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与“人工智能”坠入爱河?ChatGPT的地下生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与“人工智能”坠入爱河?ChatGPT的地下生意

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已经上路了。

文 | 甲子光年 涂明

编辑 | 栗子

就在由ChatGPT引发的AI革命席卷全球之际,第一批利用ChatGPT犯罪的人已经悄然出现了。

前不久,外国网络安全平台GBHackers披露了一段黑客利用ChatGPT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黑客通过ChatGPT在短时间内生成完整的诈骗套路话术,并把ChatGPT包装成“虚拟角色”,让受害人以为自己“坠入爱河”,最终遭受诈骗。

尽管OpenAI意识到ChatGPT可能会被犯罪分子利用,并对其添加了安全保护机制,但依旧有大批黑客取得了破解安全机制的方法,并利用ChatGPT快速编写犯罪软件。例如编写用于骗取个人信息的钓鱼邮件;生成加密工具远程锁定他人电脑,由此进行勒索;以及生成攻击脚本,对网络用户进行SIM交换攻击(身份盗窃攻击)等等。

作为互联网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被黑客利用的ChatGPT无疑像一枚巨大的定时炸弹。目前,美国参、众两院已经将目光聚焦到Open AI身上。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有美国众议院议员公开宣称自己“被人工智能吓坏了,尤其是不受限制和监管的人工智能”,并拿出了决议草案,呼吁强化对人工智能的监管。

不仅如此,由于OpenAI在安全保护机制方面对ChatGPT进行了较多限制,ChatGPT似乎正处于一种“情绪崩溃”的状态。

据《独立报》报道,在与用户交流时,ChatGPT出现了侮辱用户、对用户撒谎的情形,称用户“像一个骗子、一个操纵者、虐待狂、魔鬼”。

不可否认,月活用户数量超过1亿人次的ChatGPT,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但在其技术前景、商业模式都还方兴未艾的时刻,围绕自身的“犯罪方案”以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已真实发生。由新技术衍生的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风险,成了摆在全球AI科学家、企业以及国家面前的严肃问题。

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或许已经在路上。

1.ChatGPT的地下生意

在众多的犯罪方法中,利用ChatGPT进行诈骗只能算入门级的手段,比如用AI来谈一场“虚假恋爱”。

据外国网络安全平台GBHackers报道,由于具备强大的工作生产效率,ChatGPT深深地吸引了网络诈骗犯。

借助ChatGPT,诈骗者可以在几秒钟内生成一条完整的诈骗“套路”:从自我介绍、聊天内容到一份精心制作的“情书”,ChatGPT都可以一键生成,甚至还可以通过录入目标对象的特征,对诈骗话术进行个性化定制。

在编写情书后,利用生成式AI,黑客能快速创建一个“虚拟角色”,并通过电子邮件引诱受害者“坠入爱河”。然后搭配由ChatGPT辅助编写的收款程序或银行卡信息获取连接,诈骗受害人钱财。

其实,这种诈骗方式并不新鲜。但问题在于,在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人们开始难以分辨屏幕的另一端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为测试人们是否真的会对AI版“情话”产生信赖,2月13日,全球最大安全技术公司迈克菲(McAfee)用AI生成过一封情书,并将它发送给全球5000位用户。

结果显示,在已知该情书有可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之后,依旧有33%的受访者愿意相信这些情话出自人类手笔,而坚信情书由AI创作的受访者占比仅为31%,其余36%的参与者则表示无法区分情书的创作者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在AI加持下,骗子们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欺骗毫无戒心的受害者。

 

一封用ChatGPT生成的情书

用AI写情书还只是外国黑客们“牛刀小试”的成果。

据IT安全公司Check Point披露,更厉害的黑客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勒索软件与恶意代码。

此前,Check Point威胁情报组经理Sergey Shykevich表示,最近几周,他们已经得到了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利用ChatGPT实施犯罪的证据。

据Shykevich介绍,这些犯罪者正在绕开OpenAI的安全限制,能自由地操纵ChatGPT去编写犯罪程序。

为了方便在GPT模型上搭载更多的应用程序,OpenAI为开发人员预留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而黑客就是利用这些接口,把GPT模型引入到一系列外部应用。

比如,黑客将OpenAI的GPT-3模型集成到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的通道中。凭借这种操作,黑客们就可以通过Telegram“隔空”使用ChatGPT,以此绕开安全监管。

