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24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企业参与6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24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企业参与6个

其中,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由青岛和南昌共建。

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之首、且每个行业只有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直都是各地争抢的重点。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了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是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和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其中,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由青岛和南昌共建。

这是落地青岛的第二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山东落地的第三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经批复了2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除此之外,还有两家属于地方共建)。其中,北京、深圳各3家,上海、武汉、青岛各2家,西安、广州、沈阳、株洲、洛阳、苏州、包头、无锡、泰安、蚌埠、合肥、宁波、南昌、成都等各1家。通过梳理发现,除在智能家电和虚拟现实领域牵头组建的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外,青岛企业还至少参与了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筹建,包括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稍显遗憾的是,在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建设中,并没有青岛企业的身影,而这两大相关产业都是青岛一直以来布局的重点。

 

1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多重要呢?先来看一下其出台的背景。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紧接着2016年8月四部委又发布了“5大工程实施指南”,其中第一项便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制造业创新中心因此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之首。麦肯锡将“制造业创新中心”形容为“中国制造2025的加速器”,并将其与美国2012 年提出的总投资额10亿美元的“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相提并论,并表示,美国和新加坡的经验表明“政府引导投入、商业化运作、各类创新主体分享收益”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可行路径。而工信部牵头批复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最大特点是靠行业内的企业共同出资建设,融合科研院所等相关方面力量,按照企业化、市场化去运营,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因此,坚持在每个领域只建设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就要最大程度地聚集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从国家到地方,对筹建国家制造创新中心,也都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成都在今年7月发布《成都市支持制造业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对新获批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国家支持金额的50%给予配套支持。据山东新闻联播报道,2021年获批在青岛建设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三年建设期内,国家将给予2亿元资金扶持。而根据《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注册为企业独立法人并获准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3000万元一次性奖励。浙江省提出对于牵头承担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任务的,予以3000万元支持。湖南省明确被工信部批复同意组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研团队奖励1000万元。武汉光谷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20条,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最高支持两亿元。

22021年11月,工信部批复组建了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作为家电行业唯一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落户青岛。

这也是青岛第一家获批落地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依托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由海尔、美的、海信、方太、澳柯玛、中国家电院、中国电研等行业骨干力量共同参与建设。根据工信部在青岛组织召开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国创中心要重新定义家电,延展智能家电的内涵和外延,锻造中国家电业的长板。

时隔一年,2022年11月,工信部批复组建了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再次落地青岛。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由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牵头并联合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共同组建,是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前身为2016年成立的歌尔股份青岛研究院。2019年3月,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营主体正式注册成立,由歌尔联合PICO、海尔、爱奇艺、中科创达软件等行业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汇聚了赵沁平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李伯虎院士、邓中翰院士、戴琼海院士、王涌天教授等22位行业资深专家学者的专家团队,获得了虚拟现实领域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其中,歌尔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歌尔科技持有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31.34%股份,为实控人。

从获批方案看,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将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等平台。

3需要特别说明的,由于每个行业只有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部委在城市选择中也会尽量避免过于集中的现象。但青岛的企业可以踊跃参与到其他城市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中来。除了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和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之外,青岛企业还参与了其他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筹建。分别是,青岛即发集团参与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和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海克斯康参与的国家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以及海尔参与的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2019年获批的国家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主要依托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1月,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增4位投资人,包括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简称“海克斯康”)。

其中,位于青岛的海克斯康在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和方案已经获得行业认可。在高精度定位服务与应用,尤其是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方面,海克斯康优势明显。

而依托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主要负责智能语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解决。目前,除了大股东科大讯飞,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还有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22年6月,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成功获得CMA资质认定。在此之前,该中心建设的全消声实验室和可调混响实验室已完成计量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青岛纺织领域的龙头企业青岛即发集团参与筹建的两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一个是山东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另一个则是江苏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牵头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来源:青记

原标题:24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企业参与6个

最新更新时间:02/23 12:2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24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企业参与6个

