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东阿阿胶:“库存”才下眉头,“高管”却上心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东阿阿胶:“库存”才下眉头,“高管”却上心头?

高管团队的频繁变动又是否会让刚刚迎来增长春风的东阿阿胶,再度遭遇价值“倒春寒”呢?

文|向善财经 刘能

2月20日晚间,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由于工作变动原因,高登锋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以及公司第十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辞职后,高登锋不再担任东阿阿胶任何职务。当天,东阿阿胶的副总裁张名君也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辞职原因同样是“工作变动”。

要知道,自去年1月份,高登锋调任东阿阿胶董事长至今,其在任时间不过才13个月,离正常任期结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如今,高登峰和另一位副总裁却突然选择辞职,这自然不免令人浮想联翩。毕竟东阿阿胶的前总裁秦玉峰在辞职后被带走调查的前车之鉴,对不少投资者来说至今仍历历在目。

事实上,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从2019年11月,王春城辞任第九届董事长、董事职务;到接任者韩跃伟,于2022年1月辞任第十届董事长、董事职务;再到高登锋继任一年多后,选择主动辞任,东阿阿胶的董事长一职已经在三年内换了三人。

但问题是,从东阿阿胶最近公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来看,东阿阿胶似乎不仅已经走出了2019年的库存暴雷阴影,并从2020年、2021年开始触底反弹,最后在2022年价值回归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管团队的频繁变动又是否会让刚刚迎来增长春风的东阿阿胶,再度遭遇价值“倒春寒”呢?

抛弃“秦玉峰式”玩法,进入“华润式”价值回归?

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东阿阿胶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6亿元—8.1亿元,同比增长73%—84%,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6.9亿元—7.4亿元,同比增长95%—109%。

从客观来看,东阿阿胶交出的这份成绩,无疑是继2019年驴皮爆雷以来盈利表现最好的一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再纵向对比来看,当前东阿阿胶的利润水平也不过是回到了2011年的水平,距离2017年巅峰时期19.61亿元的扣非净利润规模还相差甚远。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级管理层的突然辞任变动,无疑会给正处在价值回归阶段的东阿阿胶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反映到资本市场恐怕是要被广大投资者们“用脚投票”。

但有意思的是,在东阿阿胶公告辞任后的第二天,其股价不降反升,当日上涨1.87%,为47.98元/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据向善财经观察,答案可能在于东阿阿胶在填补完驴皮爆雷的窟窿后,无论是在领导架构和策略玩法上都抛弃了“秦玉峰”式玩法,进入了“华润”式的新价值回归道路。

众所周知,在秦玉峰时代,虽然东阿阿胶靠着价值回归工程得以不断提价,甚至一度从最初的200元/公斤左右飙升至5000元/公斤以上,再加上东阿阿胶中药老字号的品牌名声支撑,东阿阿胶从寻常滋补品晋升为了高端“奢侈品”。

但随后受医保管理趋严、高端市场饱和、东阿阿胶价格过高等多种因素交织影,东阿阿胶“繁荣”的气球无法再继续吹气,市场也随之爆雷。据2019年央视财经报道,在东阿县的多家阿胶直营店和药店内,几乎所有的阿胶产品都在打折出售,以红黑盒包装250克的东阿阿胶块为例,其标价是1499元,但实际出售价格仅八九百元,相当于打了六折。

其实从这里开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秦玉峰式的高端滋补品打法可能就已经不再适合东阿阿胶了。

因为抛开提价玩法的不可持续性不谈,仅从东阿阿胶的高端品牌形象来看。价格是品牌的见证,而品牌又是价值的保障。对真正的高端奢侈品如LV们来说,产品宁可销毁也绝不会打折降价,品牌逼格才是LV们的全部。但东阿阿胶显然没有这种品牌觉悟,打折促销产生的前后巨大的价格落差,严重割裂了此前东阿阿胶在市场消费者认知中营造的“药中茅台”的高端品牌形象,直接导致东阿阿胶的市场品牌统治力被削弱,甚至进一步挤压到了东阿阿胶的利润空间。

