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今年是否会降息降准,央行行长这样回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年是否会降息降准,央行行长这样回答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2023年3月3日,北京,国新办就“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摄影:王玉。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周五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但他暗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在回答有关是否会继续降息降准的问题时,易纲表示,2022年,金融机构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是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去年12月的4.9%,这都是历史比较低的水平。

至于存款准备金率,易纲指出,2018年以来央行累计降准14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虽然)不像过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他说。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对界面新闻表示,总体看,今年降准空间较小,短期资金缺口可以直接公开市场操作,但为应对长期流动性缺口,降准仍存在可能性,时间点可能出现在下半年。

对于降息的问题,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

他指出,“综合考虑,相机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是坚持以我为主,把国内的目标放在首位。“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其次是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第三是统筹国际与国内,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对于“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易纲的解释是,首要的就是保持币值稳定,这既包括物价稳定,也包括汇率的基本稳定。

从物价来看,根据央行判断,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从汇率来看,近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在全球各种货币中,人民币是非常稳健的。

房地产也是发布会上的热门话题,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回答有关“金融16条”政策落实情况时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前期出台政策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他透露,去年9-12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300亿,同比多增4200亿。2022年第四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1200亿,同比增长22%。今年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超过3700亿,同比多增2200亿;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400亿,同比增长了23%。

潘功胜表示,央行将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此外,近年来央行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保交楼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央行数据显示,到2022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共有15项,余额近6.4万亿元,这些工具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比如普惠金融,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当然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另外还有一些工具,也可以考虑和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衔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今年是否会降息降准,央行行长这样回答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2023年3月3日,北京,国新办就“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摄影:王玉。

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周五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但他暗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在回答有关是否会继续降息降准的问题时,易纲表示,2022年,金融机构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是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去年12月的4.9%,这都是历史比较低的水平。

至于存款准备金率,易纲指出,2018年以来央行累计降准14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虽然)不像过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他说。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对界面新闻表示,总体看,今年降准空间较小,短期资金缺口可以直接公开市场操作,但为应对长期流动性缺口,降准仍存在可能性,时间点可能出现在下半年。

对于降息的问题,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

他指出,“综合考虑,相机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是坚持以我为主,把国内的目标放在首位。“从目前来看,国内的经济好转是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所以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调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其次是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

第三是统筹国际与国内,既立足国内,调控有度,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加强预期管理,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对于“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易纲的解释是,首要的就是保持币值稳定,这既包括物价稳定,也包括汇率的基本稳定。

从物价来看,根据央行判断,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从汇率来看,近五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双向波动,弹性增强,在全球各种货币中,人民币是非常稳健的。

房地产也是发布会上的热门话题,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回答有关“金融16条”政策落实情况时说,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前期出台政策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他透露,去年9-12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300亿,同比多增4200亿。2022年第四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1200亿,同比增长22%。今年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超过3700亿,同比多增2200亿;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400亿,同比增长了23%。

潘功胜表示,央行将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此外,近年来央行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保交楼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央行数据显示,到2022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共有15项,余额近6.4万亿元,这些工具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做好分类管理,做到有进有退,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比如普惠金融,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当然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另外还有一些工具,也可以考虑和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衔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