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乒乓》无法“绝地反击”,这个锅到底谁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乒乓》无法“绝地反击”,这个锅到底谁背?

更多的情绪只能是遗憾。

文|壹娱观察 魔音甜菜

邓超、俞白眉执导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为《中国乒乓》)几经波折,最终还是没能迎来“绝地反击”。

改档2月17日的《中国乒乓》,首日票房才820万,截至目前,票房仅有7700万,最终票房预测的落脚点来到了1.1亿。

毫无疑问,之于投资方而言,这将是一部在票房上惨败的电影。

如何总结影片的失利,或许有很多因素,错失的大年初一档期,真实体育故事与电影没能形成的良性互动,内容与宣发无法形成的合力,邓超和俞白眉导演搭档形成的大众固有印象……

《中国乒乓》剧照

这些都是影片《中国乒乓》失利的部分缘由,但或许最严重的地方在于,无论这部影片如何折腾,在大众市场上,该片都没有激起太多的讨论热度。

业内认可影片的质量,可是在更大众市场,越过春节档的热闹,人们早已不再讨论这部“滞留”影片。

究竟这个“锅”该由谁来背——是创作端,是宣发端,亦或者是那份类型电影的野心?

两个坐标系交叠

在观察《中国乒乓》这部电影时,有两个坐标体系绕不过去,一是主旋律电影或称新主流电影,二是体育题材影片,尤其是改编自真实故事的体育电影。

不同角度下的考量制造着不一样的评价标准。

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个坐标体系之于这部影片的重叠,造就了这部影片如今颠沛流离的现实,前者主旋律意味着受到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而真实体育电影代表着要经受故 事原型人物们的仔细打量。

在回顾电影《中国乒乓》上映历程时,至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其一准备于2022年国庆档上映,后撤档。其二宣布于2023年春节档上映,后错过大年初一于两天后上映。其三又撤档,也就是在2月17日最终上映。

《中国乒乓》改档声明

在这个漫长又波折的上映经历中,市场充斥了各种关于影片的流言。

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影片内容经过修改,二是片中原型人物的人名也经历了调整。

当然,这部拍摄制作于疫情期间的电影,被限制的拍摄也成为影片创作的最大困难,导演俞白眉在回忆这段历史时用了“九死一生”来定义《中国乒乓》艰难的创作历史。

尽管乒乓球是国球,但并不代表着电影观众想去看国乒的银幕故事,而发生在电影内外的故事,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众与电影的观影障碍,其中尤以电影人物名与真实人物名称之间的差异。

要知道真实体育故事改编的电影,最大乐趣就是对照银幕内外的故事,而《中国乒乓》的处理则加大了这种障碍。

路演阶段创作团队也回应了其中缘由。

《中国乒乓》路演

有观众提问影片中角色有原型但却没用原名的原因。俞白眉表示,其中有很多不可抗力:“我们也希望用原型的名字,这个电影比大家想象的波折多了一些,但依旧努力把故事还原给大家。”

电影上映期间,一张人物对照表在网络上流传,即使如此,大众在看《中国乒乓》时也很难将电影人物对照到具体的真实人物。而这个事实,极大地影响着电影的讨论热度,给更普通的大众制造着观影门槛。

另一方面,影片讲述的故事也离大众有一定的距离。

《中国乒乓》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旨在呈现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乒乓男团由低谷重返巅峰的国乒往事,时任男乒主教练的蔡振华,临危受命带领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孔令辉五虎将重新拿到斯韦斯林杯(世界冠军)的故事。

《中国乒乓》原型

从创作角度而言,这是创作团队的选择,这个故事更有戏剧感,是长年制霸国际赛场的国乒一段值得铭记和讲述的历史。

但在客观角度,大众几乎很少知道这段历史,这也制造着讨论门槛。

一位知乎网友表示,片方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这部电影居然没有获得现任乒协主席、国乒实际掌舵者刘国梁的支持。

或许只能说,既然踏在了主旋律和体育电影交叠的坐标上,如何平衡银幕内外的视角与利益,是这类电影天然要去承担的,对于电影市场和观影大众而言,更多的情绪只能说是遗憾。

内容与宣发纷争

电影《中国乒乓》中,阿如那饰演的乒乓球手陈文因为打架斗殴被迫退役时,总教练戴敏佳(原型人物蔡振华)对他说,“你退役了也得挣点钱,给你推荐欧洲俱乐部,随你挑”, 陈文最终还是选择退役回老家当老板。