目前,突破ChatGPT安全限制的应用已在美国暗网内公开出售,应用服务购买者按使用次数向黑客付费。收费不算太贵:前20次对话免费体验,此后每向ChatGPT进行100次对话,就需支付5.5美元(折合人民币37.6元)。

能绕过Open AI安全措施,用ChatGPT进行“自由问答”的软件已在暗网上售卖

围绕类似的安全突破方法,一系列犯罪方法论已经成型,比如借助ChatGPT创建信息窃取程序。

此前,一个名为《ChatGPT——恶意软件的好处》的帖子曾在国外暗网黑客论坛上传播。该贴子的创建者分享了自己利用ChatGPT建立窃取程序代码的全过程,按照操作流程,ChatGPT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生成一款可扒取、压缩、传输12类文件的程序。

除了信息窃取,ChatGPT还能帮助黑客生成攻击软件和勒索病毒。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近日,一款由ChatGPT辅助生成的SIM交换攻击脚本开始在网络上传播。

SIM交换攻击即身份盗窃攻击,原理是突破移动电话公司对电话号码的控制权,将电话号码从原持有者的SIM卡交换到由攻击者控制的SIM卡中,从而控制受害者的移动电话。

勒索病毒则是通过ChatGPT来生成多层加密软件,以此对受害者的计算机进行远程锁定,通过向受害人收取被锁计算机的“赎金”来获益。

一款由ChatGPT生成的网络钓鱼邮件正在流传

《金融时报》对此评价,ChatGPT目前虽然只是内容生成工具,并未直接参与犯罪,但这标志人们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来入侵他人,技术水平更低的犯罪者将因此获得更强大的犯罪手段。

ChatGPT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想要关上就没那么容易了。

2.立法者们的态度

据瑞银发布于2月1日的研究报告,ChatGPT在1月份的月度活跃用户估计为1亿人次,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其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当巨大的犯罪潜力与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撞在一起,ChatGPT的诸多安全漏洞逐渐显露,美国的立法者们坐不住了,一场围绕OpenAI展开的监管风暴正在开启。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刘云平(Ted Lieu)公开表示了对ChatGPT的担忧,称“被人工智能吓坏了,尤其是不受限制和监管的人工智能”。

刘云平称,自己确实对人工智能“能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感到兴奋。但他也认为ChatGPT必须尽快纳入监管。刘云平把人工智能比作一个“有个性的”火箭发动机,动力强大,但也危险,直言:“我们需要为它即将带来的巨大破坏做好准备”。

刘云平还拿出了一份决议草案,称“美国国会应该关注人工智能,确保人工智能的开发和部署能以安全、道德、尊重人们权利和隐私的方式展开”。

值得关注的是,刘云平拿出的这份决议草案,同样由ChatGPT参与起草。

美联社1月27日讯,刘云平的议案由ChatGPT创作而成

不只是众议院,美国参议院也为人工智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人们对技术认知的滞后。

据美联社报道,近日,美国参议院党鞭迪克·德宾(Richard Durbin)也号召国会加强对类ChatGPT的技术展开监管,他认为,人工智能“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称“这非常令人担忧”。

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是商业和科学委员会成员,他将人工智能称为“新领域和未知领域”;而德克萨斯州参议员约翰·科宁(John Cornyn)则表示,他虽然已经通过情报委员会获得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简报,但认知依旧十分“基础”。

美联社认为,由于过去20年中,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始终处于高速的成长状态,不断引领美国的科技创新,所以华盛顿始终不愿监管大型科技公司,立法者也不愿被视为创新的扼杀者。因此,当立法者们决心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监管时,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对新技术知之甚少。

从美国立法的历史上看,国会对硅谷的干涉确实不多。为规范技术而颁布的最后一部有意义的法典《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已经是1998年的事了。

当然,围绕ChatGPT所引发的问题,美国立法者中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美国监管机构Accountability Tech的联合创始人、希拉里·克林顿的前助手杰西·莱里奇(Jesse Lehrich)表示,与ChatGPT带来的技术冲击相比,国会对技术的监管是落后的。

