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做品牌第一天起,每天都被抄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做品牌第一天起,每天都被抄袭

诉还是不诉?

文|沥金

最近有两家品牌上演了撕逼大戏。

一家是专门做甜品礼盒的关茶;另一家是做冰皮月饼出名的榴芒一刻。

大年二九,关茶创始人小关在品牌公众号直接开撕榴芒一刻的创始人老三,说他在2022年推出的甜品盲盒从里到外都剽窃了关茶,抄得连条底裤都没剩下。

小关咣咣咣连摆三道证据,一是之前老三虚心向小关请教礼品盲盒的聊天截图;二是两家从包装结构、糕点外观到营销方案都极其相似的对比图;三是关茶申请到的专利证书。

最后甚至还锤了一下榴芒一刻的小王子IP礼盒没有拿到法国的正版授权,是侵权的“山寨款”。

榴芒一刻当场就被干懵了,团队连夜发公关稿,说自己的产品也有专利,小王子IP虽然没得到法国授权,但是得到了意大利版权方的许可。

在剑拔弩张的撕逼后,关茶正式诉榴芒“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榴芒给关茶就“侵犯名誉权”和“不正当竞争”出了律师函。

其实这件事本身很简单,关茶卖点心盲盒卖爆了,一年卖了小一个亿。恰好榴芒的冰皮礼盒流量见顶,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突破口。

但这件事背后的哲理又很复杂:当一个产品成为爆品后,势必会涌现各种白牌、品牌的相似品;当一个品牌走进公众视野,山寨、抄袭、侵权、不正当竞争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如果爆品的尽头是抄袭,那还要不要造爆品?如果做品牌做到最后是天天打假,那做品牌还有什么意义?打官司浪费精力、不打官司又助长劣币,那品牌还能怎么办?

关茶与榴芒一刻的不正当竞争战争

被抄袭是品牌成功的标志

在中国做品牌,如果没有被抄袭过,证明你品牌做得还不够成功。

中国市场的奇妙之处,在于任何的窗口期都不会超过6个月。半年之内,任何蓝海都能秒变成红海。

一个品牌如果销量猛增,不仅竞品会注意到它,连夜开作战会议商量怎么复刻它;大品牌会研究它,思考要不要设产线对标它;甚至连品牌自己的供应链都会反水倒卖配方、或者做白牌去竞争它。

毕竟,如果品牌开发一个新品的总成本是100块,那竞品借势打造类似产品的成本只有50块,而供应链直接卖白牌的成本可能还不到10块。

比如三顿半火了之后,几乎所有的咖啡品牌都开始做小罐冻干粉咖啡;比如空刻火了之后,一堆速食意面都开始登上电商舞台。

左空刻;中速刻;右意刻

新品成为爆品可能需要历经半年时间,但爆品失去绝对优势只需要短短一个月。

任何品牌只要站在聚光灯下,就注定会终生伴随着抄袭、侵权、不正当竞争……

既然劣币与日俱增,俨然成燎原之势,良币又该如何绝地反击,突破围剿?

诉就是浪费精力,不诉就纵容抄袭

一般被抄袭后,品牌创始人都非常义愤填膺。

自己辛苦拉扯大的产品,投入了研发、营销等等N多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后却被人轻易抄去,这和被强盗抢劫没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放任不管,就是纵容劣币驱逐良币;如果山寨品还卖得更多更火,那简直是杀人还要诛心。

但这时,一般投资人都会劝创始人冷静冷静再冷静。

毕竟,起诉侵权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甚至还有可能得不到结果。

中国的专利保护虽然已经足够完善,但理论上,品牌仍然可以对任何商标之外的细微外观特征改变,比如字体形态、图案颜色、方角变圆角,申请新的专利证书。

换句话说,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比较好申请,属于不查重的形式审查,品牌人手好几个外观专利都不是什么难事。

比如关茶和榴芒一刻的食品锁鲜盒看起来一脉相承,但却各自都持有专利证书,这也是老三坚持自己有专利的原因。只不过关茶的专利公告日在2021年,而榴芒的却在2023年。

左:关茶 VS 榴芒一刻:右的食品锁鲜盒

况且有时候,你真的很难说清借鉴与抄袭的关系。毕竟“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很少有创意是凭空而来,基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就好比红色KFC变成橙色CFK,就可以注册新的商标;O牌2022年的春夏款服装,分明有L牌2020年高定的影子在身上。

这也让侵权的取证和认定变得难上加难,这种案子通常耗时很久,经常拖个两三年才会有判决,时间久到有时候被告都已经注销了。

三顿半的打假之路就历经了20个月。它在2020年底就开始立项诉讼以七彩之谜为代表的咖啡品牌不正当竞争,直到2022年4月才终于一审胜诉,判获赔173万元。

七彩之谜的“山寨”咖啡

维权已经很难了,但比维权更难的是遇上“恶人先告状”,山寨品反告正品,以抢夺舆论制高点。

比如BLUE DASH的方型酒瓶在夜店火了之后,市面上各种酒品牌和白牌,都开始争相模仿,生产近乎一模一样的产品。

在BLUE DASH启动打假前,其中一个山寨品公司反而给品牌发了律师函,说品牌侵犯它的各类外观和商标专利,简直没天理。

BLUE DASH与它的“山寨品”

申请专利更容易被抄,企业还能怎么办

当李逵和李鬼正在为是否侵权而纠缠,此时就会遇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专利到底能不能真正保护品牌的权益?品牌又该怎样维护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原创产品?

