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体1》结束了,但科技圈的“三体文化”才刚开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体1》结束了,但科技圈的“三体文化”才刚开始

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类发展至今的精神动力之一。

文丨光锥智能 刘雨琦

2023年开年,《流浪地球2》和《三体》的火爆,将科幻的关注度,推到了全民皆知的顶峰。

连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都在谈笑间讲起“史强”“叶文洁”等人物的故事,“降维打击”“黑暗森林法则”“第一性原理”突然又成了互联网的流行词。而早在2008年,《三体1:地球往事》几乎没有销量,连载更新几次面临被叫停的风险,《三体》在中国第一次获得的奖项居然是儿童文学奖。

就是这样一部在几年前被评价“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不知所云”的网络连载小说,却如今被称为科技圈中的“圣经”,人们也戏称作者刘慈欣为“预言家”。

这要从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开始讲起。那一年,三位研究分子机器的化学家斩获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通过有机分子合成制造了分子机器。这是人类文明从宏观到微观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基于分子折叠这项基础技术,我们打开了微观世界创作的大门。

而这项技术,在8年前,刘慈欣在《三体》中便对它有过详细的撰写,其内部结构、技术原理甚至它将应用在建造星际空间站,几乎完全命中。

不只基础理论技术,刘慈欣在2006年的《三体1:地球往事》中描写三体游戏的VR设备和游戏体验,时至今日,仍然未能做到,但却被技术证明了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包括以“智子”为代表的超算计算机、以《流浪地球2》中550W为代表的量子计算机、以Moss为代表的拥有自主意识和角色的AI形态,都在多年之后被印证,科幻与现实的底片开始渐渐重合。

《三体》火爆背后的大时代,是我们正在经历,从商业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的过渡,过去十年,无数创业者投身于科技创业的暗潮中。

从商业模式到技术趋势的改变,更是从“看现在”到“看未来”的改变。

时至今日,一个确定由科技驱动社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以《三体》精神和《三体》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已经不只是“极客精神”那么简单,也实实在在的从技术路径、战略选择到内部管理,影响着一代科技创业公司。

一、底层思想决定技术动作

2013年,从Intel离职后,孙元浩没有急着做职业决定,而是将《三体》反反复复看了三遍。

孙元浩曾任Intel亚太区数据中心软件CTO,在Intel十年,孙元浩一直在和Hadoop大数据技术打交道。创业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大数据的未来形态是什么?延续Hadoop还是寻找一种全新的大数据形态?这些困扰着当时的孙元浩。

这些问题,似乎在《三体》中找到了答案。同年,孙元浩创立了星环科技。星环,取名于《三体》中第一艘光速飞船“星环号”,它不仅代表着人类的最高技术标准,也代表着当时人类生存的希望。

2013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孙元浩发现,当时主流的大数据技术多来自国外,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随着棱镜门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的爆发,国内也开始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中国迫切需要自己的先进大数据技术。那么如何重构新的软件?选择何种技术路径?

《三体》中有一个经典理论:底层思想决定技术动作。在执行“面壁者计划”时,四位面壁者的底层思想不同,有人想通过武器威慑、喝退三体人的入侵;有人认为战争的终极考验是人的意志力,只要在人类的基因中烙下人类必胜的“思想钢印”,就一定能赢,这是不同的底层思想,决定了计划路径的千差万别。

对创业公司来说同理,能不能押注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比技术的发展更为重要。在那个以集中一体化IT的年代,孙元浩认为分布式技术会逐渐取代集中式软件,对整个IT软件栈进行重构。在后来的十年时间里,星环科技一直坚持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和延伸,不只分布式数据库,还包括大数据软件平台和分析工具。

同时,从星环科技的第一款数据库开始,结构就是分布式架构,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需求。2018年,孙元浩发现,Hadoop已经彻底无法满足中国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数据形态,也无法发挥硬件的优势,星环彻底抛弃了Hadoop的架构,重构软件来适应新型的硬件。星环的分布式数据库ArgoDB,就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硬件水平而生的,用以替代Hadoop+MPP混合架构,适应当下中国数据大爆炸的时代。

