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小鹏汽车进入“生死时速”,留给何小鹏的时间不多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小鹏汽车进入“生死时速”,留给何小鹏的时间不多了

对于小鹏汽车,还有更严峻的挑战。

文|一见财经

前不久,小鹏汽车公布了1月份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共计5218辆,较去年12月份暴跌近60%,腰斩了一半还要多。

2021年,小鹏汽车曾以98155台的成绩勇夺新势力年度交付冠军。一年多过去,小鹏汽车便迅速掉队,几乎沦为新势力的吊车尾。

研究发现,小鹏汽车在产品换代、智能化、盈利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面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惨烈的竞争,小鹏汽车正在经历生死时速。

换代车型接力失败

2021年,小鹏汽车登顶,做出最大贡献的车型是小鹏P7。

小鹏P7于2020年4月份上市。彼时小鹏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特斯拉的Model3。小鹏P7造型新潮、车身流畅,智能化的设计也令人耳目一新。

更为重要的,与特斯拉的Model3相比,小鹏P7拥有价格上的优势,很快吸引了一批忠实拥趸。

很快,P7成为小鹏的主打车型,交付量也逐月递增,并在2022年3月达到9000余台的单月高峰。

不过,由于P7上市时间较早,随着时间流逝,也不可避免的走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尾声。

小鹏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为了减少对P7的依赖,小鹏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了P5,主打25万元以下的下沉市场,但是市场反应冷淡,也并未给小鹏带来太多增量。

下沉失利,小鹏汽车将目光转向了高端市场。

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便开始为最新一款SUV车型G9预热造势,在各种场合高调宣传。千呼万唤,9月21日小鹏召开新车发布会,号称“50万以内最好的SUV”小鹏G9正式亮相。

G9作为小鹏汽车的旗舰SUV,被小鹏寄予厚望,并被何小鹏本人称之为心目中的“DreamCar”。

但事与愿违,发布会上,G9一口气推出了6款车型,570G、570E、702E、650E性能版、650X性能版、650X上市纪念版,复杂的命名规则一上来就把消费者搞晕。此外,消费者还吐槽新车存在定价系统混乱、汽车减配、价格虚高等问题。

面对质疑,小鹏不得不紧急召开会议,并在48小时之内匆忙调整了配置和价格,同时将车型的命名方式进行了简化。

高调登台、惨淡收场。

小鹏G9一上市就遭遇了口碑滑铁卢,此前盲订阶段下单的消费者纷纷退订。尽管后来小鹏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依然起色不大。2023年1月,小鹏G9共计交付2249辆,远低于其他厂商,换代车型未及预期。

ALL IN智能化?

作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车企各有各的战略定位:

蔚来汽车主打高端产品,通过提供极致用户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理想汽车的卖点是“奶爸汽车”,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舒适、宽敞、长续航的家庭用车;

小鹏汽车的标签则是“智能化”,因此也被称为最像特斯拉的“硬核”企业。

过去的几年,小鹏始终执着于对技术的投入,尤其对“智能化”重金押注。

为了觅得有力的技术负责人,何小鹏曾经两度奔赴硅谷,力邀前特斯拉Autopilot高级工程师谷俊丽加盟。在小鹏1.5万名员工中,大约有六千名为技术研发人员。

目前,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语音交互以及电子电气架构方面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小鹏始终坚持全栈自研,现在的自动驾驶已经能够达到L2.5甚至更高的L3级别。

何小鹏本人也表示,将在2023年在中国50个城市率先推出全自动驾驶。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鹏显然高估了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接受程度。

新能源电动汽车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一般的消费电子产品。在初期,小鹏可以以“智能+科技”为噱头迅速收获消费者,但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对于消费者来说,自动驾驶带来的升级体验远远低于一块超大屏,一块超长的续航电池以及一个舒适的智能座舱。

相较之下,理想和华为问界就比较讨巧。他们都采用了务实的增程式动力模式,但是在汽车屏幕、智能座舱甚至在汽车音响方面疯狂升级配置,销量反而一路领先。

此外,中国关于自动驾驶的道路法规也不太完善,连特斯拉都不肯冒进深入,而小鹏的“一意孤行”,现阶段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