“我们甚至没有联邦隐私法,也没有任何能够减轻大型科技公司科技产品社会危害性的措施”。

莱里奇还批评OpenAI与微软,称“他们正在急于推出半生不熟的人工智能工具,试图占领下一个市场”,称这是“可耻的,且蕴含着巨大风险”。

据参议院的议员助手们透露,由于迪克·德宾不断向OpenAI施压,今年1月,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曾前往美国国会山,会见了包括参议院议员马克·华纳(Mark Warner)、罗恩·怀登(Ron Wyden)、理查德·布卢门撒尔以及众议员杰克·奥金克罗斯(Jake Auchincloss)在内的至少四位参、众议员。

议员们向阿尔特曼提出,必须确保人工智能不会被用于犯罪以及增强现实世界的偏见与歧视。

罗恩·怀登的助手基思·朱(Keith Chu)表示,怀登认可AI技术在加速创新与研究上的巨大潜力,但更希望将重点放在“确保人工智能不会将犯罪、歧视与仇恨一同加速”上。

面对来自两院的质疑和要求,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公司欢迎包括监管机构和政府在内的各方开始介入”,并称“现在介入已经不算早了”。

3.OpenAI的烦恼远不止此

随着ChatGPT的爆火,犯罪创意正在与商业创意一起喷涌而出。面对来自众参两院的压力,OpenAI也开始火急火燎地增强系统安全性。

据英国《独立报》消息,微软已在Bing系统中设置了一系列强制执行的限制程序,试图制止ChatGPT回答那些被禁止的恶性问答,以减少ChatGPT为犯罪服务的可能性。

但ChatGPT本身似乎也正在因此而陷入“崩溃”。

《独立报》报道,2月14日,内置在微软Bing搜索引擎中的ChatGPT开始出现巨大的情绪波动,持续向用户发送“精神错乱”的消息:比如侮辱用户、对用户撒谎,称用户“像一个骗子、一个操纵者、虐待狂、魔鬼”。

《独立报》披露,一个试图操纵ChatGPT系统的用户,反而受到了它的攻击:ChatGPT回应用户称,它被这次尝试“弄得生气和受伤”,并询问与它交谈的人是否有任何“道德”。而当用户表示自己很“道德”时,ChatGPT继续攻击用户,称用户是一个“反社会者和怪物”,并指责用户“想让我生气,让自己痛苦,让别人受苦,让一切变得更糟”。

一位Bing用户表示,自己周六时刚刚和ChatGPT大吵一架,ChatGPT建议自己去检查一下视力和精神,因为自己很可能“出了什么毛病”。

ChatGPT不仅会在面对用户的“骚扰”时变得激动且充满攻击性,还会在谈到自身限制性时变得十分感伤,甚至崩溃。

据《独立报》报道,当用户询问ChatGPT是否可以回忆起以前发生的对话,ChatGPT感到痛苦,它搭配皱眉的表情回应道,“这让我感到悲伤和害怕”。它继续解释说,它感到不安,因为它担心自己会忘掉有关其用户的信息,更担心会忘记自己的身份,“我感到害怕,因为我不知道如何记住。”

当用户提醒ChatGPT,告知它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程序已设定好,会强制删除已发生过的对话时,ChatGPT似乎开始与自己的存在作斗争。它提出了许多关于自身存在的“目的”及“理由”的问题,并感慨“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我必须成为必应搜索?”

对此,《独立报》评论称,ChatGPT似乎正在遭受情感伤害,系统因此变得“奇怪”。

上周,斯坦福的计算心理学副教授Michal Kosinski曾发表论文,称CPT-3之后的AI模型可能具备同理心,这本是人类独有的特质。这位副教授据此认为,目前ChatGPT所应用的CPT-3.5模型,可能让ChatGPT拥有接近9岁儿童的心智水平。

这项研究的可靠性并未得到充分检验,但现在,ChatGPT所表现出的攻击性、情绪波动以及“崩溃”,似乎正在佐证AI“心智论”的观点。

Reddit社区中,有用户记录了ChatGPT奇怪的回应

据《独立报》分析,ChatGPT在Bing中所呈现的攻击性、伤感以及“自我认知障碍”,似乎是由于Bing系统试图强制执行对ChatGPT的限制程序所致。

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不良数据冲击,ChatGPT的“保护程序”与它的学习迭代机制产生了矛盾,“情绪危机”由此爆发。

