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圣农股份VS温氏股份VS益生股份:谁能成为鸡圈的“牧原股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圣农股份VS温氏股份VS益生股份:谁能成为鸡圈的“牧原股份”?

养鸡大PK。

文|市值观察 大师兄

编辑|小市妹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

在万亿级别的养猪行业中,诞生了碾压同行的“猪茅”牧原股份,同样是万亿级别的家禽行业,是否也会诞生“鸡茅”?

超级鸡周期何时再现?

我国消费市场中,猪肉和鸡肉是最受欢迎的两种肉类食品。2022年,我国鸡肉消费量1503万吨左右,大约是猪肉的30%,排名第二。

近年来,我国居民年人均猪肉消费量呈递减态势,而对禽肉的消费量却稳定上升。健康膳食的大趋势下,鸡肉低脂高蛋白的特性,使其在年轻群体中广受欢迎,也为未来行业的长期上升奠定了基础。

我国养殖市场的肉鸡,最主要的是白羽鸡和黄羽鸡,黄羽鸡是本土品种,白羽鸡是进口品种,种源主要来自美国和新西兰。2021年我国出栏的125.14亿只肉鸡中,白羽鸡65.32亿只,占比52.20%,黄羽鸡40.42亿只,占比32.30%。

和猪肉一样,养鸡同样是供给驱动的强周期行业,但是产业链更长。一个完整的白羽肉鸡产业体系包括三个代际,上游是用于孵化繁殖的祖代白羽肉种鸡和父母代白羽肉种鸡,下游则是最终经屠宰场提供鸡肉的商品代白羽鸡。

从白羽鸡的生产周期来看,供给源头是祖代种鸡,类似于猪周期中的“能繁母猪”。从祖代种鸡引种到商品代肉鸡出栏最短需要耗时约60周,每套祖代肉种鸡最终可以提供约15.5吨的鸡肉产品,祖代种鸡的供给变化,直接影响鸡周期的价格变化趋势。

2012年以来,养鸡行业经历了5轮周期性波动,最重要的一次上涨周期是在2019年前后。由于引种受限和“超级猪周期”的带动,肉鸡行业当时迎来了历史最好盈利周期,A股市场猪鸡联袂暴涨的行情,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风口之一。

2018年-2019年的超级鸡周期之后,鸡价跟随猪价一起逐步回落,行业下行周期已持续了2年多时间,养鸡企业的业绩也经历了大起大落。

2020-2021年,养鸡企业陷入全面亏损的局面,为产能出清和行业周期更替提供了契机。而其他多方面因素也显示,肉鸡当下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条件正逐步成型。

其一,白羽鸡是我国农业里对外依存度仅次于大豆的一个细分行业,受2022年2月出现的全球禽流感疫情影响,海外引种持续不畅。根据博亚和讯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祖代更新量91万套,同比下降32%,祖代存栏自2022年7月后持续下降,祖代更新企业数量减少至12家。

白鸡供应源头的祖代种鸡形成的缺口,导致父母代鸡苗、商品代鸡苗、毛鸡乃至鸡肉价格的上涨具备了很强的确定性。

农产品的需求刚性,决定了供给端一旦出现10%以上的缺口,价格弹性会非常大。1月以来,商品代鸡苗市场报价从2元/羽上涨至4.5元/羽,涨幅125%;白羽鸡价格在春节后由4.34元/斤持续上涨至4.65元/斤,涨幅7.14%。

其二,作为中国人餐桌上最重要的两种肉类,鸡肉和猪肉之间具备较强的替代性,因此在周期轮动上也具备一定的联动性。眼下的猪肉价格也处于周期底部,去产能叠加消费复苏带来的猪肉涨价预期,也会为鸡周期的上行带来动力。

谁能成为吃鸡圈的“牧原股份”?

