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电视剧《麻雀》还未结束,《胭脂》《双刺》等谍战剧就已经上线。九十月份,往往是献礼国庆的黄金月,今年也不例外。眼下,一大波 “主旋律”谍战片正在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热播,收视不同凡响。
当然,关注度最高的当属由著名作家海飞编剧,李易峰、周冬雨主演的谍战剧《麻雀》。该剧自9月份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不仅稳居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第一,单集收视率也在屡创新高,网络上更是话题不断,堪称今年最受瞩目的谍战剧之一。
2005年起,《暗算》《潜伏》《黎明之前》《借枪》等一批谍战剧在荧屏掀起一波又一波收视高潮。10年间,谍战剧在经历了大火、爆棚式增长、再到降温等起伏后,也在寻求着嬗变。这其中最显著的变化便是,由戏骨、大叔范儿演员担当的谍战剧开始减少,“鲜肉”、“花旦”等一批颜值担当的演员开始大举进军谍战剧领域。比如《麻雀》邀请了李易峰和周冬雨,《伪装者》邀请了胡歌,《解密》邀请了陈学冬和颖儿,《胭脂》邀请了赵丽颖,《黎明决战》则邀请了刘诗诗等。当然,这些高颜值明星是否能同时担起高演技和高收视,还需接受市场的检验。毕竟谍战戏不仅要有颜值,也要有深度和演技。
谍战剧成收视翘楚 曾引发行业热潮
虽然国产谍战剧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但真正形成类型化、产品化则要从2002年的《誓言无声》开始。之后在近9年的时间里,国产谍战剧的创作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2005年柳云龙主演的《暗算》被视为谍战剧的春天,剧中高智商的烧脑情节引发观众热议。2009年孙红雷、姚晨主演的《潜伏》迄今也是谍战剧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其所引发的关于“办公室政治”的全民大讨论,甚至连主创也没有想到。而2010年刘江执导的《黎明之前》则在强情节叙事的风格下,大胆尝试融入美剧的制作概念。到2011年,张嘉译主演的《借枪》又一反以往谍战剧叙事风格,融入“平民视角”,使谍战剧更加生活化。
收视上,谍战剧此前一直都是行业翘楚。当年《潜伏》在北京卫视播出大结局时,收视率一度超过14%,创下北京卫视此前播出电视剧之最。而在地面频道,“谍战剧”也长期霸占收视前茅。之前一份关于江苏省内13家城市电视台数据显示,收视前10的榜单中,有9部都是抗战谍战剧。
事实上,谍战剧当年在市场上的大火一定程度上跟涉案剧的冷却也不无关系。业内有一种说法认为,在2004年有着收视保障的“涉案剧”被总局限制后,谍战剧因为同样有着剧情上悬疑与紧张的张力,便成为“涉案剧”的某种替代品。而这也是之后很多制片方从涉案剧退却,开始转战制作谍战剧的一大原因。
爆发式增长背后:谍战剧跟风模仿隐忧多
借着国产谍战剧的热风,众多有着明显跟风、模仿之嫌的谍战剧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复制、霸屏。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谍战剧呈爆发式增长趋势,仅上半年便有近50多部谍战剧轮番登陆各大电视台。到2011年,不少卫视在剧场编排上主打“谍战季”,轮番播出谍战剧。但类比这些谍战剧,题材僵化、重复、缺乏创意一定程度也让观众审美疲劳。至此国产谍战剧陷入了瓶颈期,盛名之下的谍战剧已露出疲态。
有人总结出谍战剧有“四大俗套”:首先,特务多为美女,女特务几乎成为所有的谍战剧必备武器;其次,过于恐怖阴森,不少谍战剧弥漫着鬼魅之气,极力渲染惊悚神秘;再次,暴力血腥齐上阵,有的谍战剧追求所谓的场面宏大,张扬暴力和血腥,动辄来场激烈的枪战,死尸横陈;第四,敌我之间忙恋爱,无论是女特务还是男特务,最为拿手的便是与革命者谈恋爱。甚至有网友吐槽,打开谍战剧总是那老三样——密码、暗语、电报。
《潜伏》中,“余则成+翠平”式的“假夫妻,真革命”的情感模式成功后,同样被遍地移植到各类谍战剧中,一段时间荧屏皆是“假夫妻”。谍战剧知名作家麦家便曾表达过不想再写谍战剧的想法。他曾感言,荧屏谍战喋喋不休,说明我们创作者太缺乏原创力,制片商太急功近利。“步人后尘本是创作者之大忌,但我们不忌讳了,只要有市场,能赚钱”。
而有业内人士透露,优质、精品的谍战剧其实创作周期往往很长,仅仅是剧本周期便大约在3-5年左右,对编剧能力的要求很高,“但往往很多编剧都没有接触过特工这一领域,以至于长期闭门造车凭想象力或借鉴模仿来创作。”
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模仿中丧失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突破瓶颈“华丽转身”,从高智商到高颜值
