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偲睿洞察 Renee
编辑|Emma
2月9日,在台铃全球低碳出行研究院揭牌暨科技成果发布会上,台铃发布旗下首款搭载华为鸿蒙系统的台铃电动车——超能二代赤兔鸿蒙版电动自行车。
该产品搭载最新台铃鸿蒙智能系统,具有APP操控、NFC解锁、里程预测、智能设防、智能车检等功能。
这也代表着,华为将智能化深度打入车企智能座舱上后,又把手伸到了电动自行车上。
而现阶段,开始觊觎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不止华为一个:
2月6日,Rivian(电动汽车初创公司)首席执行官 RJ Scaringe 在上周五举行的公司全体会议上向员工介绍了他们的新项目——电动自行车。他提到,这家初创公司目前已经有一小群工程师在研究自行车相关技术;
保时捷在2021年,推出两款电动自行车后,在2022年保持产品更新的同时,还在加重核心技术的布局;
长城在2022年,与电动自行车品牌BUXUS推出联名电动自行车,造型、配色与自身坦克系列相配套;
(长城联名电动自行车 图源:长城汽车官网)
······
一时间,车企加快了对电动自行车的布局,而我们都知道的是,电动自行车市场格局已然成熟:雅迪、爱玛常年瓜分半壁江山。
本文试图探究:车企们为何在现在向电动自行车奔涌而来?跨界者该如何闯入已然成熟的电动车市场?
01 周边or产品?
202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车企觊觎电动自行车市场。
有车企将其当做玩物打造,成为主业电动汽车的“周边”:
2022年,奔驰EQ部门(电动产品部门)推出冠军版电动自行车限量款,预售价4万美元,专门庆祝梅赛德斯-EQ电动方程式汽车队获得全电动双料世界冠军。
(奔驰冠军版电动自行车限量款 图源:奔驰官网)
在这之中,n+bike负责全车的制造,奔驰提供logo。奔驰对其电动自行车业务的最终目标很明确,为电动汽车业务导流:奔驰曾表示,其推出售价1.2 万美元的电动自行车是为了展示高科技原料技术,从而吸引顾客购买汽车。
国内长城坦克系列,也是同样的“加logo”套路,为坦克电动汽车业务“增色”:
2022年6月,长城汽车延续越野SUV基因,联合BUXUS(电动自行车制造商)推出 TANK&BUXUS 联名电动自行车限量300套,预售价为1.5万元。
该自行车为汽车业务导流的倾向也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与坦克300配套使用,购买这款电动自行车,附送一个外挂式的车架,让用户在山地等野外场景有更多的交通方式,从而给坦克300增添一个购买的理由。
除了用“联名限量+logo”的方式实现跨界,也有车企将其当做自己的主业之一,拓宽业务线:
2021年,保时捷首次向市场推出其电动自行车产品:
eBike Sport 定位于日常生活骑行,车速可达24公里/小时(约7.1万元人民币)、eBike Cross 专为崎岖山路设计,可根据场地和需求自由变换座椅位置和速度档位(约5.7万元人民币)。
这两款电动自行车均与德国电动自行车制造商Rotwild合作开发(保时捷负责外观设计),以保时捷2018年推出的首款电动跑车Taycan为灵感设计。
在这之后,保时捷不断提高对电动自行车相关技术、硬件的布局,想要亲自下场:
2018年,购入了克罗地亚电动自行车品牌Greyp(整车与配件研发)10%的股权一直持并伴有增资动作,在2021年,股份比例提升到了25%。
2022年,为获取领先产业的轻型电动马达技术,全资收购德国电动自行车厂商Fazua。与此同时,保时捷还宣布与荷兰创投公司 Ponooc 成立两家合资企业,其中一家专注于开发、制造和分销下一代高品质保时捷电动自行车。同时将集中讨论快速扩张的微型移动市场的技术解决方案。
2022年,华为继续用鸿蒙系统作为敲门砖,将主业开拓到电动自行车领域:
2022年8月,台铃和华为开始合作。双方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围绕电动车智能化技术开展合作,双方试图结合华为鸿蒙及 IoT 等技术优势和台铃所积淀的领先科技优势,构建万物互联的出行生态。