财务数据承压

根据最新的财报,小鹏汽车的财务状况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2022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营收68亿元,环比减少8%,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净亏损为近24亿元,换算过来,差不多每卖一台车就要亏8万;现金储备为401亿元,比上一季度的减少12亿元;毛利率为13.5%,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垫底。

业内人士评论,这是一份“充满危险信号”的财务报告。

小鹏汽车的研发投入始终居高不下,仅去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研发支出就高达15亿元。

根据报道,小鹏汽车的供应链管理也存在问题。在小鹏早期的P5、P7等车型中,一款车通常有六到七种电池包类型,最多的时候高达十几种,严重影响了汽车电池等零部件的集约化采购。

反观理想汽车,从初代理想ONE到升级款,再到最新推出或即将推出的L8、L9等车型,都采用了相同尺寸规格的电池包,无形中为理想节约了不少资源。

除了电池包,小鹏汽车在电机机组、超声波雷达等零部件也都采取了多家供应商。

销量直线下跌,各项成本居高不下,这也能解释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为什么常年在10%的低位徘徊。

小鹏汽车的表现令投资者不满,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2021年7月,小鹏汽车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下跌,目前股价在37元上下,相较于上市时的165元已经跌去了近八成。

人事地震

1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长城汽车原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凤英正式加入,出任总裁,并由其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以及销售体系。

王凤英出身传统汽车厂商,曾在长城汽车工作超过三十年,是仅次于董事长魏建军的“二把手”,被誉为汽车界的“铁娘子”。

王凤英此次加盟小鹏,标志着小鹏汽车的组织架构调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前,曾有小鹏前员工向媒体表示,小鹏汽车在上市后一些不好的现象开始蔓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开始滋生,小鹏初创时的组织力以及执行力被逐渐稀释。

去年小鹏G9上市失利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各种问题矛盾在G9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鹏更是以此为契机,开始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22年10月,小鹏成立战略、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产销、OTA等五大委员会,同时成立三个虚拟的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本人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三大平台的负责人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11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已辞任执行董事,紧随其后,小鹏CEO助理李鹏程宣布于12月初正式离职。

分析人士认为,夏珩和李鹏程在任期间力推G9上市,此次两人集体离去也似是在为G9失利“背锅”。

一系列变动之后,小鹏汽车董事会只剩何小鹏一名执行董事,何小鹏在小鹏汽车的决策权与话语权得到空前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终拍板之人。

去年的年终总结会上,何小鹏对内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直指小鹏的组织能力导致部门低效,为领导的数据而生、为汇报而生。

此次力邀王凤英加盟,能否将小鹏汽车带出困境,还有待时间去证明。

更惨烈的红海

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更加惨烈。

传统车企方面,譬如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并不断发力。

造车新势力方面,除了“蔚小理”三家,哪吒汽车、零跑汽车也在强势追赶,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互联网企业方面,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汽车,月度销量突破万辆,小米汽车也在招兵买马、跑步前进,宣布即将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

2023年,伴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全国新能源汽车增速将放缓,这也意味着:市场在不断缩小,竞争却在逐渐增大。

对于小鹏汽车,还有更严峻的挑战。

特斯拉1月率先宣布旗下车型降价,全面抢占市场。消息一出,订单井喷式增长,并在1月份实现了6.6万辆的历史最高交付量。

为了应对挑战,小鹏汽车也不得不全系降价2至3万元,并针对特定车型给予7000元的保险补贴以及1万元的尾款补贴,单车最大降幅高达5万元。

不过1月份小鹏汽车销量不增反降,使本就处在困境之中的小鹏情势更加危急,市场留给小鹏汽车的时间越来越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鹏汽车

5.5k
  • 港股开盘:恒指跌0.36%,恒生科技指数跌0.51%,小鹏汽车跌超2%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热门中概股普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鹏汽车进入“生死时速”,留给何小鹏的时间不多了