提到养殖产业圈,大家首先想到的无疑是牧原股份。

过去几轮猪周期的轮回中,原来并不起眼的牧原股份,凭借创新性的自繁自养模式,以及安全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极致表现,在行业内迅速崛起。目前牧原股份的养殖规模已经超过6000万头,占到全国总量的10%,市值最高时曾高达5000亿元,在行业内可谓一骑绝尘,远远甩开其他猪企。

相比而言,养鸡行业仍然是群雄逐鹿的市场格局。

在规模最大的白羽鸡市场,龙头公司主要有两家,即产业链上游的益生股份和产业链下游的圣农发展。

益生股份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祖代肉种鸡养殖企业,约占国内1/3市场份额,此外商品代鸡苗的销量在国内也是最多的,约占国内市场1/10的份额。2022年,益生股份商品代鸡苗销量预计5.4亿只,父母代种鸡预计销售1600万套。

益生的父母代种鸡的成本在18元/套左右,商品代苗成本2.8元/只左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相对目前市场价格已有较高盈利。而公司3月份父母代肉种鸡苗报价70多元/套,明显高于市场均价,说明益生的鸡苗质量优于同行业,在市场中有更高的议价权。

白羽鸡下游的第一龙头是圣农股份。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自繁、自养、自宰一体化肉鸡饲养、加工企业,年养殖加工白羽肉鸡10亿羽,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5%,养殖规模排名世界第七,亚洲第一。

圣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育种带来的成本优势和供应量的稳定。

公司研发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也是我国目前商业化规模最大的自有白羽鸡种源,打破了近40年来我国白羽祖代种鸡只能依赖外部引进的被动格局,成功实现国产替代

目前,圣农白羽肉鸡的完全养殖成本在每吨9000元左右,按照目前鸡价已实现盈利。

作为白羽鸡养殖的绝对龙头,圣农过去的销售重点主要在B端市场,第一大客户是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集团,销售额占比超过了20%,主要客户还包括了麦当劳、沃尔玛等巨头企业。大客户资源不但是稳定的营收来源,也是公司行业地位的重要背书。

近年来,圣农开始涉足C端市场,推出了“嘟嘟翅”“脆皮炸鸡”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半成品,“鲜品化、熟食化、品牌化”已成为公司重要发展战略。数据显示,公司近三年在C端的复合增长率超过70%,尤其是线上及新零售业务的增长最为迅速,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左右,面向C端的食品深加工已成为公司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黄羽鸡领域,行业龙头主要是下游肉鸡养殖企业温氏和立华。

温氏股份是横跨养猪和养鸡两大领域的养殖巨头,其黄羽鸡的市占率超过25%,稳居行业第一。

2022年,温氏销售肉鸡10.81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销售均价同比上升17.20%达到每公斤15.47元,黄羽肉鸡业务单只利润超3元/只,其养殖成本大概在每公斤14元上下。

立华股份是国内第二大黄羽鸡企业,2022年黄羽鸡出栏约4.07亿只,同比增长5.95%,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为10.71%,仅次于温氏。公司平均养殖全成本约14.2元/公斤,和温氏股份大体相当,在行业内都处于领先位置。

比较养鸡产业链上市公司营收规模可以发现,处于上游的益生,目前明显不及下游的圣农、立华与温氏。

根据2021年的营收数据,益生20.9亿,圣农144.78亿,立华111.32亿,温氏肉鸡养殖板块的营收则高达300亿。

鸡周期转向上行时,下游龙头的业绩变化也早于上游。

从2022年第三季度数据来看,圣农、立华和温氏的净利润均已转正,圣农盈利2.91亿,立华盈利8.05亿,而益生仍然亏损3000多万。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养鸡行业的传导顺序是鸡肉先涨,然后是下游肉鸡养殖企业扩大规模,商品鸡鸡苗涨价,接下来才是父母代和祖代鸡苗涨价。

二是扩繁系数问题,一套祖代鸡产45套父母代鸡,每套父母代鸡产110只商品代鸡,相对而言祖代和父母代鸡苗的市场是比较小的,而商品鸡鸡苗和鸡肉的市场非常大。

从短期来看,由于业绩影响,以益生为代表的上游鸡苗行业在2023年的业绩弹性可能更大;但是长期来看,养鸡行业下游的商品鸡养殖企业,未来可能更有机会在行业内做大。

其中,拥有自主育种优势、并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的圣农股份,身处市场规模更大、产业趋势更好的白羽鸡市场,或许是最有潜力脱颖而出的养鸡企业。

当然,由于行业空间所限,单靠养鸡想比肩牧原股份其实并不太现实,这也是温氏和立华等养鸡企业陆续跨界养猪的主要原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牧原股份

336
  • 牧原股份:11月生猪销售收入120.68亿元
  • 牧原股份:今年以来,公司整体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圣农股份VS温氏股份VS益生股份:谁能成为鸡圈的“牧原股份”?