退役要挣钱这个逻辑,被创作团队用作《中国乒乓》大年初三上映时所遇到的窘境,彼时在《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双强带动下,晚起跑的《中国乒乓》在排片和单日票房上均受到了市场冷淡回应。

俞白眉说电影院线过去几年遭受重创,在这个挣钱的春节档肯定优先排能挣钱的影片,《中国乒乓》不是院线的那个最优选项。

上映一天之后,影片主控出品方恒业电影发出了那个颇有争议的撤档公告,称“因宣传发行团队在决策、筹备、推进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和严重不足,致使影片在春节档陷入特别被动的局面……(电影)于2月17日‘绝地反击’。”

这可以看作是以邓超、俞白眉为代表的创作团队,对于宣发团队的不满,并将这种不满公然摆在了台面上。

创作团队成为此中的强势一方,邓超和俞白眉似乎也有理由这样去做。

过往这两位导演搭档创作的塑料都市喜剧都被打上了烂片标签,而这部《中国乒乓》毫无疑问是对以往的“反杀”,成为最高质量的这部影片,使得两位导演在这次创作中收获到了好评。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甩锅给宣发的做法并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主控方恒业电影,既是主出品方也是主宣发方,创作团队与主控方应当同舟共济,而非互相指责。内容本体和宣发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体。

《中国乒乓》在真实故事内容指向上的讳莫如深,很多无法明说的内容,造成了影片在宣发时的掣肘,也即这部影片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突破的宣发方向——是国球乒乓的伟大历史时刻吗,是体育赛事的青春与热情吗,是创作团队的历史创作最佳吗,都是以及都不是。

还有一个必须指出的地方在于,《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这两部烂片在彼时确实票房大卖影片,一部分观众对于邓超和俞白眉导演组合的印记,阻挡了他们去影院支持的热情。这又成为了影响《中国乒乓》宣发的负面因素。

并且,邓超与俞白眉的口碑进步也只来了7分,而春节档的对手们都纷纷是8分左右豆瓣开分的,过往刻板印象的改变没有在一个飞跃式的基础之上,而竞争对手们又比自身口碑优势再领先一个身位,这种情况之下,邓超与俞白眉的“口碑反杀”,无法形成声浪。

最致命的是,市场和观众似乎能看到《中国乒乓》的声音繁杂,看似丰富热闹,但没有一个点成为影片本身最吸晴的亮点——邓超与俞白眉坦然面对此前烂片,邓超和孙俪夫妇的伉俪之情,春节档其他影片恭祝乒乓取得好成绩,邓超在短视频平台自带热闹属性的卖票……试问观众会为“刻板印象里的烂片搭档取得进步”,还是会为了主演的“私生活”,走进电影院里去买单。

2023年春节档的一大特征即在于,更高的影片讨论热度对于票房拥有更好的助力,在这一点上《中国乒乓》似乎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聚焦于影片本身的热度不够的事实。

体育电影何去何从?

电影市场似乎有一个颠簸不破的道理事实,那就是大部分撤档影片都没有一个更好的商业结局,这次《中国乒乓》也没能逃过一劫。

对于这部影片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国庆档或者大年初一即上映。

在回顾本届春节档的研讨会上,《流浪地球2》监制王红卫说了一个观点,他认为春节档的内容丰富度在提高,“以前我们怎么能想象程耳导演、《深海》这种特别个人化的电影去春节档呢?我个人认为,它们如果不是春节档上,票房很可能折半或者三分之一”。

《深海》剧照

其实,如果能按照正常节奏上,电影《中国乒乓》会取得一个合理或者更好的成绩,起码相对于《深海》和《无名》而言,这是一部更适合春节档气氛的电影。甚至在节前,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影片有逆袭的可能。

一个残酷的事实即在于,错过大年初一让很多人不会将这部影片视为春节档电影,正如整个春节档,全网大多数聊的是《满江红》《流浪地球2》,很少会聊到这部命运波折的电影,而在历经撤档后,影片的气势再度下降,所谓“一而衰再而竭三而衰”。

抛开这些不谈,春节档之于《中国乒乓》是否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何在市场看到《流浪地球2》《满江红》《交换人生》《深海》《无名》等各具卖相的影片定档之后,业内不少声音让《中国乒乓》择机再战,暑期档或者国庆档,是不是更加适合?

