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春节3.78亿票房恢复至80%,线下演出开启了“报复性复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春节3.78亿票房恢复至80%,线下演出开启了“报复性复苏”?

线下演出迎来了“反季热潮”。

文|娱乐独角兽  赤木瓶子

编辑|把青

演出市场正上演“冰与火之歌”。

一面是线下演出市场的大复苏,“三月林俊杰,四月五月天,五月周杰伦,可以在线选座了。”“老狼首场演唱会,北京五棵松开馆首秀,开票。” 等开票讯息不断,开年一则涉港澳台营业演出通知更让国内演出市场再度朝气蓬勃。另一面却是线上演出市场或将到来的拐点。

近日,文旅部印发《通知》,将对互联网演唱会、剧目演出等新业态明确管理要求。除加强对评论弹幕等实时内容的监控外,《通知》提到,网络直播采取延时直播方式播出。线上演出或将迎来从技术到内容端的重大挑战。

反观线下演出则迎来了“反季热潮”。通常来说,跨年音乐会、春晚、元宵节期间集中上演的春节期过去后,二三月份线下演出市场将迎来淡季。但开心麻花、孟京辉及各地交响乐团、歌舞剧院在各地的“开工”,国内各大音乐节的相继官宣,步入2023的线下演出市场可谓一反常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主要票务平台的演出票房数据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9400余场,与2022年同比增长40.92%,与2019年同比增长22.5%;票房收入3.78亿元,与2022年同比增长3.85%,观演人数323.80万,与2022年同比增长5.56%,2023年春节期间票房和观演人数均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左右。市场在迅速回温,第二季度表现会更加明显。

反馈到更具青年浪潮号召力的音乐市场,当全球头部音乐节科切拉Coachella、Fuji Rock、西南偏南、Summer Sonic、Glastonbury等对于国内观众而言不再止于线上欢聚胜地之时,国内线下演出市场需要面临的是与复苏一同来到的竞争压力,而迅猛发育了三年的线上演出市场也将迎来拐点。

春节3.78亿演出票房,线下市场“反季热”

万人体育馆中央,原定于当晚的演唱会被临时取消,新裤子主唱彭磊对着空荡的场地哽咽弹唱的身影将不复存在。过往积压的演唱会将在2023陆续重启。据了解,周杰伦、张学友、李荣浩、痛仰乐队、五月天等演唱会均已定档及重启于2023年。

摩天轮票务CEO刘斅曾表示,“今年元旦两天时间,开演场次达到 700 多场,数量甚至超过此前的2019年同期。”相较于预排周期较长的演唱会,小型Livehouse更能体现出演出的集中爆发态势。在2023年第一季度,已经有超过700场Livehouse演出开演及定档,除了过往的主力城市上海及北京外,成都、深圳、广州、杭州也榜上有名,均有超过40场演出定档。

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春节假期,北京市87个剧场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共计174台1061场,吸引观众21.7万人次,票房收入3363.5万元,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加38.2%、64.4%、27.1%。

2月10日,历年集结摇滚大咖的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开票,早鸟票秒售罄,单日票迅速售罄;黄牛们的朋友圈内,失业论、代排队购物、抢疫苗等讯息逐渐被体育馆选座优惠等内容覆盖;闲鱼交易界面被开售不久即售罄的演出票交易信息覆盖,最多想要人数超过600……一切似乎都预示演出市场的春季即将来临。

三年浮沉,演出市场生存论

回顾过去三年,演出市场几度浮沉。

2020年,当市场开始出现负面反馈,不少企业面临生死难关,大批Livehouse、ktv在这一年关停倒闭。据演出信息服务商Pollstar年终报告:受疫情影响,全球现场演出行业损失将超过300亿美元。全球数百名艺术家宣布因疫情推迟或取消巡演。截至当年8月,国内共有339736家演艺、演出业务相关的公司,在7个月内有13198家公司注销或吊销。上座率限制也为剧场划下了一道“生死线”。

平台们迅速作出反应,线上演出成为不同赛道里不得不争抢的蛋糕,京东、小红书、微博、公司均对云演出抛出橄榄枝。同时,云演出、云蹦迪的出现,不仅为电商提供了切入音乐演出的好时机,还以高包容度,让任意行业的头部玩家都能来搭把手。这样的迅速反应缺乏根基支撑,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未收获良性市场反应。

