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补退出,六千亿大红包又来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补退出,六千亿大红包又来了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

文|车百智库 程鸿鹤

编辑|阿峰

“国补”退出后,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政策“接棒”。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3-2025年。

《通知》提出,在三类共36个试点区域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根据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参考目标,预计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车数量为204万辆。如果以30-40万元均价测算,将带来6120亿元-8160亿元的新增市场规模。

《通知》一经发出,立即引爆了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闻风而涨。更有声音认为,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贴后的又一重磅利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

在我国,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蛋糕究竟有多大?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电动化转型突破口

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09年。

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探索到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的关键阶段。尽管新能源汽车对减少石油依赖和减少排放的划时代意义,但当时,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这些都属于“外部性”效益,吸引力不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与建设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环境”课题组的课题报告提出,在传统汽车市场购销两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作为“第一推动力”,电动车可能会因缺乏经济驱动力而自生自灭,胎死腹中。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2009年初,科技部等部委联合推进“十城千辆”大规模示范行动,希望通过新能源车在公共用车领域的示范运行,推动技术进步,探索运行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所谓“十城千辆”工程,指的是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当时世界汽车行业最为庞大的实验验证工程之一。

2009年,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2010年6月,天津、海口等7个城市也加入该计划。随后不足两个月,试点城市又增加了沈阳、呼和浩特等5个城市,试点城市由最初的13个增加至25个。

截至2012年3月底,25个示范城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9万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达到1.68万辆,建成充换电170座、充便桩6400多个,载客超过90亿人次。

尽管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各个城市的推广水平差距较大,总体推广数量也与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但示范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初步探索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同时,“十城千辆”工程也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在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有些地方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心存疑虑、充电设施建设滞后、企业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等,这也为后续政策的有的放矢提供了方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从总体要求、充电设施建设、推广领域、政策体系、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

其中,《指导意见》就将公共服务领域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突破口,明确公共服务领域用车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客运以及环卫、物流、机场通勤、公安巡逻等车型,并要求“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运营比重”。随后,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为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转型“添柴加火”。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同年9月,工信部等15部门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力争全国公共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显著提高,城市电动化公交比例达到70%。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超过66%,46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累计新增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8.6万余辆。

从历史沿革中不难看出,我国在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时就确定,把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作为突破口。

一方面,公共领域车辆使用频率高,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占比大。通过实施城市汽车电动化,可以让能源使用减少7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80%,城市交通成本降低40%。

另一方面,公共领域车辆示范带动作用强。电动化不仅带火了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更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用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话说,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加速普及,带动了城市充电网络建设和完善,给私家车主做了一个心理上的“备胎”,进一步促进了私人用车消费市场。

二、深圳经验

在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转型中,深圳无疑是一个优等生。

2009年,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启动,深圳成为首批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那一年,深圳正向“适度重型化”战略转型,汽车行业正是深圳重点布局的产业。

彼时,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的工业结构较轻。与一些传统汽车城市相比,深圳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如果走传统燃油车的老路子,超车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经历了多方考量后,新能源汽车被摆上了决策者的案头。但在当时,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生事物,争议很大。如何推广和培育新能源汽车,成为一道现实难题。

“十城千辆”项目的启动,正与深圳“通过示范培育市场进而拉动产业发展”的路线不谋而合。

因此,在“十城千辆”项目推广的那3年里,深圳成为最积极的城市之一。3年时间内,深圳推广了5000多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公交车和纯电动出租车首次实现规模商业化运营,成为全国典型。

以“十城千辆”项目为起点,深圳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上频频出招。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建设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全面布局”的原则,深圳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资金扶持到消费刺激,从科技研发到推广应用,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深圳还陆续出台了几十项地方性标准,涉及充电技术、建设和布局等方面,大力营造新能源车使用环境,并开展了整车租赁、经营租赁和分时租赁等不同商业模式的探索研究。

以全国首创的运营补贴为例,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深圳市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徐川透露,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如果仅仅是在销售环节给予购买补贴,力度还是不够,并且容易出现关联交易和车辆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推广中心当时就向政府建议直接给用户运营补贴。企业只要资质没问题,在运营规模和行驶里程上达到相关要求,就可以拿到运营补贴。而这些车辆只要能真正跑起来,拿到的补贴基本上就可以覆盖电费成本,相当于节省了燃料开支。”徐川表示,这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企业采购新能源车的积极性。

2010年,深圳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5年,推行纯电动物流车;2017年,全市公交电动化;2018年,出租车全面电动化;2019年,纯电动泥头车投入运营……在深圳,新能源汽车一发不可收拾。

