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海尔智慧楼宇动作频繁,但这个故事似乎并不好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海尔智慧楼宇动作频繁,但这个故事似乎并不好讲

海尔智慧楼宇的牌虽好,海尔是那个能打好牌的人吗?

文|翟菜花

最近一段时间海尔智慧楼宇动作似乎是挺大的。

2月16日,2023海尔智慧楼宇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在青岛召开。会上,海尔智慧楼宇发布三大创新成果:低碳建筑管理平台、自主创新“楼宇大脑”、自主研发热能回收和气悬浮等节能型技术。

一顿操作猛如虎,海尔智慧楼宇这波操作给人的感觉似乎也夹杂着对前端海尔智能家电的宣传。通过“秀肌肉”的方式,描述一个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也替海尔家电打出了广告。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发布会其实已经看到过许多。通过黑科技的加持进而给人一种“身在未来”的感觉,诠释一个好故事,引领消费者去买单。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消费者真的那么容易就买单了吗?

一.智能化布局方兴未艾:警惕成为科技“早产儿”

如今的海尔,早已不再只有家电业务,我们在天眼查APP看到海尔集团公司对外投资高达67项。尤其是许多投资看似属于不同领域,但产业链上下游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助于推动海尔整个产业链体系的纵向一体化布局。

智慧楼宇其实就是如此,就目前看来关于智慧生活的蓝图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海尔智慧楼宇其实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输出,打造出了智慧楼宇生活“样板间”,对于产业发展具有相应的积极影响和示范效应,进而带动更多楼宇迈出类似的“智慧”步伐。

行业的自身规模和产业链上下游所覆盖的领域决定了企业的生长空间,毫无疑问,智慧楼宇蕴藏着宏大的金矿。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企业新业务的开展也必须遵照行业的运营特征和特有规律,智慧楼宇这头猪,要想真的飞起来似乎并不容易,从目前来看,智慧楼宇依然更像是卖家的狂欢,距离成为市场主流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而言,以下几方面内容或许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1. 基于技术瑕疵的体验落差

敢亮出来给大家看,海尔智慧楼宇必然会有一定的技术硬实力。然而在笔者看来,新事物往往自带“聚光灯”,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放在这上面,一旦有问题曝出也容易引起一些媒体和大众的跟风踩。

智慧楼宇其实就是如此,关于智慧楼宇的生活体验,大部分人其实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只能通过商家的蓝图描绘进行想象。然而,许多环节其实都需要新技术加持,这些新技术是否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打磨呢?这一点外人不得而知。而且,没有人怀疑海尔的技术研发实力,但就像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技术研发投入也不少,但是时不时还是会曝出一些负面,譬如自燃,譬如刹车。即便是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的国内家电市场,还会有不良率,时不时冒出一些歪瓜裂枣,更别提一些新技术了。一旦被曝出一些不太智能的地方,或许就容易被媒体放大化,进而影响自己的品牌形象。

2. 高本钱下的运营压力骤升

本钱与效率之间关系的处置其实是一切生意都需求仔细考虑的,智慧楼宇自然也不例外。但就目前来看,行业一边是地产生意,一边是技术研发,二者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长此以往,这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或许会有不小的压力,这一点可能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的长周期结束了,或许短期内改变不了基建投资加房地产在整个GDP中占比的下降。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刺激政策频出,但受“买涨不买跌”的习惯影响,买房这件事似乎并不怎么热情。

行业本身不太景气,跟楼宇智慧不智慧关系其实不是特别大。因为它不是手机这样的智能硬件,换了就换了,房子是用来住的,大部分人应该不会因为智慧楼宇火了就随随便便换房子。

3.警惕成为新技术的“早产儿”

关于智慧楼宇,笔者似乎也看过不少描述,譬如出入口、电梯、停车场、快递物流、公共照明、视频监控、周界防范居安防、家居环境监控、家居健康养老等,涉及的场景非常多。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毕竟我们不能做单个场景的智慧化,真正的智慧生活一定是场景智慧化的“组合效应”。

然而,一个领域做好就不太容易,更别提这么多场景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只是技术元素,还要考虑场景适配因子,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场景。

此外,技术创新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能预知的只是行业总有破冰爆发的一天,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蓝图终究有一天会实现,甚至还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要命的是这个时间却并不可期,我们不知道眼前的智能浪潮是否真的能带来我们想要的智慧生活。因为我们不能排除是否和之前VR、VR、克隆等名噪一时的产业一样,一开始气势如虹,然后最终还是再度被寂静。

当然了,也许现在相关技术层面已经成熟了。只不过对于海尔智慧楼宇而言,或许谨慎一点可能更好一些。

二.布局明星产业:老牌巨头能否实现诺曼底登陆?

