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用电量增速连续三年高于GDP增速,意味着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用电量增速连续三年高于GDP增速,意味着什么?

疫情扰动经济发展和用电结构,居民用电增加、基建投资加大和电气化程度加深等因素,导致电力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戴晶晶

中国用电量增速和GDP增速间的关系规律,在过去三年发生了些许变化。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据界面新闻计算,自2020年起,中国年度用电量增速已连续三年高于GDP增速。

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初步核算的GDP增速为3%。

用电量常被称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特点。尽管影响经济和用电量增长的因素有所不同,但两者关系密切,变化趋势往往一致。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学术界和统计部门普遍认为,在经济增速上升期,中国电力消费增速往往高于GDP增速;在经济增速下降期,电力消费增速往往低于后者。

2012-2019年,中国GDP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期间,除2018年较为特殊外,其余年份的电力增速均低于GDP增速,即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

用电量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比值,被称为电力弹性系数,这用于评价电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总体关系

随着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出现,2020-2022年,国内GDP增速成过山车趋势。

按照上述业内共识,2020年和2022年经济增速同比回落,电力弹性系数应小于1。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近三年用电量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即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

国家统计局曾指出,用电量跟工业经济增长两者关系,主要受到两大因素影响:工业内部的结构及其产品结构、能源使用的技术创新程度。

疫情三年带来的经济和电力增速间关系的变化,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模式已有了一定调整?未来中国的电力需求趋势如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公报;2011-2021年GDP数据为调整后数据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和用电增速波动起伏较大,但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并没有明显改变。”一位研究电力供需的能源专家在接受界面新闻独家采访时称。

该专家表示,用电增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经济增速上升期,用电增速也提高,经济增速下降期,用电增速也明显放慢。这是由经济结构和用电结构不对称导致的。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远远高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因此工业生产的波动,对工业用电量增速带来更大的波动。

新冠疫情发生后,扰动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用电结构。

2020年和2022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电力弹性系数仍大于1的主要原因:一是为恢复经济增长,制造业、基建等部门投资大幅增长;二是国外疫情蔓延导致中国外贸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三是居民生活用电量显著增长,对GDP贡献小。”上述专家称。

2020-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持续增加,三年增速分别为4%、21.2%和10.5%。中国出口的产品以制造业产品为主,耗能仍较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公报

去年,中国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仅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加4.4%;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则大幅增加了13.8%。

同期,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7%,增速为4.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0%,增速为3.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近53%,增速为2.3%。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公报

过去三年能源系统内部发生的变化,也可能造成用电增速高于GDP增速。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吴疆告诉界面新闻,近年来中国煤价高涨不降,天然气价格也因国际因素持续高位,但电价涨幅远远低于煤价气价的涨幅。

“在此情况下,部分原来用煤用气的负荷将设法转为用电。”吴疆说。

吴疆同时指出,此前煤价突涨等因素引发停、限电后,政府加强电力保供,相当于给予用户更大选择空间,部分用户转向性能更优的电力,也推动用电增速提高。

尤其在国家大力实施电气化战略的背景下,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终端电气化程度的提高。

中金公司曾在分析2018年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时提及,2017年及2018上半年,电能替代(电代油、电代煤)对用电量增速的贡献达到2个百分点左右。

国金证券也指出,2019-2021年,中国电能替代电量分别为2066千瓦时、2252千瓦时和1891亿千瓦时,分别占当年全社会用电增量的54.3%、78.9%、23.6%。

近年来电动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拉高了相关用电量。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增幅达71.1%,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38.1%。

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望提速,包括花旗银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等机构都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幅将回升至5%及以上。

在用电量方面,中电联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

按照上述预测计算,2023年的电力弹性系数仍将维持在1以上。

上述能源专家表示,受到疫情防控以及出台的逆周期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十四五”期间国内电力弹性系数不太可能小于1。但从中长期来看,“十五五”期间的电力弹性系数将回归到1以下。

国金证券也认为,在疫情有序放开后,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望回升,预计到“十四五”末,年度电力弹性系数将逐步回落至1以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用电量增速连续三年高于GDP增速,意味着什么?