那么东阿阿胶的往后该怎么走?据向善财经观察,其选择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库存。据公开信息显示,在东阿阿胶公布完2022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大幅双增的业绩数据后,有东阿阿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截至2022年4月中旬,公司渠道库存货物总量已恢复至往年正常区间,渠道去库存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司的销售工作也进入了正常状态。”

不过这也意味着,东阿阿胶此次的股价“逆势”反升可能并不是因为其补全了“驴皮爆雷”时代的库存窟窿。

第二步是“另起炉灶”和“一边倒”,即寻找到新的价值回归道路,具体表现为“华润式”玩法。

一方面在经营方向上“另起炉灶”,在此次人事变动前,东阿阿胶曾召开了一场投资者交流会,会上东阿阿胶先是提出了要初步建立“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业务模式。比如药品方面,基于东阿阿胶的底色是药品,要回归药的属性,回归医疗市场。着重发力复方阿胶浆、龟鹿二仙口服液和海龙胶口服液等疗效和产品力较为确切的品种;健康消费品领域目前则以“桃花姬”养颜零食品为核心,并将在未来推出更多“阿胶+”“+阿胶”的健康消费品。

除此之外,在交流会上,东阿阿胶对于过去阿胶块增长出现波动还总结道,“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供需关系出现问题,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另一方面是因为提价过于频繁,价格与价值背离,违反了基本客观规律”。

很明显,从高端滋补品到“药品+消费品”的转变,无不与东阿阿胶背后“华润系”的市场操盘方向极为相似。而对于阿胶块供需和价值价格关系又似乎是在对东阿阿胶“秦玉峰式”玩法的总结和反思。不过从客观来看,即便不说东阿阿胶“医药+消费”究竟碰撞出多大的利润空间,仅相较于过去秦玉峰时代的偏炒作式的“提价”玩法,现在的“华润式”道路无疑更加具备长远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在人事管理上“一边倒”。其实不止此次的人事管理变动,去年12月9日,东阿阿胶的副总裁刘延风、任儒倬也向董事会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原因同样是工作变动。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高管和高登锋一样都算是资历颇深的东阿阿胶老员工。

有媒体指出,目前除了高登锋之外,东阿阿胶的高管团队中只有王延涛、刘广源两名副总裁来自“老东阿系”,其余包括总裁程杰在内的五名高管,均有“华润系”的履历。

如此来看,现在“华润系”与“老东阿系”的一进一退,是否意味着东阿阿胶将要变天了?

东阿阿胶难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魔咒?

从长远和理想化的视角来看,转向了“药品+健康消费品”方向的东阿阿胶无疑是极具市场想象力的,这或许也正是其被现在的资本市场所看好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从眼前甚至是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来看,向善财经认为东阿阿胶可能难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市场魔咒。

一方面东阿阿胶选择的药品临床研究,离不开大量长期的研发投入。虽然东阿阿胶在交流会中表示,公司要基于阿胶本身的物质基础以及它的作用机理做深入细致的长期研究。但是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东阿阿胶的研发费用连续三年保持同比负增长态势。同时,据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总数、硕士人员、30岁以下人员分别减少了9.88%、32.43%和17.73%。

虽然在进入2022年以后,东阿阿胶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速为由负转为正增长,但截止到前三季度,其整体研发费用也仅为0.94亿元,远低于同期11.45亿元的销售费用。

那么在这种研发投入跟不上的情况下,“药品”板块又能为东阿阿胶带来多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呢?