中年的海尔,似乎不甘心遭遇中年危机,它在不断想办法突破自我。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如今的海尔布局非常多,但在外人看来,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家电以外不断上下求索寻找自己的新标签。

从老本行家电市场来看,海尔在冰箱洗衣机行业称得上是产业龙头,行业格局趋于稳定,产业属于存量博弈,很难通过占有率的大幅提升来获得利润增长。此外,2022年,我国家电行业零售额下滑明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商品零售额累计8114.2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17.3%。

行业大环境短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房价下跌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受到房地产市场环境影响,家电市场的销售也会受到波及,这一点毫无疑问。此外,就家电自身而言,一直都是存量市场博弈,行业天花板似乎也比较明显。

这样看来,布局新技术,市场热,关注高,这方面布局更像是对企业未来的谋划,可以带给资本市场更高的想象力。

最近看到《互联网+:O2O商业生态破局与重构》一书提到了一个观点:尽管海尔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一直在“世界品牌百强”之外徘徊。只要海尔是一家纯粹的家电企业,就无望进入“世界品牌百强”。这与海尔做得好坏无关,只与海尔的产业结构有关。因为“世界品牌百强”基本来源于明星产业,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家电企业了。

现在国内家电市场也类似,好像也没有纯粹的家电企业了。通过投资新技术相关的产业,可以提高产业的整体想象力,这是许多家电企业目前正在做的。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发力未来产业的故事虽好,但不确定因子似乎也大了点。

影响一家企业业务拓展确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行业收益增长空间、市场集中度、可持续性、周期性等多个维度。然而,技术总是伴随业务的发展而不断迭代。从事高新技术领域,在研发上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布局晚容易落伍掉队。但如果布局早却创新失败这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对企业经营带来影响,这样一来企业多元布局的不确定性就大大增强。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或许更青睐于那些确定性更高的领域。投资人不怕踏空。在他们看来,什么时候新技术能够大规模变现,这时候再大举进入也为时不晚。此前德国克诺尔IPO时,突破千亿市值,这也证明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一旦得以证明,在市值上肯定会有所反应。

目前看来,智慧楼宇似乎也承载着前端海尔的IOT梦想。这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连接硬件与人的生态链路,而第二层则是以连接人与服务的生态链路。

目前看来,不只是海尔,许多头部房企也开始布局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根据Statista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增长迅速,CAGR(符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8%,预计2025年将突破8000亿元。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要想全面爆发似乎还存在诸多困难。

一方面体现在本地化需求层面。智慧家居不能像软件那样可以快速大范围推广,需要企业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化。毕竟智能是改善性需求,居住才是刚需性需求。关于这个问题,做到容易,真正做好却很难。产品在不同地区,要迎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就从这一点来看,产业推广速度或许快不了。

而另一方面体现在互联互通方面。很多时候,人们不会用同一家品牌,就像笔者家里,空调用的格力,洗衣机用的海尔,冰箱用的新飞,电视用的创维。目前,主流家电厂商都在搞自己的智能家电,都有各自的生态圈,行业缺乏标准,缺乏互联互通,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家电行业盛行的“套系风”。这种系列化产品的出现,对于用户而言,降低针家电搭配方面的考虑成本。对于商家而言,形成一种产品拉动产品的结构范式,带动智能家电的整体消费。但这终究只是一种手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业界标准去规范化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连接,这才是行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海尔而言,智慧楼宇的故事听起来还不错。但对于家电企业们来说则更像是“换道”,虽然产品还是家电产品,但产品的定义变了,竞争变成了技术+生态+用户的多维竞争。而科技企业自己的重心往往不放在硬件上,主要是进行技术输出,譬如华为,在理论上可以整合更多的品牌资源,这也是家电企业所没有的优势。

风险与机遇并存,对于海尔而言,无论是家电大本营,还是拓展的新业务,难念的经还有太多。但毫无疑问的是,主动转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未来它究竟能否在智能时代脱颖而出呢?让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尔

4.7k
  • 家用电器板块震荡走高,海尔智家涨超6%
  • 海尔智家收购开利全球商业制冷业务意欲何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海尔智慧楼宇动作频繁,但这个故事似乎并不好讲

海尔智慧楼宇的牌虽好,海尔是那个能打好牌的人吗?

