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卫健委:全国增设20支左右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卫健委:全国增设20支左右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

目前,全国一共有国家级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的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

米锋表示,各地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和统筹调配,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要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态势,保持常态化指挥体系有效运行,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水平。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新冠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应急的重要性。”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在不断提升,在应对历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当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

此前在1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紧急医学救援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构建陆海空立体化协同救援,进一步推进医疗救援信息指挥、陆海空伤员转运、大批量伤员救治、突发中毒事件医学救援、突发核辐射事件医学救援、基层突发事件快速医疗应急处置、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和成果转化及推广等方面工作。

“我们将以规划为指引,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郭燕红表示,国家卫健委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应急的指挥体系。明确医疗应急各部门各机构、各环节的职责,推动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国家医疗救援力量的调动与支援机制的建设。建设国家、省、市、县立体化的医疗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系统,做到指令传递快、系统反应有序、基层执行有力。

郭燕红介绍,要推进医疗应急救治基地的建设,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故灾难等几大类的突发事件建设医疗应急演训基地,提高在多场景情形下的医疗应急的处置能力。此外,在全国有工作基础的地区,要建设和布局国家的中毒救治研究中心,继续推进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

郭燕红介绍,目前,全国一共有国家级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国家卫健委将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在全国增设20支左右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负责重大疫情救治和区域内、全国范围内的支援。同时,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装备水平,特别是加强重症救治能力。

“应急医药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规模疫情处置当中,需要应急保障的物资种类多、总量大,而我国地域广、各地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郭燕红表示,除了中央要做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外,地方也要加大储备的力度,形成国家储备、区域储备、省市县储备和医疗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储备格局,健全区域间储备合作和互助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此外,国家卫健委将指导推动医疗机构落实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的任务,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储备合作,做好重点药品物资应急采购和跨区域的调配,充分发挥国家传染病救治基地、紧急医学救治基地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大型公立医院的作用,结合疫情的形势,提前做好药品、物资、设备的储备,需要时能够进行区域的支援。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储备,建立动态平衡调节的机制,不断地提高储备的效能。

对于新阶段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将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和中办国办刚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加快推动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等,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推动建立健全县乡村统筹的医疗体系,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补上乡村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短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卫健委:全国增设20支左右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

目前,全国一共有国家级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的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各地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未发现疫情明显反弹的省份。

米锋表示,各地要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加强医疗物资生产保供和统筹调配,不断增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要密切关注境外疫情发展态势,保持常态化指挥体系有效运行,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快速响应水平。

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新冠疫情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应急的重要性。”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努力,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在不断提升,在应对历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当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应急体系。

此前在1月1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到2025年末,建立健全紧急医学救援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现场紧急医学救援处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构建陆海空立体化协同救援,进一步推进医疗救援信息指挥、陆海空伤员转运、大批量伤员救治、突发中毒事件医学救援、突发核辐射事件医学救援、基层突发事件快速医疗应急处置、紧急医学救援培训演练、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研究和成果转化及推广等方面工作。

“我们将以规划为指引,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郭燕红表示,国家卫健委将进一步完善医疗应急的指挥体系。明确医疗应急各部门各机构、各环节的职责,推动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国家医疗救援力量的调动与支援机制的建设。建设国家、省、市、县立体化的医疗应急指挥调度的信息系统,做到指令传递快、系统反应有序、基层执行有力。

郭燕红介绍,要推进医疗应急救治基地的建设,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故灾难等几大类的突发事件建设医疗应急演训基地,提高在多场景情形下的医疗应急的处置能力。此外,在全国有工作基础的地区,要建设和布局国家的中毒救治研究中心,继续推进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

郭燕红介绍,目前,全国一共有国家级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40支,分为综合救援、中毒事件救治和核辐射事件救治三类。国家卫健委将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在全国增设20支左右国家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队伍,负责重大疫情救治和区域内、全国范围内的支援。同时,提升紧急医学救援的装备水平,特别是加强重症救治能力。

“应急医药物资保障是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规模疫情处置当中,需要应急保障的物资种类多、总量大,而我国地域广、各地需求也有较大的差异。”郭燕红表示,除了中央要做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外,地方也要加大储备的力度,形成国家储备、区域储备、省市县储备和医疗机构储备相结合的立体化的储备格局,健全区域间储备合作和互助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此外,国家卫健委将指导推动医疗机构落实好应急医药物资储备的任务,加强与生产企业的储备合作,做好重点药品物资应急采购和跨区域的调配,充分发挥国家传染病救治基地、紧急医学救治基地以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大型公立医院的作用,结合疫情的形势,提前做好药品、物资、设备的储备,需要时能够进行区域的支援。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储备,建立动态平衡调节的机制,不断地提高储备的效能。

对于新阶段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将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和中办国办刚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加快推动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等,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推动建立健全县乡村统筹的医疗体系,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补上乡村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短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