2023年2月,台铃推出台铃赤兔鸿蒙版,台铃赤兔鸿蒙版售价3899元起,高配版售价4588元。该产品搭载最新台铃鸿蒙智能系统,具有APP操控、NFC解锁、里程预测、智能设防、智能车检等功能。
长城与奔驰轻巧入局,以贴logo的形式,打造汽车周边产品电动自行车,为主营业务“增色”;
保时捷选择亲自下场,华为持续扩张鸿蒙系统版图,二者都想复刻下一个神话:保时捷想要打造电动自行车界的保时捷,华为想要打造电动自行车的“赛力斯”。
02 赶上最后一趟车
事实上,在2010年前后,便有部分车企跨界与电动自行车联名,拓宽自己的业务面,但基本停留在贴logo阶段。而2022年以来,保时捷、华为、Rivian等车企都选择在电动自行车领域加重筹码。
一个导火索是,2019年国内新国标政策发布。该政策规定,电动自行车须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超过25km/h、整车重量(含电池)不超过55kg、电机功率不超过400瓦、蓄电池电压不超过48伏,此外,还增加了防篡改、防火、阻燃性能、充电器保护等技术要求。
这意味着,从2021年开始,约2.5亿辆超标两轮电动车面临清退替换,电动自行车迎来新一轮的增量市场。据新国标电动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自2019年新国标发布之后,电动自行车正保持着较快速度增长。
( 2000-2021年两轮车总产量 图源:新国标电动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政策层面的“限时”重大利好让车企萌生进场念头,而真正下场的原因是,电动自行车市场,以往以价格战为主促销量的竞争方式的竞争局面有所缓解,正在往车企们擅长的领域:智能化、生态圈发展。
可以看到,雅迪、爱玛两大巨头电动自行车的均价自2020年后,逐步提升,且两大巨头的销售毛利率也在稳步提升,产品价格战基本已经打到尾声。
现阶段,智能化、丰富自身生态成为各大电动自行车品牌的重要命题:
先是小牛、九号掀起了智能化、生态圈的浪潮:
小牛首度通过智能定位服务,有效解决电动车被盗问题;第一个与软件进行融合:打通和苹果的生态。
后来者九号,同样带着自研智能系统RideyGo!进入智能电动车赛道,同时接入小米生态。
为此,小牛和九号付出了比雅迪爱玛两倍以上的研发投入。
随后,两大巨头也在逐步提升研发投入,跟着磕智能化——在自研车载智能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多方资源:
爱玛与爱德邦(智能出行平台)在杭州成立智能化研发部门,专门研发智能电动车。
雅迪选择和思必驰(人工智能语音平台)合作,二者合作研发智能语音,智能车控、智能网联、人机对话等新技术。
随着智能化逐步落地,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智能化。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显示,用户对“智能化”的关注度明显上升,智能化已经成为用户继电池续航、动力性能后的一大重要购车考虑因素。
(2022年车主购买两轮电动车关注因素TOP10 图源:艾瑞咨询)
各个品牌都在卷智能化,大众对智能化的配置越来越关注,现阶段无法通过自身力量完成智能化进阶的厂商(台铃、新日、绿源等),向华为等拥有成熟车载智能系统的提供商抛出橄榄枝:除了台铃之外,新日也曾与华为合作。2021年新日推出华为终端HUAWEI HiLink智联平台,实现45s自动落锁、手动警戒、车辆体检、固件升级以及爱车共享等功能。
一是增量市场的诱惑,二是消费者、厂商对智能化迫不及待的需求,让有着技术、经验的车企奔赴而来。
华为等软件提供商能够博取的利益是,自己已有成熟的四轮车车载智能系统,只需简化相关功能便能坐等技术服务费,后期若是电动自行车也开始用屏幕,还能够收取硬件费用。
有着雄厚资金实力的保时捷,看到有增量市场,恰好自己有相关技术、经验,单纯想要“开枝散叶”,顺路占个坑。
华为、保时捷等车企,靠着在四轮车智能化技术、经验,闯进电动自行车市场,想要分得增量市场最后一杯羹,同时再在风云未定的智能化市场,冲冲浪。
03 跨界者能否搅局?
