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说学者不需要诺贝尔奖金也能富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说学者不需要诺贝尔奖金也能富有?

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日前获得首届博古睿奖颁发的100万美元奖金,在诺贝尔颁奖季里,人文学者或许再也不必黯然伤神了。

查尔斯·泰勒

对人文学科的学者来说,每次只能在诺贝尔颁奖季“愤愤地”看着自己的科学家朋友们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和全球名人,不知道是什么感受。不过本周我们有了一个令他们开怀的消息:一位哲学家获得了一百万美金的奖金,这比现在每个诺贝尔奖得主的奖金数额(约为93万美金)更高。

年过八旬的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定居在加拿大(现执教于麦吉尔大学,此前任教牛津大学),他的著作《自我的来源(Sources of the Self)》和《世俗时代(A Secular Age)》为他带来了更多关注。最近因其思想“塑造了人类关于自我的理解及人文学科的提升”而荣获首届博古睿奖(Berggruen prize,由独立无党派智库博古睿研究院颁发);同奖金的数额一样惊人的是,《纽约时报》在报道末尾列举了泰勒所获得的各种奖项及奖金,他单凭各类奖金就累计收入高达450万美元。哲学家的职业在传统观念里总是过着献身于思想与学术的清贫生活,或许这样的累积奖金数额,能让人们对这个职业的收入有所改观,前提是你得足够优秀。

当化学家兼商人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按照自己的遗愿成立由他名字命名的奖项时,人文学科并不包含在内,科学之外的领域之外只有为文学专设的非学术奖项。这种奖项设置让各类非虚构写作者没有机会获得巨额奖金并赢取世界第一的桂冠,但是这也为其他基金会和慈善家们提供了填充空白的机会。

除了博古睿奖,为人文社科领域专门设立的奖项还有:为奖励思想和伦理学贡献的日本京都奖(奖金约为48万美金),这一奖项今年由美国哲学家玛莎·纳斯鲍姆(Martha Nussbaum)获得,德国当代重要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和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都曾获得过该奖项;也有英国汤普顿奖(奖金约为129万英镑)表彰“确认生命的精神维度”的作者,与诺贝尔奖成竞争态势。

其他终身成就奖也为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丰厚的奖金,比如挪威一年一度的霍尔堡奖(奖金约为56万美金),主要是面向艺术和人文学科。还有奖金约为150万美金的克鲁格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去年泰勒和哈贝马斯共同荣获。

相对来说更年轻的先驱们一般会被麦克阿瑟“天才”奖(奖金数额约为625万美元)偏爱,丰厚的奖金使这些创意天才们能继续的留守自己的楼阁之中,而今年的三十名候选人中有十四人都有教职(其中一位是语言学家而另一位是艺术史学家)。那些年长的非虚构大师们虽然没有机会在斯德哥尔摩收到款待并收获金钱,不过他们也可以反问:谁需要诺贝尔奖?

(翻译:李睿一)

来源:卫报

原标题:Why top academics don't need a Nobel to get rich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说学者不需要诺贝尔奖金也能富有?

哲学家查尔斯·泰勒日前获得首届博古睿奖颁发的100万美元奖金,在诺贝尔颁奖季里,人文学者或许再也不必黯然伤神了。

查尔斯·泰勒

对人文学科的学者来说,每次只能在诺贝尔颁奖季“愤愤地”看着自己的科学家朋友们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和全球名人,不知道是什么感受。不过本周我们有了一个令他们开怀的消息:一位哲学家获得了一百万美金的奖金,这比现在每个诺贝尔奖得主的奖金数额(约为93万美金)更高。

年过八旬的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定居在加拿大(现执教于麦吉尔大学,此前任教牛津大学),他的著作《自我的来源(Sources of the Self)》和《世俗时代(A Secular Age)》为他带来了更多关注。最近因其思想“塑造了人类关于自我的理解及人文学科的提升”而荣获首届博古睿奖(Berggruen prize,由独立无党派智库博古睿研究院颁发);同奖金的数额一样惊人的是,《纽约时报》在报道末尾列举了泰勒所获得的各种奖项及奖金,他单凭各类奖金就累计收入高达450万美元。哲学家的职业在传统观念里总是过着献身于思想与学术的清贫生活,或许这样的累积奖金数额,能让人们对这个职业的收入有所改观,前提是你得足够优秀。

当化学家兼商人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按照自己的遗愿成立由他名字命名的奖项时,人文学科并不包含在内,科学之外的领域之外只有为文学专设的非学术奖项。这种奖项设置让各类非虚构写作者没有机会获得巨额奖金并赢取世界第一的桂冠,但是这也为其他基金会和慈善家们提供了填充空白的机会。

除了博古睿奖,为人文社科领域专门设立的奖项还有:为奖励思想和伦理学贡献的日本京都奖(奖金约为48万美金),这一奖项今年由美国哲学家玛莎·纳斯鲍姆(Martha Nussbaum)获得,德国当代重要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和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都曾获得过该奖项;也有英国汤普顿奖(奖金约为129万英镑)表彰“确认生命的精神维度”的作者,与诺贝尔奖成竞争态势。

其他终身成就奖也为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丰厚的奖金,比如挪威一年一度的霍尔堡奖(奖金约为56万美金),主要是面向艺术和人文学科。还有奖金约为150万美金的克鲁格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去年泰勒和哈贝马斯共同荣获。

相对来说更年轻的先驱们一般会被麦克阿瑟“天才”奖(奖金数额约为625万美元)偏爱,丰厚的奖金使这些创意天才们能继续的留守自己的楼阁之中,而今年的三十名候选人中有十四人都有教职(其中一位是语言学家而另一位是艺术史学家)。那些年长的非虚构大师们虽然没有机会在斯德哥尔摩收到款待并收获金钱,不过他们也可以反问:谁需要诺贝尔奖?

(翻译:李睿一)

来源:卫报

原标题:Why top academics don't need a Nobel to get rich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