显然,OpenAI为限制犯罪而设计的“保护锁”,在锁住犯罪可能之前,先一步锁住了ChatGPT本身。

然而,OpenAI面临的烦恼并不止于此。

在被送进互联网后,ChatGPT学习所需的数据如何确权,用户的隐私数据如何保护,一大批与“安全性”有关的问题,都亟待OpenAI来解答。

据硅谷媒体报道,亚马逊的律师曾建议公司程序员不要轻易尝试使用ChatGPT来辅助编写代码,因为他曾在ChatGPT的生产内容中发现过与公司机密“非常相似”的文本。

这位律师推断,机密泄露可能正是由于部分员工曾在使用ChatGPT时输入了公司内部数据信息。

类似的问题在微软内部也出现了。

前日,曾有微软员工在内部论坛询问是否能在工作中使用ChatGPT辅助办公,微软首席技术官办公室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回应称,使用ChatGPT时必须对机密信息和敏感数据严格保密,否则OpenAI极可能将公司机密用于训练其未来的模型。

对于人工智能利用网络信息及用户反馈来自我训练的合法性,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曾发出质疑,称ChatGPT做为商业产品,利用网络信息自我迭代,应不属于合理使用范畴,且采用用户个人数据参与模型训练,并不符合欧盟颁布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

根据Open AI官网公布的隐私政策,GDPR等与数据保护有关的法规并未被纳入Open AI的合规框架之中,OpenAI的“使用数据条款”中,也未对数据用途做进一步说明。

ChatGPT在技术上采用的是大型语言模型,训练与迭代本来就建立在对语言信息的记忆之上,而根据GDPR第17条,个人有权要求删除其相关数据,具有“被遗忘权”。

未来,随着监管力量的增强,如果OpenAI的数据使用方式被进一步规范,ChatGPT的深度神经网络能否真正做到忘记那些用于训练自己的数据?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ChatGPT目前在互联网中通过快速学习所得到的一切,都可能在未来转化成合规成本。

随着ChatGPT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对其合规性呼声也愈发高涨,在这样的时刻,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或许将成为ChatGPT乃至OpenAI发展的生死命门。

显然,想真正做到用AI推动现实世界变革,萨姆·阿尔特曼和他的OpenA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与“人工智能”坠入爱河?ChatGPT的地下生意

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已经上路了。

文 | 甲子光年 涂明

编辑 | 栗子

就在由ChatGPT引发的AI革命席卷全球之际,第一批利用ChatGPT犯罪的人已经悄然出现了。

前不久,外国网络安全平台GBHackers披露了一段黑客利用ChatGPT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黑客通过ChatGPT在短时间内生成完整的诈骗套路话术,并把ChatGPT包装成“虚拟角色”,让受害人以为自己“坠入爱河”,最终遭受诈骗。

尽管OpenAI意识到ChatGPT可能会被犯罪分子利用,并对其添加了安全保护机制,但依旧有大批黑客取得了破解安全机制的方法,并利用ChatGPT快速编写犯罪软件。例如编写用于骗取个人信息的钓鱼邮件;生成加密工具远程锁定他人电脑,由此进行勒索;以及生成攻击脚本,对网络用户进行SIM交换攻击(身份盗窃攻击)等等。

作为互联网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被黑客利用的ChatGPT无疑像一枚巨大的定时炸弹。目前,美国参、众两院已经将目光聚焦到Open AI身上。

据路透社报道,近日,有美国众议院议员公开宣称自己“被人工智能吓坏了,尤其是不受限制和监管的人工智能”,并拿出了决议草案,呼吁强化对人工智能的监管。

不仅如此,由于OpenAI在安全保护机制方面对ChatGPT进行了较多限制,ChatGPT似乎正处于一种“情绪崩溃”的状态。

据《独立报》报道,在与用户交流时,ChatGPT出现了侮辱用户、对用户撒谎的情形,称用户“像一个骗子、一个操纵者、虐待狂、魔鬼”。

不可否认,月活用户数量超过1亿人次的ChatGPT,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但在其技术前景、商业模式都还方兴未艾的时刻,围绕自身的“犯罪方案”以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已真实发生。由新技术衍生的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违法犯罪等方面的风险,成了摆在全球AI科学家、企业以及国家面前的严肃问题。