对于小鹏汽车,还有更严峻的挑战。

文|一见财经

前不久,小鹏汽车公布了1月份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共计5218辆,较去年12月份暴跌近60%,腰斩了一半还要多。

2021年,小鹏汽车曾以98155台的成绩勇夺新势力年度交付冠军。一年多过去,小鹏汽车便迅速掉队,几乎沦为新势力的吊车尾。

研究发现,小鹏汽车在产品换代、智能化、盈利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面对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惨烈的竞争,小鹏汽车正在经历生死时速。

换代车型接力失败

2021年,小鹏汽车登顶,做出最大贡献的车型是小鹏P7。

小鹏P7于2020年4月份上市。彼时小鹏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特斯拉的Model3。小鹏P7造型新潮、车身流畅,智能化的设计也令人耳目一新。

更为重要的,与特斯拉的Model3相比,小鹏P7拥有价格上的优势,很快吸引了一批忠实拥趸。

很快,P7成为小鹏的主打车型,交付量也逐月递增,并在2022年3月达到9000余台的单月高峰。

不过,由于P7上市时间较早,随着时间流逝,也不可避免的走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尾声。

小鹏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为了减少对P7的依赖,小鹏在2021年下半年推出了P5,主打25万元以下的下沉市场,但是市场反应冷淡,也并未给小鹏带来太多增量。

下沉失利,小鹏汽车将目光转向了高端市场。

2022年上半年,小鹏汽车便开始为最新一款SUV车型G9预热造势,在各种场合高调宣传。千呼万唤,9月21日小鹏召开新车发布会,号称“50万以内最好的SUV”小鹏G9正式亮相。

G9作为小鹏汽车的旗舰SUV,被小鹏寄予厚望,并被何小鹏本人称之为心目中的“DreamCar”。

但事与愿违,发布会上,G9一口气推出了6款车型,570G、570E、702E、650E性能版、650X性能版、650X上市纪念版,复杂的命名规则一上来就把消费者搞晕。此外,消费者还吐槽新车存在定价系统混乱、汽车减配、价格虚高等问题。

面对质疑,小鹏不得不紧急召开会议,并在48小时之内匆忙调整了配置和价格,同时将车型的命名方式进行了简化。

高调登台、惨淡收场。

小鹏G9一上市就遭遇了口碑滑铁卢,此前盲订阶段下单的消费者纷纷退订。尽管后来小鹏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依然起色不大。2023年1月,小鹏G9共计交付2249辆,远低于其他厂商,换代车型未及预期。

ALL IN智能化?

作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三家车企各有各的战略定位:

蔚来汽车主打高端产品,通过提供极致用户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理想汽车的卖点是“奶爸汽车”,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舒适、宽敞、长续航的家庭用车;

小鹏汽车的标签则是“智能化”,因此也被称为最像特斯拉的“硬核”企业。

过去的几年,小鹏始终执着于对技术的投入,尤其对“智能化”重金押注。

为了觅得有力的技术负责人,何小鹏曾经两度奔赴硅谷,力邀前特斯拉Autopilot高级工程师谷俊丽加盟。在小鹏1.5万名员工中,大约有六千名为技术研发人员。

目前,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语音交互以及电子电气架构方面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例,小鹏始终坚持全栈自研,现在的自动驾驶已经能够达到L2.5甚至更高的L3级别。

何小鹏本人也表示,将在2023年在中国50个城市率先推出全自动驾驶。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小鹏显然高估了消费者对智能化的接受程度。

新能源电动汽车不同于智能手机等一般的消费电子产品。在初期,小鹏可以以“智能+科技”为噱头迅速收获消费者,但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对于消费者来说,自动驾驶带来的升级体验远远低于一块超大屏,一块超长的续航电池以及一个舒适的智能座舱。