能否走在正确的路上,对于越前沿的技术,越需要样本参考来不断校准,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圈对科幻如此热衷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三体》中早就对前沿科技的两个发展方向做过预判:未来科技的发展的路径分为渐进型和突变型,信息技术、航天科技、基础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可能发生突变。

这两条路径互相独立,并有可能存在于同一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上,如同《流浪地球》中,“移山计划”和“数字人计划”路径之间的争夺与交叉。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这正对应了当下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渐进式和跨越式已经是两条争夺了很久的技术路线,那么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All inL2、L3的渐进式路线,还是L4跨越式路线,押错可能满盘皆输。

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CEO顾维灏曾在访谈中讲道:“自动驾驶技术是‘无人区’,怎么确定方向?一是看历史,二是边缘创新,三就是看科幻小说。自动驾驶也好、更广阔的科技环境也好,在《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的科幻史里面,都描述的很详尽。”

回顾毫末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毫末之所以能够在两年内,突围进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第一梯队,源于它几乎每一次都能踩对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比如在自动驾驶路径的选择上,选择了低速状态下的L4+、高速/城市状态下的L2+的路线,而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个路径被广泛验证;在技术路线上,毫末是国内第一家用Transfromer大模型替代CNN,引入自动驾驶训练过程,以快速提升自动驾驶性能;同时毫末也是最早一批提出“重感知、轻地图”路线的自动驾驶公司。

有时候,底层思想决定的,是一条正确的路,而选对了这条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当下前沿技术的探索,就像是在黑暗里摸象,如同ChatGPT出现,其实是打开了一盏灯,照亮了一个路线。有时候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到那盏灯。

二、“黑暗森林”法则

从公司成立,毫末在北京一共搬了5次家,不论在哪儿,CEO顾维灏工位都有一间会议室,被称为“黑暗森林”。

刘慈欣在《三体》中首次从宇宙尺度提出了宇宙文明如何相处的“公理”——黑暗森林法则:若一个文明通过某种方式得知另一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则有一定概率发动不加侦查的随意打击。由于具有打击能力的文明数量极多,因此一个坐标暴露后,无论是否真的具有文明,必然受到随意性质的打击。其中宇宙物质总量有限、文明扩张、技术大爆炸和猜疑链的逻辑设定,同样也适应于现代商业领域。

顾维灏曾解释过毫末的理解:“在《三体》里面它叫做‘宇宙生存的法则’,就是说宇宙里面其实有很多个文明,每个人都在黑夜中摸索前行,你要是处理不好,过早地暴露自己,在竞争中可能就会被别人干掉。”

生存是文明第一需求,是《三体》文化的核心,科技创业也是如此。尤其是越先进的技术,微软投资的OpenAI发布ChatGPT后,谷歌、苹果、百度等一众科技公司紧随其后、争分夺秒。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既要时刻提防同行竞争,也要小心不被巨头当成猎物,前有狼后有虎,生存竞争让创业者们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这样的警觉意识,往往体现在科技公司的产品中。2022年,毫末披露了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中文名“雪湖”,并宣布筹建毫末超算中心。MANA“雪湖”这个名字出自于《三体》,是罗辑破解三体危机方法的空间代名词。

MANA用机器学习模型替换了传统的手写规则和参数,解决了此前代码臃肿且面对复杂场景容易崩溃失效的问题,使场景决策更具泛化适用性,极大提升了可解释性和泛化能力。这如同从农业时代进化到工业时代,数据作为基本要素其生产方式的改变,让自动驾驶大规模使用成为了可能。

不止顾维灏,孙元浩也思考过效率问题。星环科技业务,并不只大数据平台和数据库,从2017年开始,星环将自己定位为“数据全生命周期技术平台”,并设有一条AI产品线Sophon(智子)。了解《三体》的人对智子一定不陌生,在第一部地球往事中,两颗智子作为三体人的先遣部队,负责锁死人类科技发展。