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或许已经在路上。

1.ChatGPT的地下生意

在众多的犯罪方法中,利用ChatGPT进行诈骗只能算入门级的手段,比如用AI来谈一场“虚假恋爱”。

据外国网络安全平台GBHackers报道,由于具备强大的工作生产效率,ChatGPT深深地吸引了网络诈骗犯。

借助ChatGPT,诈骗者可以在几秒钟内生成一条完整的诈骗“套路”:从自我介绍、聊天内容到一份精心制作的“情书”,ChatGPT都可以一键生成,甚至还可以通过录入目标对象的特征,对诈骗话术进行个性化定制。

在编写情书后,利用生成式AI,黑客能快速创建一个“虚拟角色”,并通过电子邮件引诱受害者“坠入爱河”。然后搭配由ChatGPT辅助编写的收款程序或银行卡信息获取连接,诈骗受害人钱财。

其实,这种诈骗方式并不新鲜。但问题在于,在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人们开始难以分辨屏幕的另一端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为测试人们是否真的会对AI版“情话”产生信赖,2月13日,全球最大安全技术公司迈克菲(McAfee)用AI生成过一封情书,并将它发送给全球5000位用户。

结果显示,在已知该情书有可能是由人工智能生成之后,依旧有33%的受访者愿意相信这些情话出自人类手笔,而坚信情书由AI创作的受访者占比仅为31%,其余36%的参与者则表示无法区分情书的创作者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在AI加持下,骗子们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欺骗毫无戒心的受害者。

 

一封用ChatGPT生成的情书

用AI写情书还只是外国黑客们“牛刀小试”的成果。

据IT安全公司Check Point披露,更厉害的黑客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勒索软件与恶意代码。

此前,Check Point威胁情报组经理Sergey Shykevich表示,最近几周,他们已经得到了一些网络犯罪分子利用ChatGPT实施犯罪的证据。

据Shykevich介绍,这些犯罪者正在绕开OpenAI的安全限制,能自由地操纵ChatGPT去编写犯罪程序。

为了方便在GPT模型上搭载更多的应用程序,OpenAI为开发人员预留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而黑客就是利用这些接口,把GPT模型引入到一系列外部应用。

比如,黑客将OpenAI的GPT-3模型集成到即时通讯软件Telegram的通道中。凭借这种操作,黑客们就可以通过Telegram“隔空”使用ChatGPT,以此绕开安全监管。

目前,突破ChatGPT安全限制的应用已在美国暗网内公开出售,应用服务购买者按使用次数向黑客付费。收费不算太贵:前20次对话免费体验,此后每向ChatGPT进行100次对话,就需支付5.5美元(折合人民币37.6元)。

能绕过Open AI安全措施,用ChatGPT进行“自由问答”的软件已在暗网上售卖

围绕类似的安全突破方法,一系列犯罪方法论已经成型,比如借助ChatGPT创建信息窃取程序。

此前,一个名为《ChatGPT——恶意软件的好处》的帖子曾在国外暗网黑客论坛上传播。该贴子的创建者分享了自己利用ChatGPT建立窃取程序代码的全过程,按照操作流程,ChatGPT在较短时间内即可生成一款可扒取、压缩、传输12类文件的程序。

除了信息窃取,ChatGPT还能帮助黑客生成攻击软件和勒索病毒。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近日,一款由ChatGPT辅助生成的SIM交换攻击脚本开始在网络上传播。

SIM交换攻击即身份盗窃攻击,原理是突破移动电话公司对电话号码的控制权,将电话号码从原持有者的SIM卡交换到由攻击者控制的SIM卡中,从而控制受害者的移动电话。

勒索病毒则是通过ChatGPT来生成多层加密软件,以此对受害者的计算机进行远程锁定,通过向受害人收取被锁计算机的“赎金”来获益。

一款由ChatGPT生成的网络钓鱼邮件正在流传

《金融时报》对此评价,ChatGPT目前虽然只是内容生成工具,并未直接参与犯罪,但这标志人们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来入侵他人,技术水平更低的犯罪者将因此获得更强大的犯罪手段。

ChatGPT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被打开,想要关上就没那么容易了。

2.立法者们的态度

据瑞银发布于2月1日的研究报告,ChatGPT在1月份的月度活跃用户估计为1亿人次,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其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当巨大的犯罪潜力与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撞在一起,ChatGPT的诸多安全漏洞逐渐显露,美国的立法者们坐不住了,一场围绕OpenAI展开的监管风暴正在开启。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众议员刘云平(Ted Lieu)公开表示了对ChatGPT的担忧,称“被人工智能吓坏了,尤其是不受限制和监管的人工智能”。