审查尺度的趋紧以及市场风向的变化,令曾经的翘楚谍战剧不得不寻求嬗变,突破瓶颈。从近两三年上星播出的谍战剧类型来看,以往纯粹的“高智商”烧脑谍战剧,现在更多地变成了融情感、伦理等元素在内的“混搭剧”,并非只唯“强情节”。像闫妮主演的,今年在央视播出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便是以“谍战+喜剧”的形式混搭,展现家庭主妇王大花误打误撞的革命历程。
而经历了一系列的大起大落,国产谍战剧也开始“华丽转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告别“高大全” 主人公开始走小人物路线
早年《敌营十八年》,共产党员江波只身深入虎穴十八年,不顾个人安危,与敌周旋,一次次送出重要情报,这样一个热血果敢,机智忠诚、少有瑕疵的人物形象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谍战英雄的“范本”。为符合那个年代的意识形态和审美情趣,人物身上的“高大全”特质格外明显。但是,主角人设太过完美,看多了也会觉得不接地气。
而后,在麦家“701系列”的谍战剧中“画风突变”,自带特异功能的主人公们不是有缺陷就是有“故事”,如《暗算》的两位主角阿炳和黄依依,一个是具有超强听力的盲人,一个是桀骜不驯为爱而死的数学奇女子,该剧率先承载了平淡日常中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柳云龙说:“将过去的高大全式的意识形态英雄变为有着人性弱点的智力超人,《暗算》在这方面可说达到了极致。这是《暗算》最精彩的奥秘所在。”
2009年播出的《潜伏》同样是一部披着谍战剧外衣却有着丰富内心的作品,在谍战以外它更多的是围绕真实生活中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磨合之间的故事。《潜伏》的横空出世,捧红了孙红雷饰演的“余则成”——不仅有勇有谋、能征善战,还有常人的七情六欲,性格丰满。他和以往高大全的形象相反,只是个憧憬着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普通男子。
此后,谍战剧便在“不完美”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在《解密》中,更是直接将容金珍设定成“傻瓜天才”的形象,原著中的容金珍沉默寡言、吃饭打嗝、不讲卫生,电视剧则将这一特点放大,并加入“吐槽”元素;《追击者》中,朱雨辰饰演的常平安则是具有烟火气息的“痞子英雄”。作为一个混迹街头的市井青年,常平安有一种小人物特有的敏感嗅觉和来自底层社会的生活智慧,他不够缜密,也不够沉稳,甚至经常会在一些环节上露出马脚,但在他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拙劲,让人物看起来距离普通人更近。
除了有缺陷,“英雄”的身份还越来越多元化,可能是富家少爷,可能是教授,可能是家庭主妇,也可能是江湖气的混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无意间卷入战争中,并最终成长为“谍战英雄”。如《伪装者》中的富家公子明台,《潜行者》中经济学奇才李正白,《追击者》中的亦正亦邪、起初是为报仇的常平安,《麻雀》中剃头匠出身的陈深,《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的家庭主妇王大花。
对于谍战剧主角开始走小人物路线的原因,《麻雀》编剧海飞认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我们的剧做给普通观众看的,主角本身是个小人物,这会让观众在看剧的时候更具有代入感”。
2.去脸谱化 反角智商高 张弛有度不乏笑点
与正面人物一样,谍战剧中的反派人物设置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在早期谍战和抗战作品中,敌人往往线条相对单一,邪恶却也愚蠢。但随着影视作品对人物塑造的升级,也为了更加突显正面人物的智慧、勇敢,反面人物的智力值也在不断飙升。
电视剧《黎明之前》里林永健饰演的谭忠恕洞察力强;《潜伏》中的祖峰饰演的李涯机智精明;电影《风声》中,黄晓明饰演的宪兵队机关长年轻英武;《麻雀》中张鲁一饰演的汪伪特攻总部首领毕忠良机智勇猛,有谋有略。一众优秀的反派角色无不智力在线,层次丰富。他们的存在,往往制造出主人公最难逾越的险境,也让整个故事的危险度与吸引力不断升级。
除此之外,在环环相扣的惊险剧情中,加入一些幽默色彩,让整部戏张弛有度,无疑增添作品的魅力。《伪装者》中,岳旸扮演的梁仲春凭借鲜明个性成为活跃紧张气氛的搞笑担当,岳旸将这个角色演绎得立体丰满,不时戳中观众萌点;《潜伏》中,余则成可谓每一次行动都“干净利索”,而姚晨饰演的女游击队长翠平,则是彻头彻尾的又“二”又“倔”,往往给观众带来笑点;《追击者》也是一部融入颇多喜剧元素的谍战作品,剧中常平安的妻子王小玉的人物个性格外鲜明,她没头没脑、说话口无遮拦,“腿和嘴总比脑子快半拍”的特性也构成了这个角色独有的喜剧色彩。
3.从老戏骨到小鲜肉 从高智商到高颜值