专利的确能为品牌带来法律层面的效益,但有时候申请专利也不一定绝对是好事。

比如申请发明专利需要品牌完全公开成分、配方、技术过程,反而更容易让有心人盯上。配料表和制作方法都告诉你,抄袭起来就更容易。

因此很多企业都没有为核心发明申请专利,而是维持猥琐发育,以保证技术的保密性。

那品牌还能怎样保护自己?问遍律师、借鉴现有行业经验,凝练出三点:

一、保留证据,积极维权。而且一定要主动维权,当消费品侵权的案子越来越多,法院掌握的判决先例也越来越多,胜诉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

二、最大可能争取舆论支持。有必要让行业知道谁是首发正品,更有必要让虎视眈眈的劣币知道:创意无价,而抄袭会付出惨痛代价。

三、寻求工商、平台协助。尽快请有关部门暂停竞品的上架、推广和销售,让工商协同打假,以防流量被恶意稀释与分流。

左:关茶 VS 榴芒一刻:右

沥金点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果爆品的尽头是抄袭,品牌应该怎么办?

积极维权,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能形成壁垒的工艺和创意上。

毕竟,能形成绝对壁垒的,不怕专利公开更不怕被抄袭;而不能形成壁垒的,被抄袭只是早晚的事。

对于消费品公司来说,侵权更多集中在外观、包装和商标上,因此在这些领域可以尽可能申请专利保护,留下公开信息。

除此以外,寻找真正能建立品牌壁垒的细分领域,比如独特技术、垄断原料、创意IP等等。

三顿半的诉讼成功,无疑给行业打了一阵强心剂。原创正肉眼可见地受到重视与保护,而品牌的营商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维权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品牌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做品牌第一天起,每天都被抄袭

诉还是不诉?

文|沥金

最近有两家品牌上演了撕逼大戏。

一家是专门做甜品礼盒的关茶;另一家是做冰皮月饼出名的榴芒一刻。

大年二九,关茶创始人小关在品牌公众号直接开撕榴芒一刻的创始人老三,说他在2022年推出的甜品盲盒从里到外都剽窃了关茶,抄得连条底裤都没剩下。

小关咣咣咣连摆三道证据,一是之前老三虚心向小关请教礼品盲盒的聊天截图;二是两家从包装结构、糕点外观到营销方案都极其相似的对比图;三是关茶申请到的专利证书。

最后甚至还锤了一下榴芒一刻的小王子IP礼盒没有拿到法国的正版授权,是侵权的“山寨款”。

榴芒一刻当场就被干懵了,团队连夜发公关稿,说自己的产品也有专利,小王子IP虽然没得到法国授权,但是得到了意大利版权方的许可。

在剑拔弩张的撕逼后,关茶正式诉榴芒“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榴芒给关茶就“侵犯名誉权”和“不正当竞争”出了律师函。

其实这件事本身很简单,关茶卖点心盲盒卖爆了,一年卖了小一个亿。恰好榴芒的冰皮礼盒流量见顶,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突破口。

但这件事背后的哲理又很复杂:当一个产品成为爆品后,势必会涌现各种白牌、品牌的相似品;当一个品牌走进公众视野,山寨、抄袭、侵权、不正当竞争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如果爆品的尽头是抄袭,那还要不要造爆品?如果做品牌做到最后是天天打假,那做品牌还有什么意义?打官司浪费精力、不打官司又助长劣币,那品牌还能怎么办?

关茶与榴芒一刻的不正当竞争战争

被抄袭是品牌成功的标志

在中国做品牌,如果没有被抄袭过,证明你品牌做得还不够成功。

中国市场的奇妙之处,在于任何的窗口期都不会超过6个月。半年之内,任何蓝海都能秒变成红海。

一个品牌如果销量猛增,不仅竞品会注意到它,连夜开作战会议商量怎么复刻它;大品牌会研究它,思考要不要设产线对标它;甚至连品牌自己的供应链都会反水倒卖配方、或者做白牌去竞争它。

毕竟,如果品牌开发一个新品的总成本是100块,那竞品借势打造类似产品的成本只有50块,而供应链直接卖白牌的成本可能还不到10块。

比如三顿半火了之后,几乎所有的咖啡品牌都开始做小罐冻干粉咖啡;比如空刻火了之后,一堆速食意面都开始登上电商舞台。

左空刻;中速刻;右意刻

新品成为爆品可能需要历经半年时间,但爆品失去绝对优势只需要短短一个月。

任何品牌只要站在聚光灯下,就注定会终生伴随着抄袭、侵权、不正当竞争……

既然劣币与日俱增,俨然成燎原之势,良币又该如何绝地反击,突破围剿?