正如《三体》中的智子可以在多个维度自由地展开一样,智子Sophon将AI能力进行模块封装的模式,比如视频分析模块Sophon CV、自然语音处理模块Sophon NLP、知识图谱模块Sophon KG、边缘计算模块Sophon Edge等,提供给各行业,让AI能力能够在多行业多领域被普遍使用。

科技的创新和规模化是两个转动的飞轮,往往要一边进行无人区探索,一边降低门槛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这其实也是刘慈欣一直强调的“技术平权”问题,技术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只有被普世化才能有更大发展的可能。

三、给内部定下“思想钢印”

2021年初,小米开始宣布造车的时候,雷军曾用《三体》中的表述来要求小米造车团队,“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在此后的600多天里,小米造车十分低调,“埋头苦干的二次创业”,雷军曾这样形容小米造车对于自己的意义。

《三体》从宇宙观的视角,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司组织、领导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维度,使得企业家们、技术人员能够从更宏观的视野、从底层的第一性原理的逻辑去思考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将《三体》哲学思考应用在内部管理中,是新时代的一种“思想钢印”。

思想钢印是面壁者希恩斯为了破解“三体危机”时发明的,通过技术干扰大脑神经元,烙下“人类必胜”的决心,以激发人类的无限潜能。

顾维灏曾在采访中说道:“大家通过看《三体》统一认知,能够形成一个对未来的共同愿景,这对于研究前沿技术的科技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一部分统一来自于毫末对环境的打造。如果你走进毫末办公室,会发现充满着《三体》气息。毫末的工牌以星际元素为灵感,里面有一行“毫末智行”的摩斯密码;毫末会议室均以《三体》中星舰名称命名,比如蓝色空间、万有引力等;甚至毫末送给客人们的礼物,也是一套精装的《三体》系列书籍。

除此之外,光锥智能通过与不同的科技公司了解后发现,当下的技术圈大多都是科技迷。

阿里云的一位核心技术人员对光锥智能分享到:“对于科幻,我们通常会带着发展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比如《流浪地球2》中的设定是3台根服务器全部恢复才能启动全球互联网,其实只要启动一台即可恢复互联,我很想向主创团队建议调整这个设定。”

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在科技公司中的成员占比在逐年升高。数据显示,国内主流科技公司高新研发人员占比均超过40%,其中腾讯报告自称研发人员占比近60%,阿里巴巴51%、华为45%。

这就更需要企业找到一种合适的,与“技术猿”们对话和沟通的方式,通过科幻著作的力量,在内部统一认知、形成共识、坚定方向,是科技公司形成凝聚力和突破力的新方法论。

四、结语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刘慈欣曾在采访中讲道:“如果是20年前《流浪地球2》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对于电影里的大部分技术,那时候的人们并不会相信。技术从不可信到可信,是这个时代的进步。”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下,整个科技创业的浪潮席卷而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元宇宙、Web3、量子计算的底层基础发展和创业热潮,浸润着整个社会的认知。

同时,技术发展也带来了“科技可视化”,以《流浪地球2》为例,其视频特效的庞大渲染量,已经能通过在阿里云端进行渲染和完成。这让如“太空电梯”“无人机失控”等仅能存在于二维文字的情节被搬到了眼前。

过去的十年,《三体》引发了整个科技界更深层次的思考,科技创业也不断对三体精神进行多维展开。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类发展至今的精神动力之一,人类正在通过技术印证,能够掌控的边界。

光锥之内,皆是命运。光锥之外,皆是希望。正如「光锥智能」所持的理念:我们坚持与科技创业者一起,遵循前沿技术世界中的客观规律,才能在产业经济中不断落地。但脚踏实地的同时,也不忘抬头看看星空,寻找光锥之外的可能。

只有打破自己的认知极限,才能看到光锥之外的星河灿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体1》结束了,但科技圈的“三体文化”才刚开始

