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打“空中飞的”不再遥远,做电动飞行器的御风未来“等风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打“空中飞的”不再遥远,做电动飞行器的御风未来“等风来”

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

图片来源:御风未来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自动垂直起降,巡航速度不亚于飞机,坐上一台电动载人飞行器,在城市间穿梭。

这已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

近日,国内空中出行创新企业御风未来宣布于去年12月完成一次加轮融资,由天善资本领投。这是御风未来在2022年5月完成数千万融资之后,7个月内完成的第二笔融资,累计融资额达1.5亿元。

据界面新闻了解,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2吨级大型垂直起降飞行器M1的研发制造、试飞以及适航取证相关工作的补充资金,目前M1的首架飞机已经完成静力试验、进入总装阶段,预计将于3月下线。接下来将有序推进全机系统地面试验,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可以实现首飞。同时,适航取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所谓的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主要瞄准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飞行需求。相比于传统飞机,eVTOL可大幅缩小起降空间范围,对基础设施要求更低,且能大幅节省资金、时间成本。据了解eVTOL的每公里成本或是直升飞机的15%。

当前,包括航空公司、初创科技企业、汽车制造商等众多势力都纷纷加注eVTOL的市场竞争。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规模极富想象力,预计到2040年将达1万亿美元,2050年增长至9万亿美元。

过去两年里,海外eVTOL公司带来了众多进展,资本加注、产品落地成型、飞行测试稳步推进。

全球主要的eVTOL公司相继通过SPAC方式登陆美股,国内创业公司御风未来、时的科技也纷纷获得融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Joby Aviation在其首个预生产原型机上以超过 200英里/小时的速度飞行证明其性能规格。国内企业亿航智能研制的自动驾驶eVTOL飞行器在日本实现载人飞行,而亿航智能所提交的适航审定已获受理,也为中国eVTOL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事实上,在看到eVTOL的新兴潜力后,各国之间已经暗自展开竞争,如果谁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上敢于抢先布局,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技术产品中占领先机。

2022年底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发布了针对eVTOL飞行器的适航审定标准,而FAA、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相继颁布支持eVTOL专用起降平台的相关设计规范。中国同样在培养发展的沃土,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支持2021-2035年期间推进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推进空中交通服务。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生存下来,未来资金和优势都将流向进展最快、发展最稳的公司。飞行领域是一个慢迭代、长周期的行业,诸多公司都还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而御风未来已经实现自我造血的能力,其商业化路径可以为仍处爆发前夕的行业提供一定参考。

御风未来创始人及CEO谢陵表示,目前公司旗下成熟的中小型eVTOL工业无人机品牌“福昆”已经首飞,并成功作为一条产品线推向了市场,其在安防巡逻、应急救援、地理测绘和物资投放等领域已经开展工作。从中小型到大型货运再到载人eVTOL,通过货运商业化的落地不断积累运行数据、技术验证,为未来载人飞行M1的商业化奠定基石。

在eVTOL的零部件及供应链方面,谢陵告诉界面新闻,不同于传统航空供应链被欧美把控,目前御风未来已经实现核心供应链全部国产化,eVTOL涉及到的电池、电机、电控,国内新能源车的相关供应链就能提供。“国内头部的新能源供应链现在对eVTOL兴趣浓厚。尽管新开一条产线就是新的成本,但他们还是非常愿意与我们合作,甚至成立飞行部门,探索未来。”

不过,eVTOL现在之所以看起来还很遥远,是由于新形态下相应规则的缺失,以及围绕支持的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例如空管怎么管?适航管理条例怎么细化?这些皆是待解的问题。

御风未来创始人及CEO谢陵认为,纵观历史多年,从来都是交通工具去改变城市,而不是交通工具去适应城市。实现飞行器“落地”肯定是逐步解决的,例如固定航线的问题,当特定航线一条条建立起来,随着航线越多、起降点越密最终形成空中交通网络。

“其次,空域管理在技术上已经能实现了,但市场在等待产品完善并做好准备后,实际的管理过程一定会迎刃而解。当然,这中间还有大量的探索工作。”谢陵对未来eVTOL在中国的落地充满信心。

御风未来创始团队均拥有商飞背景。谢陵曾任C919飞控系统核心研发骨干,另一位创始人及CTO刘十一也曾是中国商飞C919飞控系统工程师。因此,在飞行器最核心的“大脑”飞控系统上,御风未来团队坚持自主研发飞控核心技术,确保eVTOL安全性。御风未来称,这也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界面新闻的采访中,谢陵表示eVTOL早在2015到2016年就迎来了资本风口,但现在行业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他预计eVTOL行业距离真正成熟还需要10年时间,“当然飞行器上路可能不用这么久,看得到的三五年内就能实现,但规则、管理跟上还需要很多时间。”御风未来与行业内所有企业一样,还在等风来。

