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备受关注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宏观政策走向将一一揭开面纱。
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分析师预计,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可能设在5%左右或5-5.5%的区间。宏观政策方面,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或提升至3%,货币政策总体稳健,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确定经济增长目标是最大的关注点,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宏观调控的实施力度和方式。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界面新闻表示,2023年是中国经济动能切换的一年,也是经济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一年,稳增长将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全力推动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市场经济模式。
“2023年中国经济将‘保5’,走势前低后高,呈现恢复态势,预计全国增速目标可设为5%左右。”罗志恒说。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日前发布的研报中也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在5%左右。
汪涛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增长将是2023年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考虑到外部压力和国内不确定性,今年政府或会设定一个较为稳妥的目标,为经济增长可能的超预期表现保留一定灵活空间。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总监庞溟则预计,今年GDP增速目标有望设定在5%以上。
他对界面新闻表示,这既可以统筹兼顾考虑到促进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合理区间的要求、完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坚持底线思维为各领域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要求,又可以实事求是地给各地抓住窗口期、机遇期、攻坚期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奋力冲刺留出充足空间。
华泰证券在报告中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在5-5.5%左右。报告指出,一方面,今年稳增长的权重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地方两会制定的2023年GDP增长目标在4.0%-9.5%之间,加权平均值为5.6%,近两年来全国两会制定的GDP增速目标略低于地方两会GDP的加权平均值。
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徐天辰也预计,中国可能将202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5.5%的区间。“新一届班子开局之年,往往力求有所作为。此外,去年基数较低,今年年初增长势头强,在消费引领复苏、地产拖累有望减弱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政策力度实现较好增长的难度不会太大。”徐天辰说。
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
财政部部长刘昆周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
多数经济学家预计,2023年赤字率可能上调至3%,甚至突破3%。
汪涛预计,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可能超过GDP的3%,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增限额可能达4万亿元或更高。更重要的是,政府可能通过政策性银行来加大对基建投资的信贷支持,在2022年6000亿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推出新一批专项基建投资基金。
罗志恒表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将落实“加力提效”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要求,赤字规模、专项债仍将保持较大力度,以扩大总需求,服务稳增长的目标;同时,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国债占比以及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金额可能进一步提高。
徐天辰则认为,对于财政政策来说,可能不会安排太高的预算赤字率。一方面,当前复苏态势明显,经济已经开始走上正轨,政策最宽松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另外一个需要考量的因素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和付息压力已经很大,预计要侧重控制增量,这既包括一般债也包括专项债。
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在202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将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效能,重点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罗志恒预计,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宽松的基调。一是,今年尤其是上半年我国通胀会比较温和,政策空间较足;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继续集中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制造业投资等方面。
汪涛也预计,货币政策将是稳健偏宽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突出“精准有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尤其是通过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海通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货币政策方面,预计今年结构性工具仍将充当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的主力,央行可能进一步扩充结构性工具的种类、扩大其规模、延长其期限、定向下调利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