诉就是浪费精力,不诉就纵容抄袭

一般被抄袭后,品牌创始人都非常义愤填膺。

自己辛苦拉扯大的产品,投入了研发、营销等等N多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后却被人轻易抄去,这和被强盗抢劫没什么本质区别。

如果放任不管,就是纵容劣币驱逐良币;如果山寨品还卖得更多更火,那简直是杀人还要诛心。

但这时,一般投资人都会劝创始人冷静冷静再冷静。

毕竟,起诉侵权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甚至还有可能得不到结果。

中国的专利保护虽然已经足够完善,但理论上,品牌仍然可以对任何商标之外的细微外观特征改变,比如字体形态、图案颜色、方角变圆角,申请新的专利证书。

换句话说,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比较好申请,属于不查重的形式审查,品牌人手好几个外观专利都不是什么难事。

比如关茶和榴芒一刻的食品锁鲜盒看起来一脉相承,但却各自都持有专利证书,这也是老三坚持自己有专利的原因。只不过关茶的专利公告日在2021年,而榴芒的却在2023年。

左:关茶 VS 榴芒一刻:右的食品锁鲜盒

况且有时候,你真的很难说清借鉴与抄袭的关系。毕竟“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很少有创意是凭空而来,基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就好比红色KFC变成橙色CFK,就可以注册新的商标;O牌2022年的春夏款服装,分明有L牌2020年高定的影子在身上。

这也让侵权的取证和认定变得难上加难,这种案子通常耗时很久,经常拖个两三年才会有判决,时间久到有时候被告都已经注销了。

三顿半的打假之路就历经了20个月。它在2020年底就开始立项诉讼以七彩之谜为代表的咖啡品牌不正当竞争,直到2022年4月才终于一审胜诉,判获赔173万元。

七彩之谜的“山寨”咖啡

维权已经很难了,但比维权更难的是遇上“恶人先告状”,山寨品反告正品,以抢夺舆论制高点。

比如BLUE DASH的方型酒瓶在夜店火了之后,市面上各种酒品牌和白牌,都开始争相模仿,生产近乎一模一样的产品。

在BLUE DASH启动打假前,其中一个山寨品公司反而给品牌发了律师函,说品牌侵犯它的各类外观和商标专利,简直没天理。

BLUE DASH与它的“山寨品”

申请专利更容易被抄,企业还能怎么办

当李逵和李鬼正在为是否侵权而纠缠,此时就会遇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专利到底能不能真正保护品牌的权益?品牌又该怎样维护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原创产品?

专利的确能为品牌带来法律层面的效益,但有时候申请专利也不一定绝对是好事。

比如申请发明专利需要品牌完全公开成分、配方、技术过程,反而更容易让有心人盯上。配料表和制作方法都告诉你,抄袭起来就更容易。

因此很多企业都没有为核心发明申请专利,而是维持猥琐发育,以保证技术的保密性。

那品牌还能怎样保护自己?问遍律师、借鉴现有行业经验,凝练出三点:

一、保留证据,积极维权。而且一定要主动维权,当消费品侵权的案子越来越多,法院掌握的判决先例也越来越多,胜诉的概率也会相应提高。

二、最大可能争取舆论支持。有必要让行业知道谁是首发正品,更有必要让虎视眈眈的劣币知道:创意无价,而抄袭会付出惨痛代价。

三、寻求工商、平台协助。尽快请有关部门暂停竞品的上架、推广和销售,让工商协同打假,以防流量被恶意稀释与分流。

左:关茶 VS 榴芒一刻:右

沥金点评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果爆品的尽头是抄袭,品牌应该怎么办?

积极维权,同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能形成壁垒的工艺和创意上。

毕竟,能形成绝对壁垒的,不怕专利公开更不怕被抄袭;而不能形成壁垒的,被抄袭只是早晚的事。

对于消费品公司来说,侵权更多集中在外观、包装和商标上,因此在这些领域可以尽可能申请专利保护,留下公开信息。

除此以外,寻找真正能建立品牌壁垒的细分领域,比如独特技术、垄断原料、创意IP等等。

三顿半的诉讼成功,无疑给行业打了一阵强心剂。原创正肉眼可见地受到重视与保护,而品牌的营商环境也在逐渐改善。

维权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品牌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