2021年,演出市场逆势求生,线上演出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品化、优胜劣汰。外部环境下,世界电音节Tomorrowland面临第二年取消举办;日本富士音乐节因一系列安全规定被称作“最诡异的一届”;艺术音乐节科切拉面临第三次被取消。国内疫情后的票价反弹热潮仍未褪去,文旅项目的景区式“音乐节”此起彼伏,给盈利模式饱受质疑的国产音乐节IP带来一丝信心,与直播、文旅及游戏结合的“音乐节+”开始迸发。最终音乐节下沉、分流至二三线城市,并在山东、四川等旅游省市获得不错反馈。

线上方面,冠名商的增加,品牌方主办音乐演出正在成为一大趋势。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淘宝等批平台相继主办线上音乐演出,并已经初具雏形。

到了2022年,来之不易的演出以相对高昂的价格将“演出刺客”推向大众话题探讨。同时,线上演出也终于从量产走向质变,在演出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以腾讯视频号、抖快为首的线上演唱会层出不穷,包括周杰伦、刘德华、罗大佑、崔健等标杆性的人物都陆续参与到线上演唱会来。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被迫低迷三年的演出行业,通过线上的形式不断自我进化。不仅让线上演出的阵容趋向于成熟。随着周杰伦、崔健、五月天等音乐人的视频号演唱会,孙燕姿等的抖音歌会在朋友圈不断刷屏,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争夺越发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头部音乐人开始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循环。

线上演出也拥有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发力线上演出的视频号,也终于用崔健演唱会打响了商业化“头枪”,给线上音乐内容+直播的形式带来信心,线上演出的商业化道路似乎一片光明。如今,越来越多的内容平台及社区正在对线上内容加大投入,而音乐内容无疑是无法绕开的“捷径”,而在线下演出相继复兴后,2023年留给“线上直播+音乐内容”的布局,将来到另外的课题。

科技角力,线上演出的下一站?

现下演出开年走势一片欣欣向荣,线上演出的走向又将如何?

如果说一再延期、开盲盒式的购票体验等系列“卷运气”操作,以及地方文旅的助力是近年来线下演出的关键字,那么线上演出的关键字则是适者生存、递进的技术革新与产业链的联动。

近两年来,“科技与狠活”不再限于网友对于食品行业的调侃,与元宇宙、数字人相距甚密的线上演出行业也开始频繁“上科技”。在线下演出寂寥的三年时间里,虚拟演出、数字藏品NFT、元宇宙等要素及概念,成为“演出伴侣”,虚拟偶像等表演形式也从2022的江苏卫视跨年舞台来到2023的春晚。两个月前的2022跨年之夜,以江苏卫视为首的六家卫视都举办了VR跨年晚会直播,演唱会、展会、晚会都和VR头呈现。

元宇宙演出也从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的虚拟演唱会成为开端,有数据显示其在不足10分钟的内容中获得了约2000万美元的收入,约占到其四个月巡演收入的37%。今年1月,演唱会、跨年晚会已经出现了多个新的VR头显的应用场景。随后腾讯《和平精英》与歌手华晨宇合作虚拟演唱会、邓丽君隔空合唱、今年刚刚结束的PICO CoCo李玟“千禧之境”全虚拟vr演出等等。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沉浸式、互动体验类项目已覆盖儿童剧、话剧、戏曲、魔术等多种艺术类型,在演出场次中的占比达8.18%,较2021年同期上升40.3%。这一趋势也将为线上演出添砖加瓦。

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各有利弊,观众喜闻乐见的是其能相辅相成构建完整的现场演出体验。就体验层面而言,覆盖更大人群量、数字基础上的线上互动形式、跨时空合唱等体验是线上演出无法被替代的部分。产业层面上,线上演出已经脱离了与线下演出内容竞争的范畴,成为各大平台博弈音乐生态的重要筹码。

综合来看,线上演出联动的产业可能性更为丰富,经济效益也脱离单纯的票务系统范畴。疫情是催生现场音乐演出加速线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回归线下,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正式结束竞争关系,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似乎是市场公认的共赢。

然而在这个抢夺注意力的时代,时代的步履不会停歇,唯有不断吸纳新内容成为先锋内容缔造者,向着精益求精、迭代进化前行,才能不被时代洪流甩在旁侧,稳稳抵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春节3.78亿票房恢复至80%,线下演出开启了“报复性复苏”?