另一方面在健康消费品方面。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前段时间东阿阿胶x奈雪的茶联名的品牌首款阿胶奶茶,一经推出便收获了极高的市场关注度。但深入来看,现在的阿胶奶茶和此前“一整根”人参熬夜水爆火的逻辑几乎相差无几,都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健康养生和尝鲜的心理。

但问题是,和“人参”公认的滋补效果相比,阿胶所谓的“神奇功效”一直以来都备受公众质疑。比如在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陈罡在发表的文章《阿胶,被“神化”的水煮驴皮》中称,阿胶就是水煮驴皮,其中的胶原蛋白也可通过水煮猪皮、牛皮等方式得到。而且这种蛋白质含有大量非必需氨基酸,并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

2016年,人民日报也在微博上发过一则关于贫血的科普帖,直言阿胶、红枣、红糖等补血神器无用。

2019年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谈及燕窝、阿胶的作用时表示:“不能说一点没用,但我认为鸡蛋的价值比它们大多了。”

那么阿胶究竟具不具备养颜、补血等神奇功效?由于目前争议颇多,所以我们暂时也不宜妄下定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东阿阿胶在清库存和线上线下渠道转型改革的同时,也曾积极寻找过阿胶块之外的第二产品增长曲线。如在“阿胶+”和“东阿阿胶生活化”的战略下,东阿阿胶相继推出了“桃花姬”“阿胶粉”和“桃花润”等覆盖中低价位段的保健美容产品矩阵。

虽然东阿阿胶的历年年报并未披露过具体产品的收入比例,但可以确定的是阿胶块依然是东阿阿胶的营收支柱,仅早期推出的复方阿胶浆进展可能较为理想,预计收入占比20%左右。至于“桃花姬”阿胶糕在内的其他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虽然有一定的市场声量,但远不足以成长为东阿阿胶的第二增长曲线。

很明显,虽然对于东阿阿胶来说,“药品+健康消费品”可能的确算是个不错的价值回归方向。但问题是,方向正确并不意味着路就好走,在阿胶功效存疑、品牌受损的情况下,东阿阿胶想要重回市场巅峰仍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相比以前,随着东阿阿胶“华润”味的渐浓,其未尝不能借助“他山之石”打开阿胶自己的新世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东阿阿胶

4k
  • 复方阿胶浆药品追溯码重复,国家医保局最新回复
  • 药品追溯码重复被国家医保局核查,东阿阿胶回应:与公司无关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东阿阿胶:“库存”才下眉头,“高管”却上心头?

高管团队的频繁变动又是否会让刚刚迎来增长春风的东阿阿胶,再度遭遇价值“倒春寒”呢?

文|向善财经 刘能

2月20日晚间,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由于工作变动原因,高登锋申请辞去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以及公司第十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辞职后,高登锋不再担任东阿阿胶任何职务。当天,东阿阿胶的副总裁张名君也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辞职原因同样是“工作变动”。

要知道,自去年1月份,高登锋调任东阿阿胶董事长至今,其在任时间不过才13个月,离正常任期结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如今,高登峰和另一位副总裁却突然选择辞职,这自然不免令人浮想联翩。毕竟东阿阿胶的前总裁秦玉峰在辞职后被带走调查的前车之鉴,对不少投资者来说至今仍历历在目。

事实上,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从2019年11月,王春城辞任第九届董事长、董事职务;到接任者韩跃伟,于2022年1月辞任第十届董事长、董事职务;再到高登锋继任一年多后,选择主动辞任,东阿阿胶的董事长一职已经在三年内换了三人。

但问题是,从东阿阿胶最近公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来看,东阿阿胶似乎不仅已经走出了2019年的库存暴雷阴影,并从2020年、2021年开始触底反弹,最后在2022年价值回归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高管团队的频繁变动又是否会让刚刚迎来增长春风的东阿阿胶,再度遭遇价值“倒春寒”呢?

抛弃“秦玉峰式”玩法,进入“华润式”价值回归?

