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推动发电供热用煤、民生用气中长期合同实现全覆盖。”
3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谈及保障民生用能底线时,作出上述表示。
目前,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总量超过25亿吨,已基本实现签约全覆盖,但居民用气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进展并不顺利。
居民用气是指基本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居民用气(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气、养老福利机构用气等)、集中供热用气,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用气、煤改气等民生用气需求。
界面新闻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城市燃气行业座谈会上了解到,截至3月1日,中石油部分完成居民气量核定工作,中石化、中海油两家央企均未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联络企业开展居民气量核定工作,所以无法签订保量保价的民生供气合同。
这与发改委要求的时间进度差距较大。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签订2023年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今年2月底前,各地有关部门组织上下游完成本年度天然气中长期合同签订、民生用气合同单独签订。
《通知》明确了农村“煤改气”的民生用气属性与地位;上游供气单位须足额保供,对居民用气和农村“煤改气”用气需求合同实现全覆盖;要求上游供气方要对“煤改气”用气须执行居民用气价格。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相关负责人在上述座谈会上表示,当务之急是确保居民用气保量保价合同的顺利签订,否则将为今年冬天再次埋下“气荒”隐患。
针对民用气合同签订工作,界面新闻联系“三桶油”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正面回复。
2022-2023年供暖季,因为民用天然气供应不足,河北多地出现限购、停气等现象。去年12月初,界面新闻先后发布《【独家】河北再现民用燃气限购,中国燃气陷入煤改气困局》、《【深度】中国燃气被困农村煤改气》两篇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在今天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李春临表示,今年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带动能源需求稳定增长,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李春临表示,为做好今年等能源保供稳价工作,除了守好民生用能的底线外,还将增加能源生产供应、持续夯实能源储备、保持能源价格稳定等。
在能源生产方面,今年将持续提升电力供给能力,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配套建设必要的调峰电源,统筹增加发电有效出力。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5.6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连续3年突破1亿千瓦。
针对煤炭油气生产,李春临表示,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入,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稳定煤炭生产供应,加强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能源进口多元稳定。
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回升到2亿吨以上,达到2.05亿吨;天然气产量达2201亿立方米,连续六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原煤产量45.6亿吨,同比增长10.5%。中国能源的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在建立健全能源储备体系方面,发改委要求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构建稳定高效的油气储备系统,持续提升全国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
在能源价格稳定方面,将密切关注能源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多措并举抓好煤炭价格调控监管,通过稳煤价,进而达到稳电价。
3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下旬全国动力煤价格上涨,无烟煤下跌。
其中,无烟煤(洗中块)价格1705.8元/吨,较上期下跌4.7%;普通混煤(热值4500大卡)价格856.7元/吨,较上期上涨18.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