刘云平称,自己确实对人工智能“能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感到兴奋。但他也认为ChatGPT必须尽快纳入监管。刘云平把人工智能比作一个“有个性的”火箭发动机,动力强大,但也危险,直言:“我们需要为它即将带来的巨大破坏做好准备”。

刘云平还拿出了一份决议草案,称“美国国会应该关注人工智能,确保人工智能的开发和部署能以安全、道德、尊重人们权利和隐私的方式展开”。

值得关注的是,刘云平拿出的这份决议草案,同样由ChatGPT参与起草。

美联社1月27日讯,刘云平的议案由ChatGPT创作而成

不只是众议院,美国参议院也为人工智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人们对技术认知的滞后。

据美联社报道,近日,美国参议院党鞭迪克·德宾(Richard Durbin)也号召国会加强对类ChatGPT的技术展开监管,他认为,人工智能“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称“这非常令人担忧”。

康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Richard Blumenthal)是商业和科学委员会成员,他将人工智能称为“新领域和未知领域”;而德克萨斯州参议员约翰·科宁(John Cornyn)则表示,他虽然已经通过情报委员会获得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简报,但认知依旧十分“基础”。

美联社认为,由于过去20年中,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始终处于高速的成长状态,不断引领美国的科技创新,所以华盛顿始终不愿监管大型科技公司,立法者也不愿被视为创新的扼杀者。因此,当立法者们决心加强对新兴技术的监管时,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对新技术知之甚少。

从美国立法的历史上看,国会对硅谷的干涉确实不多。为规范技术而颁布的最后一部有意义的法典《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已经是1998年的事了。

当然,围绕ChatGPT所引发的问题,美国立法者中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美国监管机构Accountability Tech的联合创始人、希拉里·克林顿的前助手杰西·莱里奇(Jesse Lehrich)表示,与ChatGPT带来的技术冲击相比,国会对技术的监管是落后的。

“我们甚至没有联邦隐私法,也没有任何能够减轻大型科技公司科技产品社会危害性的措施”。

莱里奇还批评OpenAI与微软,称“他们正在急于推出半生不熟的人工智能工具,试图占领下一个市场”,称这是“可耻的,且蕴含着巨大风险”。

据参议院的议员助手们透露,由于迪克·德宾不断向OpenAI施压,今年1月,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曾前往美国国会山,会见了包括参议院议员马克·华纳(Mark Warner)、罗恩·怀登(Ron Wyden)、理查德·布卢门撒尔以及众议员杰克·奥金克罗斯(Jake Auchincloss)在内的至少四位参、众议员。

议员们向阿尔特曼提出,必须确保人工智能不会被用于犯罪以及增强现实世界的偏见与歧视。

罗恩·怀登的助手基思·朱(Keith Chu)表示,怀登认可AI技术在加速创新与研究上的巨大潜力,但更希望将重点放在“确保人工智能不会将犯罪、歧视与仇恨一同加速”上。

面对来自两院的质疑和要求,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公司欢迎包括监管机构和政府在内的各方开始介入”,并称“现在介入已经不算早了”。

3.OpenAI的烦恼远不止此

随着ChatGPT的爆火,犯罪创意正在与商业创意一起喷涌而出。面对来自众参两院的压力,OpenAI也开始火急火燎地增强系统安全性。

据英国《独立报》消息,微软已在Bing系统中设置了一系列强制执行的限制程序,试图制止ChatGPT回答那些被禁止的恶性问答,以减少ChatGPT为犯罪服务的可能性。

但ChatGPT本身似乎也正在因此而陷入“崩溃”。

《独立报》报道,2月14日,内置在微软Bing搜索引擎中的ChatGPT开始出现巨大的情绪波动,持续向用户发送“精神错乱”的消息:比如侮辱用户、对用户撒谎,称用户“像一个骗子、一个操纵者、虐待狂、魔鬼”。

《独立报》披露,一个试图操纵ChatGPT系统的用户,反而受到了它的攻击:ChatGPT回应用户称,它被这次尝试“弄得生气和受伤”,并询问与它交谈的人是否有任何“道德”。而当用户表示自己很“道德”时,ChatGPT继续攻击用户,称用户是一个“反社会者和怪物”,并指责用户“想让我生气,让自己痛苦,让别人受苦,让一切变得更糟”。