而这时,即便“发行通知”很晚抵达,《中国乒乓》也倔强地选择了大年初三上映,一定要在春节档这块无比诱人的蛋糕上张开口,可惜的是,即便是10%第四排片的成绩,《中国乒乓》仍旧在当日影片里垫底,这就又导致了它的逃离。

大年初三票房数据

或许《中国乒乓》的野心也是这场“灾难”的诱因。

虽然春节档一直在上演着“靠口碑逆袭”、“类型片升级赢得观众”的故事,但《中国乒乓》也高估了自己,高估在于“邓超俞白眉”口碑迈出去的步子没那么大,高估在于自身对于体育类型各种不可控的预判和驾驭能力。

回到《中国乒乓》电影内容层面,这确实是一部标准的体育类型电影,按照三幕式的结构写出了中国乒乓从低谷走出来的故事,值得行业认可与鼓励。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影片的其他表达。

例如配角陈文的故事,这是一个八岁打球十九岁进国家队的球手,但只能成为“秘密武器”的练习对象,最终暗淡退役回到家乡从事一份辛劳职业。这写出了竞赛体育成王败寇残酷的一面,也道出了举国体制之下诸多参与者的现实无奈。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乒乓》在内容上,对于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这或许只能存在于内容层面,而在商业推动一切的现实面前,《中国乒乓》可谓惨败,行至如今影片最终票房可能徘徊在1.1亿左右,连宣发费回本都难。

导演俞白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会不会再拍体育电影”,他的回答是,“如果这次赔得太惨,从商业上来讲再拍就没有逻辑了,如果不赔的话还有可能”。

如今这个问题摆在了整个电影行业面前,《中国乒乓》历经波折并且商业成绩一塌糊涂,还是否会有团队敢去再拍由真实人物、故事改编而来的体育电影。

事实上,刘翔的故事、姚明的故事都有电影人士在接触,但是,那部陈可辛拍摄的李娜传记片《独自上场》至今也没有上映消息。

编剧芦苇评价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那句话,“我以为那时是一个开始,没成想却是结束”,似乎也可以用在体育电影的何去何从上——我们认为《中国乒乓》、《夺冠》(《中国女排》)的上映会是中国体育电影蓬勃兴盛的一个积极开始,我们不希望又是另外一个结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乒乓》无法“绝地反击”,这个锅到底谁背?

更多的情绪只能是遗憾。

文|壹娱观察 魔音甜菜

邓超、俞白眉执导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为《中国乒乓》)几经波折,最终还是没能迎来“绝地反击”。

改档2月17日的《中国乒乓》,首日票房才820万,截至目前,票房仅有7700万,最终票房预测的落脚点来到了1.1亿。

毫无疑问,之于投资方而言,这将是一部在票房上惨败的电影。

如何总结影片的失利,或许有很多因素,错失的大年初一档期,真实体育故事与电影没能形成的良性互动,内容与宣发无法形成的合力,邓超和俞白眉导演搭档形成的大众固有印象……

《中国乒乓》剧照

这些都是影片《中国乒乓》失利的部分缘由,但或许最严重的地方在于,无论这部影片如何折腾,在大众市场上,该片都没有激起太多的讨论热度。

业内认可影片的质量,可是在更大众市场,越过春节档的热闹,人们早已不再讨论这部“滞留”影片。

究竟这个“锅”该由谁来背——是创作端,是宣发端,亦或者是那份类型电影的野心?

两个坐标系交叠

在观察《中国乒乓》这部电影时,有两个坐标体系绕不过去,一是主旋律电影或称新主流电影,二是体育题材影片,尤其是改编自真实故事的体育电影。

不同角度下的考量制造着不一样的评价标准。

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个坐标体系之于这部影片的重叠,造就了这部影片如今颠沛流离的现实,前者主旋律意味着受到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而真实体育电影代表着要经受故 事原型人物们的仔细打量。

在回顾电影《中国乒乓》上映历程时,至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其一准备于2022年国庆档上映,后撤档。其二宣布于2023年春节档上映,后错过大年初一于两天后上映。其三又撤档,也就是在2月17日最终上映。

《中国乒乓》改档声明

在这个漫长又波折的上映经历中,市场充斥了各种关于影片的流言。

但有两点是肯定的,一是影片内容经过修改,二是片中原型人物的人名也经历了调整。

当然,这部拍摄制作于疫情期间的电影,被限制的拍摄也成为影片创作的最大困难,导演俞白眉在回忆这段历史时用了“九死一生”来定义《中国乒乓》艰难的创作历史。

尽管乒乓球是国球,但并不代表着电影观众想去看国乒的银幕故事,而发生在电影内外的故事,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大众与电影的观影障碍,其中尤以电影人物名与真实人物名称之间的差异。