2021月2月,美国福布斯新闻刊发题为《这个中国城市拥有1.6万辆电动客车和2.2万辆电动出租车》的文章,关注深圳公共交通大量使用电动客车和电动出租车,并将深圳称为美国“梦寐以求的未来城市”。

三、做大新能源汽车蛋糕

深圳的故事可以被复制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为不同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转型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通知》明确了三个主要目标:一是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二是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三是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车百智库认为,这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新增量,并为不同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提供新路径。

其一,与乘用车相比,新能源在商用车领域的渗透率依然较低,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将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打开新空间。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售33.8万辆,同比增78.9%,渗透率达10.2%。尽管增速较快,但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具体来看,《通知》提出,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这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按照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试点工作将带来6120亿元-8160亿元的新增市场规模。

其二,《通知》有助于加快补齐充电基础设施短板,迅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

《通知》提出,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将间接打普通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推动新能源汽车解决“补能焦虑”。

其三、《通知》综合考虑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推广应用情况等因素,将试点区域分为三类,分别给出区域试点城市10万、6万、2万辆不等的车辆推广目标,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城市经济水平、产业基础情况提出不同城市目标参考,将给予不同城市广泛参与的机会。

“国补”全面退坡不到一个月,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便及时“接棒”,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力度之大可见一斑。试点在前、以点带面,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启动,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全面电动化转型。

【全文参考】

[1]《抓住公共领域电动化的“政策窗口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沈承鹏

[2]《“十城千辆”工程收官之年的思考》、中国汽车报、潘泓超

[3]《新能源汽车需要一个国家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与建设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环境”课题组

[4]《“深圳模式”大揭秘:新能源汽车推广缘何领跑全国》、中国汽车报、张忠岳、薛亚培

[5]《深圳公共交通大规模转型》、福布斯

[6]《深圳,剑指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界面新闻、戈振伟

[7]《深圳新能源汽车城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汽车报、廖杨婧

[8]《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一举多得”》,每日经济新闻,段思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补退出,六千亿大红包又来了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

文|车百智库 程鸿鹤

编辑|阿峰

“国补”退出后,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政策“接棒”。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3-2025年。

《通知》提出,在三类共36个试点区域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根据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参考目标,预计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车数量为204万辆。如果以30-40万元均价测算,将带来6120亿元-8160亿元的新增市场规模。

《通知》一经发出,立即引爆了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闻风而涨。更有声音认为,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补贴后的又一重磅利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速。

在我国,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蛋糕究竟有多大?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一、电动化转型突破口

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09年。

那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技术探索到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的关键阶段。尽管新能源汽车对减少石油依赖和减少排放的划时代意义,但当时,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这些都属于“外部性”效益,吸引力不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与建设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环境”课题组的课题报告提出,在传统汽车市场购销两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作为“第一推动力”,电动车可能会因缺乏经济驱动力而自生自灭,胎死腹中。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2009年初,科技部等部委联合推进“十城千辆”大规模示范行动,希望通过新能源车在公共用车领域的示范运行,推动技术进步,探索运行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所谓“十城千辆”工程,指的是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涉及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这也是当时世界汽车行业最为庞大的实验验证工程之一。

2009年,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2010年6月,天津、海口等7个城市也加入该计划。随后不足两个月,试点城市又增加了沈阳、呼和浩特等5个城市,试点城市由最初的13个增加至25个。

截至2012年3月底,25个示范城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9万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达到1.68万辆,建成充换电170座、充便桩6400多个,载客超过90亿人次。

尽管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各个城市的推广水平差距较大,总体推广数量也与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但示范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初步探索出不同的商业模式。

同时,“十城千辆”工程也暴露出新能源汽车在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有些地方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心存疑虑、充电设施建设滞后、企业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地方保护等,这也为后续政策的有的放矢提供了方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就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从总体要求、充电设施建设、推广领域、政策体系、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

其中,《指导意见》就将公共服务领域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突破口,明确公共服务领域用车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客运以及环卫、物流、机场通勤、公安巡逻等车型,并要求“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应用,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运营比重”。随后,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为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转型“添柴加火”。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到,到2035年,我国公共领域用车将全面实现电动化。同年9月,工信部等15部门印发《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力争全国公共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0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显著提高,城市电动化公交比例达到70%。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超过66%,46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累计新增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车8.6万余辆。

从历史沿革中不难看出,我国在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时就确定,把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作为突破口。