文|翟菜花

最近一段时间海尔智慧楼宇动作似乎是挺大的。

2月16日,2023海尔智慧楼宇成果暨新品发布会在青岛召开。会上,海尔智慧楼宇发布三大创新成果:低碳建筑管理平台、自主创新“楼宇大脑”、自主研发热能回收和气悬浮等节能型技术。

一顿操作猛如虎,海尔智慧楼宇这波操作给人的感觉似乎也夹杂着对前端海尔智能家电的宣传。通过“秀肌肉”的方式,描述一个智能化的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也替海尔家电打出了广告。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发布会其实已经看到过许多。通过黑科技的加持进而给人一种“身在未来”的感觉,诠释一个好故事,引领消费者去买单。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消费者真的那么容易就买单了吗?

一.智能化布局方兴未艾:警惕成为科技“早产儿”

如今的海尔,早已不再只有家电业务,我们在天眼查APP看到海尔集团公司对外投资高达67项。尤其是许多投资看似属于不同领域,但产业链上下游本身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助于推动海尔整个产业链体系的纵向一体化布局。

智慧楼宇其实就是如此,就目前看来关于智慧生活的蓝图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海尔智慧楼宇其实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输出,打造出了智慧楼宇生活“样板间”,对于产业发展具有相应的积极影响和示范效应,进而带动更多楼宇迈出类似的“智慧”步伐。

行业的自身规模和产业链上下游所覆盖的领域决定了企业的生长空间,毫无疑问,智慧楼宇蕴藏着宏大的金矿。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企业新业务的开展也必须遵照行业的运营特征和特有规律,智慧楼宇这头猪,要想真的飞起来似乎并不容易,从目前来看,智慧楼宇依然更像是卖家的狂欢,距离成为市场主流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目前而言,以下几方面内容或许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1. 基于技术瑕疵的体验落差

敢亮出来给大家看,海尔智慧楼宇必然会有一定的技术硬实力。然而在笔者看来,新事物往往自带“聚光灯”,人们总是习惯把目光放在这上面,一旦有问题曝出也容易引起一些媒体和大众的跟风踩。

智慧楼宇其实就是如此,关于智慧楼宇的生活体验,大部分人其实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只能通过商家的蓝图描绘进行想象。然而,许多环节其实都需要新技术加持,这些新技术是否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打磨呢?这一点外人不得而知。而且,没有人怀疑海尔的技术研发实力,但就像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技术研发投入也不少,但是时不时还是会曝出一些负面,譬如自燃,譬如刹车。即便是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的国内家电市场,还会有不良率,时不时冒出一些歪瓜裂枣,更别提一些新技术了。一旦被曝出一些不太智能的地方,或许就容易被媒体放大化,进而影响自己的品牌形象。

2. 高本钱下的运营压力骤升

本钱与效率之间关系的处置其实是一切生意都需求仔细考虑的,智慧楼宇自然也不例外。但就目前来看,行业一边是地产生意,一边是技术研发,二者都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长此以往,这对于企业经营而言或许会有不小的压力,这一点可能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了。

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的长周期结束了,或许短期内改变不了基建投资加房地产在整个GDP中占比的下降。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刺激政策频出,但受“买涨不买跌”的习惯影响,买房这件事似乎并不怎么热情。

行业本身不太景气,跟楼宇智慧不智慧关系其实不是特别大。因为它不是手机这样的智能硬件,换了就换了,房子是用来住的,大部分人应该不会因为智慧楼宇火了就随随便便换房子。

3.警惕成为新技术的“早产儿”

关于智慧楼宇,笔者似乎也看过不少描述,譬如出入口、电梯、停车场、快递物流、公共照明、视频监控、周界防范居安防、家居环境监控、家居健康养老等,涉及的场景非常多。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毕竟我们不能做单个场景的智慧化,真正的智慧生活一定是场景智慧化的“组合效应”。

然而,一个领域做好就不太容易,更别提这么多场景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不只是技术元素,还要考虑场景适配因子,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场景。

此外,技术创新比如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能预知的只是行业总有破冰爆发的一天,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蓝图终究有一天会实现,甚至还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要命的是这个时间却并不可期,我们不知道眼前的智能浪潮是否真的能带来我们想要的智慧生活。因为我们不能排除是否和之前VR、VR、克隆等名噪一时的产业一样,一开始气势如虹,然后最终还是再度被寂静。

当然了,也许现在相关技术层面已经成熟了。只不过对于海尔智慧楼宇而言,或许谨慎一点可能更好一些。

二.布局明星产业:老牌巨头能否实现诺曼底登陆?