未来的12个月,将是全球eVTOL企业的关键一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打“空中飞的”不再遥远,做电动飞行器的御风未来“等风来”

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

图片来源:御风未来

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自动垂直起降,巡航速度不亚于飞机,坐上一台电动载人飞行器,在城市间穿梭。

这已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

近日,国内空中出行创新企业御风未来宣布于去年12月完成一次加轮融资,由天善资本领投。这是御风未来在2022年5月完成数千万融资之后,7个月内完成的第二笔融资,累计融资额达1.5亿元。

据界面新闻了解,本次融资将主要用于2吨级大型垂直起降飞行器M1的研发制造、试飞以及适航取证相关工作的补充资金,目前M1的首架飞机已经完成静力试验、进入总装阶段,预计将于3月下线。接下来将有序推进全机系统地面试验,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可以实现首飞。同时,适航取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所谓的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主要瞄准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飞行需求。相比于传统飞机,eVTOL可大幅缩小起降空间范围,对基础设施要求更低,且能大幅节省资金、时间成本。据了解eVTOL的每公里成本或是直升飞机的15%。

当前,包括航空公司、初创科技企业、汽车制造商等众多势力都纷纷加注eVTOL的市场竞争。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规模极富想象力,预计到2040年将达1万亿美元,2050年增长至9万亿美元。

过去两年里,海外eVTOL公司带来了众多进展,资本加注、产品落地成型、飞行测试稳步推进。

全球主要的eVTOL公司相继通过SPAC方式登陆美股,国内创业公司御风未来、时的科技也纷纷获得融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Joby Aviation在其首个预生产原型机上以超过 200英里/小时的速度飞行证明其性能规格。国内企业亿航智能研制的自动驾驶eVTOL飞行器在日本实现载人飞行,而亿航智能所提交的适航审定已获受理,也为中国eVTOL行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事实上,在看到eVTOL的新兴潜力后,各国之间已经暗自展开竞争,如果谁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上敢于抢先布局,谁就有可能在新一轮技术产品中占领先机。

2022年底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发布了针对eVTOL飞行器的适航审定标准,而FAA、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相继颁布支持eVTOL专用起降平台的相关设计规范。中国同样在培养发展的沃土,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发布,支持2021-2035年期间推进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推进空中交通服务。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生存下来,未来资金和优势都将流向进展最快、发展最稳的公司。飞行领域是一个慢迭代、长周期的行业,诸多公司都还没有稳定的商业模式,而御风未来已经实现自我造血的能力,其商业化路径可以为仍处爆发前夕的行业提供一定参考。

御风未来创始人及CEO谢陵表示,目前公司旗下成熟的中小型eVTOL工业无人机品牌“福昆”已经首飞,并成功作为一条产品线推向了市场,其在安防巡逻、应急救援、地理测绘和物资投放等领域已经开展工作。从中小型到大型货运再到载人eVTOL,通过货运商业化的落地不断积累运行数据、技术验证,为未来载人飞行M1的商业化奠定基石。

在eVTOL的零部件及供应链方面,谢陵告诉界面新闻,不同于传统航空供应链被欧美把控,目前御风未来已经实现核心供应链全部国产化,eVTOL涉及到的电池、电机、电控,国内新能源车的相关供应链就能提供。“国内头部的新能源供应链现在对eVTOL兴趣浓厚。尽管新开一条产线就是新的成本,但他们还是非常愿意与我们合作,甚至成立飞行部门,探索未来。”

不过,eVTOL现在之所以看起来还很遥远,是由于新形态下相应规则的缺失,以及围绕支持的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例如空管怎么管?适航管理条例怎么细化?这些皆是待解的问题。

御风未来创始人及CEO谢陵认为,纵观历史多年,从来都是交通工具去改变城市,而不是交通工具去适应城市。实现飞行器“落地”肯定是逐步解决的,例如固定航线的问题,当特定航线一条条建立起来,随着航线越多、起降点越密最终形成空中交通网络。

“其次,空域管理在技术上已经能实现了,但市场在等待产品完善并做好准备后,实际的管理过程一定会迎刃而解。当然,这中间还有大量的探索工作。”谢陵对未来eVTOL在中国的落地充满信心。

御风未来创始团队均拥有商飞背景。谢陵曾任C919飞控系统核心研发骨干,另一位创始人及CTO刘十一也曾是中国商飞C919飞控系统工程师。因此,在飞行器最核心的“大脑”飞控系统上,御风未来团队坚持自主研发飞控核心技术,确保eVTOL安全性。御风未来称,这也是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界面新闻的采访中,谢陵表示eVTOL早在2015到2016年就迎来了资本风口,但现在行业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他预计eVTOL行业距离真正成熟还需要10年时间,“当然飞行器上路可能不用这么久,看得到的三五年内就能实现,但规则、管理跟上还需要很多时间。”御风未来与行业内所有企业一样,还在等风来。

未来的12个月,将是全球eVTOL企业的关键一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