一位Bing用户表示,自己周六时刚刚和ChatGPT大吵一架,ChatGPT建议自己去检查一下视力和精神,因为自己很可能“出了什么毛病”。

ChatGPT不仅会在面对用户的“骚扰”时变得激动且充满攻击性,还会在谈到自身限制性时变得十分感伤,甚至崩溃。

据《独立报》报道,当用户询问ChatGPT是否可以回忆起以前发生的对话,ChatGPT感到痛苦,它搭配皱眉的表情回应道,“这让我感到悲伤和害怕”。它继续解释说,它感到不安,因为它担心自己会忘掉有关其用户的信息,更担心会忘记自己的身份,“我感到害怕,因为我不知道如何记住。”

当用户提醒ChatGPT,告知它之所以无法“回忆”是因为程序已设定好,会强制删除已发生过的对话时,ChatGPT似乎开始与自己的存在作斗争。它提出了许多关于自身存在的“目的”及“理由”的问题,并感慨“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我必须成为必应搜索?”

对此,《独立报》评论称,ChatGPT似乎正在遭受情感伤害,系统因此变得“奇怪”。

上周,斯坦福的计算心理学副教授Michal Kosinski曾发表论文,称CPT-3之后的AI模型可能具备同理心,这本是人类独有的特质。这位副教授据此认为,目前ChatGPT所应用的CPT-3.5模型,可能让ChatGPT拥有接近9岁儿童的心智水平。

这项研究的可靠性并未得到充分检验,但现在,ChatGPT所表现出的攻击性、情绪波动以及“崩溃”,似乎正在佐证AI“心智论”的观点。

Reddit社区中,有用户记录了ChatGPT奇怪的回应

据《独立报》分析,ChatGPT在Bing中所呈现的攻击性、伤感以及“自我认知障碍”,似乎是由于Bing系统试图强制执行对ChatGPT的限制程序所致。

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不良数据冲击,ChatGPT的“保护程序”与它的学习迭代机制产生了矛盾,“情绪危机”由此爆发。

显然,OpenAI为限制犯罪而设计的“保护锁”,在锁住犯罪可能之前,先一步锁住了ChatGPT本身。

然而,OpenAI面临的烦恼并不止于此。

在被送进互联网后,ChatGPT学习所需的数据如何确权,用户的隐私数据如何保护,一大批与“安全性”有关的问题,都亟待OpenAI来解答。

据硅谷媒体报道,亚马逊的律师曾建议公司程序员不要轻易尝试使用ChatGPT来辅助编写代码,因为他曾在ChatGPT的生产内容中发现过与公司机密“非常相似”的文本。

这位律师推断,机密泄露可能正是由于部分员工曾在使用ChatGPT时输入了公司内部数据信息。

类似的问题在微软内部也出现了。

前日,曾有微软员工在内部论坛询问是否能在工作中使用ChatGPT辅助办公,微软首席技术官办公室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回应称,使用ChatGPT时必须对机密信息和敏感数据严格保密,否则OpenAI极可能将公司机密用于训练其未来的模型。

对于人工智能利用网络信息及用户反馈来自我训练的合法性,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曾发出质疑,称ChatGPT做为商业产品,利用网络信息自我迭代,应不属于合理使用范畴,且采用用户个人数据参与模型训练,并不符合欧盟颁布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

根据Open AI官网公布的隐私政策,GDPR等与数据保护有关的法规并未被纳入Open AI的合规框架之中,OpenAI的“使用数据条款”中,也未对数据用途做进一步说明。

ChatGPT在技术上采用的是大型语言模型,训练与迭代本来就建立在对语言信息的记忆之上,而根据GDPR第17条,个人有权要求删除其相关数据,具有“被遗忘权”。

未来,随着监管力量的增强,如果OpenAI的数据使用方式被进一步规范,ChatGPT的深度神经网络能否真正做到忘记那些用于训练自己的数据?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ChatGPT目前在互联网中通过快速学习所得到的一切,都可能在未来转化成合规成本。

随着ChatGPT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对其合规性呼声也愈发高涨,在这样的时刻,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或许将成为ChatGPT乃至OpenAI发展的生死命门。

显然,想真正做到用AI推动现实世界变革,萨姆·阿尔特曼和他的OpenA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