相较之下,理想和华为问界就比较讨巧。他们都采用了务实的增程式动力模式,但是在汽车屏幕、智能座舱甚至在汽车音响方面疯狂升级配置,销量反而一路领先。

此外,中国关于自动驾驶的道路法规也不太完善,连特斯拉都不肯冒进深入,而小鹏的“一意孤行”,现阶段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

财务数据承压

根据最新的财报,小鹏汽车的财务状况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2022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营收68亿元,环比减少8%,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净亏损为近24亿元,换算过来,差不多每卖一台车就要亏8万;现金储备为401亿元,比上一季度的减少12亿元;毛利率为13.5%,在造车新势力中排名垫底。

业内人士评论,这是一份“充满危险信号”的财务报告。

小鹏汽车的研发投入始终居高不下,仅去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研发支出就高达15亿元。

根据报道,小鹏汽车的供应链管理也存在问题。在小鹏早期的P5、P7等车型中,一款车通常有六到七种电池包类型,最多的时候高达十几种,严重影响了汽车电池等零部件的集约化采购。

反观理想汽车,从初代理想ONE到升级款,再到最新推出或即将推出的L8、L9等车型,都采用了相同尺寸规格的电池包,无形中为理想节约了不少资源。

除了电池包,小鹏汽车在电机机组、超声波雷达等零部件也都采取了多家供应商。

销量直线下跌,各项成本居高不下,这也能解释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为什么常年在10%的低位徘徊。

小鹏汽车的表现令投资者不满,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2021年7月,小鹏汽车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之后股价一路下跌,目前股价在37元上下,相较于上市时的165元已经跌去了近八成。

人事地震

1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长城汽车原副董事长、总经理王凤英正式加入,出任总裁,并由其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以及销售体系。

王凤英出身传统汽车厂商,曾在长城汽车工作超过三十年,是仅次于董事长魏建军的“二把手”,被誉为汽车界的“铁娘子”。

王凤英此次加盟小鹏,标志着小鹏汽车的组织架构调整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此前,曾有小鹏前员工向媒体表示,小鹏汽车在上市后一些不好的现象开始蔓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开始滋生,小鹏初创时的组织力以及执行力被逐渐稀释。

去年小鹏G9上市失利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各种问题矛盾在G9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鹏更是以此为契机,开始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22年10月,小鹏成立战略、产品规划、技术规划、产销、OTA等五大委员会,同时成立三个虚拟的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本人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三大平台的负责人直接向何小鹏汇报。

11月30日,小鹏汽车宣布,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已辞任执行董事,紧随其后,小鹏CEO助理李鹏程宣布于12月初正式离职。

分析人士认为,夏珩和李鹏程在任期间力推G9上市,此次两人集体离去也似是在为G9失利“背锅”。

一系列变动之后,小鹏汽车董事会只剩何小鹏一名执行董事,何小鹏在小鹏汽车的决策权与话语权得到空前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终拍板之人。

去年的年终总结会上,何小鹏对内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直指小鹏的组织能力导致部门低效,为领导的数据而生、为汇报而生。

此次力邀王凤英加盟,能否将小鹏汽车带出困境,还有待时间去证明。

更惨烈的红海

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更加惨烈。

传统车企方面,譬如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并不断发力。

造车新势力方面,除了“蔚小理”三家,哪吒汽车、零跑汽车也在强势追赶,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互联网企业方面,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汽车,月度销量突破万辆,小米汽车也在招兵买马、跑步前进,宣布即将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车。

2023年,伴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全国新能源汽车增速将放缓,这也意味着:市场在不断缩小,竞争却在逐渐增大。

对于小鹏汽车,还有更严峻的挑战。

特斯拉1月率先宣布旗下车型降价,全面抢占市场。消息一出,订单井喷式增长,并在1月份实现了6.6万辆的历史最高交付量。

为了应对挑战,小鹏汽车也不得不全系降价2至3万元,并针对特定车型给予7000元的保险补贴以及1万元的尾款补贴,单车最大降幅高达5万元。

不过1月份小鹏汽车销量不增反降,使本就处在困境之中的小鹏情势更加危急,市场留给小鹏汽车的时间越来越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