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类发展至今的精神动力之一。

文丨光锥智能 刘雨琦

2023年开年,《流浪地球2》和《三体》的火爆,将科幻的关注度,推到了全民皆知的顶峰。

连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都在谈笑间讲起“史强”“叶文洁”等人物的故事,“降维打击”“黑暗森林法则”“第一性原理”突然又成了互联网的流行词。而早在2008年,《三体1:地球往事》几乎没有销量,连载更新几次面临被叫停的风险,《三体》在中国第一次获得的奖项居然是儿童文学奖。

就是这样一部在几年前被评价“晦涩难懂、枯燥乏味、不知所云”的网络连载小说,却如今被称为科技圈中的“圣经”,人们也戏称作者刘慈欣为“预言家”。

这要从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开始讲起。那一年,三位研究分子机器的化学家斩获了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通过有机分子合成制造了分子机器。这是人类文明从宏观到微观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基于分子折叠这项基础技术,我们打开了微观世界创作的大门。

而这项技术,在8年前,刘慈欣在《三体》中便对它有过详细的撰写,其内部结构、技术原理甚至它将应用在建造星际空间站,几乎完全命中。

不只基础理论技术,刘慈欣在2006年的《三体1:地球往事》中描写三体游戏的VR设备和游戏体验,时至今日,仍然未能做到,但却被技术证明了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另外包括以“智子”为代表的超算计算机、以《流浪地球2》中550W为代表的量子计算机、以Moss为代表的拥有自主意识和角色的AI形态,都在多年之后被印证,科幻与现实的底片开始渐渐重合。

《三体》火爆背后的大时代,是我们正在经历,从商业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的过渡,过去十年,无数创业者投身于科技创业的暗潮中。

从商业模式到技术趋势的改变,更是从“看现在”到“看未来”的改变。

时至今日,一个确定由科技驱动社会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以《三体》精神和《三体》文化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已经不只是“极客精神”那么简单,也实实在在的从技术路径、战略选择到内部管理,影响着一代科技创业公司。

一、底层思想决定技术动作

2013年,从Intel离职后,孙元浩没有急着做职业决定,而是将《三体》反反复复看了三遍。

孙元浩曾任Intel亚太区数据中心软件CTO,在Intel十年,孙元浩一直在和Hadoop大数据技术打交道。创业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大数据的未来形态是什么?延续Hadoop还是寻找一种全新的大数据形态?这些困扰着当时的孙元浩。

这些问题,似乎在《三体》中找到了答案。同年,孙元浩创立了星环科技。星环,取名于《三体》中第一艘光速飞船“星环号”,它不仅代表着人类的最高技术标准,也代表着当时人类生存的希望。

2013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孙元浩发现,当时主流的大数据技术多来自国外,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随着棱镜门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的爆发,国内也开始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中国迫切需要自己的先进大数据技术。那么如何重构新的软件?选择何种技术路径?

《三体》中有一个经典理论:底层思想决定技术动作。在执行“面壁者计划”时,四位面壁者的底层思想不同,有人想通过武器威慑、喝退三体人的入侵;有人认为战争的终极考验是人的意志力,只要在人类的基因中烙下人类必胜的“思想钢印”,就一定能赢,这是不同的底层思想,决定了计划路径的千差万别。

对创业公司来说同理,能不能押注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比技术的发展更为重要。在那个以集中一体化IT的年代,孙元浩认为分布式技术会逐渐取代集中式软件,对整个IT软件栈进行重构。在后来的十年时间里,星环科技一直坚持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和延伸,不只分布式数据库,还包括大数据软件平台和分析工具。

同时,从星环科技的第一款数据库开始,结构就是分布式架构,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需求。2018年,孙元浩发现,Hadoop已经彻底无法满足中国庞大的数据量和复杂的数据形态,也无法发挥硬件的优势,星环彻底抛弃了Hadoop的架构,重构软件来适应新型的硬件。星环的分布式数据库ArgoDB,就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硬件水平而生的,用以替代Hadoop+MPP混合架构,适应当下中国数据大爆炸的时代。

