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梁万年:中国疫情已基本结束,但仍处在零星、局部性散发状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梁万年:中国疫情已基本结束,但仍处在零星、局部性散发状态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米锋表示,3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如何理解“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否意味着本轮疫情已经结束?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决定性胜利”意味着我国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我国感染情况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梁万年称,新冠病毒疫情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依然存在,“但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可以说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也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成功走出大流行,我们创造了一个典范。”

对于医疗救治方面的经验,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短时间内由7337个扩充至1.6万个,设置开放率超过98%。重症病床由19.8万张扩充至40.4万张,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我国建立区域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省级三甲医院组建了16支国家医疗队,总计2400余名医务人员,在有需要时能够随时调派跨省支援。在全国各省份组织5644家医疗机构组建了118支省级医疗队,总计近6万名医务人员,有效满足了各地区医疗救治需要。

在疫情监测方面,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表示,2022年12月,为动态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病毒变异及生物学特性变化,评估医疗资源负荷情况,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形成多个监测子系统,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监测体系。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通报发现奥密克戎XBB.1.5变异分支,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通过监测已经发现了7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检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常昭瑞表示,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检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将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

“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常昭瑞说。

针对近期个别学校出现学生初次感染新冠的情况,常昭瑞表示,目前各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发生,既往未感染过的人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但由于目前人群整体免疫水平比较高,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

此外,常昭瑞指出,当前是我国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需要继续加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监测预警;托幼机构、学校和养老院等重点机构人员聚集、环境相对封闭,是呼吸道等传染病高发场所,需重点关注。

常昭瑞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泻症状。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尤其目前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近期,疾控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都陆续发布了诺如病毒感染健康提示,公众可按照相关提示做好防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梁万年:中国疫情已基本结束,但仍处在零星、局部性散发状态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2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平稳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

米锋表示,3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如何理解“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否意味着本轮疫情已经结束?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决定性胜利”意味着我国已经经受住了这一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比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如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现在我国感染情况还是处在零星的、局部性的散发状态。

梁万年称,新冠病毒疫情迄今仍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球角度来看大流行的状态还存在,疾病的危害也依然存在,“但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可以说取得了重大的决定性胜利,也是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成功走出大流行,我们创造了一个典范。”

对于医疗救治方面的经验,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短时间内由7337个扩充至1.6万个,设置开放率超过98%。重症病床由19.8万张扩充至40.4万张,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我国建立区域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省级三甲医院组建了16支国家医疗队,总计2400余名医务人员,在有需要时能够随时调派跨省支援。在全国各省份组织5644家医疗机构组建了118支省级医疗队,总计近6万名医务人员,有效满足了各地区医疗救治需要。

在疫情监测方面,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表示,2022年12月,为动态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病毒变异及生物学特性变化,评估医疗资源负荷情况,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局会同有关部门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形成多个监测子系统,现已初步形成兼顾常态和应急、入境和本土、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多渠道监测体系。

近期中国疾控中心通报发现奥密克戎XBB.1.5变异分支,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通过监测已经发现了7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检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常昭瑞表示,目前,我国在新冠病毒变异株检测中,如发现首次报告的(包括输入和本土)、重点关注的国际流行毒株,都会进行感染个案调查、核心密接调查,并开展风险研判,一旦发现传播力、致病力或毒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将及时按照相关方案采取措施。

“我国刚刚经历了疫情大流行,人群体内留存的中和抗体会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专家研判分析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常昭瑞说。

针对近期个别学校出现学生初次感染新冠的情况,常昭瑞表示,目前各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发生,既往未感染过的人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但由于目前人群整体免疫水平比较高,发生规模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低。

此外,常昭瑞指出,当前是我国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需要继续加强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监测预警;托幼机构、学校和养老院等重点机构人员聚集、环境相对封闭,是呼吸道等传染病高发场所,需重点关注。

常昭瑞表示,新冠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干、咽痛和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腹泻症状。当出现发热、腹泻症状时,应重点考虑是否为急性胃肠炎等肠道疾病,尤其目前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近期,疾控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都陆续发布了诺如病毒感染健康提示,公众可按照相关提示做好防护。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