跨界车企的搅局武器已经明朗:电动自行车的“车载智能系统”。
可以看到,现阶段智能化竞争较为激烈:在鲁大师2021主要电动两轮车品牌月度智能化综合评分中,现阶段,九号、小牛暂列前二,巨头雅迪、爱玛奋起直追,差距越来越小。台铃也是看到自身智能化的“不温不火”,选择与华为合作,提高自己的智能化指数。
(2021主要电动两轮车品牌月度智能化综合评分 图源:艾瑞咨询)
而后来者想要破局,首先要让大家认知到自己是一个智能化的品牌。
目前,智能两轮电动车品牌认知度排名前四分别是雅迪、爱玛、小牛、九号,各有各的“底牌”:
(智能两轮电动车品牌认可度 图源:艾瑞咨询)
雅迪有更多的门店让自己的产品能够触及到更多人:根据艾瑞咨询调研发现,大部分用户仅会选择居住地附近的品牌门店进行对比。现阶段,根据各家官网显示,雅迪有40000+门店,爱玛有25000+门店,台铃有30000+门店,雅迪的线下渠道远超其他家。
爱玛除了门店足量外,还在营销上下了不少功夫,包括但不限于:
业内首个布局多平台传播矩阵,让传播效率更高。从2021年开始,爱玛启动“双三战役”,率先在电动车行业内开展全域布局的媒体传播策略,借助多个平台打造传播矩阵,打造小红书、抖音、快手、微信等私域矩阵,实现私域传播先发优势。
与巨星周杰伦签订长期代言,长久提升品牌认知度与好感。
(爱玛营销 图源:爱玛官网)
小牛是智能化的先驱,在产品的智能化体现上,一直是行业“风向标”;九号除了智能化,背靠着小米生态,天然吸引一波米粉。
也就是说,从四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线下渠道、营销手段、智能化成为打造智能两轮电动车品牌认知度的几大要素。
而在这三个点上,跨界玩家都有着不小的困难:
在线下渠道上,雅迪保持着绝对优势:目前各家官网显示,雅迪有40000+门店、爱玛有25000+门店、台铃有30000+门店、新日、绿源皆有10000+门店。
在营销手段上,老玩家台铃、新日、绿源一直未真正出圈。例如台铃先前着力宣传的点在于续航,并且对比之下台铃电动自行车的续航确实是领先,但消费者并未形成要续航就选台铃的认知。
在“核武器”智能化的打造上,大部分电动自行车在智能化上已经合格——实现App 操控、NFC 解锁、里程预测、智能设防、智能车检等功能,现需要的是真正解决痛点的功能涌现。
首个吃螃蟹的华为,或许有着不错的开局:合作伙伴台铃线下门店数量排名第二,在营销上华为的能力毋庸置疑:在电动汽车市场,华为凭一己之力带火了极狐、赛力斯。
而在智能化上任重而道远,台铃,华为需要玩出新花样来:
目前,电动自行车还有一大痛点是消费者一边拿手机看导航,一边开车会导致安全问题。
现阶段部分两轮电动车已经用上了高端数字仪表盘,但屏幕不够大。台铃与华为的出路一大出路便是换上更大的屏幕,提供更为清晰的导航功能。除了能够解决痛点之外,更多的痒点可以被挖掘出来,包括但不限于在电动自行车上也能实现四轮车上的“车机无缝互联”:
在上车前,用户用手机开着华为的花瓣地图(Petal Maps)导航,上车后会自动流转到车机,下车后又会流转回手机······
可这也带来了两个问题,即成本提升和续航下降。多出来的屏幕除了提高成本以外,还会让整车重量提升、电池空间变小,从而导致续航能力下降。
这是软件提供商华为和台铃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后续的车企如想要入局,困难重重:
跨界车企若是想要同华为一样从车载智能系统入手,则需要在华为的基础上,花更多的力气在渠道和营销上。
而若是想要像保时捷那样全局自己来,将错过新国标带来的窗口期,只能通过为自身汽车业务打造周边的套路,即以限量款+贴logo的方式入局,蹭一蹭热度。
在电动自行车市场,想要迅速粘上智能化标签并不简单,首先是渠道和营销的考验,其次是智能化功能已然面临瓶颈。
想要破局,只能另辟蹊径:比如,装上一块大屏幕,再开辟出一个智能化的发挥空间,实现导航、车机互联等功能。这里,才是车企们能否跨界成功的关键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