能否走在正确的路上,对于越前沿的技术,越需要样本参考来不断校准,这也是为什么科技圈对科幻如此热衷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三体》中早就对前沿科技的两个发展方向做过预判:未来科技的发展的路径分为渐进型和突变型,信息技术、航天科技、基础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可能发生突变。

这两条路径互相独立,并有可能存在于同一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上,如同《流浪地球》中,“移山计划”和“数字人计划”路径之间的争夺与交叉。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这正对应了当下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渐进式和跨越式已经是两条争夺了很久的技术路线,那么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All inL2、L3的渐进式路线,还是L4跨越式路线,押错可能满盘皆输。

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CEO顾维灏曾在访谈中讲道:“自动驾驶技术是‘无人区’,怎么确定方向?一是看历史,二是边缘创新,三就是看科幻小说。自动驾驶也好、更广阔的科技环境也好,在《三体》为代表的中国的科幻史里面,都描述的很详尽。”

回顾毫末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毫末之所以能够在两年内,突围进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第一梯队,源于它几乎每一次都能踩对技术发展的关键节点。比如在自动驾驶路径的选择上,选择了低速状态下的L4+、高速/城市状态下的L2+的路线,而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个路径被广泛验证;在技术路线上,毫末是国内第一家用Transfromer大模型替代CNN,引入自动驾驶训练过程,以快速提升自动驾驶性能;同时毫末也是最早一批提出“重感知、轻地图”路线的自动驾驶公司。

有时候,底层思想决定的,是一条正确的路,而选对了这条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当下前沿技术的探索,就像是在黑暗里摸象,如同ChatGPT出现,其实是打开了一盏灯,照亮了一个路线。有时候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到那盏灯。

二、“黑暗森林”法则

从公司成立,毫末在北京一共搬了5次家,不论在哪儿,CEO顾维灏工位都有一间会议室,被称为“黑暗森林”。

刘慈欣在《三体》中首次从宇宙尺度提出了宇宙文明如何相处的“公理”——黑暗森林法则:若一个文明通过某种方式得知另一文明存在的可能性,则有一定概率发动不加侦查的随意打击。由于具有打击能力的文明数量极多,因此一个坐标暴露后,无论是否真的具有文明,必然受到随意性质的打击。其中宇宙物质总量有限、文明扩张、技术大爆炸和猜疑链的逻辑设定,同样也适应于现代商业领域。

顾维灏曾解释过毫末的理解:“在《三体》里面它叫做‘宇宙生存的法则’,就是说宇宙里面其实有很多个文明,每个人都在黑夜中摸索前行,你要是处理不好,过早地暴露自己,在竞争中可能就会被别人干掉。”

生存是文明第一需求,是《三体》文化的核心,科技创业也是如此。尤其是越先进的技术,微软投资的OpenAI发布ChatGPT后,谷歌、苹果、百度等一众科技公司紧随其后、争分夺秒。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既要时刻提防同行竞争,也要小心不被巨头当成猎物,前有狼后有虎,生存竞争让创业者们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这样的警觉意识,往往体现在科技公司的产品中。2022年,毫末披露了自动驾驶数据智能体系MANA,中文名“雪湖”,并宣布筹建毫末超算中心。MANA“雪湖”这个名字出自于《三体》,是罗辑破解三体危机方法的空间代名词。

MANA用机器学习模型替换了传统的手写规则和参数,解决了此前代码臃肿且面对复杂场景容易崩溃失效的问题,使场景决策更具泛化适用性,极大提升了可解释性和泛化能力。这如同从农业时代进化到工业时代,数据作为基本要素其生产方式的改变,让自动驾驶大规模使用成为了可能。

不止顾维灏,孙元浩也思考过效率问题。星环科技业务,并不只大数据平台和数据库,从2017年开始,星环将自己定位为“数据全生命周期技术平台”,并设有一条AI产品线Sophon(智子)。了解《三体》的人对智子一定不陌生,在第一部地球往事中,两颗智子作为三体人的先遣部队,负责锁死人类科技发展。