线下演出迎来了“反季热潮”。

文|娱乐独角兽  赤木瓶子

编辑|把青

演出市场正上演“冰与火之歌”。

一面是线下演出市场的大复苏,“三月林俊杰,四月五月天,五月周杰伦,可以在线选座了。”“老狼首场演唱会,北京五棵松开馆首秀,开票。” 等开票讯息不断,开年一则涉港澳台营业演出通知更让国内演出市场再度朝气蓬勃。另一面却是线上演出市场或将到来的拐点。

近日,文旅部印发《通知》,将对互联网演唱会、剧目演出等新业态明确管理要求。除加强对评论弹幕等实时内容的监控外,《通知》提到,网络直播采取延时直播方式播出。线上演出或将迎来从技术到内容端的重大挑战。

反观线下演出则迎来了“反季热潮”。通常来说,跨年音乐会、春晚、元宵节期间集中上演的春节期过去后,二三月份线下演出市场将迎来淡季。但开心麻花、孟京辉及各地交响乐团、歌舞剧院在各地的“开工”,国内各大音乐节的相继官宣,步入2023的线下演出市场可谓一反常态。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对主要票务平台的演出票房数据测算,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9400余场,与2022年同比增长40.92%,与2019年同比增长22.5%;票房收入3.78亿元,与2022年同比增长3.85%,观演人数323.80万,与2022年同比增长5.56%,2023年春节期间票房和观演人数均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左右。市场在迅速回温,第二季度表现会更加明显。

反馈到更具青年浪潮号召力的音乐市场,当全球头部音乐节科切拉Coachella、Fuji Rock、西南偏南、Summer Sonic、Glastonbury等对于国内观众而言不再止于线上欢聚胜地之时,国内线下演出市场需要面临的是与复苏一同来到的竞争压力,而迅猛发育了三年的线上演出市场也将迎来拐点。

春节3.78亿演出票房,线下市场“反季热”

万人体育馆中央,原定于当晚的演唱会被临时取消,新裤子主唱彭磊对着空荡的场地哽咽弹唱的身影将不复存在。过往积压的演唱会将在2023陆续重启。据了解,周杰伦、张学友、李荣浩、痛仰乐队、五月天等演唱会均已定档及重启于2023年。

摩天轮票务CEO刘斅曾表示,“今年元旦两天时间,开演场次达到 700 多场,数量甚至超过此前的2019年同期。”相较于预排周期较长的演唱会,小型Livehouse更能体现出演出的集中爆发态势。在2023年第一季度,已经有超过700场Livehouse演出开演及定档,除了过往的主力城市上海及北京外,成都、深圳、广州、杭州也榜上有名,均有超过40场演出定档。

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春节假期,北京市87个剧场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共计174台1061场,吸引观众21.7万人次,票房收入3363.5万元,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加38.2%、64.4%、27.1%。

2月10日,历年集结摇滚大咖的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开票,早鸟票秒售罄,单日票迅速售罄;黄牛们的朋友圈内,失业论、代排队购物、抢疫苗等讯息逐渐被体育馆选座优惠等内容覆盖;闲鱼交易界面被开售不久即售罄的演出票交易信息覆盖,最多想要人数超过600……一切似乎都预示演出市场的春季即将来临。

三年浮沉,演出市场生存论

回顾过去三年,演出市场几度浮沉。

2020年,当市场开始出现负面反馈,不少企业面临生死难关,大批Livehouse、ktv在这一年关停倒闭。据演出信息服务商Pollstar年终报告:受疫情影响,全球现场演出行业损失将超过300亿美元。全球数百名艺术家宣布因疫情推迟或取消巡演。截至当年8月,国内共有339736家演艺、演出业务相关的公司,在7个月内有13198家公司注销或吊销。上座率限制也为剧场划下了一道“生死线”。

平台们迅速作出反应,线上演出成为不同赛道里不得不争抢的蛋糕,京东、小红书、微博、公司均对云演出抛出橄榄枝。同时,云演出、云蹦迪的出现,不仅为电商提供了切入音乐演出的好时机,还以高包容度,让任意行业的头部玩家都能来搭把手。这样的迅速反应缺乏根基支撑,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未收获良性市场反应。