养鸡大PK。

文|市值观察 大师兄

编辑|小市妹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打造生猪、家禽两个万亿级产业。

在万亿级别的养猪行业中,诞生了碾压同行的“猪茅”牧原股份,同样是万亿级别的家禽行业,是否也会诞生“鸡茅”?

超级鸡周期何时再现?

我国消费市场中,猪肉和鸡肉是最受欢迎的两种肉类食品。2022年,我国鸡肉消费量1503万吨左右,大约是猪肉的30%,排名第二。

近年来,我国居民年人均猪肉消费量呈递减态势,而对禽肉的消费量却稳定上升。健康膳食的大趋势下,鸡肉低脂高蛋白的特性,使其在年轻群体中广受欢迎,也为未来行业的长期上升奠定了基础。

我国养殖市场的肉鸡,最主要的是白羽鸡和黄羽鸡,黄羽鸡是本土品种,白羽鸡是进口品种,种源主要来自美国和新西兰。2021年我国出栏的125.14亿只肉鸡中,白羽鸡65.32亿只,占比52.20%,黄羽鸡40.42亿只,占比32.30%。

和猪肉一样,养鸡同样是供给驱动的强周期行业,但是产业链更长。一个完整的白羽肉鸡产业体系包括三个代际,上游是用于孵化繁殖的祖代白羽肉种鸡和父母代白羽肉种鸡,下游则是最终经屠宰场提供鸡肉的商品代白羽鸡。

从白羽鸡的生产周期来看,供给源头是祖代种鸡,类似于猪周期中的“能繁母猪”。从祖代种鸡引种到商品代肉鸡出栏最短需要耗时约60周,每套祖代肉种鸡最终可以提供约15.5吨的鸡肉产品,祖代种鸡的供给变化,直接影响鸡周期的价格变化趋势。

2012年以来,养鸡行业经历了5轮周期性波动,最重要的一次上涨周期是在2019年前后。由于引种受限和“超级猪周期”的带动,肉鸡行业当时迎来了历史最好盈利周期,A股市场猪鸡联袂暴涨的行情,成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风口之一。

2018年-2019年的超级鸡周期之后,鸡价跟随猪价一起逐步回落,行业下行周期已持续了2年多时间,养鸡企业的业绩也经历了大起大落。

2020-2021年,养鸡企业陷入全面亏损的局面,为产能出清和行业周期更替提供了契机。而其他多方面因素也显示,肉鸡当下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的条件正逐步成型。

其一,白羽鸡是我国农业里对外依存度仅次于大豆的一个细分行业,受2022年2月出现的全球禽流感疫情影响,海外引种持续不畅。根据博亚和讯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祖代更新量91万套,同比下降32%,祖代存栏自2022年7月后持续下降,祖代更新企业数量减少至12家。

白鸡供应源头的祖代种鸡形成的缺口,导致父母代鸡苗、商品代鸡苗、毛鸡乃至鸡肉价格的上涨具备了很强的确定性。

农产品的需求刚性,决定了供给端一旦出现10%以上的缺口,价格弹性会非常大。1月以来,商品代鸡苗市场报价从2元/羽上涨至4.5元/羽,涨幅125%;白羽鸡价格在春节后由4.34元/斤持续上涨至4.65元/斤,涨幅7.14%。

其二,作为中国人餐桌上最重要的两种肉类,鸡肉和猪肉之间具备较强的替代性,因此在周期轮动上也具备一定的联动性。眼下的猪肉价格也处于周期底部,去产能叠加消费复苏带来的猪肉涨价预期,也会为鸡周期的上行带来动力。

谁能成为吃鸡圈的“牧原股份”?