一方面,公共领域车辆使用频率高,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占比大。通过实施城市汽车电动化,可以让能源使用减少70%,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80%,城市交通成本降低40%。

另一方面,公共领域车辆示范带动作用强。电动化不仅带火了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更可以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用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话说,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加速普及,带动了城市充电网络建设和完善,给私家车主做了一个心理上的“备胎”,进一步促进了私人用车消费市场。

二、深圳经验

在公共领域车辆的电动化转型中,深圳无疑是一个优等生。

2009年,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启动,深圳成为首批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那一年,深圳正向“适度重型化”战略转型,汽车行业正是深圳重点布局的产业。

彼时,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的工业结构较轻。与一些传统汽车城市相比,深圳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如果走传统燃油车的老路子,超车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经历了多方考量后,新能源汽车被摆上了决策者的案头。但在当时,新能源汽车属于新生事物,争议很大。如何推广和培育新能源汽车,成为一道现实难题。

“十城千辆”项目的启动,正与深圳“通过示范培育市场进而拉动产业发展”的路线不谋而合。

因此,在“十城千辆”项目推广的那3年里,深圳成为最积极的城市之一。3年时间内,深圳推广了5000多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公交车和纯电动出租车首次实现规模商业化运营,成为全国典型。

以“十城千辆”项目为起点,深圳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上频频出招。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建设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全面布局”的原则,深圳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资金扶持到消费刺激,从科技研发到推广应用,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深圳还陆续出台了几十项地方性标准,涉及充电技术、建设和布局等方面,大力营造新能源车使用环境,并开展了整车租赁、经营租赁和分时租赁等不同商业模式的探索研究。

以全国首创的运营补贴为例,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深圳市新能源车辆应用推广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徐川透露,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中,如果仅仅是在销售环节给予购买补贴,力度还是不够,并且容易出现关联交易和车辆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推广中心当时就向政府建议直接给用户运营补贴。企业只要资质没问题,在运营规模和行驶里程上达到相关要求,就可以拿到运营补贴。而这些车辆只要能真正跑起来,拿到的补贴基本上就可以覆盖电费成本,相当于节省了燃料开支。”徐川表示,这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企业采购新能源车的积极性。

2010年,深圳推出纯电动出租车;2015年,推行纯电动物流车;2017年,全市公交电动化;2018年,出租车全面电动化;2019年,纯电动泥头车投入运营……在深圳,新能源汽车一发不可收拾。

2021月2月,美国福布斯新闻刊发题为《这个中国城市拥有1.6万辆电动客车和2.2万辆电动出租车》的文章,关注深圳公共交通大量使用电动客车和电动出租车,并将深圳称为美国“梦寐以求的未来城市”。

三、做大新能源汽车蛋糕

深圳的故事可以被复制吗?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为不同城市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转型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通知》明确了三个主要目标:一是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二是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三是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车百智库认为,这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新增量,并为不同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提供新路径。

其一,与乘用车相比,新能源在商用车领域的渗透率依然较低,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将为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打开新空间。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售33.8万辆,同比增78.9%,渗透率达10.2%。尽管增速较快,但与乘用车相比,商用车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具体来看,《通知》提出,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这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按照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试点工作将带来6120亿元-8160亿元的新增市场规模。

其二,《通知》有助于加快补齐充电基础设施短板,迅速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

《通知》提出,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从这个角度来看,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将间接打普通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推动新能源汽车解决“补能焦虑”。

其三、《通知》综合考虑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推广应用情况等因素,将试点区域分为三类,分别给出区域试点城市10万、6万、2万辆不等的车辆推广目标,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城市经济水平、产业基础情况提出不同城市目标参考,将给予不同城市广泛参与的机会。

“国补”全面退坡不到一个月,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便及时“接棒”,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力度之大可见一斑。试点在前、以点带面,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启动,将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全面电动化转型。

【全文参考】

[1]《抓住公共领域电动化的“政策窗口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沈承鹏

[2]《“十城千辆”工程收官之年的思考》、中国汽车报、潘泓超

[3]《新能源汽车需要一个国家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培育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与建设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环境”课题组

[4]《“深圳模式”大揭秘:新能源汽车推广缘何领跑全国》、中国汽车报、张忠岳、薛亚培

[5]《深圳公共交通大规模转型》、福布斯

[6]《深圳,剑指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界面新闻、戈振伟

[7]《深圳新能源汽车城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汽车报、廖杨婧

[8]《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一举多得”》,每日经济新闻,段思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