正如《三体》中的智子可以在多个维度自由地展开一样,智子Sophon将AI能力进行模块封装的模式,比如视频分析模块Sophon CV、自然语音处理模块Sophon NLP、知识图谱模块Sophon KG、边缘计算模块Sophon Edge等,提供给各行业,让AI能力能够在多行业多领域被普遍使用。

科技的创新和规模化是两个转动的飞轮,往往要一边进行无人区探索,一边降低门槛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这其实也是刘慈欣一直强调的“技术平权”问题,技术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只有被普世化才能有更大发展的可能。

三、给内部定下“思想钢印”

2021年初,小米开始宣布造车的时候,雷军曾用《三体》中的表述来要求小米造车团队,“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在此后的600多天里,小米造车十分低调,“埋头苦干的二次创业”,雷军曾这样形容小米造车对于自己的意义。

《三体》从宇宙观的视角,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司组织、领导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维度,使得企业家们、技术人员能够从更宏观的视野、从底层的第一性原理的逻辑去思考自身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将《三体》哲学思考应用在内部管理中,是新时代的一种“思想钢印”。

思想钢印是面壁者希恩斯为了破解“三体危机”时发明的,通过技术干扰大脑神经元,烙下“人类必胜”的决心,以激发人类的无限潜能。

顾维灏曾在采访中说道:“大家通过看《三体》统一认知,能够形成一个对未来的共同愿景,这对于研究前沿技术的科技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一部分统一来自于毫末对环境的打造。如果你走进毫末办公室,会发现充满着《三体》气息。毫末的工牌以星际元素为灵感,里面有一行“毫末智行”的摩斯密码;毫末会议室均以《三体》中星舰名称命名,比如蓝色空间、万有引力等;甚至毫末送给客人们的礼物,也是一套精装的《三体》系列书籍。

除此之外,光锥智能通过与不同的科技公司了解后发现,当下的技术圈大多都是科技迷。

阿里云的一位核心技术人员对光锥智能分享到:“对于科幻,我们通常会带着发展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比如《流浪地球2》中的设定是3台根服务器全部恢复才能启动全球互联网,其实只要启动一台即可恢复互联,我很想向主创团队建议调整这个设定。”

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在科技公司中的成员占比在逐年升高。数据显示,国内主流科技公司高新研发人员占比均超过40%,其中腾讯报告自称研发人员占比近60%,阿里巴巴51%、华为45%。

这就更需要企业找到一种合适的,与“技术猿”们对话和沟通的方式,通过科幻著作的力量,在内部统一认知、形成共识、坚定方向,是科技公司形成凝聚力和突破力的新方法论。

四、结语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刘慈欣曾在采访中讲道:“如果是20年前《流浪地球2》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对于电影里的大部分技术,那时候的人们并不会相信。技术从不可信到可信,是这个时代的进步。”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下,整个科技创业的浪潮席卷而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元宇宙、Web3、量子计算的底层基础发展和创业热潮,浸润着整个社会的认知。

同时,技术发展也带来了“科技可视化”,以《流浪地球2》为例,其视频特效的庞大渲染量,已经能通过在阿里云端进行渲染和完成。这让如“太空电梯”“无人机失控”等仅能存在于二维文字的情节被搬到了眼前。

过去的十年,《三体》引发了整个科技界更深层次的思考,科技创业也不断对三体精神进行多维展开。想象力和好奇心,是人类发展至今的精神动力之一,人类正在通过技术印证,能够掌控的边界。

光锥之内,皆是命运。光锥之外,皆是希望。正如「光锥智能」所持的理念:我们坚持与科技创业者一起,遵循前沿技术世界中的客观规律,才能在产业经济中不断落地。但脚踏实地的同时,也不忘抬头看看星空,寻找光锥之外的可能。

只有打破自己的认知极限,才能看到光锥之外的星河灿烂。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