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又一个特大城市“出手”,成都要跟上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又一个特大城市“出手”,成都要跟上吗?

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

文丨你好天府 木子

招不到生了!

最近,关于“首轮关停潮已来,幼儿园‘一孩难求’”的消息登上热搜。有媒体报道,多地幼儿园招生遇冷,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到来。

北京多数民办幼儿园2021年、2022年开始面临招生难,少部分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武汉央企机关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以前是家长排队抢着报名“一位难求”,现在是幼儿园敞开大门却“一孩难求”。

幼儿园的处境变化的背后,是当前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转折期。

减少的新生儿,就是幼儿园“丢失的生源”

“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有幼儿园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短短几年,从“报名难”变成了“招生荒”,这其中有私立、普惠幼儿园增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生育率的下降,入园孩子数量减少。

2016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刺激下,当年新生儿数量达到了1883万。但此后的新生儿数量以每年100万到200万的减幅逐步下滑,2020年降至1202万人。

2021年5月31日,正式开放三胎政策,全国各地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没能挡住这个下滑趋势。到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数跌破1000万,仅956万人。

也就是说:2022年的新生儿数量仅有2016年的约一半。而逐年减少的新生儿,就是这几年各地幼儿园“丢失的生源”。

图源:网络

人口形势愈加严峻,有些大城市开始出手“催生”了。

2月22日,杭州宣布今年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作为我国14个特大城市之一,杭州称得上是“人口大户”。截至2022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1237.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7.2万人,增量居浙江省首位,是排名第二的宁波(7.4万人)一倍还多。与此同时,2022年杭州人口出生率达7.2‰,自然增长率为2.2‰,同样在浙江位居第首位。

图源:杭州发布

这么看,杭州并不愁“生”。但根据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最常用的反映生育意愿的指标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位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进行分析,浙江省总和生育率最低的是杭州,只有0.96,不仅远低于维持代际更替、人口稳定的基本条件的2.1,也低于全国平均的1.3。

不只是杭州,近期已有包括深圳、长沙、哈尔滨等多个特大城市陆续发布生育奖励、补贴等鼓励生育的具体政策措施。

与杭州同为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量同样居四川第一的四川,在杭州“出手”后,是否要选择跟上?

正在增长的成都人口,未来“隐忧”已现

从人口总量上来说,成都当前还在不断“长大”。

在近期发布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成都目前已成为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破2100万人、第3个经济总量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

根据成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093.8万人。成为北京、上海、重庆之后,第4个晋级两千万人口阵营的超级城市。而如今突破2100万,算是成都人口进击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

事实上,成都人口增加这件事,从近期越来越拥挤的地铁便能感知一二。

据成都地铁客流数据统计,2023年春节前,成都地铁约有500万左右乘次,而春节后持续爬升到600万+,2月24日达到698.12万乘次的高峰。

图源:成都地铁运营官微

也就是说,春节后的成都又新增了约100万人次坐地铁,按照每人每日两趟乘次计算,约等于有50万人涌入成都。而这也延续了过去十余年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0~2020年,成都新增人口581.91万,在全国仅次于深圳与广州。

历次人口普查成都市常住人口数据 图源:网络

外来人口的迁移和流入是成都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四川省内入蓉人口主要集中于资阳、南充、内江、眉山等地,其中资阳就有约59万人口流入成都,而省外入蓉人口主要源于重庆、河南、湖北、贵州等地。

就在前几天,一则新闻透露出成都人口吸纳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敞开:四川将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虽然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但通过深入数据挖掘发现,成都常住人口的生育状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出生率自2017年达到12.6‰的高峰后,此后便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20年已降至7.8‰。

数据来源:中经数据

2021年,成都户籍出生人口大降,全年共出生10.24万人,比2020年减少3.67万人,下降26.38%。

出生人口下滑,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在教育领域,就目前来说,学前教育首当其冲,受到较大冲击。相比之下,小学教育仍存在延后效应,所受影响要延后几年。并且,受二孩效应影响,2016年、2017年出生的孩子目前正进入到读小学阶段,部分人口流入、年轻人集中的城市,学位出现了较为紧张的局面。

公开报道显示,从2023年开始,锦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等开始发布学位预警,而这也正好对应了2017年成都的生育高峰。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入学压力,根据成都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成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48所,新增学位59.4万个。2023年计划新增学位8万个。两年共增近70万学位的力度,超越了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多个一二线城市。

制图:公众号“溜爸”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同时也体现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

根据到2035年,成都计划的常住人口目标是2400万。也就是说,成都未来还要增加近300万人口,但外来人口的增加,却没法对常住人口的生育率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毕竟在大城市生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城镇化便是最好的避孕药。

图源:《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面对常住人口出生率近年骤降的局面,成都当前暂未出台杭州等城市一样的相关直接补贴的生育鼓励政策,只有配套的生育津贴政策。换句话说:多生养孩子的成本还是要靠自己。但多孩家庭的福利已在其它方面体现,例如成都二孩、三孩家庭购房资格放宽,可在现有购房套数基础上新购买1套住房。

至于成都未来是否会跟上其它城市脚步,直接用真金白银鼓励生育,我们将持续进行观察。

来源:公众号“你好天府”

原标题:又一个特大城市“出手”,成都要跟上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又一个特大城市“出手”,成都要跟上吗?

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

文丨你好天府 木子

招不到生了!