疫情扰动经济发展和用电结构,居民用电增加、基建投资加大和电气化程度加深等因素,导致电力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戴晶晶

中国用电量增速和GDP增速间的关系规律,在过去三年发生了些许变化。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据界面新闻计算,自2020年起,中国年度用电量增速已连续三年高于GDP增速。

2022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86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初步核算的GDP增速为3%。

用电量常被称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特点。尽管影响经济和用电量增长的因素有所不同,但两者关系密切,变化趋势往往一致。

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学术界和统计部门普遍认为,在经济增速上升期,中国电力消费增速往往高于GDP增速;在经济增速下降期,电力消费增速往往低于后者。

2012-2019年,中国GDP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期间,除2018年较为特殊外,其余年份的电力增速均低于GDP增速,即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

用电量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比值,被称为电力弹性系数,这用于评价电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总体关系

随着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出现,2020-2022年,国内GDP增速成过山车趋势。

按照上述业内共识,2020年和2022年经济增速同比回落,电力弹性系数应小于1。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近三年用电量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即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

国家统计局曾指出,用电量跟工业经济增长两者关系,主要受到两大因素影响:工业内部的结构及其产品结构、能源使用的技术创新程度。

疫情三年带来的经济和电力增速间关系的变化,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模式已有了一定调整?未来中国的电力需求趋势如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公报;2011-2021年GDP数据为调整后数据

“近三年,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速和用电增速波动起伏较大,但电力弹性系数的变化规律实际上并没有明显改变。”一位研究电力供需的能源专家在接受界面新闻独家采访时称。

该专家表示,用电增长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经济增速上升期,用电增速也提高,经济增速下降期,用电增速也明显放慢。这是由经济结构和用电结构不对称导致的。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远远高于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因此工业生产的波动,对工业用电量增速带来更大的波动。

新冠疫情发生后,扰动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用电结构。

2020年和2022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电力弹性系数仍大于1的主要原因:一是为恢复经济增长,制造业、基建等部门投资大幅增长;二是国外疫情蔓延导致中国外贸出口保持了高速增长;三是居民生活用电量显著增长,对GDP贡献小。”上述专家称。

2020-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持续增加,三年增速分别为4%、21.2%和10.5%。中国出口的产品以制造业产品为主,耗能仍较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公报

去年,中国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4%;第二产业用电量仅同比增长1.2%;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加4.4%;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则大幅增加了13.8%。

同期,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GDP的7%,增速为4.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0%,增速为3.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近53%,增速为2.3%。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定义,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公报

过去三年能源系统内部发生的变化,也可能造成用电增速高于GDP增速。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吴疆告诉界面新闻,近年来中国煤价高涨不降,天然气价格也因国际因素持续高位,但电价涨幅远远低于煤价气价的涨幅。

“在此情况下,部分原来用煤用气的负荷将设法转为用电。”吴疆说。

吴疆同时指出,此前煤价突涨等因素引发停、限电后,政府加强电力保供,相当于给予用户更大选择空间,部分用户转向性能更优的电力,也推动用电增速提高。

尤其在国家大力实施电气化战略的背景下,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终端电气化程度的提高。

中金公司曾在分析2018年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时提及,2017年及2018上半年,电能替代(电代油、电代煤)对用电量增速的贡献达到2个百分点左右。

国金证券也指出,2019-2021年,中国电能替代电量分别为2066千瓦时、2252千瓦时和1891亿千瓦时,分别占当年全社会用电增量的54.3%、78.9%、23.6%。

近年来电动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拉高了相关用电量。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车整车制造用电量增幅达71.1%,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了38.1%。

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望提速,包括花旗银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等机构都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幅将回升至5%及以上。

在用电量方面,中电联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左右。

按照上述预测计算,2023年的电力弹性系数仍将维持在1以上。

上述能源专家表示,受到疫情防控以及出台的逆周期经济政策等因素影响,“十四五”期间国内电力弹性系数不太可能小于1。但从中长期来看,“十五五”期间的电力弹性系数将回归到1以下。

国金证券也认为,在疫情有序放开后,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望回升,预计到“十四五”末,年度电力弹性系数将逐步回落至1以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