其中,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由青岛和南昌共建。

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之首、且每个行业只有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直都是各地争抢的重点。2022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了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是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和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其中,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由青岛和南昌共建。

这是落地青岛的第二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山东落地的第三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工信部已经批复了2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除此之外,还有两家属于地方共建)。其中,北京、深圳各3家,上海、武汉、青岛各2家,西安、广州、沈阳、株洲、洛阳、苏州、包头、无锡、泰安、蚌埠、合肥、宁波、南昌、成都等各1家。通过梳理发现,除在智能家电和虚拟现实领域牵头组建的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外,青岛企业还至少参与了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筹建,包括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等。稍显遗憾的是,在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建设中,并没有青岛企业的身影,而这两大相关产业都是青岛一直以来布局的重点。

 

1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多重要呢?先来看一下其出台的背景。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紧接着2016年8月四部委又发布了“5大工程实施指南”,其中第一项便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制造业创新中心因此被称为《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之首。麦肯锡将“制造业创新中心”形容为“中国制造2025的加速器”,并将其与美国2012 年提出的总投资额10亿美元的“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相提并论,并表示,美国和新加坡的经验表明“政府引导投入、商业化运作、各类创新主体分享收益”是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可行路径。而工信部牵头批复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最大特点是靠行业内的企业共同出资建设,融合科研院所等相关方面力量,按照企业化、市场化去运营,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因此,坚持在每个领域只建设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就要最大程度地聚集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从国家到地方,对筹建国家制造创新中心,也都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成都在今年7月发布《成都市支持制造业创新驱动的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对新获批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国家支持金额的50%给予配套支持。据山东新闻联播报道,2021年获批在青岛建设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三年建设期内,国家将给予2亿元资金扶持。而根据《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注册为企业独立法人并获准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3000万元一次性奖励。浙江省提出对于牵头承担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任务的,予以3000万元支持。湖南省明确被工信部批复同意组建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科研团队奖励1000万元。武汉光谷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20条,对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最高支持两亿元。

22021年11月,工信部批复组建了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作为家电行业唯一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落户青岛。

这也是青岛第一家获批落地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依托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由海尔、美的、海信、方太、澳柯玛、中国家电院、中国电研等行业骨干力量共同参与建设。根据工信部在青岛组织召开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国创中心要重新定义家电,延展智能家电的内涵和外延,锻造中国家电业的长板。

时隔一年,2022年11月,工信部批复组建了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其中,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再次落地青岛。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由南昌虚拟现实研究院牵头并联合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共同组建,是虚拟现实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

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前身为2016年成立的歌尔股份青岛研究院。2019年3月,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山东省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营主体正式注册成立,由歌尔联合PICO、海尔、爱奇艺、中科创达软件等行业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汇聚了赵沁平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李伯虎院士、邓中翰院士、戴琼海院士、王涌天教授等22位行业资深专家学者的专家团队,获得了虚拟现实领域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其中,歌尔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歌尔科技持有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31.34%股份,为实控人。

从获批方案看,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将聚焦制约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检测、技术服务等平台。

3需要特别说明的,由于每个行业只有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部委在城市选择中也会尽量避免过于集中的现象。但青岛的企业可以踊跃参与到其他城市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中来。除了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和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之外,青岛企业还参与了其他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筹建。分别是,青岛即发集团参与的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和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海克斯康参与的国家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以及海尔参与的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2019年获批的国家智能物联汽车创新中心,主要依托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1月,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增4位投资人,包括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简称“海克斯康”)。

其中,位于青岛的海克斯康在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和方案已经获得行业认可。在高精度定位服务与应用,尤其是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方面,海克斯康优势明显。

而依托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组建的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主要负责智能语音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的解决。目前,除了大股东科大讯飞,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还有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022年6月,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成功获得CMA资质认定。在此之前,该中心建设的全消声实验室和可调混响实验室已完成计量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青岛纺织领域的龙头企业青岛即发集团参与筹建的两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一个是山东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另一个则是江苏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牵头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来源:青记

原标题:24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青岛企业参与6个

最新更新时间:02/23 12:27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