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近日,《上海市创新型企业总部认定和奖励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印发,提出了对在沪设立创新型总部的认证标准及奖励办法。
界面新闻2023年2月22日从上海市发改委获悉,这项全国首个针对创新性总部的鼓励举措,有望推动以外资研发中心和创新型企业总部为代表的总部型企业研发机构,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带动人才成长,从而助推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创新型总部需满足4个条件6大标准
《管理办法》提到,对于创新型总部的认定,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具有较强创新性,在本地自主拥有国内外影响力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较强成长性,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优势能力,以及高成长发展能力;具有较强贡献度,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高贡献度,或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具有较强功能性,开展跨地区经营,并对分支机构(或业务)具有实际控制权。
据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介绍,创新型企业总部要满足6方面具体标准:
综合条件方面,需要在上海市注册的工业企业或服务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亿元或市值达到20亿元,年度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或最近三年销售收入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以上;在沪具有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型总部功能,除本市外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支机构。
同时,主要产品或服务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明确的重点领域。
研发投入方面,工业企业的年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在5%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年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在10%以上;或年度研发费用总额超过5千万元。工业企业的年度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在10%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年度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在20%以上,或年度研发人员总数超过100人,也可参与申请。
知识产权领域,企业需在沪拥有主要产业或服务的核心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软件著作权等15项以上,或创新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改良型新药、创新二类或三类医疗器械的产品注册证书等。
裘文进强调,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优先。
上海市经信委技术进步处副处长居欣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推出“创新型总部”支持举措可做强研发产业主体,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总部,鼓励创新总部与中小企业、创新团队开展合作,发展生态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
创新型总部可享多重支持
创新型总部获认定之后,市、区两级政府将在多个领域给予支持。
《管理办法》提出,对2022年1月1日以后在上海市注册或迁入上海市,新设法人实体企业的实缴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创新企业总部,择优给予一定的开办资助(不超过500万元)。
对符合上述开办支持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总部,按一定标准由相关区给予三年资助(以不超过1000平方米办公面积、每平方米每天不超过8元的标准,按租金的30%);自建办公用房的按上述同等标准给予资助。
创新型企业总部自2022年1月1日以来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5亿元、10亿元、15亿元,并对所在区域新增综合贡献不低于1000万元的,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营奖励(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
对创新型企业总部在创新产品零部件、原材料、基础软件等方面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实际产出的重大项目,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条件的,上海将按有关规定给予30%比例支持,支持金额原则上不高于1亿元。
除现金奖励外,创新型总部企业还会被支持纳入应届生就业重点扶持用人单位名单、人才引进重点机构名单,相关人才纳入住房重点保障范围;享受相关出入境和海关便利化政策;优先纳入市重大工程项目清单予以推进。
相关产品也会支被纳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享受政府首购等政策;支持申报生物医药产品创新通道,相关部门加大服务指导力度。
可推动创新型头部企业进一步向上海聚集
居欣珏向记者透露,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以100家国家级为引领、915家市级为骨干、2000余家区级为支撑的企业技术中心三级创新网络,具有“5个80%”特征:80%科创板上市企业、80%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制造业百强企业、80%新兴产业百强企业、80%科技奖获奖企业拥有企业技术中心。此外,上海还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000家左右。
上海市科委创新处副处长薛博仁向记者透露,目前,2022年上海市有效期内高企突破2.2万家,支持科技小巨人(含培育)企业累计超过2600家。截至2022年底已有78家上海企业登陆科创板、全国第二,市值1.48万亿元、全国第一。
居欣珏表示,此次《管理办法》发布后,可推动以外资研发中心和创新型企业总部为代表的总部型企业研发机构,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带动人才成长。下一步,上海将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总部,鼓励此类总部与中小企业、创新团队合作,发展“生态主导型”协同创新,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