谍战剧故事氛围往往朝不保夕、险象环生,其主人公大多心思缜密、行事小心,巧妙隐藏于敌方为我方提供情报和便利,要求演员能够贴近人物设置、符合人物特点,所以此类作品大多由实力派中年演员挑大梁:《暗算》男一号柳云龙出演该剧时37岁,孙红雷担任《潜伏》主演时39岁,《悬崖》2012年播出时张嘉译42岁……实力派演员的出色演技收获观众的认可,并形成观众共识:谍战剧的主人公就是有阅历、有经验的中年演员。
但是,随着剧网融合度增强,市场口味和观众的年轻化凸显,“高颜值”成为了当下不少谍战剧突破瓶颈的一大出路。2013年,由唐嫣担任女一号的《x女特工》讲述精英女特工如何蜕变成爱国进步青年;2015年由胡歌、王凯等当红小生担任主演的《伪装者》通过上海明氏三姐弟的视角,展现抗战时期上海滩国、共、日三方的殊死较量;2016年6月,由90后演员陈学冬主演的《解密》围绕“数学奇才”容金珍破解超级密码“紫密”“黑密”,再现建国初期暗中汹涌的敌我之争。
同样,眼下正在热播的抗战谍战剧《胭脂》,其启用的演员班底则是在暑期档借《花千骨》人气再度爆棚的花旦赵丽颖,剧中她饰演一位“菜鸟特工”。“小鲜肉”届的李易峰,在去年凭借《古剑奇谭》翻身后,在《麻雀》中饰演一位角色颇为复杂的双面特工,表现可圈可点。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颜值化的谍战剧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套路:人员搭配上“小鲜肉+年轻戏骨”,如《麻雀》中李易峰、周冬雨配备张鲁一;《解密》中陈学冬、颖儿配备郭京飞;《胭脂》赵丽颖、陶昕然配备陆毅;《追击者》朱雨辰配备李小冉等。
高颜值=高演技=高收视?有待市场检验
虽然“鲜肉”“花旦”类演员大举进入谍战剧,一定程上提升谍战剧的颜值度,不过文创资讯了解到,这类做法在业内其实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
有业内人士坦言,谍战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剧种,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很高,“尤其很多角色很双面,属于内心戏很吃重的角色,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神态,都需要靠内心转换到面部上,如果只是一味有颜值而无演技,那人物的完成度很难有所保证。”
纵观早期达到高峰的不少经典谍战剧,演员的高演技,其实是该剧成功的一大保证,然而从演员层面而言,已演过多次谍战剧的张嘉译已放话不再接演,不想重复自己。多年未碰谍战剧的孙红雷也声称遇不到类似《潜伏》这样的好剧本,自己不会接。因此“老戏骨”从谍战剧市场的暂时退出,便造成了这类剧演员的一大真空地带。在市场和观众的诉求和利益夹击下,启用高颜值的鲜肉演员,便成为了制片方保证市场利益的一种安全措施。
这种“随机应变”可以说是一种创新,在不抛弃已有的故事情节基础上也进一步完善迎合观众的口味。比如,之前的谍战剧受众仅限于中老年人、谍战剧类型的粉丝以及历史爱好者,现在,由于年轻演员的加入,更多年轻观众开始关注这一类型的电视剧。这也未尝不是突破瓶颈的一大出路。就连之前一贯只播偶像剧与古装剧的湖南卫视,也打起了谍战剧的主意,在众多卫视中抢下《伪装者》、《麻雀》的独播权,也是看中了他们的高青春气息以及高颜值化。尤其是此前一直都出演偶像剧的胡歌、李易峰,他们首次挑战谍战剧,演绎身处险境的双面间谍,本身就构成了不小的传播和收视话题。
对于颜值化的谍战剧,业内人士都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存在很大风险,谍战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剧种,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很高,甚至有人提出这样的担忧:“多数人已经不关注剧情的发展,更在乎的是谁出演,颜值如何,槽点有哪些,过度娱乐化的谍战剧会走上不归路”。《麻雀》导演金琛认为,当年参加革命的都是年轻人,如今请年轻人演谍战剧,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解密》导演安建认为“我想求求新,看看年轻人怎样成为一个战士、一个英雄”。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高颜值是谍战剧的噩梦”。《双刺》导演牟晓杰就认为,谍战戏不仅要有颜值,也要有深度和演技。
眼下诸多鲜肉、花旦纷纷涌入谍战剧市场,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开拓自己戏路,甚至转型的一次自我选择,但最终演技是否能和“颜值”一样有担当,还有待考证。不管怎样,谍战剧从高智商到高颜值的转变,能不能让观众买单,能否长期以较好的形式发展下去,最终还是由市场说了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剧回眸盘点:
我国电视剧盘点(一):从高智商到高颜值,国产谍战剧开启新“套路”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