要知道真实体育故事改编的电影,最大乐趣就是对照银幕内外的故事,而《中国乒乓》的处理则加大了这种障碍。

路演阶段创作团队也回应了其中缘由。

《中国乒乓》路演

有观众提问影片中角色有原型但却没用原名的原因。俞白眉表示,其中有很多不可抗力:“我们也希望用原型的名字,这个电影比大家想象的波折多了一些,但依旧努力把故事还原给大家。”

电影上映期间,一张人物对照表在网络上流传,即使如此,大众在看《中国乒乓》时也很难将电影人物对照到具体的真实人物。而这个事实,极大地影响着电影的讨论热度,给更普通的大众制造着观影门槛。

另一方面,影片讲述的故事也离大众有一定的距离。

《中国乒乓》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旨在呈现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乒乓男团由低谷重返巅峰的国乒往事,时任男乒主教练的蔡振华,临危受命带领马文革、王涛、丁松、刘国梁、孔令辉五虎将重新拿到斯韦斯林杯(世界冠军)的故事。

《中国乒乓》原型

从创作角度而言,这是创作团队的选择,这个故事更有戏剧感,是长年制霸国际赛场的国乒一段值得铭记和讲述的历史。

但在客观角度,大众几乎很少知道这段历史,这也制造着讨论门槛。

一位知乎网友表示,片方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这部电影居然没有获得现任乒协主席、国乒实际掌舵者刘国梁的支持。

或许只能说,既然踏在了主旋律和体育电影交叠的坐标上,如何平衡银幕内外的视角与利益,是这类电影天然要去承担的,对于电影市场和观影大众而言,更多的情绪只能说是遗憾。

内容与宣发纷争

电影《中国乒乓》中,阿如那饰演的乒乓球手陈文因为打架斗殴被迫退役时,总教练戴敏佳(原型人物蔡振华)对他说,“你退役了也得挣点钱,给你推荐欧洲俱乐部,随你挑”, 陈文最终还是选择退役回老家当老板。

退役要挣钱这个逻辑,被创作团队用作《中国乒乓》大年初三上映时所遇到的窘境,彼时在《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的双强带动下,晚起跑的《中国乒乓》在排片和单日票房上均受到了市场冷淡回应。

俞白眉说电影院线过去几年遭受重创,在这个挣钱的春节档肯定优先排能挣钱的影片,《中国乒乓》不是院线的那个最优选项。

上映一天之后,影片主控出品方恒业电影发出了那个颇有争议的撤档公告,称“因宣传发行团队在决策、筹备、推进工作中存在重大失误和严重不足,致使影片在春节档陷入特别被动的局面……(电影)于2月17日‘绝地反击’。”

这可以看作是以邓超、俞白眉为代表的创作团队,对于宣发团队的不满,并将这种不满公然摆在了台面上。

创作团队成为此中的强势一方,邓超和俞白眉似乎也有理由这样去做。

过往这两位导演搭档创作的塑料都市喜剧都被打上了烂片标签,而这部《中国乒乓》毫无疑问是对以往的“反杀”,成为最高质量的这部影片,使得两位导演在这次创作中收获到了好评。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甩锅给宣发的做法并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主控方恒业电影,既是主出品方也是主宣发方,创作团队与主控方应当同舟共济,而非互相指责。内容本体和宣发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体。

《中国乒乓》在真实故事内容指向上的讳莫如深,很多无法明说的内容,造成了影片在宣发时的掣肘,也即这部影片始终无法找到一个突破的宣发方向——是国球乒乓的伟大历史时刻吗,是体育赛事的青春与热情吗,是创作团队的历史创作最佳吗,都是以及都不是。

还有一个必须指出的地方在于,《分手大师》和《恶棍天使》这两部烂片在彼时确实票房大卖影片,一部分观众对于邓超和俞白眉导演组合的印记,阻挡了他们去影院支持的热情。这又成为了影响《中国乒乓》宣发的负面因素。

并且,邓超与俞白眉的口碑进步也只来了7分,而春节档的对手们都纷纷是8分左右豆瓣开分的,过往刻板印象的改变没有在一个飞跃式的基础之上,而竞争对手们又比自身口碑优势再领先一个身位,这种情况之下,邓超与俞白眉的“口碑反杀”,无法形成声浪。