2021年,演出市场逆势求生,线上演出开始由粗放走向精品化、优胜劣汰。外部环境下,世界电音节Tomorrowland面临第二年取消举办;日本富士音乐节因一系列安全规定被称作“最诡异的一届”;艺术音乐节科切拉面临第三次被取消。国内疫情后的票价反弹热潮仍未褪去,文旅项目的景区式“音乐节”此起彼伏,给盈利模式饱受质疑的国产音乐节IP带来一丝信心,与直播、文旅及游戏结合的“音乐节+”开始迸发。最终音乐节下沉、分流至二三线城市,并在山东、四川等旅游省市获得不错反馈。

线上方面,冠名商的增加,品牌方主办音乐演出正在成为一大趋势。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淘宝等批平台相继主办线上音乐演出,并已经初具雏形。

到了2022年,来之不易的演出以相对高昂的价格将“演出刺客”推向大众话题探讨。同时,线上演出也终于从量产走向质变,在演出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以腾讯视频号、抖快为首的线上演唱会层出不穷,包括周杰伦、刘德华、罗大佑、崔健等标杆性的人物都陆续参与到线上演唱会来。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被迫低迷三年的演出行业,通过线上的形式不断自我进化。不仅让线上演出的阵容趋向于成熟。随着周杰伦、崔健、五月天等音乐人的视频号演唱会,孙燕姿等的抖音歌会在朋友圈不断刷屏,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争夺越发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头部音乐人开始参与其中,形成良性循环。

线上演出也拥有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发力线上演出的视频号,也终于用崔健演唱会打响了商业化“头枪”,给线上音乐内容+直播的形式带来信心,线上演出的商业化道路似乎一片光明。如今,越来越多的内容平台及社区正在对线上内容加大投入,而音乐内容无疑是无法绕开的“捷径”,而在线下演出相继复兴后,2023年留给“线上直播+音乐内容”的布局,将来到另外的课题。

科技角力,线上演出的下一站?

现下演出开年走势一片欣欣向荣,线上演出的走向又将如何?

如果说一再延期、开盲盒式的购票体验等系列“卷运气”操作,以及地方文旅的助力是近年来线下演出的关键字,那么线上演出的关键字则是适者生存、递进的技术革新与产业链的联动。

近两年来,“科技与狠活”不再限于网友对于食品行业的调侃,与元宇宙、数字人相距甚密的线上演出行业也开始频繁“上科技”。在线下演出寂寥的三年时间里,虚拟演出、数字藏品NFT、元宇宙等要素及概念,成为“演出伴侣”,虚拟偶像等表演形式也从2022的江苏卫视跨年舞台来到2023的春晚。两个月前的2022跨年之夜,以江苏卫视为首的六家卫视都举办了VR跨年晚会直播,演唱会、展会、晚会都和VR头呈现。

元宇宙演出也从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的虚拟演唱会成为开端,有数据显示其在不足10分钟的内容中获得了约2000万美元的收入,约占到其四个月巡演收入的37%。今年1月,演唱会、跨年晚会已经出现了多个新的VR头显的应用场景。随后腾讯《和平精英》与歌手华晨宇合作虚拟演唱会、邓丽君隔空合唱、今年刚刚结束的PICO CoCo李玟“千禧之境”全虚拟vr演出等等。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沉浸式、互动体验类项目已覆盖儿童剧、话剧、戏曲、魔术等多种艺术类型,在演出场次中的占比达8.18%,较2021年同期上升40.3%。这一趋势也将为线上演出添砖加瓦。

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各有利弊,观众喜闻乐见的是其能相辅相成构建完整的现场演出体验。就体验层面而言,覆盖更大人群量、数字基础上的线上互动形式、跨时空合唱等体验是线上演出无法被替代的部分。产业层面上,线上演出已经脱离了与线下演出内容竞争的范畴,成为各大平台博弈音乐生态的重要筹码。

综合来看,线上演出联动的产业可能性更为丰富,经济效益也脱离单纯的票务系统范畴。疫情是催生现场音乐演出加速线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回归线下,线上演出与线下演出正式结束竞争关系,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似乎是市场公认的共赢。

然而在这个抢夺注意力的时代,时代的步履不会停歇,唯有不断吸纳新内容成为先锋内容缔造者,向着精益求精、迭代进化前行,才能不被时代洪流甩在旁侧,稳稳抵岸。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