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东阿阿胶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6亿元—8.1亿元,同比增长73%—84%,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6.9亿元—7.4亿元,同比增长95%—109%。

从客观来看,东阿阿胶交出的这份成绩,无疑是继2019年驴皮爆雷以来盈利表现最好的一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再纵向对比来看,当前东阿阿胶的利润水平也不过是回到了2011年的水平,距离2017年巅峰时期19.61亿元的扣非净利润规模还相差甚远。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级管理层的突然辞任变动,无疑会给正处在价值回归阶段的东阿阿胶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反映到资本市场恐怕是要被广大投资者们“用脚投票”。

但有意思的是,在东阿阿胶公告辞任后的第二天,其股价不降反升,当日上涨1.87%,为47.98元/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据向善财经观察,答案可能在于东阿阿胶在填补完驴皮爆雷的窟窿后,无论是在领导架构和策略玩法上都抛弃了“秦玉峰”式玩法,进入了“华润”式的新价值回归道路。

众所周知,在秦玉峰时代,虽然东阿阿胶靠着价值回归工程得以不断提价,甚至一度从最初的200元/公斤左右飙升至5000元/公斤以上,再加上东阿阿胶中药老字号的品牌名声支撑,东阿阿胶从寻常滋补品晋升为了高端“奢侈品”。

但随后受医保管理趋严、高端市场饱和、东阿阿胶价格过高等多种因素交织影,东阿阿胶“繁荣”的气球无法再继续吹气,市场也随之爆雷。据2019年央视财经报道,在东阿县的多家阿胶直营店和药店内,几乎所有的阿胶产品都在打折出售,以红黑盒包装250克的东阿阿胶块为例,其标价是1499元,但实际出售价格仅八九百元,相当于打了六折。

其实从这里开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秦玉峰式的高端滋补品打法可能就已经不再适合东阿阿胶了。

因为抛开提价玩法的不可持续性不谈,仅从东阿阿胶的高端品牌形象来看。价格是品牌的见证,而品牌又是价值的保障。对真正的高端奢侈品如LV们来说,产品宁可销毁也绝不会打折降价,品牌逼格才是LV们的全部。但东阿阿胶显然没有这种品牌觉悟,打折促销产生的前后巨大的价格落差,严重割裂了此前东阿阿胶在市场消费者认知中营造的“药中茅台”的高端品牌形象,直接导致东阿阿胶的市场品牌统治力被削弱,甚至进一步挤压到了东阿阿胶的利润空间。

那么东阿阿胶的往后该怎么走?据向善财经观察,其选择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库存。据公开信息显示,在东阿阿胶公布完2022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大幅双增的业绩数据后,有东阿阿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截至2022年4月中旬,公司渠道库存货物总量已恢复至往年正常区间,渠道去库存工作已基本完成,公司的销售工作也进入了正常状态。”

不过这也意味着,东阿阿胶此次的股价“逆势”反升可能并不是因为其补全了“驴皮爆雷”时代的库存窟窿。

第二步是“另起炉灶”和“一边倒”,即寻找到新的价值回归道路,具体表现为“华润式”玩法。

一方面在经营方向上“另起炉灶”,在此次人事变动前,东阿阿胶曾召开了一场投资者交流会,会上东阿阿胶先是提出了要初步建立“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业务模式。比如药品方面,基于东阿阿胶的底色是药品,要回归药的属性,回归医疗市场。着重发力复方阿胶浆、龟鹿二仙口服液和海龙胶口服液等疗效和产品力较为确切的品种;健康消费品领域目前则以“桃花姬”养颜零食品为核心,并将在未来推出更多“阿胶+”“+阿胶”的健康消费品。

除此之外,在交流会上,东阿阿胶对于过去阿胶块增长出现波动还总结道,“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供需关系出现问题,供应量远大于需求量;另一方面是因为提价过于频繁,价格与价值背离,违反了基本客观规律”。

很明显,从高端滋补品到“药品+消费品”的转变,无不与东阿阿胶背后“华润系”的市场操盘方向极为相似。而对于阿胶块供需和价值价格关系又似乎是在对东阿阿胶“秦玉峰式”玩法的总结和反思。不过从客观来看,即便不说东阿阿胶“医药+消费”究竟碰撞出多大的利润空间,仅相较于过去秦玉峰时代的偏炒作式的“提价”玩法,现在的“华润式”道路无疑更加具备长远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在人事管理上“一边倒”。其实不止此次的人事管理变动,去年12月9日,东阿阿胶的副总裁刘延风、任儒倬也向董事会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原因同样是工作变动。而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高管和高登锋一样都算是资历颇深的东阿阿胶老员工。