最致命的是,市场和观众似乎能看到《中国乒乓》的声音繁杂,看似丰富热闹,但没有一个点成为影片本身最吸晴的亮点——邓超与俞白眉坦然面对此前烂片,邓超和孙俪夫妇的伉俪之情,春节档其他影片恭祝乒乓取得好成绩,邓超在短视频平台自带热闹属性的卖票……试问观众会为“刻板印象里的烂片搭档取得进步”,还是会为了主演的“私生活”,走进电影院里去买单。

2023年春节档的一大特征即在于,更高的影片讨论热度对于票房拥有更好的助力,在这一点上《中国乒乓》似乎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聚焦于影片本身的热度不够的事实。

体育电影何去何从?

电影市场似乎有一个颠簸不破的道理事实,那就是大部分撤档影片都没有一个更好的商业结局,这次《中国乒乓》也没能逃过一劫。

对于这部影片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国庆档或者大年初一即上映。

在回顾本届春节档的研讨会上,《流浪地球2》监制王红卫说了一个观点,他认为春节档的内容丰富度在提高,“以前我们怎么能想象程耳导演、《深海》这种特别个人化的电影去春节档呢?我个人认为,它们如果不是春节档上,票房很可能折半或者三分之一”。

《深海》剧照

其实,如果能按照正常节奏上,电影《中国乒乓》会取得一个合理或者更好的成绩,起码相对于《深海》和《无名》而言,这是一部更适合春节档气氛的电影。甚至在节前,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影片有逆袭的可能。

一个残酷的事实即在于,错过大年初一让很多人不会将这部影片视为春节档电影,正如整个春节档,全网大多数聊的是《满江红》《流浪地球2》,很少会聊到这部命运波折的电影,而在历经撤档后,影片的气势再度下降,所谓“一而衰再而竭三而衰”。

抛开这些不谈,春节档之于《中国乒乓》是否是最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何在市场看到《流浪地球2》《满江红》《交换人生》《深海》《无名》等各具卖相的影片定档之后,业内不少声音让《中国乒乓》择机再战,暑期档或者国庆档,是不是更加适合?

而这时,即便“发行通知”很晚抵达,《中国乒乓》也倔强地选择了大年初三上映,一定要在春节档这块无比诱人的蛋糕上张开口,可惜的是,即便是10%第四排片的成绩,《中国乒乓》仍旧在当日影片里垫底,这就又导致了它的逃离。

大年初三票房数据

或许《中国乒乓》的野心也是这场“灾难”的诱因。

虽然春节档一直在上演着“靠口碑逆袭”、“类型片升级赢得观众”的故事,但《中国乒乓》也高估了自己,高估在于“邓超俞白眉”口碑迈出去的步子没那么大,高估在于自身对于体育类型各种不可控的预判和驾驭能力。

回到《中国乒乓》电影内容层面,这确实是一部标准的体育类型电影,按照三幕式的结构写出了中国乒乓从低谷走出来的故事,值得行业认可与鼓励。

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影片的其他表达。

例如配角陈文的故事,这是一个八岁打球十九岁进国家队的球手,但只能成为“秘密武器”的练习对象,最终暗淡退役回到家乡从事一份辛劳职业。这写出了竞赛体育成王败寇残酷的一面,也道出了举国体制之下诸多参与者的现实无奈。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中国乒乓》在内容上,对于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这或许只能存在于内容层面,而在商业推动一切的现实面前,《中国乒乓》可谓惨败,行至如今影片最终票房可能徘徊在1.1亿左右,连宣发费回本都难。

导演俞白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会不会再拍体育电影”,他的回答是,“如果这次赔得太惨,从商业上来讲再拍就没有逻辑了,如果不赔的话还有可能”。

如今这个问题摆在了整个电影行业面前,《中国乒乓》历经波折并且商业成绩一塌糊涂,还是否会有团队敢去再拍由真实人物、故事改编而来的体育电影。

事实上,刘翔的故事、姚明的故事都有电影人士在接触,但是,那部陈可辛拍摄的李娜传记片《独自上场》至今也没有上映消息。

编剧芦苇评价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那句话,“我以为那时是一个开始,没成想却是结束”,似乎也可以用在体育电影的何去何从上——我们认为《中国乒乓》、《夺冠》(《中国女排》)的上映会是中国体育电影蓬勃兴盛的一个积极开始,我们不希望又是另外一个结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