Ventures的多轮注资,2019年更是获得了来自微软的10亿美元投资,得到巨头的背书和扶持。

微软为OpenAI带来的不只是资金和光环,更有算力和产业落地场景。

算力是AI时代的发动机。微软2019年首次注资OpenAI后,OpenAI就逐渐将云计算服务迁移到了Azure。据媒体报道,OpenAI每年在微软云服务上模型训练花费约为7000万美元,构成了微软向OpenAI投资的重要部分。

算法之外,微软对OpenAI的价值还体现在产业落地上。2021年,微软在Azure中集中部署OpenAI开发的GPT、DALLE、Codex等各类工具,OpenAI则通过Azure向企业提供付费API和AI工具,有了产业落地的出口。

回顾OpenAI的崛起历程不难发现,微软的进入是一个关键变量。因此,国内科技产业要想复制OpenAI的成功,资金、算力、产业场景等资源缺一不可。正因如此,口袋足够深的头部公司才有可能玩得转这个游戏,比如阿里、腾讯、字节等。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第一层级玩家,更不必成为第一层级的玩家。游戏规则确定后,新技术打开的空间足够容纳更多机遇。易于理解的例子是:手机操作系统只有安卓和iOS做出来了,在它们的基础上则诞生了非常多、非常成功的应用公司。

ChatGPT的爆红,实则是AIGC(AI-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时代开启的标志。红杉资本曾在去年9月对于生成式AI的市场空间和机遇做过非常全面的剖析。

在应用层面,生成式AI将在文案、垂直行业的写作助手、代码生成、艺术生成、游戏、媒体/广告、设计、社交媒体和数字社区等领域发挥比较大的价值。

直白一点说,伴随生成式AI技术的逐渐成熟,以上领域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的人工岗位,将可能被更有效率的机器所替代。因此,AIGC带来的增量市场机遇,将更多以生产工具和效率工具的形式出现。

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上一波AI热潮中诞生的AI独角兽们面临的规模化问题,也将有望得到解决。这也是市场开始看好老牌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以及云从、商汤、旷视等公司的原因。

短期概念热炒会降温,但是否要由此重估科技互联网巨头的价值,恐怕是接下来投资者要思考的话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