有媒体指出,目前除了高登锋之外,东阿阿胶的高管团队中只有王延涛、刘广源两名副总裁来自“老东阿系”,其余包括总裁程杰在内的五名高管,均有“华润系”的履历。

如此来看,现在“华润系”与“老东阿系”的一进一退,是否意味着东阿阿胶将要变天了?

东阿阿胶难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魔咒?

从长远和理想化的视角来看,转向了“药品+健康消费品”方向的东阿阿胶无疑是极具市场想象力的,这或许也正是其被现在的资本市场所看好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从眼前甚至是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来看,向善财经认为东阿阿胶可能难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市场魔咒。

一方面东阿阿胶选择的药品临床研究,离不开大量长期的研发投入。虽然东阿阿胶在交流会中表示,公司要基于阿胶本身的物质基础以及它的作用机理做深入细致的长期研究。但是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东阿阿胶的研发费用连续三年保持同比负增长态势。同时,据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总数、硕士人员、30岁以下人员分别减少了9.88%、32.43%和17.73%。

虽然在进入2022年以后,东阿阿胶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速为由负转为正增长,但截止到前三季度,其整体研发费用也仅为0.94亿元,远低于同期11.45亿元的销售费用。

那么在这种研发投入跟不上的情况下,“药品”板块又能为东阿阿胶带来多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呢?

另一方面在健康消费品方面。虽然不可否认的是,前段时间东阿阿胶x奈雪的茶联名的品牌首款阿胶奶茶,一经推出便收获了极高的市场关注度。但深入来看,现在的阿胶奶茶和此前“一整根”人参熬夜水爆火的逻辑几乎相差无几,都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健康养生和尝鲜的心理。

但问题是,和“人参”公认的滋补效果相比,阿胶所谓的“神奇功效”一直以来都备受公众质疑。比如在2014年,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陈罡在发表的文章《阿胶,被“神化”的水煮驴皮》中称,阿胶就是水煮驴皮,其中的胶原蛋白也可通过水煮猪皮、牛皮等方式得到。而且这种蛋白质含有大量非必需氨基酸,并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

2016年,人民日报也在微博上发过一则关于贫血的科普帖,直言阿胶、红枣、红糖等补血神器无用。

2019年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在谈及燕窝、阿胶的作用时表示:“不能说一点没用,但我认为鸡蛋的价值比它们大多了。”

那么阿胶究竟具不具备养颜、补血等神奇功效?由于目前争议颇多,所以我们暂时也不宜妄下定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东阿阿胶在清库存和线上线下渠道转型改革的同时,也曾积极寻找过阿胶块之外的第二产品增长曲线。如在“阿胶+”和“东阿阿胶生活化”的战略下,东阿阿胶相继推出了“桃花姬”“阿胶粉”和“桃花润”等覆盖中低价位段的保健美容产品矩阵。

虽然东阿阿胶的历年年报并未披露过具体产品的收入比例,但可以确定的是阿胶块依然是东阿阿胶的营收支柱,仅早期推出的复方阿胶浆进展可能较为理想,预计收入占比20%左右。至于“桃花姬”阿胶糕在内的其他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虽然有一定的市场声量,但远不足以成长为东阿阿胶的第二增长曲线。

很明显,虽然对于东阿阿胶来说,“药品+健康消费品”可能的确算是个不错的价值回归方向。但问题是,方向正确并不意味着路就好走,在阿胶功效存疑、品牌受损的情况下,东阿阿胶想要重回市场巅峰仍有漫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相比以前,随着东阿阿胶“华润”味的渐浓,其未尝不能借助“他山之石”打开阿胶自己的新世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