提到养殖产业圈,大家首先想到的无疑是牧原股份。

过去几轮猪周期的轮回中,原来并不起眼的牧原股份,凭借创新性的自繁自养模式,以及安全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极致表现,在行业内迅速崛起。目前牧原股份的养殖规模已经超过6000万头,占到全国总量的10%,市值最高时曾高达5000亿元,在行业内可谓一骑绝尘,远远甩开其他猪企。

相比而言,养鸡行业仍然是群雄逐鹿的市场格局。

在规模最大的白羽鸡市场,龙头公司主要有两家,即产业链上游的益生股份和产业链下游的圣农发展。

益生股份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祖代肉种鸡养殖企业,约占国内1/3市场份额,此外商品代鸡苗的销量在国内也是最多的,约占国内市场1/10的份额。2022年,益生股份商品代鸡苗销量预计5.4亿只,父母代种鸡预计销售1600万套。

益生的父母代种鸡的成本在18元/套左右,商品代苗成本2.8元/只左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相对目前市场价格已有较高盈利。而公司3月份父母代肉种鸡苗报价70多元/套,明显高于市场均价,说明益生的鸡苗质量优于同行业,在市场中有更高的议价权。

白羽鸡下游的第一龙头是圣农股份。公司是我国最大的自繁、自养、自宰一体化肉鸡饲养、加工企业,年养殖加工白羽肉鸡10亿羽,国内市场份额超过15%,养殖规模排名世界第七,亚洲第一。

圣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育种带来的成本优势和供应量的稳定。

公司研发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是我国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也是我国目前商业化规模最大的自有白羽鸡种源,打破了近40年来我国白羽祖代种鸡只能依赖外部引进的被动格局,成功实现国产替代

目前,圣农白羽肉鸡的完全养殖成本在每吨9000元左右,按照目前鸡价已实现盈利。

作为白羽鸡养殖的绝对龙头,圣农过去的销售重点主要在B端市场,第一大客户是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集团,销售额占比超过了20%,主要客户还包括了麦当劳、沃尔玛等巨头企业。大客户资源不但是稳定的营收来源,也是公司行业地位的重要背书。

近年来,圣农开始涉足C端市场,推出了“嘟嘟翅”“脆皮炸鸡”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半成品,“鲜品化、熟食化、品牌化”已成为公司重要发展战略。数据显示,公司近三年在C端的复合增长率超过70%,尤其是线上及新零售业务的增长最为迅速,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左右,面向C端的食品深加工已成为公司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黄羽鸡领域,行业龙头主要是下游肉鸡养殖企业温氏和立华。

温氏股份是横跨养猪和养鸡两大领域的养殖巨头,其黄羽鸡的市占率超过25%,稳居行业第一。

2022年,温氏销售肉鸡10.81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销售均价同比上升17.20%达到每公斤15.47元,黄羽肉鸡业务单只利润超3元/只,其养殖成本大概在每公斤14元上下。

立华股份是国内第二大黄羽鸡企业,2022年黄羽鸡出栏约4.07亿只,同比增长5.95%,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为10.71%,仅次于温氏。公司平均养殖全成本约14.2元/公斤,和温氏股份大体相当,在行业内都处于领先位置。

比较养鸡产业链上市公司营收规模可以发现,处于上游的益生,目前明显不及下游的圣农、立华与温氏。

根据2021年的营收数据,益生20.9亿,圣农144.78亿,立华111.32亿,温氏肉鸡养殖板块的营收则高达300亿。

鸡周期转向上行时,下游龙头的业绩变化也早于上游。

从2022年第三季度数据来看,圣农、立华和温氏的净利润均已转正,圣农盈利2.91亿,立华盈利8.05亿,而益生仍然亏损3000多万。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养鸡行业的传导顺序是鸡肉先涨,然后是下游肉鸡养殖企业扩大规模,商品鸡鸡苗涨价,接下来才是父母代和祖代鸡苗涨价。

二是扩繁系数问题,一套祖代鸡产45套父母代鸡,每套父母代鸡产110只商品代鸡,相对而言祖代和父母代鸡苗的市场是比较小的,而商品鸡鸡苗和鸡肉的市场非常大。

从短期来看,由于业绩影响,以益生为代表的上游鸡苗行业在2023年的业绩弹性可能更大;但是长期来看,养鸡行业下游的商品鸡养殖企业,未来可能更有机会在行业内做大。

其中,拥有自主育种优势、并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的圣农股份,身处市场规模更大、产业趋势更好的白羽鸡市场,或许是最有潜力脱颖而出的养鸡企业。

当然,由于行业空间所限,单靠养鸡想比肩牧原股份其实并不太现实,这也是温氏和立华等养鸡企业陆续跨界养猪的主要原因。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