最近,关于“首轮关停潮已来,幼儿园‘一孩难求’”的消息登上热搜。有媒体报道,多地幼儿园招生遇冷,首轮幼儿园关停潮已到来。

北京多数民办幼儿园2021年、2022年开始面临招生难,少部分公办幼儿园也存在招不满的情况;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武汉央企机关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以前是家长排队抢着报名“一位难求”,现在是幼儿园敞开大门却“一孩难求”。

幼儿园的处境变化的背后,是当前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转折期。

减少的新生儿,就是幼儿园“丢失的生源”

“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有幼儿园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短短几年,从“报名难”变成了“招生荒”,这其中有私立、普惠幼儿园增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生育率的下降,入园孩子数量减少。

2016年,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刺激下,当年新生儿数量达到了1883万。但此后的新生儿数量以每年100万到200万的减幅逐步下滑,2020年降至1202万人。

2021年5月31日,正式开放三胎政策,全国各地真金白银的支持,也没能挡住这个下滑趋势。到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数跌破1000万,仅956万人。

也就是说:2022年的新生儿数量仅有2016年的约一半。而逐年减少的新生儿,就是这几年各地幼儿园“丢失的生源”。

图源:网络

人口形势愈加严峻,有些大城市开始出手“催生”了。

2月22日,杭州宣布今年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20000元。

作为我国14个特大城市之一,杭州称得上是“人口大户”。截至2022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1237.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7.2万人,增量居浙江省首位,是排名第二的宁波(7.4万人)一倍还多。与此同时,2022年杭州人口出生率达7.2‰,自然增长率为2.2‰,同样在浙江位居第首位。

图源:杭州发布

这么看,杭州并不愁“生”。但根据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最常用的反映生育意愿的指标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位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进行分析,浙江省总和生育率最低的是杭州,只有0.96,不仅远低于维持代际更替、人口稳定的基本条件的2.1,也低于全国平均的1.3。

不只是杭州,近期已有包括深圳、长沙、哈尔滨等多个特大城市陆续发布生育奖励、补贴等鼓励生育的具体政策措施。

与杭州同为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量同样居四川第一的四川,在杭州“出手”后,是否要选择跟上?

正在增长的成都人口,未来“隐忧”已现

从人口总量上来说,成都当前还在不断“长大”。

在近期发布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成都目前已成为全国第1个常住人口破2100万人、第3个经济总量破2万亿元的副省级城市。

根据成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都市常住人口达到2093.8万人。成为北京、上海、重庆之后,第4个晋级两千万人口阵营的超级城市。而如今突破2100万,算是成都人口进击之路上的又一里程碑。

事实上,成都人口增加这件事,从近期越来越拥挤的地铁便能感知一二。

据成都地铁客流数据统计,2023年春节前,成都地铁约有500万左右乘次,而春节后持续爬升到600万+,2月24日达到698.12万乘次的高峰。

图源:成都地铁运营官微

也就是说,春节后的成都又新增了约100万人次坐地铁,按照每人每日两趟乘次计算,约等于有50万人涌入成都。而这也延续了过去十余年人口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0~2020年,成都新增人口581.91万,在全国仅次于深圳与广州。

历次人口普查成都市常住人口数据 图源:网络

外来人口的迁移和流入是成都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其中四川省内入蓉人口主要集中于资阳、南充、内江、眉山等地,其中资阳就有约59万人口流入成都,而省外入蓉人口主要源于重庆、河南、湖北、贵州等地。

就在前几天,一则新闻透露出成都人口吸纳的大门还要进一步敞开:四川将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虽然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但通过深入数据挖掘发现,成都常住人口的生育状况并不是那么乐观。

数据显示,成都常住人口出生率自2017年达到12.6‰的高峰后,此后便呈逐年下降趋势,至2020年已降至7.8‰。

数据来源:中经数据

2021年,成都户籍出生人口大降,全年共出生10.24万人,比2020年减少3.67万人,下降26.38%。

出生人口下滑,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在教育领域,就目前来说,学前教育首当其冲,受到较大冲击。相比之下,小学教育仍存在延后效应,所受影响要延后几年。并且,受二孩效应影响,2016年、2017年出生的孩子目前正进入到读小学阶段,部分人口流入、年轻人集中的城市,学位出现了较为紧张的局面。

公开报道显示,从2023年开始,锦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区、温江区等开始发布学位预警,而这也正好对应了2017年成都的生育高峰。

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入学压力,根据成都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成都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48所,新增学位59.4万个。2023年计划新增学位8万个。两年共增近70万学位的力度,超越了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多个一二线城市。

制图:公众号“溜爸”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同时也体现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

根据到2035年,成都计划的常住人口目标是2400万。也就是说,成都未来还要增加近300万人口,但外来人口的增加,却没法对常住人口的生育率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毕竟在大城市生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城镇化便是最好的避孕药。

图源:《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

面对常住人口出生率近年骤降的局面,成都当前暂未出台杭州等城市一样的相关直接补贴的生育鼓励政策,只有配套的生育津贴政策。换句话说:多生养孩子的成本还是要靠自己。但多孩家庭的福利已在其它方面体现,例如成都二孩、三孩家庭购房资格放宽,可在现有购房套数基础上新购买1套住房。

至于成都未来是否会跟上其它城市脚步,直接用真金白银鼓励生育,我们将持续进行观察。

来源:公众号“你好天府”

原标题:又一个特大城市“出手”,成都要跟上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