中年的海尔,似乎不甘心遭遇中年危机,它在不断想办法突破自我。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那样,如今的海尔布局非常多,但在外人看来,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家电以外不断上下求索寻找自己的新标签。

从老本行家电市场来看,海尔在冰箱洗衣机行业称得上是产业龙头,行业格局趋于稳定,产业属于存量博弈,很难通过占有率的大幅提升来获得利润增长。此外,2022年,我国家电行业零售额下滑明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商品零售额累计8114.2亿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17.3%。

行业大环境短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房价下跌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受到房地产市场环境影响,家电市场的销售也会受到波及,这一点毫无疑问。此外,就家电自身而言,一直都是存量市场博弈,行业天花板似乎也比较明显。

这样看来,布局新技术,市场热,关注高,这方面布局更像是对企业未来的谋划,可以带给资本市场更高的想象力。

最近看到《互联网+:O2O商业生态破局与重构》一书提到了一个观点:尽管海尔获得了无数荣誉,但一直在“世界品牌百强”之外徘徊。只要海尔是一家纯粹的家电企业,就无望进入“世界品牌百强”。这与海尔做得好坏无关,只与海尔的产业结构有关。因为“世界品牌百强”基本来源于明星产业,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家电企业了。

现在国内家电市场也类似,好像也没有纯粹的家电企业了。通过投资新技术相关的产业,可以提高产业的整体想象力,这是许多家电企业目前正在做的。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发力未来产业的故事虽好,但不确定因子似乎也大了点。

影响一家企业业务拓展确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行业收益增长空间、市场集中度、可持续性、周期性等多个维度。然而,技术总是伴随业务的发展而不断迭代。从事高新技术领域,在研发上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布局晚容易落伍掉队。但如果布局早却创新失败这也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对企业经营带来影响,这样一来企业多元布局的不确定性就大大增强。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或许更青睐于那些确定性更高的领域。投资人不怕踏空。在他们看来,什么时候新技术能够大规模变现,这时候再大举进入也为时不晚。此前德国克诺尔IPO时,突破千亿市值,这也证明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一旦得以证明,在市值上肯定会有所反应。

目前看来,智慧楼宇似乎也承载着前端海尔的IOT梦想。这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连接硬件与人的生态链路,而第二层则是以连接人与服务的生态链路。

目前看来,不只是海尔,许多头部房企也开始布局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根据Statista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智能家居市场增长迅速,CAGR(符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8%,预计2025年将突破8000亿元。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要想全面爆发似乎还存在诸多困难。

一方面体现在本地化需求层面。智慧家居不能像软件那样可以快速大范围推广,需要企业兼顾不同区域的差异化。毕竟智能是改善性需求,居住才是刚需性需求。关于这个问题,做到容易,真正做好却很难。产品在不同地区,要迎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就从这一点来看,产业推广速度或许快不了。

而另一方面体现在互联互通方面。很多时候,人们不会用同一家品牌,就像笔者家里,空调用的格力,洗衣机用的海尔,冰箱用的新飞,电视用的创维。目前,主流家电厂商都在搞自己的智能家电,都有各自的生态圈,行业缺乏标准,缺乏互联互通,这其实就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因此,近年来家电行业盛行的“套系风”。这种系列化产品的出现,对于用户而言,降低针家电搭配方面的考虑成本。对于商家而言,形成一种产品拉动产品的结构范式,带动智能家电的整体消费。但这终究只是一种手段,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业界标准去规范化不同品牌产品之间的连接,这才是行业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海尔而言,智慧楼宇的故事听起来还不错。但对于家电企业们来说则更像是“换道”,虽然产品还是家电产品,但产品的定义变了,竞争变成了技术+生态+用户的多维竞争。而科技企业自己的重心往往不放在硬件上,主要是进行技术输出,譬如华为,在理论上可以整合更多的品牌资源,这也是家电企业所没有的优势。

风险与机遇并存,对于海尔而言,无论是家电大本营,还是拓展的新业务,难念的经还有太多。但毫无疑问的是,主动转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未来它究竟能否在智能时代脱颖而出呢?让我们把答案交给时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